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拉

  • 秀拉》人物命运之狂欢化理论新解
    第二部长篇小说《秀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北部小镇的一个黑人社区为背景,探究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的男权社会里超越磨难、追寻自我的艰难成长历程。本文立足巴赫金关于狂欢化诗学理论的论述,结合小说中不同角色身上出现的登高与坠落的意象以及崇高与卑鄙、善良与罪恶、正确与错误这些对立的特征在角色身上交替轮转的描述,梳理小说中两位黑人女性角色的成长遭遇和心路历程,揭示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经历的外在与内在的考验,探究小说家对狂欢化文学中最重要的脱冕与加冕仪

    今古文创 2023年40期2023-10-30

  • 秀拉》中奈尔与秀拉的加冕与脱冕
    力的作家之一。《秀拉》是其多部长篇小说中批评热度颇高的佳作。基于巴赫金文论在莫里森作品批评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立足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中关于加冕与脱冕的论述,探究秀拉与奈尔两个主要人物在成长历程中体现的加冕与脱冕的特征。秀拉与奈尔都多次经历了加冕与脱冕,体现了狂欢节庆贺的变更交替精神。同时,与两个角色的加冕与脱冕的交替进行相伴而生的是角色的精神成长。关键词:《秀拉》 托妮·莫里森 狂欢节 加冕与脱冕《秀拉》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一部影响深远的作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莫里森《秀拉》主人公的萨特式超越性自欺
    :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成功地塑造出同名主人公秀拉—一位典型超越性自欺的人物形象。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秀拉具有典型超越性自欺的特质,其自欺性集中表现为自为存在内在冲突中的一种超越性偏执:具体体现在“循环否定中的虚无”和“无限超越中的焦虑”两方面。秀拉的“超越性自欺”生活模式割裂了她与周围人及其所生活的社区间的关系,解构了黑人生活社区中的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甚至导致她自身的毁灭,但秀拉的摧毁力量中也孕育着建设与新生,在秀拉死后的多年后,“底层”社区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秀拉》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杨浩君摘 要:《秀拉》是托尼·莫里森描写黑人女性的佳作。以往多数研究都聚焦在主人公秀拉身上,旨在揭示其颠覆男权的行为以凸显小说主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本文认为秀拉并不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具有颠覆男权行为的女性角色。小说中伊娃对权力的掌控、汉娜对性的选择以及奈尔最后的醒悟都彰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旨在通过细读分析伊娃、汉娜、秀拉和奈尔四位女性形象,展现她们身上独立女性的气质。关键词:莫里森 《秀拉》 女性形象 独立《秀拉》是莫里森继《最蓝的眼睛》之后的第二部

    文教资料 2022年1期2022-04-08

  • 种族压迫下的“底层”
    生活的影响写进《秀拉》这一小说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小说中白人社会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居住地压迫、“身份”构建压迫、权力压迫以及思想压迫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小说《秀拉》中所体现的种族压迫,强调种族压迫给美国非裔人民所带来的伤害。【关键词】 种族压迫;后殖民主义;《秀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16-02一、引言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2021-09-10

  • 爱的挫折: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
    最蓝的眼睛》;《秀拉》;成长;身份;主体价值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2019)在一次访谈中说,“我认为,在我的所有写作中,我写的都是爱或爱的缺失。尽管我一开始并不想那样……但我认为我写的还是同样一件事,即人们如何通过爱产生联系,失去爱或依附爱……或是对爱锲而不舍”[1]60。这也莫里森的早期代表作《最蓝的眼睛》(1970)和《秀拉》(1973)的重要主题。《最蓝的眼睛》由四季命名的章节组合而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2期2021-09-05

  • “不如归去”
    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对其进行主题学意义上的研究时,可以从中概括出“回归”这一母题。《秀拉》中的主人公在“回归”路上始终探索着黑人女性的命运、黑人民族的处境以及人类最终之归处。他们回归为了远离不公、意图施展抱负与反抗男性话语压迫,他们回归终为达成两性和谐、天人合一以及在异化的艰难处境中,寻觅人类最初的清明。【关键词】 《秀拉》;回归母题;黑人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今古文创 2021年8期2021-05-05

  • 自我防御机制视域下的《秀拉》中异化的黑人母女关系分析
    理平衡的保持。《秀拉》为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小说主要对母女关系展开了探索,其作品中共有四对呈现异化关系状态的黑人母女。关键词:自我防御机制;黑人母女关系;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当自我面对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伤害风险时,将下意识产生相应的反应防御机制,这便被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而这一特点在小说《秀拉》中被得以集中体现。故事以四对不同黑人母女展开,当家庭男性缺失时,在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下,母女关系逐渐呈现出异化现象。一、基于否认与抵消视角分析夏娃与

    青年时代 2020年27期2020-12-15

  • 影子下的黑人男性
    【摘要】 《秀拉》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长篇小说。小说书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兴起之际,拥有特权的白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行径与被压迫者发出的微弱的反抗之声。故事记叙了女主人公秀拉和女友奈尔之间的友谊以及秀拉个人的成长经历,此外,它还描述了俄亥俄州梅德林市一个传奇的黑人社区“底层”在美国四五十年代的生存困境。本文将结合该时代背景下黑人男性心理上特殊的“

    今古文创 2020年25期2020-09-10

  • 秀拉:女性反抗的觉醒
    人的真实情况。《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讲述了几个黑人妇女的生活:伊娃,秀拉,奈尔等。伊娃牺牲了一条腿来抚养自己的孩子,在丈夫抛弃她之后,她成为了母亲家庭的统治者。秀拉和奈尔这两个女孩长大后发誓要寻找自己的世界,而长大后最终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残酷的生活环境中,秀拉长大了,展现出她特殊的反抗精神。本文将通过秀拉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关系来分析秀拉的女性形象,以探讨黑人女性的反抗精神。关键词:《秀拉》;女性形象;反抗精神作者简介:刘剑楠(1995.1-),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解构与重建:浅谈沃尔科特《奥美罗斯》与莫里森《秀拉》中的神话运用
    n)的长篇小说《秀拉》(Sula)中的神话元素,探究神话在20世纪后期文学作品中的解构与重建。关键词:神话;奥美罗斯;秀拉;解构;重建一、《奥美罗斯》《奥美罗斯》首版于1990年,该作品以圣卢西亚为背景,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状态、殖民历史造成的伤痛以及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改变,是沃尔科特荣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依据之一。该作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系统地运用了西方神话,尤其是荷马史诗。在形式上,《奥》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史诗文体,以长诗的形式展开叙述。这种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2020-05-26

  • 秀拉》中黑人男性的身份缺失
    方感,莫里森在《秀拉》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充满冲突,死亡,创伤和异离的黑人社区——“天堂之底”。在这个被白人主流社会隔离和边缘化的他者空间之中,空间秩序和空间规训被严格遵守与实施。生活在其中的黑人男性被主流话语所拒斥,作为被定义为他者的少数族裔无法实现他们的社会在场身份。当黑人男性无法取得主流社会的在场身份时,他们选择成为家庭空间的主宰者和权威者。值得注意的是,在“底部”这个黑人族群空间中,面临着以夏娃为首的黑人女性竭力构建母性权威的对抗力量,黑人男性在这

    文学教育 2019年14期2019-11-27

  • 托妮·莫里森《秀拉》中的“反伦理”书写
    ·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建构了一种有悖传统伦理观的书写模式。在小说主题表现层面,伦理道德不再是支配人物命运的主因;而在具体叙事中,作者也以一种解构方式呈现了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及整个黑人社群之间的伦理隔阂。莫里森通过这种“反伦理”书写,揭示了黑人传统家庭伦理秩序濒临崩塌的现状,深入探讨了黑人生活的真实环境,表达了她对黑人生活现状的批判和对整个黑人群体的深切关怀。关键词:托妮·莫里森;《秀拉》;伦理关系;“反伦理”书写中图分类号:I106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11-22

  • 秀拉》中黑人男性的身份缺失
    内容摘要:在《秀拉》中,生活在“天堂之底”的黑人男性在這个空间秩序充斥和种族疆域分明的权利异质空间中极大程度地遭受着社会他者身份的危机。在白人族群空间规训的威慑之下,他们的自我身份在社会空间的极度缺席中逐渐丧失和消解。同时,由于面临着“底部”社区中母性力量的崛起和抗争,黑人男性在暴力无序的母性家庭空间中逐步反成长为被异化被隔绝被驱逐的存在,因此,他们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限制和压抑。通过揭示“底部”黑人男性的所遭遇的空间规训和空间暴力,托尼·莫里森深刻而细腻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2019-06-08

  • 叛逆背后的爱 ——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姐妹情谊解读
    真谛”[1]。《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在《秀拉》中,她将秀拉塑造成了一位离经叛道,成年后与黑人社区格格不入,突破传统道德底线,极具颠覆色彩的黑人女性,秀拉和好姐妹奈尔一同成长,姐妹俩性格差异悬殊,童年时代开始的姐妹情谊伴随彼此,成年后,秀拉的叛逆和奈尔的顺从给两姐妹带来了全然不同的人生结局。“《秀拉》这本书的思想是我最钟爱的,但是写法也是独一份儿”[2]。这是笔者一心想要探究该部作品艺术魅力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秀拉》进行了研究,Novak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15

  • 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莫里森的作品《秀拉》。文中批判了父权制的二元等级观念,而强调了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黑人与白人的和谐关系。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秀拉》;托尼·莫里森作者简介:吴春蕾(1971-),女,黑龙江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描寫了主人公秀拉通过一种反传统的生活方式来寻找自我的故事。莫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2018-12-15

  • 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论《秀拉》中秀拉性格的两面性
    汤美霞摘 要:《秀拉》是20世纪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1973年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在《秀拉》这本小说中,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既冷酷无情又真诚善良,既坚强勇敢充满智慧又懦弱胆小的具有双重性格的秀拉。女性主义认为不论是把女性形容为天使还是形容成恶魔都不能够足以把女性形容的够彻底,甚至有时候会歪曲了她们的本性。所以真正完美的形象应该是像《秀拉》中的秀拉那样既有恶魔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的两面性性格。正是因为作者莫里森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亦正亦邪的结合体,因而作品《秀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6-13

  • 解读莫里森《秀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研究领域。作品《秀拉》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创作特色及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生态危机、批判白人中心主义下的种族歧视、批判男性中心主义下的性别歧视、批判价值二元论下的等级对立社会。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还集中体现在女主人公秀拉这一兼美集丑、意蕴多元的黑人女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并进一步揭示莫里森《秀拉》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价值。【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观;莫里森;秀拉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从各自学科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相关阐释,但没有统

    丝路视野 2018年33期2018-06-11

  • 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创伤书写
    人历史的书写。《秀拉》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15—1965年间,期间正处于一战结束前后至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时期。小说主要通过对伊娃、秀拉、奈尔三位黑人女性不同人生轨迹的描写,揭示出女性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创伤。同时通过她们不同的应对创伤的方式,小说人物展现出不同的人生结局。这部小说不仅体现出莫里森对处于边缘地带的黑人女性群体遭遇创伤的关注,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暗示黑人女性只有团结起来,依附族群力量,打破传统枷锁,才能活出真正自我。本文结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9

  • 论《秀拉》的解构主义倾向
    1008)一、《秀拉》及解构主义介绍《秀拉》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1973年出版的小说。小说描写的是黑人女性秀拉(Sula)和奈利(Nel)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两人互为补充建立起深厚友谊。秀拉追求自由独立,极具反叛精神;而奈利循规蹈矩,坚守传统。长大后,奈利结婚生子,成为“底部”社区里一名普通的黑人妇女,而秀拉则外出求学,在闯荡十年后重新回到“底部”社区。回归后的秀拉无视社会规范的约束,不赡养外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2018-03-07

  • 秀拉》中的黑人女权主义
    ·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的悲惨一生,同时也刻画了多位黑人女性形象及其不同的人生道路,鲜明地展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性别、阶级歧视和传统束缚的残酷现实以及反抗的艰辛。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对秀拉的反抗历程进行回顾,对《秀拉》这部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旨在号召女性摆脱男权的禁锢、传统的束缚,勇敢地追寻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黑人女权主义;反抗;身份构建作者简介:蒋钰婷(1994-),女,汉,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南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2017-12-26

  •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赵 娟《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赵 娟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秀拉》向我们呈现了一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在小说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黑人女主秀拉的反叛、外婆伊娃的独立、母亲汉娜的温柔与欲望、好友奈尔的顿悟,女主秀拉表现出的种种无视社会法规、反抗男权统治的行为,体现了她追求自我解放的人生历程,使她成为反抗黑人女性双重歧视与追求自我的先行者。《秀拉》 女性主义《秀拉》小说作者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作者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长江丛刊 2017年30期2017-11-25

  • 米利特的女性主义解读与《日出》《秀拉》女性形象之比较
    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关键词:女性主义;性政治;秀拉;陈白露;反抗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8-0174-03美国女作家凯特·米利特是一位女性主义文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2017-10-21

  • 秀拉》里葬礼民俗视角下的非洲文化
    纵横·外国小说《秀拉》里葬礼民俗视角下的非洲文化⊙孔 媛[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昆明 650500]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里的葬礼彰显了非洲传统文化。本文从葬礼民俗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葬礼举行的仪式地点、葬礼中的自然意象和送行人的观念三个方面总结出非洲独特的生死文化、多时制观念和集体主义的传统文化。《秀拉》 葬礼 多时制观念 集体主义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充满了丰富的非洲传统文化,是读者了解非洲及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文献。霍尔认为:“文化指某一民

    名作欣赏 2017年24期2017-08-28

  • 从读者反应理论再读莫里森小说《秀拉
    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将主人公“秀拉”塑造成一个“恶”的连贯性模型。本文围绕她的“恶”,从读者反应批评“空白”理论角度,把秀拉这个现实模型与文学模型的结合體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莫里森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在故事情节中给读者留下的“空白”,从而激发读者参与探寻的欲望,主动加入到作品的意义建构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形成新的认知模式,也从中体验到深刻的阅读与审美乐趣。关键词:秀拉;读者反应;留白;连贯性模型作者简介:李航(1988.6-),女,汉族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2017-07-28

  • 谈《秀拉》中的“秀拉”形象刻画
    瑞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成功地塑造了秀拉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从独特的角度刻画了这个女性在“底层”的艰难生活和她在面对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觉醒。本文几个侧面对小说主人公秀拉的形象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莫瑞森 秀拉 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96-02托尼·莫瑞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关注黑人女性的身份和生存状况,揭示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2017-05-18

  • 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快感
    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许多怪诞而生动的死亡场景,这些场景对目击者的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主人公奈尔看到“小鸡”落水时所感到的令她困扰的快感为出发点,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快感、“原乐”及其中蕴含的审美与伦理—政治主题。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秀拉》 精神分析 死亡 快感 原乐批评家大多赞同以下看法,即“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标志性特征是‘死亡观视:小说中的角色常常自愿或被迫地观看(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死亡的残酷画面”。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3

  •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 ——《秀拉》的创伤解读
    生命之痛 ——《秀拉》的创伤解读戚 涛,丁 升(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托尼·莫里森是一位以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命运为创作题材的美国非裔女作家,她的作品既可以看成是对当时黑人社会困境的临摹,也可以看成是一部黑人的百年创伤史。《秀拉》是其第二部小说,她的两位主人公秀拉和奈尔一生遭遇了相似的创伤为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从卡鲁斯的创伤理论出发来验证二人童年与友情、爱情的创伤,以及赫曼的创伤复原理论来对二人不同命运结局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出回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1

  • 小说《秀拉》的隐喻分析
    郭军摘 要: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所著,是一部讲述黑人女性的小说,黑人秀拉不愿意过黑人女性平淡传统的生活,也不喜欢白人强加给他们的价值观,为了显示自己对残酷现实的反抗开始过反抗、叛逆的生活,但是最后被白人和黑人抛弃,孤独死去。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连贯性角度对小说《秀拉》进行分析。关键词: 概念隐喻 连贯性 《秀拉》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从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对小说进行分析,可以达到不一样的语言效果,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生动,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2017-02-13

  • 从概念隐喻的连贯性浅析小说《秀拉
    连贯性浅析小说《秀拉》周亭亭【摘 要】概念隐喻在本质上来说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试图从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去分析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既使得《秀拉》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生动,也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黑人的生存困境以及在白人文化霸权下的扭曲状态,以及概念隐喻的连贯性特点所带来的语言效果。【关键词】连贯性 概念隐喻 《秀拉》一、前言隐喻是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们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连贯性和系统性是概念隐喻的两大特点,在文学作品中连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2016-11-26

  • 秀拉》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研究
    的关注。在作品《秀拉》中,莫里森分析了造成女性悲惨处境的原因,同时也对黑人女性如何建构自我身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关键词:《秀拉》;黑人女性;建构自我身份托尼·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伊娃、秀拉和奈尔三位性格鲜明且极具代表性的反叛者形象,寄希望于颠覆夫权统治,消解传统保守的黑人女性形象,激发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但是,黑人女性在自我价值认同的路上已经迷失太久,重构黑人女性的价值体系之路无比漫长。首先,黑人女性要树立自我认同意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2016-10-20

  • 从创伤理论视角浅析《秀拉》中奈尔的创伤与复原
    东英【摘 要】《秀拉》是莫里森的早期作品,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小说以秀拉和奈尔的友谊为线索,展示了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创伤及困境。本文旨在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奈尔遭受的创伤,并试图找出复原之路。【关键词】《秀拉》;莫里森;奈尔;创伤与复原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95-01《秀拉》出版于1973年,莫里森成功塑造了许多女性角色,国内文学研究大多数都集中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2016-10-17

  • 秀拉》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成因分析
    11201)《秀拉》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成因分析李超杰刘郁琪(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411201)摘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黑人女性主义色彩,她在关注黑人女性饱含屈辱的苦难命运的同时,也致力于探讨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多重原因。《秀拉》刻画了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为实现自我认同而进行的悲壮抗争,致使她们走向反叛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关键词:女性主义;生存困境;双重歧视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自70年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2016-07-12

  •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秀拉》中的女性反叛
    ·莫里森在作品《秀拉》中刻画了伊娃、秀拉和奈尔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三位女性在窘困生活和双重歧视的压迫下,走向迥然不同的反叛之路,并分析其意义所在,凸显了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关键词:《秀拉》;黑人女性主义;反叛伴随着奴隶制度的废除,饱受屈辱的黑人女性开始走上反抗之路,她们试图重建在长期压迫下已扭曲的人性。托尼·莫里森在《秀拉》中不仅描绘了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同时也刻画了女性决绝的反叛姿态。不同于大多数女性无意识地充当男权的附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2016-07-06

  • 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
    马靖芸内容摘要:秀拉是一位敢于反抗传统社会,努力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女性,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当时的社会勇敢地发起了挑战与反抗,展现了当时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所不具有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透过秀拉这个人物形象对神话原型的戏仿与置换,分析解读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过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秀拉的精神本质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秀拉 神话原型 女性主义思想一.引言托尼·莫里森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在无意识中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将人物形象与神话中的原

    文学教育 2016年9期2016-05-14

  • 嵌入与映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秀拉
    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揭示了奴隶制时期,非裔美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中的社会现实。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秀拉》,挖掘托尼·莫里森设置的叙事方式和人物设定,通过隐喻,非线性叙事以及矛盾的人物探究特定历史时期和小说文本之间的互文,关注文章背后托尼·莫里森对黑人乃至全人类的关怀。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种族歧视 互文一、引言《秀拉》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托尼·莫里森不仅是女性主义实力践行者,还是一位历史意识浓厚的真实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无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2016-04-07

  • 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
    靖芸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马靖芸内容摘要:秀拉是一位敢于反抗传统社会,努力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女性,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当时的社会勇敢地发起了挑战与反抗,展现了当时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所不具有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透过秀拉这个人物形象对神话原型的戏仿与置换,分析解读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过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秀拉的精神本质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神话原型女性主义思想一.引言托尼·莫里森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在无意识中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

    文学教育 2016年25期2016-04-03

  • 文学视域中的叙事治疗 ——以《秀拉》中的夏德拉克为例
    事治疗 ——以《秀拉》中的夏德拉克为例丁 杨作为黑人群体的代言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以笔为药,在小说《秀拉》中通过创伤书写向世人展现黑人的真实困境,力求治疗遗留百年的心理顽疾,借助夏德拉克这一角色为黑人群体指明了自助助人的心理治疗与自我重建之路。叙事疗法最大的特点是当事人能够在叙事的延伸和转向中改写自我的人生故事, 从而达到自我重建[1]。夏德拉克的生命叙事体现了叙事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黑人的心灵救赎提供了范例。生命故事的隐喻叙事叙事疗法对人类行

    山花 2015年20期2016-01-11

  • 论《秀拉》的道德倾向
    32001)论《秀拉》的道德倾向王化菊(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莫里森将《秀拉》界定为一部“关于善恶和友谊的小说”,但其伦理特征有待评析。总结了评论界对主人公道德倾向的现有看法,即秀拉是恶、恶中兼善和无恶无善三种观点,在辩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人性的全面完善”两个衡量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准,分析了秀拉几种典型“恶行”的伦理意义和道德影响,得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秀拉》是对传统道德观的质疑和颠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17

  •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暴力研究
    述了《宠儿》和《秀拉》这两部小说中母弑子这一极端暴力行为及其表现意义。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暴力主题 《宠儿》 《秀拉》 母弑子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它基于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因而它常常成为被称作“人学”的文学的描述和探讨对象。西方文学中就一直保有暴力主题这一传统,如希腊神话中有关美狄亚的故事、悲剧《俄狄浦斯王》、《麦克白》等西方经典文学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维度及表现形式下的暴力主题。而“暴力像樱桃酱馅饼一样,是美国的特产”[1],美国文学中的边疆小说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2015-09-10

  • 浅谈美国女性文学作品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
    认同的起点,在《秀拉》中,表明了成年后的黑人女性怎样看待自身与社会。从莫里森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身份认同的道路非常艰辛,且较为复杂。2.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以《秀拉》为例2.1 童年时代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2.1.1 不做白人眼中的黑人莫里森发表的《秀拉》中可以看出,小说仍然是从黑人女性的童年出发,但是在《秀拉》中,故事一直持续到了主人公成年后,且思考了童年时期如何对白人文化。作品中有两个主人公,成长经历互为参照,从1919年持续到1927年,讲述了两个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2015-07-17

  • 秀拉》对美国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颠覆与升华
    100024]《秀拉》对美国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颠覆与升华⊙滕学明 罗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早期小说《秀拉》的主人公秀拉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其传统家庭伦理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意义。她的追求自我由一系列冲突构成,这些冲突既可归咎于她家庭结构的危机——两性极不和谐的状态,也可归咎于其父权形象的模糊:家庭中由于男性担当的缺失而令依附变得不可能。最后,秀拉的自我追求尽管没有成功,但借助自己的替身奈尔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2015-07-13

  • 带刺玫瑰的凋零之路
    邓伟英摘要:《秀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主人公秀拉是一个既疯狂又叛逆的黑人女性,该叛逆形象是美国黑人文学从未涉及到的,莫里森通过这个反传统的秀拉,表达出自己对白人霸权文化下白人和黑人男性占主导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恨,并且审视了黑人女性在双重的压迫下没有自我的生活和父权制社会强加给黑人女性的不平等的待遇。秀拉作为叛逆的黑人女性,她藐视世俗与传统,不顾及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的发展,且在追求独立和自我的过程中遭到排挤与否定。就秀拉短暂的一生进行解读,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5-12

  • 后殖民角度下《秀拉》中的黑人男性形象
    )后殖民角度下《秀拉》中的黑人男性形象黄长萍(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摘要:小说《秀拉》中,托尼·莫里森塑造出一群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夹缝中挣扎生活的美国黑人。虽然故事以黑人女性为中心,但被评论界长期忽略的黑人男性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四类黑人男性形象,揭示出主流文化浸淫下的黑人男性无法获取身份认同,只能沦为社会边缘下的受害者。关键词:《秀拉》;托尼·莫里森;黑人男性;身份认同;后殖民一、引言诺贝尔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1

  • 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 ——以《秀拉》中同名主人秀拉为例
    的建构 ——以《秀拉》中同名主人秀拉为例李爽(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为构建自我身份所作出的不懈抗争。小说再现了生活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并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对秀拉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回顾,并就其失败的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秀拉;黑人女性;身份构建①作为历史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1-31

  • 论《秀拉》的女性意识
    (贺州学院)论《秀拉》的女性意识甘丽(贺州学院)莫里森作为有良心的黑人女性作家,其小说《秀拉》既反映出黑人女性在种族和父权社会家庭中压抑的心理和生活,又看到黑人妇女为争取个性解放而做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努力给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变化。本文意在探讨作者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莫里森 黑人 女性意识莫里森在作品里刻画最多的是黑人女性被压迫和蹂躏的历史,作为一位有良心的黑人女性作家,对于黑人女性问题尤为关注,她希望通过作品唤醒黑人女性的女性意识。女性作为“第二性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2014-12-12

  • 基于双性同体视角谈《秀拉》中的女性形象
    刘彦奎 王成山《秀拉》是托妮·莫里森用黑人女性的相关经验对黑人世界和白人世界进行了相应的写作。她将双性同体放置在秀拉和奈尔两个人物形象里,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集于一身,表达了对性别思识的消解,使其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双性同体和双性和谐的理想状态。一、《秀拉》情节概述在住着很多白人的梅德林城的一个小山丘上有一个黑人社区。它是一个白人欺骗他的奴隶而开发出来的一个繁荣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有两个一起长大的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秀拉与被人认为古怪的妈妈和祖母生活在一起,而

    短篇小说 2014年1期2014-09-04

  • 秀拉的自我解放
    解读,其代表作《秀拉》就是通过女主人公对于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种族,文化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艰辛旅程。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分析女主人公秀拉寻求自我,选择自由解放的传奇人生。关键词:秀拉;存在主义;寻求自我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秀拉》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坛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1931- )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然而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中的存在主义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2014-08-26

  • 莫里森《秀拉》中的人名寓意及原型解读
    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关键词:《秀拉》;人名寓意;神话—原型批评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3-0122-03姓名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叫作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5-19

  • 秀拉》与《他们眼望上苍》的互文性书写*
    识觉醒的过程。《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73年,莫里森继承了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其小说《秀拉》更被称为“最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小说”[1]148。一、女性家族的传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主人公珍妮和外祖母南妮一起生活,家族中并没有关于男性存在的话语,外祖母独自抚养和保护着女儿和外孙女。外祖母要求珍妮无论在任何境地都要保持女性的尊严,“尊重自己,别让别人往你脸上泼脏水”的训诫成为珍妮自强、自立、追寻自我的精神源泉,并成就了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2期2014-04-17

  • 秀拉》与《他们眼望上苍》的互文性书写*
    识觉醒的过程。《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73年,莫里森继承了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其小说《秀拉》更被称为“最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小说”[1]148。一、女性家族的传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主人公珍妮和外祖母南妮一起生活,家族中并没有关于男性存在的话语,外祖母独自抚养和保护着女儿和外孙女。外祖母要求珍妮无论在任何境地都要保持女性的尊严,“尊重自己,别让别人往你脸上泼脏水”的训诫成为珍妮自强、自立、追寻自我的精神源泉,并成就了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2期2014-04-17

  • 秀拉》对于黑人出路的探讨
    542899)《秀拉》对于黑人出路的探讨甘丽(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秀拉》是托尼·莫里森优秀代表的作品。小说塑造以黑人为中心的“底层”世界里的黑人生存的现状,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艰难处境。本文通过秀拉、奈尔和夏德拉克的行为揭露黑人悲惨的生活遭遇和黑人本身所具有的厚重的黑人文化来寻找一条黑人的出路。《秀拉》;黑人形象;黑人出路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里面关注的是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她通过揭露黑人悲惨的生活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年12期2014-04-06

  • 秀拉》的生死母题
    300204)《秀拉》的生死母题徐 颖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研究了托尼·莫里森的《秀拉》,分析了作品映射出的生死母题。从与生死母题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通过仪式、再生和替罪羊原型出发来解读《秀拉》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发展。《秀拉》;生死母题;通过仪式;再生;替罪羊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以黑人秀拉的成长为主线,描摹了美国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图景。故事设置在一战后至美国民权运动兴起之时,塑造了一位敢于挑战社会习俗的黑人女性形象。托尼·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5

  • 二元消解的“底层”世界:论《秀拉》颠覆中的构建
    底层”世界:论《秀拉》颠覆中的构建林文韵(苏州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公共学科部,江苏 苏州 215000)托尼·莫里森的《秀拉》描述了一个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种族问题等诸方面都饱受压迫与歧视的“底层”黑人社区,小说消解了善与恶、生与死、男性与女性、个人与社区、现代与传统等二元对立,使读者抛却传统期待,进入复杂的小说世界。作品置于被颠覆的“底层”社区,揭示被边缘化的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桎梏中展示的艰苦与顽强,探讨其如何颠覆男权统治,冲破道德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2014-03-31

  • 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秀拉
    征。本文以小说《秀拉》中秀拉和夏德拉克两个个人物为例,分析他们在《圣经》中的不同原型,以期揭示莫里森是如何批判男性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的。关键词:原型批评;《圣经》;《秀拉》作者简介:彭要女,女,汉,籍贯:江西,现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2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文学艺术的产生是人的潜意识产生的结果,神话和宗教仪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普遍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2014-01-13

  • 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
    吴爱华《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吴爱华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二部作品《秀拉》在出版时曾掀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一场轩然大波,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待黑人女主人公形象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这本书却在1975年被提名参加了美国书评奖的评选。在几年后,托尼·莫里森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评论界把托尼·莫里森的包括《秀拉》在内的几部作品统称为“成长小说”,因为它们都探讨了黑人心酸的成长经历。著名文学评论家马科斯给“成长小说”下了一个最为贴切

    飞天 2011年2期2011-08-15

  • 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探析
    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秀拉》;女性主义60年代末走上文坛的莫里森继承了赫斯顿开创描写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传统,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丰富的黑人女性人物形象,例如处女作《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69)中的佩科拉,第二部小说《秀拉》(Su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4-08

  • 国内托妮·莫里森《秀拉》文学批评和接受的特点及成因研究
    妮·莫里森小说《秀拉》的文学接受呈现出在时间分布上由少到多、在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由单一到多元、在接受态度上由争议到肯定等三个演变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秀拉》的内涵极富艺术张力;二是接受者整体的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三是接受者探究文本的“问题意识”发生了变化。关键词:《秀拉》文学接受期待视野问题意识经典作者简介:刘惠玲,湘南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20世纪西方文论及英美文学研究。本文为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对美国2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3期2009-09-17

  • 论《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和谐观
    托妮·莫里森的《秀拉》和《所罗门之歌》是关于美国黑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自我认同、黑人身份认同等问题。《秀拉》中的秀拉在一味追求自我的成长过程中与内儿关系的冲突变化贯穿了她短暂的一生。《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男性之间与异性之间的冲突对奶人的心理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解决冲突、走向和谐中具有了责任感,正视并接受了自身的黑人身份和黑人文化,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的成熟。[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冲突;和谐黑人民族在美国社会中所处身份的特殊性使得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