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精神

  • 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党建引领塑造公共精神、利益协调促进合作共享、产业优化促进多元增收、乡风文明提升善治效能等方面。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还存在农民主体参与意识缺位、利益共享机制有待优化、资源分配不均现象尚存、集体经济难以实现互惠共享等问题,应着力从巩固农民主体地位、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创新集体经济种类等方面重塑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社会整体治理效能,形成乡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共同体

    北方经济 2023年6期2023-07-24

  •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文化使命及培养机制研究
    化使命模糊、公共精神式微,遭遇了诸多文化困境,这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要通过系统性培养、协同化支持、深度化赋能、内外因共振等路径,厚植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培养机制,培养一支热爱乡土、扎根乡村、敬业乐群、安居乐业、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师 文化自觉 公共精神 培养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

    中国教师 2023年7期2023-07-21

  • 以综合评价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
    ;学生评语;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1-0013-03【作者简介】王磊,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小学(上海,201601)教师,上海市松江区班主任兼职教研员,高级教师。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班级是引导学生学会公共参与,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班级公共生活,在互动交往中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信任、宽容、真诚的人际关系,渐趋实现集体与个体的统一。基于学生公共精神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5期2023-06-19

  • 让班级成为学生品格生长的练习场
    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让学生学会承担公共责任,履行公共义务,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关键词】班级岗位;公共生活;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1-0018-02【作者简介】吴婷,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小学(上海,200030)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岗位烦恼引深思“吴老师,我不想做‘簿本快递员了。”学生小蔡气呼呼地跑来对我说。“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想做了?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5期2023-06-19

  •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中高职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不仅是公民身份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应对危机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想法和行为表现尤为重要。因此,在厘清公共精神意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现实表征,挖掘关键的教育契机,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析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策略,是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2023-05-31

  • 新时代小先生制:赋能师生创造性成长
    更为培育具有公共精神的新时代小公民提供了深层的精神滋养。关键词 小先生制;新型儿童观;“小先生开讲”;大先生;公共精神;育人方式变革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3-0047-03注释: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指向创造性成长的儿童研究素养培育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B/2021/02/05)的研究成果。在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新

    中小学管理 2023年3期2023-04-07

  •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公共精神的培育
    涵着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丰富因素,其内容包括:从小我到大我的人格升华、民本与人本的人文精神、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公共精神有三种实施路径:文化浸润、生活濡化和精神升华。当前,应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西方文化及现代文化展开对话,积极主动践行公共精神。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公共精神;教育内容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A-0003-0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共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2022-05-30

  • 立德树人视阈下个体“公共人”角色的式微与重塑
    共理性失落、公共精神遮蔽、公共行动逃离已成为个体的时代标签。基于此,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社会公德,需从培养机制的完善、关怀场域的构建、践行平台的搭筑三方面出发,追寻个体“公共人”角色重塑。[关键词]立德树人;公共人;公共理性;公共精神;公共行动[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8-0053-0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8期2022-05-30

  • 构建学校公共生活 助力学生品格习养
    小学以“涵养公共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为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提炼了“和·理·责”三大要素,分别对应“乐群小伙伴、明理小主人、担责小勇士”。儿童品格习养的场域以校内为主,以校外为补充,学校内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学校强调通过学生更有兴趣的特色化“社会公共活动”,通过“习中有养、养中有习”的循环,提升学生的品格。关键词:公共精神;品格习养;公共生活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A-0022-05“公共精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期2022-02-22

  • 公共精神:语文课堂重建的价值追求
    ,建设语文的公共精神,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公共精神的课程属性体现为坚守原点,实现开放的文本解读、自由的教学对话;语文公共精神的儿童立场体现为学科育人,在课堂里发现儿童,在语文中发展儿童;语文公共精神的时代使命体现为以文化人,通过艺文类聚、文以载道、披文入情,实现双线共融的单元整合、言意共生的单篇建构、价值共鸣的教学追寻。关键词:公共精神;语文课堂;课堂重建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B-0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2021-11-28

  • 领导伦理的公共性向度:内涵、挑战及实现路径
    性;人民性;公共精神;领导伦理“公共性”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我们把握人的社会属性和理解“政治生活”的一把钥匙。汉娜·阿伦特认为:“一个人如果仅仅去过一种私人生活,如果像奴隶一样不被允许进入公共领域,如果像野蛮人一样不去建立这样一个领域,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1]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深刻地指出:劳动使人类从必然性的家庭领域(私人领域)中分离出来,为了追求卓异,人们开始在公共领域内证明自己的真实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此时,“公共性”便以它独特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5期2021-10-01

  • 合作治理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合作治理与公共精神之间是协同共生关系,合作治理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为公共精神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载体,公共精神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合作治理平台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合作治理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仍存在合作治理平台搭建困难、社会组织话语权缺失、社区主体观念多元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发挥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政府先行的示范作用、社会组织的纽带作用、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协商民主的积极作用等路径,来培育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实现高水平的社区合作治理。〔关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1期2021-09-10

  • 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
     杨进摘要:公共精神是公共生活中的“公共人”所显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取向、道德与秩序观念的总和,是引领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发展的价值旨趣,是合格公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当中,学校教育担当着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学校公共精神教育却面临着公共理性消弭、公共空间萎缩闭合、公共关怀失落等现实异态,对此,可尝试深化公民教育实施机制、型塑校园公共文化氛围,丰富校园公共生活、提升公共参与的适切性,构建和谐交往经验、发挥媒介价值引领,以撷得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澄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涵育公共精神的儿童道德自我觉悟
    【关键词】公共精神;公共生活;道德觉醒【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26-03【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崇宁路小学”)以“涵养公共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总目标,秉承与深耕“八大训育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践行立德树人。学校以公共生活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在公共生活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2021-08-02

  • 在公共生活中涵养儿童公共精神
    ;公共生活;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24-02【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王铭波,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2)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顾润生:学校将公共生活作为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载体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王铭波: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始建于19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2021-08-02

  • 校园公共生活中的儿童品格习养
    。【关键词】公共精神;公共生活;时代新人【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21-03【作者简介】1.王铭波,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2)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费昀,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2)德育主任,一级教师,江苏省优秀辅导员。“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一颗颗石榴籽,在紧密团结中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崇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2021-08-02

  •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困境、重要性与对策
    影响,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遇到困境,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不关心、参与公共生活,责任意识淡泊,不爱惜公共财产。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十分重要,因为其有利于大学生增加制度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从学校与家庭两个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其公共精神。关键词:公共精神;大学生;对策一、公关精神的内涵公共精神,一般是指公民从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上升到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与其对立的是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9

  • 基于学科整合下公共精神培养的路径探究策略
    于学科整合下公共精神培养的路径”的课题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共性理论,从理论上回应公共精神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坚持基于学科整合而又大胆创新的学术取向,有助于丰富发展公共精神的研究主体,提升公共精神的理论解释力,为应对公共精神危机,促进国家善治提供学理分析范式,在新的视角下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增量。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发展沿革、课标规定及内容构成,其呈现出明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9期2021-07-13

  • 探索课堂中学习、实践中锻炼、环境中熏陶三位一体的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模式
    育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是当前社会及学校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梳理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综述,界定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内涵,阐述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意义,提出要探索课堂中学习、实践中锻炼、环境中熏陶三位一体的高职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模式。关键词:教学;实践;环境;三位一体;公共精神;培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6-0189-04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pub

    高教学刊 2021年6期2021-06-21

  • 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中,社区中的公共精神培育往往被忽略和遗忘。本文首先从城市社区治理中公共精神的起源入手,探讨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现状,然后从个人、社区组织、社会结构、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社区公共精神缺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公共精神的途径,以期实现社区善治。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培育2016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1]社区公共精神作为社区无形的资产,是增进居民认同感、归属感

    社会与公益 2021年2期2021-04-19

  • 儿童公共生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公共生活;公共精神;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3-0032-04【作者简介】万娴,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2)副校长,高级教师。“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儿童公共生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我们将儿童公共生活的实践研究扎根在课堂之上,以理论创新为先导,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夯实依托学科与课堂涵养公共精神的主阵地,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11期2021-03-17

  • 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培育公共精神的战略路径探析
    摘 要:公民公共精神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和支撑现代公民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新疆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特别需要构建新疆公民社会建设必需的公共精神。这就需要在新疆公共精神的培育中,继续弘扬和遵循依法治疆、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睦邻友好和诚信互惠的基本原则,并坚守合作共治的基本目标,才能形成“和合共生”与“多元互动”的战略举措。关键词: 社会治理;公民社会;公共精神;合作共治一、问题的提出社会治理是现代公民社会建立政府与社会良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1期2021-01-25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事教学来提升公共精神,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强化公共责任担当,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来提高公共参与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关键词:公共参与;道德与法治;公共精神;公共道德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07-02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立足于“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条主线索来进行编排设计,其主体是“我”,即学生个人主体;客体是他人、集体

    教师·下 2020年10期2020-12-21

  • 重建新闻传播学科的“边界”
    的专业意识和公共精神。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新媒体环境 边界 专业意识 公共精神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可以和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齐头并进的“显学”。但是新闻传播学科在飞跃发展的同时,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其学科疆界日益模糊,不少新闻传播学专业出身的人也越来越困惑于“新闻传播学的边界何在”的议题。新闻传播学边界的模糊感和不确定感,不仅出现在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也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一、取消广播电视

    传媒 2020年9期2020-12-07

  • 济南文化符号在城市中的公共精神构建研究
    摘 要:城市公共精神包含了一座城市过往的沧桑历程、如今的发展建设理念以及未来的追求建设目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总结提炼了城市精神的四个作用:增强地方归属感、导向作用、扩大社群向心力、承袭作用以及凝练形象表征的作用,同时对济南城市公共精神中的“泉文化”和“舜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城市精神;文化符号;公共精神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

    卷宗 2020年21期2020-10-26

  •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刻的变革。在公共精神层面,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缺失、网络道德失范、公共理性缺失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二要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增强其道德自律;三要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四要拓展大學生公共参与领域,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公共精神。关键词: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3-0012-03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社会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0-09

  • 新时代青年公共精神培育探究
    敏摘  要:公共精神以公共场域为基础、公共交往为纽带,表现的是公民对社会的公共关怀以及责任担当,关注共同体的公共利益,追求公共善的价值旨归。面对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主体意识淡漠、责任意识缺位以及社会参与意识减弱等失范现象,亟需从他律、自律以及他律与自律相统一方面培育新时代青年公共精神,使广大青年在进行公共行为选择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关键词:公共精神;青年;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精神作为一种个人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0年11期2020-09-10

  •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公共精神的途径探究
    生活所必须的公共精神,民主政治才有了坚实的主体基础。考虑到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把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公共精神的三个基本途径。【关键词】民主;公共精神;思想政治课;学生;途径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争论己久的“制度之战”似乎己经尘埃落定。福山更是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高调宣称: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意识之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这种说法,当然经不住推敲,但是,不可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2020-07-27

  • 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路径探讨
    文阐述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内涵,分析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是自我认知不足、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多元、共同体观念欠缺,提出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练好“内德”,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用好“外德”,增强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传好“公德”,持续优化德育的环境。【关键词】立德树人 大学生 公共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33-02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意在实现大学生个体人格、社会品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2020-04-06

  • 从公民的网络表达浅析当前我国公共精神
    孙培鑫摘要:公共精神对于我国面临的向“大政府、大社会”的转型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网络使用者的数量随着近些年来的科技发展,不断递增,而与此同时,网络表达也成了公民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公共精神的缺失,网络表达不断的呈现乱象。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含义出发,探究我国目前公民所抱持的公共精神的现状,并结合现状分析其成因,最后探究得出如何通过教育实现对公共精神的培育并完成向“大社会的转型”。关键词:公共精神;培育;公民社会;青少年教育2019年韩国一位年仅25

    山东青年 2020年1期2020-03-24

  •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及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下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智能化创新创业教育应具有面向未来视角,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价值观建立和夯实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等,可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和人才提供指导。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人工智能;公共精神;创新驱动;教育资源;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8-0003-04Research on I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8期2019-11-12

  • 国民性改造与新时代青年公共精神培养探究
    而其中青年的公共精神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关键词:国民性;公民教育;公共精神;教育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局面,无数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着眼于我国民众的国民性,在他们的倡导下不断推行近代的“国民性改造”。其大致发轫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一部分接受外来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之中,他们在探索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的同时进行了针对国民性的相关探究;此时的知识分子不再像晚清时期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洋为中用”,而是将救亡与复兴的问题的症结指向文化,而究其

    汽车世界·车辆工程技术(上) 2019年4期2019-10-19

  • “艺术性”·“公共性”
    体关照,使其公共精神成为了建构城市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关键词:文化语境;公共精神;公共领域;艺术性;公共性城市的物质化发展与文化意识形态的新旧交替,是相互影响和彼此促进的。艺术的公共精神是公共领域发展的必然产物,仅凭设计者个人的独创性及其理想和意愿并不能对城市空间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历史语境中艺术“公共性”之前,对艺术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联性予以整体性的观照。一、艺术介入公共领域(一)城市意识形态的差异化从城市社会的一般特性与属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2019-09-10

  •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公共精神的途径
    生活所必须的公共精神,民主政治才有坚实的主体基础。考虑到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把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公共精神的三个基本途径。【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民主;公共精神从最早的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求变求强的历程,也是中国人追寻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通过多次会议明确了民主化是我們政治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当然我们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跟西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3期2019-09-10

  •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思考与探索
    桑晓丽摘要:公共精神是公民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只有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努力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公共精神培育的新路径。关键词:公共精神;大学生;培育路径公共精神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促使大学生由传统的人向独立、自主和平等的社会人转变。在高校和大学生公共领域下,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其思想和行为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指导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公共精神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2019-08-26

  • 新加坡、韩国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经验与启示
    韩国   公共精神   经验   启示现代公共精神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公民的公共精神,意义重大。培养公民公共精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和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中的两个国家,它们经济创造了奇迹,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也比较成功,它们又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它们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经验对我们应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一、新加坡、韩国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经验(一)坚持儒家思想

    祖国 2019年14期2019-08-20

  • 浅谈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
    人主义”与“公共精神”关系。解析了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自治”“结社运动”“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等一系列公共原则的论述。认为它对我国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培育的启示是:构建全民参与公共活动平台,扩大公共空间;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关键词】 个人主义;公共精神;公共治理一、“个人主义”与“公共精神”的关系在美国“个人主义”包含的思想内容很宽泛,像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都属其文化内涵。[1]也含有资本主义 “等价交换”的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8-11

  • 新媒体条件下公共参与精神的培养
    和教学手段对公共精神的培养作用有限,本文以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媒体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为主题,探究公共参与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   公共精神   路径一直以来,高中政治教学最尴尬的莫过于书面考试结果与真正的政治素养之间不完全对等,目前高校人才选拔模式让一些教师过度重视知识教学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如何落实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公共精神的培育,是广大教师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实际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随着新媒

    祖国 2019年10期2019-07-09

  •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精神:内涵、价值与培育
    ,而社区中的公共精神,则被我们所忽略、遗忘。为此,我们在社区治理的进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公共精神的培育,以实现对社区公共精神的重塑。本文先从社区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内涵入手,再探讨了社区治理中公共精神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希望以此来推动社区善治的最终实现。关键词:社区治理;公共精神;内涵;价值;培育;善治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9)02-0015-06Abstract: At pr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7-03

  •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公正和服务的公共精神,把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作为高校服务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切入点,把公共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给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完善奖励、制约和惩罚机制,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032-02公共精神是衡量现代社会国家公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一个国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1期2019-04-15

  • 人的存在样态变迁中公共精神的生成考察
    杨煌辉摘要:公共精神是人们基于公共交往表现出来的关心公共利益、参与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旨归的精神标识与行为方式。考察人的存在样态历经“人与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全面发展”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道德人”“经济人”“和谐人”是人的存在样态变迁中的事实表征。与此相应,公共精神呈现虚无与遮蔽、出场与异化、理性与自觉的生成图谱。关键词:公共精神;“道德人”;“经济人”;“和谐人”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

    理论导刊 2019年2期2019-03-28

  • “私德”与“公德”的差异及其与当代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私人领域 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68-02一、从多个角度理解“公德”与“私德”无论是“私德”还是“公德”,两者都具有“德”这一个共同点,所谓“德”,就是“道德”①。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道德划分成若干类别,比方说以调节人际关系的范围与要求来划分,道德可以有公德、私德之分。不同学者对于“私德”和“公德”的定义互有差异,但以下观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公德”即“国民(社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2018-11-07

  • 读《公共行政的精神》对我国廉政建设的思考
    :公共行政;公共精神;廉政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对廉政建设空前重视。相继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反腐力度,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实施“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制定出台,对廉政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和流程上的指导。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要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可见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对廉政建设的

    山东青年 2018年5期2018-11-06

  • 从个体体验向公共精神的超越
    ,却成功于向公共精神的超越。个体体验的表达要求作者把人生场景转换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深切体会人生的意味;再把人生场景及其感悟转化成文字,建立起完整的意象。向公共精神超越,要求作者怀有置心其中的“精神在场”,实行“当下自我”的突围并聚焦内部生命的心灵叙事,形成写实性的生活化象征。关键词:散文创作 个体体验 公共精神 心灵叙事一、散文创作源于深刻的个体体验(一)个体经验是散文创作的母体个体体验是通过自己的感官对人、物或事情进行了解,从感受中产生情绪、见出意义的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初中生价值观的构成研究
    教育的目的,公共精神是初中生融入社会的基础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对社会及自身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 初中生;价值观;构成;生命观;幸福观;公共精神一、初中生价值观内容构成的时代背景及原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进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要求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从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整体教育中去。并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及成长、成才规律,建立起相应的教育体系。但纵观十三次集体学习之后的一系列文件皆是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意义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2018-09-19

  • 新时代、新课改高中历史学科公共精神培养浅议
    文辛摘 要 公共精神是民主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民主有效运行的内在动力,只有公民普遍具有了公共精神,民主化进程才会顺利推进。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过程中理应也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 公共精神;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57-01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以其特有的社会性担负着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启迪未来的重任。随着我国社会

    读写算 2018年7期2018-08-22

  • 如何培育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
    、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注重公民的协作实践、确定社会责任分配原则,通过培养公民责任担当,让每位公民都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关键词】公民 社会责任 公共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公民社会责任是指公民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享受社会供给的各项资源,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公民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标准,在特殊条件下也归属法律管辖。探讨公民社会责任担当的实现路径,旨在引导公民认清自身社会角色,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在未来发展过程

    人民论坛 2018年17期2018-07-05

  •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推进路径研究
    育魂,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应当围绕“立德树人”展开。“立德树人”明确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标准,是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有力支撑。在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过程中,着力打造骨干力量,建构支撑体系,改进方式方法,牢抓三个环节,占领新型阵地。[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公共精神;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69-0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25

  • 培养“公共精神” 摆脱“精神贫困”
    娟【摘要】“公共精神”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思想群体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愈发显现其重要性,作为社会理想信念的价值核心,“公共精神”需要所有社会公民共同构建、重塑、弘扬,以确保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稳定发展。【关键词】公共精神 重要实质 社会转型 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随着第四次全球化产业革命的到来,与其同步的政经文化、思想意识均已进入转型期,新的社会结构重组必然冲击传统思想意识,利益与矛盾冲突愈发明显。文化与思潮的碰撞交锋,无不体现出

    人民论坛 2018年11期2018-05-21

  • 从母爱主义到公共精神培育
    庭教育和缺失公共精神教育的学校教育。如果书院只是驻留在“母亲”角色上,以母爱式的管束方式建设书院,是难以完成这种公共精神教育的任务的,因为我们无法用导致一种缺失的做法再来弥补这种缺失。书院的角色更应该是一种能够有效培育公共精神的学生的生活共同体。关键词:现代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书院制;教育理念;母爱主义;公共精神;生活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2-0056-05收稿日期:2017-12-29作者简介:

    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2期2018-05-18

  • 东北地区公民公共精神研究
    参与行为作为公共精神的测量指标,以黑龙江省H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公民公共精神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公民公共精神总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公共德性和公民参与行为维度得分较高,公民的慈善行为、法律意识和奉献精神维度存在一定缺陷。(2)公民的公共精神受到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社会威望和职业因素的影响,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对公民的公共精神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要完善社会制度、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理论观察 2018年2期2018-05-08

  • 提升老区村级治理能力 奠定乡村振兴基石
    公共空间重建公共精神、设置公共议题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商贸物流促进经济发展、建立标准化测评体系的建议,以利于老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高,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关键词]村级治理;公共人;公共精神;标准化测评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引起了全国上下广泛持续的关注。基层治理特别是相对于城市社区治理的乡村村级治理,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它的高效有序运行必定

    老区建设 2018年12期2018-02-26

  • “罗尔事件”:公共精神践行的困境与反思
    起了学者们对公共精神的探讨。对“罗尔事件”与公共精神的关联进行解读并透析当前公共精神践行所面临的困境,有利于理性对待事件并回归对公共精神践行的关注。在此基础上,遵循公共精神生成与发展的演进规律,从确立公共精神的标准、深化公共精神的认知、强化公共精神的认同、加强公共精神的实践、促成公共精神的自觉来促进公共精神的践行。关键词:罗尔事件;公共精神;困境;演进规律公共精神是指个体在公共领域中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建构公共秩序、改善公共生活,实现公共善的态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2017-11-15

  • 公共精神:法治政府建设中政府行为的价值向度
    示和实施。而公共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决定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行为模式,也构成了一个国家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当前,在法治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公共精神的伦理价值往往被忽视。这种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对于我国政府来说,不仅容易形成行政之恶,降低自身的公信力,更严重的是法治灵魂的丧失。一个只有法治之躯而没有法治之魂的政府并不是法治政府,这就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让公共精神根植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灵魂引领的作用。关键词:公共精神;法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10-19

  • “见危不救”道德冷漠问题的对策探究
    ;见义勇为;公共精神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70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1.1增补对“见危不救”行为的惩罚性法律条文“见危不救”是指个人在明知他人正身处危险之中,且自己有能力救助时,不予救助的一种情感冷漠行为。 “见危不救”现象的发生,从侧面也反映出社会道德对道德冷漠行为的调控功能的失效。人们的道德水准存在差异,要让每个人都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就不能只依靠道德,必须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使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2期2017-09-13

  •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
    了有关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概念,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现状,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策略,一方面为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树立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关键词】当代大学;公共精神;培育对策【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当代大学生公共理性的培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16C003。一、引言公共精神是融入公共生活的主题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社

    教育界·下旬 2017年7期2017-08-31

  • 培养乡镇公务员公共精神探析
    要: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是一种思想境界和情怀。实现乡镇治理现代化,取决于乡镇公务员是否具有公共精神。但乡镇公务员等靠要思想重、学习教育不够、缺乏法规意识,我们可从“公仆”意识、学习思考、制度建设三个维度入手,培育公务员公共精神,打造高素质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关键词:乡镇公务员;公共精神;培养路径一、强化“公仆”意识,以服务群众为行动指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公务员的本质要求。乡镇公务员要强化“公仆”身份,培育公共精神,当好百姓的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2017-06-02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现状分析
    摘要:大学生公共精神是大学生在实施具体行为过程中彰显出来的正义、责任、服务、法治等价值取向,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有.~-T-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促使其具备与现代公共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品质。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设还存在实践和参与能力弱化、自律精神缺乏、公共情怀欠缺等不足,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这些不足。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一、大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2期2017-04-12

  •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治理的推进与公共精神的培育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大学生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参与主体,对其公共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就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社会治理、公共精神、大学生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应当从课堂教学、信息公开、社会实践三个方向入手,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关键词:社会治理 大学生 公共精神 课堂改革 管理意识 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46-02一、社会治理与公共精神关系剖析1.社会治理的

    经济师 2017年2期2017-04-10

  • 长沙城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区公共精神培育创新研究
    建设初期社区公共精神的缺乏现状来分析和论证,来论证长沙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加强社区公共精神建设的重要性,立足长沙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阐述了社区公共精神建设的必要性和培养路径。为长沙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作用。关键词:城市现代化;社区建设;公共精神一、现代城市社区建设和公共精神培养的价值关联。社区是我国城市管理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框架内最基层单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地域界限打破,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基层单位实体渐渐分化和消解,

    东方教育 2016年23期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