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的悲惨一生,同时也刻画了多位黑人女性形象及其不同的人生道路,鲜明地展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性别、阶级歧视和传统束缚的残酷现实以及反抗的艰辛。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对秀拉的反抗历程进行回顾,对《秀拉》这部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旨在号召女性摆脱男权的禁锢、传统的束缚,勇敢地追寻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黑人女权主义;反抗;身份构建
作者简介:蒋钰婷(1994-),女,汉,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南华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
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作为一名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莫里森的作品始终心系那些生活在白人社区被种族、性别、阶级歧视三座大山压着的黑人女性,《秀拉》就是其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完美体现。
黑人女权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当时黑人妇女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在运动中,她们无数次被黑人男性排挤和压迫,因为黑人男性始终认为他们是绝对的权威,黑人女性应该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因此黑人女性群体的生存苦难得不到质的解决。七十年代,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女权主义运动兴起,黑人女性再次投身其中,但黑人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权主义应当是有种族意识的,因此黑人女权主义既有别于黑人民族主义,也有别于白人女权主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一、白人社区里黑人女性的地位
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外部社会对女性设立的准则条框桎梏住了她们也造就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彻底物化,成为男人的附庸及私有财产,长期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低人一等的地位。
白人女性尚且如此,被社会边缘化的黑人女性更是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来源,丈夫和家庭是她们最好的归宿。在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中,黑人女孩西丽幼年时便被继父强奸多次甚至生下孩子,嫁人之后又变成丈夫性欲的工具,她的职责就是劳作,生养孩子还有挨打挨骂,任人宰割,如此境况使她们逐渐失去自我、泯灭自我。因此白人社区中的黑人女性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群体,她们遭的折磨比任何时期的黑人男性、白人女性都要深重。
二、泯灭自我的黑人女性
在种族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自我憎恨,完全认同白人文化,认为黑人是“黑鬼”不是人,白人才是人。“我在上天的主啊,把我洗干净吧,让我比雪还要洁白。”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里的小女孩皮克拉就是一个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身份的牺牲品。
在性别方面,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也歪曲了,认为她们的本分就是忍耐和劳作。赫斯特的《我们眼望上苍》里面的珍妮和祖母对自身的认知便是如此。大多数女性无意识地充当了男权的附庸,认为女性本身就应该洁身自好,为男人服务。
《秀拉》一书中塑造了很多泯灭自我的黑人女性。海伦娜是一名传统的黑人女性,她贤淑稳重,把丈夫奉为上帝并且崇拜巴结白人。汉娜从不挑剔男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男人的关注。甚至连强势的伊娃也总是教育其他黑人女性一定要爱男人,“你不能全靠自己。你是个女人,你还是个黑种女人,你不能像个男人一样行事。”在男权统治环境中长大的奈尔,尽管小时候和秀拉一般具有反抗精神,但最终也不得不像传统势力低头,走上了父母安排的脚本结婚生子,婚后的她逆来顺受,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只为能成为大家口中的“好女人”。可见由于长期的压迫,大部分女性都习以为常了,她们变得麻木,没有反抗意识,成为了男权统治的推崇者,完全失去了对自我的认知。
三、秀拉的觉醒与反抗
秀拉在童年时代就意识到了黑人女性所处的弱势地位。从种族来看,黑人社区不断地被白人文化侵蚀,被白人社区歧视和凌辱,小说开端描写的“底部”就是如此。当时白人欺骗单纯的黑人奴隶,把一片贫痔荒芜之地说成是离天堂最近的富饶之所,尽管黑人在那片土地上“累折了腰背”但也欣然接受。秀拉的外祖母伊娃用牺牲一条腿换来的赔偿金也不过是白人定下的制度。从性别来看,外祖母刚烈的性格实际上是对她丈夫的模仿与信奉,年幼的秀拉正是从她外祖母身上感受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如果说家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起点,那么这样的环境也使秀拉逐渐觉醒,唤醒了她的反抗意识。
大部分黑人女性选择泯灭自我,但是秀拉却选择了反抗,她不愿充当父权制的牺牲品,毅然决然地向白人權威和黑人男性权威发起挑战。这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但是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因为她深知这场战争不单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更是为全体黑人女性寻求自由平等和自身价值而战。
幼年时的秀拉用割破手指这种自残的方式吓跑白人男孩,成年之后的秀拉选择离开家乡追寻自我,返乡之后的秀拉放荡不羁。她抛弃传统观念,赶走外祖母,唾弃婚姻,自我纵欲,与男人上床之后就甩掉他们,甚至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奈尔的丈夫也不放过。她蔑视宗教,去教堂却不穿内衣。她过失杀人,看着母亲被火烧死却无动于衷,反而觉得很有趣,她不生养孩子,做了一个女人不该做的所有事情,被人们视为瘟疫……从传统观念来看,秀拉的行为是极其恶劣的,但从根本上来说,秀拉是所有黑人女性的英雄,她是先驱,为黑人女性带去了希望之光。她的离经叛道恰恰是她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莫里森塑造这样一个不同于僵化了的黑人女性形象的目的。
四、秀拉的死亡
自残、自杀和暴力对付他人都是一种报复的方式。秀拉早就认清了社会现实,她不是白人,也不是男人,想要追求自身价值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她不甘心像其他人那样麻木不仁,得多且过地活着。她不到三十岁就病死了,临死前出现幻觉,梦到自己“把双腿抬到胸部,闭上两眼,把拇指放进嘴里……她蜷起身子进到那沉重而柔软的水中,让水将她缠裹起来。”这种姿势就像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象征着她渴望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希望所有人都像在母亲肚子里那样,都是安全的,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由的。endprint
“等死罢了,就像我现在这样。但是区别在于,她们像树桩一样等死,而我,我像一株红杉那样倒下。我确实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因此,她的死亡是掷地有声的,是振聋发聩的,最起码证明她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反抗过,斗争过,秀拉的死亡使她的青春和精神定格永恒。她用一个人的孤独和一个人的消亡换来了黑人女性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她用自己所谓的恶行激起了世界对善意的追寻。
结语:
《秀拉》充分表达了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大量的黑人女性形象,也使得秀拉成为黑人女性反抗歧视和压迫、追寻自我的先驱,而且揭示了深藏在臭名远扬的秀拉之下的本质是她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这种放荡不羁,离经叛道颠覆了男权社会,解构了黑人社区底层的种种法规,唤醒并激发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参考文献:
[1]Barbara Smith. A Black Feminist Statement—The Combahee River Collective[A]. The Black Feminist Reader[C].Malden.MA:Blackwell,2000.
[2]James Baldwin. Everybodys Protest Novel[J] New York: Twayne Pblishers, 1999.
[3]Kubitschek, Missy D. Toni Morrison[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8.
[4]Morrison.Toni. Sula[M]. New York; Knopf, 1924.
[5] Taylor-Guthrie , D.Jackson . University with Toni Morrison[M].ress of Mississippi, 1994.
[6]曹云, 我就是我—論莫里森《秀拉》中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定困境·J·小说评论,2011,(5).
[7]蒋天平,神圣的疾病—美国小说中的疯狂形象研究[M]. 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
[8]刘海平,王守仁.美国文学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2)63.
[10]唐红梅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M].民族出版社,2006.
[11]陶芸《秀拉》中黑人女性的苦难与反叛CJ]合肥学院学报,2015(4):92.
[12]托尼·莫里森,秀拉[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4.
[13]吴新云, 身份的疆界[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4]西蒙·波娃.第二性[M].桑竹影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