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林彬 焦方方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中,将《谏逐客书》和《与妻书》这两篇文章安排在同一课时。两篇文章同为应用文体,《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疏,《与妻书》是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两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叙写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对时代的清醒认识及远大抱负。这两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文章似乎在提醒我们: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应当自强。那么如何读懂这两位作者的抱负,以及他们肩负的使命?
一、从写作背景了解使命
《谏逐客书》一文写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当时,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主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修渠对秦国的经济有利,却会耗费大量国力,韩国想以此“疲秦之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韩国的企图被秦发觉,秦王想要杀掉郑国。郑国为自己辩护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被其说服,允许郑国完成了修渠工程。然而,这件事被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宗室贵族所利用,这些人挑唆秦王:“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秦王迫于压力废了吕不韦,又因郑国“间谍”案而一怒之下颁布了“逐客令”,将六国在秦国的客卿全都驱逐出境。李斯在离开秦国的途中想到自己的志向尚未完成,一番深思后写下《谏逐客书》,希望以此信劝谏秦王不要逐客。在信中,李斯以“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理论,凭借自己积累的才华使事情得以转变。
一篇《谏逐客书》成功令秦王改变了驱逐客卿的决定,秦王再次重用李斯,让李斯帮助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任。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也可以说是情书。林觉民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他曾在日本奔走呼吁:“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应仗剑而起”。1911年春,黄兴、赵声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留学日本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14支部经商议决定,派林觉民回福建策动响应。在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想到自己将奔赴战场,生死未卜,心中万分愧疚与不舍。他难以入眠,故于四更(即凌晨1点到3点)在贴身所带的方巾上写下这封诀别书,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而他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被后人命名为《与妻书》,一直流传至今。
信中,林觉民抒发了对妻子的挚爱,三段回忆读起来感人肺腑,为之情深所痛。一忆夫妻二人谈论谁先死的情景,“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二忆夫妻在“双栖之所”甜蜜的新婚生活,对爱妻“真真不能忘”;三忆六七年前自己“逃家复归”,妻子“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的“泣告”。缱绻儿女情,让人不觉泪下。如此至诚至真的情感是多少人一生所求,而林觉民却舍弃了,他清醒地认识到“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因“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在当时的社会,他只能去追求“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故“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无论是李斯还是林觉民,“书”所写是个人之见,亦是对时代清醒的认识。李斯认识到,只有秦可以统一六国,所以当被驱逐时也要奋力一搏;林觉民认识到,那个时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他站了出来,扛起了时代所给予的重任。那么结合当今社会,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担负着怎样的使命呢?
二、从语言风格了解抱负
《谏逐客书》实为奏疏,是写给君王的,且有劝谏之意,因此,在表达上要特别注意策略和语气。李斯在写作时开篇直接点题,而且避重就轻只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只提事件及对象“吏”,而不言逐客之令本是秦王所颁布。“窃以为”用词谦虚,语气委婉,既给了逐客事件回环的余地,又让看信的秦王有耐心继续看下去。接着用了四位唯才是举的国君举例,用排比铺陈渲染气势,然后笔锋一转提出“客何负于秦哉”,直击问题核心。再用宝物、美人、音乐进行类比,指出秦王重物轻人,层层递进来论述,变换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曲折跌宕使得论述深入人心。最后从统一六国的角度,再次点明逐客非制服诸侯的策略,指出了秦王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篇劝谏文章,因写作的对象是君王,所以用词用语极为讲究。李斯以丰富的史实、变换的角度贯穿全篇,语言谦虚但不恭迎,说理有据而不虚夸,语句华丽谐美,时而以问句凌厉发问,角度始终围绕中心,看到此书后秦王成功被说服,废除了“逐客令”。此外,文章中也有一些语句直抒胸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李斯对即将被驱逐,无法施展抱负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与妻书》是深爱妻子的丈夫不得不奔赴战场而写的诀别书,没有写在纸上而是用贴身的方巾,可见作者对这封信的珍视。全篇抒情、议论、记叙巧妙结合,特别是在写“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等内容时,将议论、情、事、理结合,作者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而其中“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等引语和典故,被赋予新意,增强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侧面表明自我牺牲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得不去做的。抑扬顿挫的长短句也让文中的情感多了一分美感。
一封家书,写尽牵挂,道尽相思,更有着家国大义,人生理想。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爱情的伟大,更看到了革命志士为了自由抛弃伟大爱情的自我牺牲。林觉民用肺腑之言书男儿之志,娓娓道来,让人潸然泪下。
无论是李斯还是林觉民,他们都对时代有着清醒的认知。李斯师从荀子,从“厕鼠”到“仓鼠”,他始终怀有远大抱负,他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远万里来到秦国,为了实现理想冒着生命危险向秦王谏言,足见他有抱负,且有为了抱负敢于牺牲的决心。同样,林觉民深知时代之不幸,远赴日本求学,忍受与家人分别的痛苦,不愿在乱世苟活,他学习新知识,学习救国救民之方,牺牲自我,无怨无悔,亦感人至深。
如今,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恰逢盛世,风华正茂,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呢?
首先,要有远大的抱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越来越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而往往忽略了个人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叫喊着“迷茫”“空虚”。那么我们就要多读书,去明理,去看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去探求本我,去追求人生价值。让理想指引前进的方向,让理想唤醒年轻的不安分的心,带你筑梦、圆梦!
其次,不要停止学习。一个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要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而要战胜人生诸多不如意,唯有学习。学理论知识,学情感态度,学天文地理,学所有你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中体会收获,体会成就带来的幸福感。学习的过程,也必然是一步步走向理想,照亮现实的过程。
最后,要扩展视野。脚步能走多远,不在于有多大耐力,而在于眼睛能看多远。同样,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能力,而在于他所在的高度。一个常常看到泪水的人,必然有一颗悲悯的心,也就更懂得如何让他人幸福。一个常常以天下为使命的人,也必然有指点江山的气魄,更懂得如何为生民立命。所以,不要让思维局限了自己的未来,不要让视野挡住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