林觉民:不负天下,但负一人

2012-08-29 08:26韩梅梅
学习博览 2012年8期
关键词:林觉民考场

韩梅梅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风流倜傥的才子,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熟谙日语、英语和德语。1911年春回国,筹划广州起义,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

“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的父亲叫林孝颖,当年他考中秀才之后,被家人逼迫与一个姓黄的女人结婚,林孝颖内心抗拒,结婚时连洞房都不进。因此,他一直没有生育。

林孝颖的哥哥看到这种情况,体恤弟弟,就将自己的儿子林觉民过继给林孝颖。

所以,准确地说,林觉民的父亲是他的叔父。

林孝颖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就连林觉民参加科举第一关童生考试,他都要亲自陪着他,和他一起并肩前行,穿过长长的杨桥巷,送他到考场门口。

林觉民要进考场了,林孝颖对儿子说:“学而优则仕,你好好学习考试,将来才能光耀门庭!”

让林孝颖想不到的是,13岁的林觉民走进考场,挥笔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几个字之后,第一个走出了考场。

这是一个少年对古老科举制度的公然蔑视和叛逆!

“你要远行,请将我带上……”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娶了一个妻子,17岁的陈意映。虽然也是包办婚姻,但陈意映是大家闺秀,熟读诗书,两个少年之间,产生了至真至纯的爱。

林觉民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他们的感情: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但是,新婚不到两年,林觉民就被父亲安排到日本留学去了。

父亲也是一片苦心,因为时局紧张,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林孝颖知道儿子是怎样的叛逆,所以,让他去留学,可以避开是非之地,免得受到伤害。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骨干,商议向海外华侨募款,然后购买武器,再从中国各地革命党人中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再次回到三坊七巷,回到家中。

陈意映内心非常不安,她隐约感觉到丈夫正在做一件大事。所以,当林觉民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她拉住了他的衣袖,央求他:“你要远行,请将我带上……”

“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

1911年4月24日深夜,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点上灯,铺开纸,写下了《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知道自己将要身死异地了,林觉民的眼泪和笔墨一起流淌。

这是一个男人留给妻子最后的爱情独白。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他在信里,呼喚了她49次,回忆了和她在一起的生活点滴、恩爱缱绻!

“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

他说,他本不相信鬼神,但是现在,他真希望有了,他本不相信心电感应,但他现在真希望能有,这样,他的灵魂就能陪伴着她,让她不必为失去他而悲哀。

肺腑之言,肝肠寸断。

“吾辈虽死而犹生”

1911年4月27日,凌晨,林觉民和福州同乡一起,带领从福建赶来的20位敢死队员坐船从香港赶往广州。

20位志士中,包括他的堂弟林尹民。海风吹着林觉民的心,他的心里不是没有恐惧:这一程凶多吉少,有回归路吗?

林觉民鼓励同样紧张的堂弟:“此举如果失败,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动同胞——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而犹生也,有何遗憾!”

下午5点25分,敢死队员臂上缠着白布,脚穿树胶鞋,腰上缠着炸药,将生死抛之脑后,一路奋战,闯入总督衙门。

在激烈的战斗中,大多数战友都牺牲了。林觉民腰部中弹,力竭被捕。

面对对他的审判,林觉民心怀必死之志,慷慨陈词,打动了主审官李准。

李准下令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给了他一个座位。林觉民想吐痰,他亲自拿了一个痰盂过来给他。

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的两广总督张鸣歧这样评价他:“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林觉民被枪决了。

“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

林觉民在广州被杀时,他的岳父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让女儿陈意映火速逃离。因为清政府对革命党的处罚是满门抄斩!

陈意映拖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一家大小匆忙搬到了福州郊外一个破旧的房子里。

这个时候,林觉民的死讯已经传来。但是陈意映并不愿意相信,她在心里盼望着那只是一个传言,她夜夜难眠,期盼着有一天,房门被敲响,林觉民突然出现在门外。

一天夜里,外面的门果然被敲响。

陈意映扑过去开门,门外却空空如也。陈意映的视线落在地上,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包裹。

不知是谁,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一个小小的包裹送到这里。

陈意映把包裹打开来一看,顿时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包裹里,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

陈意映的心碎了,那是“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她不能忍受这种痛苦,想要自杀,公婆不得不跪下来求她。为了安慰她,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喊过来,跪在陈意映的面前,喊她“妈妈”,这个女儿叫林暖苏,温婉可人,一声“妈妈”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5月19日,林觉民死后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生下了遗腹子林仲新。

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死。

(摘自《遇见一些人,流泪》)

猜你喜欢
林觉民考场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期末小考场
薄笺一纸难舍卿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