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流苏

  • 为什么范柳原选择了白流苏
    》围绕范柳原和白流苏二人的相遇相知展开,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别样的爱情盛宴。其中,范柳原是久经情场的老手,逢场作戏是他的拿手好戏。虽然他身边并不缺少优秀的女子,但是玩世不恭的他孤独地游离于社会边缘。当二人渐渐地熟知彼此,白流苏在范柳原的心目中逐渐演变为妻子的角色,他主动选择与白流苏结婚既是他心动的表现,也是他内心笃定的反映。在范柳原和白流苏这场爱情博弈中,范柳原是掌握婚姻主动权的人物。范柳原是否选择白流苏作为自己的妻子影响着小说整体的情节构造。那么范柳原选择白

    雨露风 2023年2期2023-03-22

  •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论白流苏的“赌性”人格
    999078)白流苏“赌”的本质就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也愿赌服输。因此白流苏想要“赌”的生存境遇就值得探究,从她的境遇和选择中可以反映出存在主义的影子。一、白流苏的生存境遇荒诞是白流苏的生存境遇。加缪认为荒诞是外在世界之不合理与个体追求合理性之间的冲突,当个体意识到生存异常而无法改变的时候,荒诞就涌现出来,就愈加感受到一种个体与他者分离的孤独。首先,白公馆就是一座“孤岛”,小说中多次点明了这一点。如开头说“上海为了‘节省天光’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4

  • 张爱玲与《倾城之恋》之我见
    分具有典型性。白流苏,一个如她的名字一般随风飘荡、无依无靠的离异女子;范柳原,一个风流成性、追求精神恋爱的纨绔子弟。两个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人,在一个原本不是为两个人安排的场合相遇,这场乱世之恋就拉开了序幕。一、张爱玲个人评述张爱玲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在于,她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经历,虽然多数作家都会在写作时将个人经历掺杂进作品中,但张爱玲的文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比一般作家更为紧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了解作者,这有助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2022-07-06

  • 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爱情悲剧
    一出双城记,由白流苏、范柳原两位爱情大师联手演绎。萌生于战乱时期的爱情自然是一波三折、麻烦不断,好事多磨。所幸两人终于在故事的结尾修成正果,但这所谓的正果实则是生死攸关下暂时的产物,是一场爱情悲剧。张爱玲基于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在《倾城之恋》中所展现出来对生命、爱情、情欲、物质的思考,真真切切反映出处于新旧时代夹杂冲击下,都市女性被男权束缚的悲惨命运。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白流苏 人物形象 爱情悲剧1941年12月8日,香港战役爆发,不可一世的日军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与人生解读
    视剧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深得群众喜爱,因此也激发了大家对其人生故事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倾城之恋》的白流苏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形象及人生解读两方面入手,探究其形象特征以及造成其惨淡人生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人物形象1、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1.1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影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拍摄场景和服饰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民国时期,剧本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中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作为剧中主人公的白流苏是当时上海社会众多女子的缩影,深受中国几千年的男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2021-11-29

  •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分析
    女性,包括主角白流苏,皆为封建专制男权社会受害者,也是命运悲歌的书写者。一、《倾城之恋》写作背景与内容(一)写作背景张爱玲是20 世纪40 年代上海红极一时,十分富有魅力与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受瞩目的为女性形象的刻画,在凡世中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在张爱玲冷静的文字叙述中,读者会感觉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之感。而张爱玲的悲凉风格,无疑是受其身世遭遇所影响默化而成。旧式大家庭是张爱玲本人十分熟悉的场景,“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种冷酷的婚恋观是来源其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2021-11-14

  • 《倾城之恋》与《画中情思》女性悲剧式婚姻浅析及对比
    压迫。关键词:白流苏;吉拉娣;封建男权社会;婚姻悲剧一、作品背景介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亚洲,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不间断的战火,不断涌入的各方思想浪潮,无不冲击和洗礼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倾城之恋》和《画中情思》就同产于这个飘摇不定的年代。《画中情思》成书于1937年,是泰国现代小说的优秀代表之一,作者西巫拉帕是泰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作家之一,是泰国新文学的奠基人,写出了很多部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生活的战争》和《画中情思》是西巫拉帕最具代表性的作

    雨露风 2021年9期2021-11-03

  • 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没落大家族女子白流苏与多情浪子范柳原相识并相爱的故事,最终虽然两人结为夫妇,但似乎只能维持十年八年的和谐生活,圆满的结局下依旧透露着浓稠的悲哀。文章拟从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成因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女性意识 悲剧色彩张爱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表《倾城之恋》这一短篇小说。探討了一个在爱情、婚姻和人性面前,如何生存和挣扎的女性人物——白流苏。她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没有让她享受到一个女子该有的温柔,不争气的丈夫使她产生了离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2021-10-29

  • 白流苏与曹七巧形象比较研究
    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讨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反抗意识,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来的差异。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对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旧时代男权社会下女性勝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败者的代表,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大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反思,揭示人们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关键词:白流苏 曹七巧 共性 差异性 女性意识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较为成功的女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7

  •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
    ,故事讲述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流苏和柳原的情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铸成的,时代成就了流苏,流苏也成就了柳原,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一、《倾城之恋》内容简介白流苏是来自上海的白家小姐,生长在中国一个传统的大家庭,白家是老派人家,不经商,世代为官,流苏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带领他们往破落户的路上走,白流苏的两个哥哥也没有什么生存技能,只能坐吃山空,白家也因此越来越破败。范柳原是生活在国外二十几年的公子哥,其母亲是庶出,所以范柳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2021-09-05

  • 《倾城之恋》中两种婚恋观的对比及原因分析
    原因。女主人公白流苏把婚姻看作一张长期饭票,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帮助她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而范柳原渴望爱情,而非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的婚姻,他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婚恋观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所著的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战争、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其中,“倾城”二字并非倾国倾城之意,而是指香港遭受战争,城池将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2021-08-11

  • 小龙虾黑鳃上白流苏真菌的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
    212400)白流苏属[AlbifimbriaL. Lombard & Crous(MB815924)]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葡萄穗霉菌科(Stachybotriaceae),该科于2014 年由Crous 等[1]建立,包括了白流苏属在内的24 属106 种[2]。2016 年,Lombard & Crous[2]建立了白流苏属(A.L. Lombard & Crous, gen. nov.)新属,包括绿色白流苏菌(A.viridisL.Lombar

    水产养殖 2021年3期2021-04-07

  • 从《倾城之恋》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位。目前,针对白流苏女性意识的研究颇多,比如许子东教授在《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中认为“她打破了‘五四’以来的基本爱情模式”,指出张爱玲“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的声音”,但对于女性意识觉醒的具体过程关注较少。那么白流苏经历了几次女性意识的觉醒?觉醒后的结局如何?她的觉醒是否彻底?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一、白流蘇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张爱玲塑造了一个善于低头又在心灵上“穿着旗袍”的中国女子—白流苏,她出身没落的封建家庭,跟当时的大多数女性一样,思想守旧,但有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2期2021-01-17

  •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明了。她笔下的白流苏却不曾像她一样了解爱情。当代学者孟悦、戴锦华认为:“《倾城之恋》这部爱情传奇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它是无数古老的谎言、虚构与话语之下的女人的心酸的命运。”[1]范柳原和白流苏,一个是自私的男人,一个是自私的女人。两个自私的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中占据了一个容身之所,谈了一场倾城之恋。爱情往往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共同经历了热烈和荒凉的爱情却值得细细品味。1 时代裹挟下的人物白流苏和范柳原同是这个波涛汹涌时代里的小人物,同样被时代的洪流推着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5期2020-11-17

  •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和《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
    主人公斯嘉丽和白流苏在婚姻、爱情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希望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关键词:斯嘉丽;白流苏;婚姻;爱情一、引言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都是一个受压迫和歧视的群体。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地位都低于男性。直到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女权宣言》提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又接连爆发了两次妇女解放

    北方文学 2020年11期2020-08-13

  • 礼貌原则视角下女性委婉的使用
    炎凉的白家小姐白流苏,如何在战争、爱情、婚姻和人性中生存和挣扎与被自己视为救命稻草的范柳原结为夫妻的。本文利用学者对礼貌准则的归纳,从惠损准则(得体、宽宏)、褒贬准则(赞誉、谦虚)、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出发,对《倾城之恋》中的话语进行论述分析。3.1 惠损准则(使自己受惠最小,以增加别人的受益,保护对方的面子)(Ⅰ)白流苏冷笑道:“三哥替我想得真周到!就可惜晚了一步,婚已经离了这么七八年了”。片段说的是白流苏的前夫去世,她的三哥劝白流苏回到前夫家为前夫守祠堂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2020-06-29

  •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及人物悲剧
    》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由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可瞥见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家庭观,想逃出封建礼教,却仍被禁锢。张爱玲表面上在写白流苏的悲剧,实际上是在写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由于女性本身的虚荣而产生的矛盾。白流苏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时代悲剧 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99-02《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早期所著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2020-04-27

  •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
    没落家庭出身的白流苏与华侨富商范柳原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当代学者孟悦、戴锦华认为:“《倾城之恋》这部爱情传奇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它是无数古老的谎言、虚构与话语之下的女人的辛酸的命运。”①白流苏与范柳原交往是“出自一个残酷的现实:求得‘经济上的安全’”,是“为了最狭义的‘生存’投向了一个她不爱的、至少是无暇去爱的男人”。②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思和说:“但我还是觉得,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应该是有爱情的。”③细读文本是可以看到范白之间的爱情的。一、相同的境况使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7

  •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
    书写了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情。同是半新半旧式人物的范柳原与白流苏在封建社会中展开了爱情的博弈,一个反复试探谋求真情,一个故作端庄寻求保障,两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由互相揣摩互相试探进而转变为互相依靠互相安慰,共同塑造了一场精彩的倾城之恋。关键词:张爱玲;白流苏;范柳原;《倾城之恋》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023-02《倾城之恋》是一个最曼妙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写出的最精彩的故事。作为民国极富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5期2020-01-07

  • 假如没有“倾城” ——《倾城之恋》结局改写
    佛回到了当年。白流苏是被刺耳的响铃吵醒的,铃声响了许久不见停。十点钟的上午,不算迟不算早,正是最无所事事的时候,除了睡觉这一件正经事,兴不起别的念头打发这好时光。偌大的公馆不见人影,阿粟抱着孩子晒太阳去了。白流苏觉得那孩子带着些傻气,偶尔逗弄他也不见多些回应,渐渐地也不爱逗弄了。她跟着范柳原这三年间,他也曾经开玩笑式地提过那么一两次生个属于他们的孩子,这样在他出外应酬的时候公馆里不至于冷清,白流苏就不那么寂寞了。然而,那怎么可能呢,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总没忘记

    鸭绿江 2019年12期2019-11-12

  • 《倾城之恋》之我见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勉强算是拥有了完美的结局。但是,故事的结局也仅仅只是定格于他们结婚后的平凡生活上,以后的故事是喜是悲,又有几个人知晓?在我看来,故事的整体格调还是一个悲剧,这种悲剧不仅体现在范、白二人的爱情中,也体现在亲情和友情中。小说看似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却处处透露着悲凉。第一悲当属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白流苏已经离婚七八年,一直苦于家庭的束缚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看来,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那倒不如找个人倚靠来得实在,范柳原对她而言再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2019-09-27

  • 从话语权角度分析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描述了女主人公白流苏和男主人公范柳原在封建贵族没落之时相知并相恋的故事。本文从女性话语权角度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女性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对话方面体现,还可以在行动方面有所体现。白流苏虽然勇敢地对女性受压迫的卑微地位做出了抗争,却依然摆脱不了对男性的深深依赖——女性仍旧无法摆脱男权社会的阴影:能否得到向往的富足生活以及能否发生命运的巨变仍与男性脱不开关系。从由此可见,女性需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男女平等已成为联合国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从话语权角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2019-09-20

  • 假如没有“倾城”
    佛回到了当年。白流苏是被刺耳的响铃吵醒的,铃声响了许久不见停。十点钟的上午,不算迟不算早,正是最无所事事的时候,除了睡觉这一件正经事,兴不起别的念头打发这好时光。偌大的公馆不见人影,阿粟抱着孩子晒太阳去了。白流苏觉得那孩子带着些傻气,偶尔逗弄他也不见多些回应,渐渐地也不爱逗弄了。她跟着范柳原这三年间,他也曾经开玩笑式地提过那么一两次生个属于他们的孩子,这样在他出外应酬的时候公馆里不至于冷清,白流苏就不那么寂寞了。然而,那怎么可能呢,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总没忘记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9-17

  • 白流苏的形象分析
    摘要:白流苏是张爱玲在作品《倾城之恋》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作品中的白流苏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愿意用自己作赌注去赢得范柳原的青睐,最后她赢得了爱情与自由。即使这样做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但无论如何白流苏敢于反抗命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键词:白流苏;反抗意识;爱情观一、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分析(一)作者的生平经历《倾城之恋》的作者张爱玲从小生长在一个贵族大家庭中。从一方面来说张爱玲是幸运的,因为她小时候吃住用都是最好的,而且在她父亲母亲和

    学业 2019年3期2019-09-10

  •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出嫁意识研究
    ,作品通过描述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表达了张爱玲对于女性爱情以及婚姻的看法,也表达了部分女性的出嫁意识。本文通过对《倾城之恋》的内容分析,对文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出嫁意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关键词:倾城之恋;出嫁意识;白流苏;范柳原引言《倾城之恋》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将一个离婚女人的生活方式和为了求一个名分而做的精打细算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同时刻画了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多金浪荡子,憧憬着精神恋爱以及美好的婚姻生活,两者最终在“倾城”的背景下完婚,实现了双方的婚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人物;葛薇龙;白流苏;顾曼桢中图分类号:1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312(2019)11-0007-01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张爱玲是位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其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展示了女性人生的一隅。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处境的尴尬与失落,以及她们自甘依附的奴性意识,从而揭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一、航香屑——第一炉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8-09

  •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出嫁意识
    之一,作品通过白流苏和范柳原因为香港的沦陷才得以缔结姻缘的描绘,表现了张爱玲对爱情、婚姻和人性冷酷以及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等现实的清醒认识。一个离婚女人为求名分、为要一个长期饭票精打细算;一个接受着西方教育的多金浪荡子,强烈地渴望有人懂得自己、追求精神恋爱,二人最终在“倾城”的背景下,有过一瞬间的和解,最终缔结婚姻。在这一过程中,爱情成了女性谋生的工具,出嫁仿佛成了女性唯一的出路。波伏娃在女性主义经典作品《第二性》中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名作欣赏 2019年30期2019-07-13

  • 论张爱玲小说的空间意识 ——以《倾城之恋》为例
    白公馆的六小姐白流苏和华侨独子范柳原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将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联系起来,白流苏辗转于这两个空间,从最初以赌一把的心态去香港见范柳原,直到两人僵持不下白流苏回到白公馆,再到后来在范柳原的邀约下白流苏迫于家庭和生活的压力最终屈服再次来到香港,最终由于战争的缘故,故事以两人结婚作为结局。这个结局看似圆满,但白流苏却感到怅惘。文本中随着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内心意识的轨迹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将空间和人物的心理联系起来,空间就变成考察人物心理的一个重要维度。

    名作欣赏 2019年20期2019-07-12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白流苏是张爱玲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有着幸运结局的女主人公。张爱玲曾说:“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養与阅历。”厉害与柔弱统一在流苏身上,张爱玲将人物的这一特点表现得落落有致,别有韵味。关键词:厉害 柔弱 白流苏 《倾城之恋》白流苏是张爱玲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有着幸运结局的女主人公。现实层面,她“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1]。心灵层面,她拥有了爱人之间的相知相惜—“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2019-04-01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出走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和苏青小说《结婚十年》比较研究
    时代话题。虽然白流苏与苏怀青都是时代浪潮中出走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其觉醒程度的差异性,人物命运也最终有着不同的走向。一、女性出走与社会背景在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中,女性长期处于卑微的依附地位。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后天形成的。”[1]275一定意义上说,女性的依附性存在是后天的文化建构而成的。20世纪初中国在社会新思潮影响下,一些觉醒的女性开始以实际行动进行反抗,甚至以决绝的姿态逃离家庭,“娜拉”式的女性出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2

  • 论《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个人情感
    要:在小说里白流苏似乎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女子,她自始至终都只是为了能嫁给范柳原。可是在她逞强的性格下,有着她对爱情的向往。而在她对待爱情小心谨慎的态度背后,也有复杂的原因。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指导老师:缪军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张爱玲的小说和琼瑶的不同。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全心全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2019-03-13

  • 倾城之恋 ——张爱玲认为的真正的爱情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有着像少女般悸动的心,她盼望、渴望一份真挚的情感,只是在现实中的种种背叛、欺侮,使得她不得不愤世、对周围所有的人算计。她原先因父母之命嫁给了唐家少爷,在白三少爷和白流苏的争吵中可以看出,唐少爷经常打骂她,使得她对旧式婚姻彻底厌恶,最后和唐家一刀两断,离了婚。小说中描写了流苏与周围人的很多冲突,文章一开始便描写了她与家人的争吵。流苏的前夫去世,按照常理说,离了婚便是一刀两断,从此没有关系,但是唐家却托徐太太特意来告诉白家,言下之意是想让流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2019-01-27

  • 谋生、谋爱与谋婚
    作者/东君从白流苏到黄小仙,七十年风雨丽人行,任凭物欲横流潮起潮落,总有女子身若飘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也总有女子固守内心和原则,在红尘中谱写关于自己谋生、谋爱和谋婚的传奇。白流苏是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主,外表娇柔易碎,内心固若金汤。她早非青涩少女,而是离婚少妇,通透世情却难掩刻薄,“若得不着异性的爱,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这话真真刻薄得让人切齿,可她偏偏还敢骂出声来。在那个年代里,离婚再嫁实在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她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分

    幸福 2018年34期2018-12-28

  • 《倾城之恋》“小团圆”结局的悲剧性
    密不可分。一.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双面人格《倾城之恋》中的两位主角分别是白流苏与范柳原,两个主人公都不是以扁平的形象出现的,他们的表层性格是社会性格,而深层性格则是压抑住的真实的自己。范柳原的表面是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社交场上的熟手,受到不少萨黑夷妮这种等级的名媛的青睐,他喜欢懂得在场面上“长袖善舞”的女子。范柳原最初注意到白流苏正是因为对方是一个会跳舞的女子。范柳原早年因家庭原因产生了一定的厌世情绪,他对于两性关系抱着消极的态度。然而,范柳原的玩世不恭来源于

    文学教育 2018年14期2018-11-28

  • 你若懂得 我便不再孤独
    》中,范柳原和白流苏,就是从我们身边现实化入小说中的男女。为保全自身利益,小心试探着,不断迂回着,辗转斡旋着,有时欲擒故纵,有时以退为进。如果诚心想爱,大可不必如此。兴许一时玩得饶有兴致,太极拳似的柔中带刚斗几个回合,终究累人累己,身疲心倦。只不过,玩惯爱情游戏的人,内心越发觉得虚空如风,也就对懂得怀着越发强烈的渴望。此时此刻,向对方幽幽念上一句“我爱你”,也要被疑心为台词。黄昏暮色中,范柳原轻使技巧,将白流苏和自己从一场寡淡舞会里开脱。两人散步到一堵墙下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9期2018-09-15

  • 《倾城之恋》—“大团圆”背后的悲凉
    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与范柳原各怀心思去谈恋爱,阴差阳错因一场战乱成就了一场倾城之恋。结局看似美好,是张爱玲小说中少有的“大团圆”结局,但是细细体会,“大团圆”背后总还有着悲凉的味道。本文主要从“大团圆”背后所包含的悲凉、男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凉,以及最后悲凉的故事继续在其他人身上延续下去这三个角度来展开。关键词:《倾城之恋》;“大团圆”;白流苏;范柳原;悲凉一、“大团圆”的悲凉“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2018-07-16

  • 浅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王娇蕊的爱情观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的对比,展现王娇蕊对待爱情上的洒脱态度,以及其中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爱情观。并思考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意识描写的局限性。【关键词】王娇蕊 爱情观 洒脱 佟振保 白流苏《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佟振保与情妇王娇蕊、妻子孟烟鹂之间的情感纠葛,剖析了佟振保的复杂性格和悲剧人生。虽然该篇小说是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但文中仍然体现了张爱玲一贯的对于女性生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小说开篇就指出“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

    商情 2018年2期2018-03-27

  • 你若懂得,我便不再孤独
    》中,范柳原和白流苏,就是从我们身边现实化入小说中的男女。为保全自身利益,小心试探着,不断迂回着,辗转斡旋着。如果诚心想爱,大可不必如此。兴许一时玩得饶有兴致,太极拳似的柔中带刚斗几个回合,终究累人累己,身疲心倦。黄昏暮色中,范柳原轻使技巧,将白流苏和自己从一场寡淡舞会里开脱。借着夜色,两人开始吐露一部分也许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辛酸与无奈。聊到自我认知,范柳原说:“其实我也不懂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关于懂得,他一连强调三遍,

    现代妇女 2017年3期2017-04-12

  •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不幸离婚前史的白流苏在娘家的生活令人同情不已。在兄嫂的逼迫面前,说是自卫也好,说是绝地反击也罢,白流苏别无选择地在狭小、逼仄的世界里腾挪转移,可是她手上的牌真的很少。不幸的白流苏首先是一个具有赌徒精神的精于计算的女人,这于谈情说爱是不利的。所以她与范柳原之间是棋逢对手的较量,而不是青春男女不顾一切的相爱。在普通世俗的眼光看来,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白流苏遇见范柳原是她的幸运,最后成功加冕“范太太”更是她最大的幸运,尽管这个婚姻與爱情并不那么高度融合统一。高冷的

    青春 2017年3期2017-03-23

  • 基于阿尼玛原型理论的范柳原形象分析
    的形象以及他对白流苏亦真亦假的感情成因:男主人公因受阿尼玛驱使下而对白流苏“一见钟情”,也因发现眼前所谓“理想化形象”与内心渴望的阿尼玛并不相符,从而又产生矛盾,展开一场步步为营的恋爱心理拉锯战。《倾城之恋》;荣格;阿尼玛;范柳原“阿尼玛”是分析心理学创立者卡尔•荣格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型,其意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产生于男人与女人漫长交往中所取得的经验。这种原型作用有二:其一,它使男性获得女性特征;其二,它能提供一个男女性交往的参照系。原型往往被视为理想的化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2017-03-11

  • 张爱玲《倾城之恋》探析
    物的分析(一)白流苏的命运写照其实,在张爱玲这部小说中,白流苏一直是个关键性的人物。纵观整个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爱玲特别地善于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她总是善于把每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如何兴旺发达起来到兴旺发达到顶点再到这个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整个过程描述的淋漓尽致。但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张爱玲的小说透视着对封建女性的无限哀怨。我们知道,但凡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总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本人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情感包括作者的个人的人生经历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2017-01-30

  • 论《倾城之恋》中女性的情爱与人生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就是她在普通世界还原的一个女性人物,她借助这一女性讲出关于女性情爱与人生的事实。她用传奇的笔法靠近最普通的女性世界,用典型唤醒了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给了许多作家创作灵感,大家都在思索,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发展方向,包括鲁迅,它在《娜拉出走以后怎样》中谈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已经极具悲剧性了。但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出走以后的出路似乎又少了,能够回家的路已经被阻断,剩下的唯一路径便是堕落,堕落成为娜拉们必然的选择

    唐山文学 2016年10期2016-11-26

  • 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李翠内容摘要:白流苏是张爱玲在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电影版白流苏形象显得单一刻板,导致原著人物精髓流失。本文对小说白流苏形象进行多方思考,试图揭示其经典性。关健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人物形象20世纪50年代,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首次将张爱玲引入文学史,并称“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读张爱玲”。经过时间雕琢和历史沉淀,张爱玲小说已经成为“华文中的经典”,“张爱玲热”也持久不衰。二十世纪末,我国影视界就开始尝试依托“张爱玲热”来消费张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倾城之下,爱玲之恋
    键词:范柳原;白流苏;倾城之恋;爱情;张爱玲;苍凉她:“娇小的身躯有着永远纤瘦的腰,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缀在小得可爱的脸上”;他:“虽然够不上称作美男子,但粗枝大叶也是他的一种风度”。简而言之,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一段“离了婚死了丈夫却风韵犹存”的自流苏与“风流倜傥却视女人为脚下泥的海归阔少”范柳原在战争下攻于算计的爱情故事。如此般俗世男女的恋情在张爱玲的笔下早已不陌生,一如其以往苍凉的风格,张爱玲的小说无不在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俗世滋味,灌之以独特的体察,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2016-05-14

  •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露出苍凉之感。白流苏身为女性命定的弱势和她收获范柳原的婚姻与爱情;范柳原爱而不得的纯精神恋爱和其内心的治愈;以及小说结局白流苏的怅惘与男女主人公的结合,构成了小说悲喜并存的情感主题,道出了造化弄人的复杂内涵。关键词:倾城之恋 悲 喜 命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作为她唯一一部以团圆结局来收尾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许多文学研究者的批评与讨论。从文本来解析,读者很难单纯的说出,它是一部彻底的悲剧还是彻底的喜剧。因为张爱玲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饱满的,其作品所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2016-04-07

  • 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李翠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李翠内容摘要:白流苏是张爱玲在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电影版白流苏形象显得单一刻板,导致原著人物精髓流失。本文对小说白流苏形象进行多方思考,试图揭示其经典性。关健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人物形象20世纪50年代,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首次将张爱玲引入文学史,并称“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读张爱玲”。经过时间雕琢和历史沉淀,张爱玲小说已经成为“华文中的经典”,“张爱玲热”也持久不衰。二十世纪末,我国影视界就开始尝试

    文学教育 2016年23期2016-04-03

  • 女性视角下解读《倾城之恋》的情之困,爱之惑
    事中两大主角: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心中也横亘着难以完全坦诚相见的虚拟之城,“双城”之间的情之困、爱之惑无时不在,具体分析如下:(一)真实生活中的女性视角下的“双城”之困现实中,上海与香港,是白流苏追求婚姻、谋取幸福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这两个地方,她并不是以一颗寻求真爱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生活的,这里面掺杂有许多算计。当然,我们无可否认,离婚住在娘家,备受遭受哥嫂欺凌,并骗走钱财的她,过着”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房:这里悠悠匆匆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0期2016-01-28

  • 简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要:孟玉楼和白流苏二人女性觉醒的表现是:婚姻上主动追求,志在必得;家庭中为改变地位,渴望平等;处世方面是理性务实,维护自我。不足之处是:过分看重婚姻,夫妻缺少真爱;表现人性弱点,缺乏人文关怀;具有依附人格,局限闺阁之内。造成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不彻底的原因:时代方面,表现为顽固而强大的男权封建思想;文化因素方面,市民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女性本体方面,传统观念束缚,经济不能独立。关键词:女性 自我意识 觉醒 孟玉楼 白流苏《金瓶梅》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小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1期2015-11-30

  •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
    年纪大而离异的白流苏,在大家族眼中俨然犯了罪。然而她非但不戴罪立功,或安守本分,反而在妹妹的相亲场合,吸走了优质男范柳原的注意。之后便是一场又一场试探,你作为你,我作为我,跳了各自为政的探戈。白流苏处境艰难,身无所依,毫无退路。她跟范柳原孤注一掷地在一起,得罪了她那个古老又保守的大家族,但范柳原迟迟不明确态度,让白流苏无处可去。范柳原半夜给流苏打电话,谈天气谈月亮,表露爱意。隔一天又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带她去餐厅,透过喝干茶叶的杯子照着她,试图看出她的心意

    意林 2015年15期2015-02-11

  • 谋生、谋爱与谋婚
    东君从白流苏到黄小仙,七十年风雨丽人行,任凭物欲横流潮起潮落,总有女子身若飘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也总有女子固守内心和原则,在红尘中谱写关于自己谋生、谋爱和谋婚的传奇。白流苏是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主,外表娇柔易碎,内心固若金汤。她早非青涩少女,而是离婚少妇,通透世情却难掩刻薄,“若得不着异性的爱,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这话真真刻薄得让人切齿,可她偏偏还敢骂出声来。在那个年代里,离婚再嫁实在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她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分分钟盘

    新青年 2015年1期2015-01-22

  • 张爱玲小说中曹七巧与白流苏之比较
    摘要:白流苏与曹七巧二人同是张爱玲笔下的出彩人物,封建文化毒害了她们的人性,剥夺了她们追求幸福、独立生活的权利,她们是卑贱的,她们生活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务必受到来自社会甚至是女性自身给予的双重压制与胁迫中,她们自卑,她们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二者虽都是生活在那个没落年代的可怜人,然而两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有着质的不同。关键词:白流苏;曹七巧;悲剧;隐忍;反抗一、白流苏与曹七巧生活背景的比较白流苏出身于一个封建守旧式的家庭,而作为一名离婚回到娘家的女子,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2014-10-21

  • 谋生、谋爱与谋婚
    东君从白流苏到黄小仙,七十年风雨丽人行,任凭物欲横流潮起潮落,总有女子身若飘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也总有女子固守内心和原则,在红尘中谱写关于自己谋生、谋爱和谋婚的传奇。白流苏是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主,外表娇柔易碎,内心固若金汤。她早非青涩少女,而是离婚少妇,通透世情却难掩刻薄,“若得不着异性的爱,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这话真真刻薄得让人切齿,可她偏偏还敢骂出声来。在那个年代里,离婚再嫁实在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她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分分钟盘

    新青年 2014年7期2014-08-07

  • 重读《倾城之恋》——论张爱玲对白流苏、范柳原爱情的建构与解构
    落魄家庭的女子白流苏离婚以后寄居在娘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华侨富商范柳原,应范柳原的邀请,白流苏两度赴香港,香港沦陷以后白流苏和范柳原结婚了。实际上,《倾城之恋》讲述的就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但是,许多对于《倾城之恋》的分析研究基本没有超出张爱玲本人在小说中关于白流苏与范柳原的一些表述,而张爱玲是否认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存在真正的爱情的。例如写到范柳原、白流苏终成眷属时张爱玲调侃道:“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2014-01-28

  • 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分析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其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矛盾的人格塑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即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分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张爱玲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探究与剖析,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张爱玲作品中思想内容和隐性含义。关键词:白流苏;本我;自我;超我作者简介:王维(1990-),女,辽宁盘锦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图分类号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2014-01-13

  • 苍凉人生里的安稳与飞扬:《倾城之恋》里的“爱情”之我见
    ]香港的陷落让白流苏和范柳原最终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所谓的“倾城之恋”不过是一场传奇,《倾城之恋》里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在笔者看来,这部作品恰恰符合了张爱玲对好作品的认知,即“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爱情”仅仅是战争前白、范二人各自飞扬的一种名义,是战争时渴望安稳的一场求全;归根结底,它是映照人生的无奈与苍凉的一面镜子,让人在唏嘘感慨间有了一次对人生的透彻领悟。一、飞扬的烟火——“爱情”是一种名义所谓“人生的飞扬”,即是与平淡甚至苦痛生活的

    名作欣赏 2013年15期2013-08-15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悲剧性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悲剧性杨美林(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文中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白流苏,这个人物从一出现就引起了文坛与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白流苏的两次婚姻以及白公馆淡薄的亲情两个角度,阐述白流苏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也从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白流苏自身性格弱点两方面对造成白流苏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进而得出当代人在恋爱婚姻方面的深刻启示。依赖性;男权社会;悲剧性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1-31

  • 张爱玲的观念写作 ——《倾城之恋》1细读
    苍凉”的故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是“苍凉”情调的主要承载者。因此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爱情,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张爱玲本人对此加以否定,她极尽挖苦之能事。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句:“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得夫妻。”(86页)读者容易在张爱玲的带动下迷失,自觉不自觉地转到她的立场之上,因此若想读懂张爱玲,就必须离开张爱玲。然而若小说只是写了两个“自私自利”男女的互相计算

    青春 2011年9期2011-08-15

  • 白流苏的"破俗"与"随俗" ——从白流苏的心路历程看中国女性的民俗心理
    325003)白流苏的"破俗"与"随俗" ——从白流苏的心路历程看中国女性的民俗心理陈超颖(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离婚又抢了妹妹的相亲对象,还跑到香港和范柳原“厮混”了一个多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白流苏算是一个勇于“破俗”的大家闺秀。其实,在她的种种“破俗”之举的背后,她有着一颗和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位女性一样渴望“随俗”的心——寻求婚姻作为人生的保障。本文试通过解析白流苏为了随俗而破俗的系列举动和心路动机,来分

    文化学刊 2011年2期2011-03-20

  •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的婚恋观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关键词:《倾城之恋》 张爱玲 婚恋观 白流苏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唯美的爱情,成为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但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就不多了。外国有杜拉斯的《情人》,在中国可能就要算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了。一、婚恋观:深爱只是为了谋生旧式大家庭是张爱玲本人最熟悉的场景。“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种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