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飘》和《倾城之恋》都是女性主义觉醒的代表作品。但两位作者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和白流苏在婚姻、爱情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希望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斯嘉丽;白流苏;婚姻;爱情
一、引言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都是一个受压迫和歧视的群体。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地位都低于男性。直到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女权宣言》提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又接连爆发了两次妇女解放运动,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才开始兴起。女性写作也应运而生,其中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美国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和中国的张爱玲。玛格丽特·米切尔撰写了鸿篇巨作《飘》,而张爱玲则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这两部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同,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是受女性运动影响,反映出当时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看法,都是不朽名作。
二、比较分析两部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
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从小就体现出了和当时大多数女性不一样的反叛精神。她的母亲和保姆竭尽全力想要把她培养成一个温柔端庄的淑女,可她却拒绝做一个听话、顺从的木偶,总是偷偷溜出家门和男孩子一起玩,做一些男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长大后的斯嘉丽也看不起那些唯唯诺诺、戴着面具的木头美人,她周旋在一众男子中,享受着他们的爱慕与追求。当她得知自己喜欢的男子即将另娶他人时,她勇敢地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感情,遭到拒绝后,她没有伤心绝望,而是用尽所有力量打了他一耳光。对于当时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来讲,这种做法简直粗鲁野蛮、不成体统。但斯嘉丽爱恨分明、敢于反抗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在斯嘉丽生活的时代,女孩儿们的婚姻都是由父亲、家族决定,男权和父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小说开始时,斯嘉丽的父亲想要将她嫁给塔尔顿双胞胎兄弟中的一个,可她一心爱慕艾希礼,坚决拒绝了父亲的安排。随后,斯嘉丽求爱被拒,为了报复,也因为仍抱有希望,她嫁给了艾希礼的妻弟查尔斯。不久查尔斯阵亡,斯嘉丽变成了一个寡妇。在第一次婚姻中,她的丈夫只是一个替代品,斯嘉丽对他没有任何的感情。
战争带走的不仅是斯嘉丽的第一任丈夫,还有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经历了残酷战争后,斯嘉丽的家园几乎化为废墟,母亲离世,父亲精神失常,妹妹也缠绵病榻,一家人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雪上加霜的是,要想保住庄园,斯嘉丽必须在限期内交纳一笔税款。为了金钱,为了生存,斯嘉丽不惜施展诡计,不顾姐妹亲情,诱拐妹妹的未婚夫和自己进入婚姻的殿堂。这次婚姻保住了塔拉庄园,却暴露出斯嘉丽自私自利、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束缚的本性。她的第二次婚姻依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只是她在乱世中生存下来的跳板。
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依然源于她对更舒适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她在服丧期间,就打破世俗传统,欣然接受了第三任丈夫白瑞德的求婚,因为白瑞德英俊多金,财势滔天。尽管白瑞德精明潇洒,可他一直深爱着斯嘉丽,守护着斯嘉丽。而斯嘉丽却看不见他的一片真心,执着于少女时代心目中的完美情人——艾希禮。最终二人的婚姻因为女儿的意外身亡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白瑞德黯然离去,斯嘉丽终于幡然悔悟,可已经太迟了[1]。
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在婚姻和爱情方面的觉醒和斯嘉丽不尽相同。白流苏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的大家闺秀。在封建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始终是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是私有财产。男权社会所认为的完美女性是柔顺、听话的贤妻良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女性来讲,婚姻的重要性不啻于第二次投胎。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外表柔弱、楚楚动人,实则内心坚强,对爱情婚姻有自己的主张,不愿受男人的随意支配。白流苏的第一任丈夫是世家子弟,二人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可是婚后,丈夫吃喝嫖赌,对她拳打脚踢。白流苏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女性那样默默忍受,守着失败的婚姻苦熬,而是毅然离开,这一举动体现了她对旧社会的抗争,以及对自己命运的自救。然而,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斯嘉丽相比是有限的,是受到更多束缚的。经历了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她并没有意识到物质财富对女性的重要性,从未尝试着外出找份工作谋生,反而觉得身为知书达理的小姐,出去工作是不体面的。于是离婚后她搬回娘家,靠着离异分得的财产度日,想着就这样了此一生。可惜她的钱财被娘家兄嫂挥霍一空,甚至凉薄的家人在得知她前夫的死讯后,想把她踢回婆家,靠继承婆家财产生活,而她向母亲求助无果,这时,她意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再寻觅一段婚姻。因此,白流苏的第二段婚姻在开始之前就注定了与爱情无关,只是迫于生活压力而已[2]。
白流苏和第二任丈夫范柳原的结识是偶然,也有算计。在娘家人积极向富商浪子范柳原“推销”七妹宝络时,白流苏充分发挥自己的魅力,使范柳原对她产生了兴趣。这一点和斯嘉丽颇为相似,两人都是枉顾亲情人伦,夺走妹妹的婚姻。但不同之处在于,斯嘉丽是为了保全土地、为了生存;而白流苏是为了生存,亦是为了报复娘家人。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婚姻并非以爱情为基础,而更像是一场博弈、一场赌注。于白流苏而言,她需要的是一个明媒正娶的婚姻,能够提供经济保障的人生依靠;于范柳原而言,他只享受调情的快乐,无意于婚姻生活。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白流苏的悲惨结局已是注定。然而风云突变,香港的沦陷使战火纷飞中,无依无靠的两人意识到灾难面前人生的无常,和人类生命与尊严的渺小。于是,二人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3]。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对待爱情和婚姻方面都体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飘》这部作品中,斯嘉丽数次向艾希礼大胆地表露情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她以婚姻为代价,做起了木材生意。作品结尾处斯嘉丽其实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事业的新女性。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毅然抛弃第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敢于挑战旧的社会习俗对女性的桎梏。当然,她没有像斯嘉丽那样反叛的彻底。她没有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取金钱,改变所处的境况,而是选择了一种迂回的,同时也是当时中国传统女性生存的普遍方式——婚姻——来改变她的困境[4]。
综上所述,斯嘉丽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叛逆的、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她的女性意识是完全觉醒的。白流苏是一个内向保守的、受困于婚姻家庭的、不得不向社会现实妥协的女性,她的女性意识觉醒是有限的。
三、结语
斯嘉丽和白流苏分别是东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作品的作者皆为女性,她们受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笔触细腻地描绘出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女性对爱情、婚姻、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渴求。虽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经历、结局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当时社会中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以及对男权社会中男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的反抗。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现实意义,这两部作品对现代女性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215–230.
[2]张爱玲.倾城之恋[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45–60.
[3]师少华.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1,09(01):117–119.
[4]何其莘.论《飘》的文学性[J].外语教学,1992(4):13–16.
作者简介:黄婷婷(1979—),女,汉族,陕西汉阴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