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

  • 超声波疗法结合肿块点刺对肿块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的临床疗效
    511400小儿肌性斜颈是最常见的小儿先天性骨骼肌肉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3%~1.9%[1]。临床最常见的分型是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绝大多数小儿肌性斜颈患儿为肿块型[2]。肿块型小儿肌性斜颈常于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有隆起肿块,底部不固定可以移动[3]。中医认为其症状与“筋伤”密不可分,国内研究认为小儿肌性斜颈的病机为颈筋痹阻、瘀血积滞、筋脉缩结[4]。国外小儿肌性斜颈常以手法牵拉治疗为主[5],治疗者通过对患侧头颈部进行反复牵拉来对症治疗,也有相关研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0期2023-12-15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改善作用
    10 各组大鼠肺肌性小动脉厚度和管腔面积的检测参照参考文献[11-12]中的方法,选择维多利亚蓝染色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选择1.11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 析。各 组 大 鼠mPAP、PASP、PADP 和RVHI,肺 组 织 中IL-6、TNF-α、ET-1 和PGI2 水平及ET-1/PGI2 比值,各型肺小动脉百分比、WT%和LA%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2期2023-05-06

  • “软胖”老人易痴呆
    肌性肥胖,俗称“软胖”,指的是体胖、脂肪多而缺少肌肉,多发生于老年人。近期,《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软胖”老年人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更高。研究小组以日本东京市区1615名65~84岁的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测握力(肌肉减少症指标)、体重指数(肥胖状态指标)分为4组,即少肌+肥胖(少肌性肥胖)、单纯少肌、单纯肥胖、少肌与肥胖均无(对照组),并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分析和研究认知功能、肌肉减少症和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保健与生活 2023年5期2023-04-15

  • 推拿结合微针刀对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及耳肩距、颌肩距的影响
    316000小儿肌性斜颈为新生儿及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肌肉骨骼畸形,临床表现为颈部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严重者颈部可触及包块。对于小儿肌性斜颈,如不及时予以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后期可能会导致面部及眼裂不对称,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畸形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2]。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案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推拿疗法为常用保守疗法之一,该疗法虽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病情,但治疗周期较长,且恢复过程慢[3]。微针刀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疗法,目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0期2022-11-26

  • 宝宝歪脖子一定要重视
    种小儿斜颈是小儿肌性斜颈(先天性)、骨骼畸形导致的斜颈和急性斜颈(寰枢椎半脱位)。其他还包括由斜视或听力异常导致的斜颈,局部炎症、肿瘤、脊髓异常导致的斜颈。小儿肌性斜颈,即先天性肌性斜颈,它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可导致颈椎侧凸畸形。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小儿肌性斜颈是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之后的第三大儿童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该病发病率为0.3%~1.9%。

    健康博览 2022年10期2022-10-18

  •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发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天性疾病中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期为婴幼儿期[1-2]。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胸锁乳突肌单侧先天性挛缩,该疾病会导致患儿颈与头出现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对患儿的正常发育与生活有严重影响[3-4]。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由于髋关节的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引起的综合征,会导致患儿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1期2022-07-05

  • 孩子喜欢“歪着头”警惕小儿肌性斜颈
    确诊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就要及时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肌纤维化挛缩或缩短,导致患儿出现头歪向患侧、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患侧转头不灵活等表现,严重者可致大小脸、大小眼,若不及時进行医学干涉,后期可能会导致脊柱侧弯等疾病。该病可能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发育异常、产伤、产妇高龄、孕期活动少等多因素有关。如果经医学检查方法诊断宝宝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除科学治疗方法外,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通过家庭护理来辅助治疗:1.矫正宝宝睡眠姿势,

    健康之家 2022年9期2022-05-30

  •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治疗疗效分析〔1〕
    4000)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俗称“歪脖子”,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的常见病[1-2]。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2年来我院诊治59 例CMT患儿,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进行早期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符合标准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9 例,其中男24 例,女35 例,年龄(4.5±3.2) 个月;左侧斜颈31 例,右侧斜颈28 例。随机分为三组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1期2022-01-24

  • 肌性肥胖合并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增加,结果导致少肌性肥胖[4]。随着全球都市化、现代化、老龄化的进程,以及饮食结构的西化和久坐少动生活方式的盛行,肥胖和(或)肌肉减少症以及NAFLD患病率不断增高。NAFLD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40%左右NAFLD发生在非肥胖成人,20%NAFLD发生于体质指数(BMI)正常的“瘦人”,这些患者往往存在肌肉减少症或因肌肉质量减少而抵消了体脂含量超标(少肌性肥胖)对体质量的影响[1]。既往大多数研究已经证实了肌肉减少症与NAFLD的正相关关系,但目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12-05

  • 微波联合手法矫正按摩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研究
    1122)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率为0.3%~1.9%,是新生儿及婴幼儿第3位的先天性畸形[1-2]。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发生纤维化挛缩,导致患儿头颈向患侧歪斜前倾,面部及下颌旋向健侧[3]。尽管部分学者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有自愈的可能,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面部不对称、胸椎侧凸等严重畸形,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4]。1岁以上未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应予以手术松解治疗,1岁以内的先天性肌性斜颈以保守治疗为主

    重庆医学 2021年21期2021-11-20

  • 夜用柔性支具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
    0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常见颈部畸形,目前对婴幼儿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是由于保守治疗需要的技术、设备、家长依从性、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等原因,造成一定的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于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利用自行设计支具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门诊治疗婴幼儿先天肌性斜颈共计102例,年龄3周-8个月;男60例,女42例;左侧70例,右侧32例;疗程6-12个月,随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8期2021-10-25

  • 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对比研究
    床针对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适合年龄<1岁且胸锁乳突肌挛缩程度为轻中度的患儿,其痊愈率可达80%以上;手术治疗适用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严重者,最佳手术年龄为1~4岁,因此尽早诊断尤为重要[1]。以往临床多使用常规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检查,但诊断准确率较低[2]。有学者[3]建议使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或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诊断。基于此,本研究应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10-21

  • 超声分段测量四分法在婴幼儿肌性斜颈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5001)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常于婴幼儿期发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情会逐渐加重,可出现如斜视、颈椎侧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对成年后影响也甚大。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后期出现的诸多并发症,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肌性斜颈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婴儿期3月龄内开展筛查,其费用低、时间短、无辐射,更适合婴儿检查。目前超声对包块型肌性斜颈诊断率高,但是对弥漫增厚型的肌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2021-07-26

  • 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因素,这对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早期筛查及干预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近年来我国肥胖、肌少症、骨质疏松、衰弱、失能等慢性病患者数量相继增多。肥胖是指体内脂肪比例增高,可导致健康和身体状况受损[1]。肌少症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3]。研究表明,由于脂肪量随着衰老逐渐增多而肌量随着衰老逐渐减少、脂肪组织趋于在腹部聚集[4-5],因此老年人常存在肥胖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24期2021-07-08

  • 先天性肌性斜颈该怎么治?
    ,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请问,先天性肌性斜颈该怎么治?河南焦作 刘长青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称“歪脖”,是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右侧较左侧常见,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肿块在生后2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1年时间内变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如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

    保健与生活 2021年6期2021-03-16

  • 揉捏牵转法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00)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出现先天性单侧挛缩,促使头部和颈部不对称畸形的一种疾病,患儿的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畸形越发的严重,会出现大小脸、左右眼不对称等情况,影响患儿的美观[1]。笔者认为,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行揉捏牵转法结合家庭康复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广东省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86例小儿先天性肌性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3期2020-08-17

  • 推拿加微波治疗仪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00例疗效观察
    的:观察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中应用推拿联合微波治疗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中医儿科门诊接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应用推拿联合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1年后的复发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2020-08-14

  • 中医推拿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观察
    35000)小儿肌性斜颈,俗名歪脖。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呈卵圆形或梭形,质硬的疙瘩,引起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下颌转向患侧为特征。若不治,日久可能导致面部和头颈发育不对称。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首选方法,我科通过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98例患儿临床治疗观察,发现中医推拿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98例,

    人人健康 2020年11期2020-06-22

  •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
    8403)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由于产伤或异常分娩引起胸锁乳突肌受损、血肿机化等,进而出现胸锁乳突肌先天性单侧挛缩,颈部和头部形成不对称畸形,头部倾向患侧[1~2]。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50 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5 例。参照组男15 例,女10例;年龄19~270 d,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4期2020-05-11

  • 推拿对不同年龄肌性斜颈患儿的影响
    00000)小儿肌性斜颈一般为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病”,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部向一侧偏斜的疾病。先天性肌性斜颈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增加、骨骼肌肉生长发育,会逐渐形成明显畸形。西医治疗该病较为局限,中医小儿推拿手法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手法治疗100例1岁以下不同年龄段的肌性斜颈患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推拿科门诊收治的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期2020-03-05

  • 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肌力和肌功能的调查
    良结局[3]。少肌性肥胖是在肥胖过度的情况下瘦体重减少的一种情况[4]。肥胖加剧肌肉衰减,增加脂肪向肌肉的渗透,降低身体机能并增加死亡风险[3]。肌肉衰减与肥胖相结合,加剧了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衰减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依据以往课题组少肌症的研究,对上海老年人群进行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率调查,并对少肌性肥胖人群与肌肉力量、肌肉功能作初步的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中心和周边社区招募已在上海居住满5年且年龄≥60 岁老年人786 例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1期2020-03-03

  • 改良推拿法早期干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颈部被动活动度的影响
    8000)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的发生是因单侧胸锁乳突肌出现纤维性挛缩所致,属小儿常见的一种畸形症,发病率在0.3%~1.9%[1]。早期若未予以有效的治疗,则会使畸形不断加重。临床上建议对于1岁以上的患儿选择手术方式治疗,但1岁以下的患儿则通过早期干预便可收获良好成效。目前,有关推拿手法治疗1岁以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较多,但手法不同,因此疗效也不尽相同[2]。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改良推拿法早期干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颈部被动活动度的影响。报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7期2019-09-16

  • 护理质量监控方法降低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增高,可形成少肌性肥胖[2]。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通常日常行动能力较差,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一旦出现跌倒事故,容易造成严重损伤。本研究主要探究如何通过有效措施降低对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护理中的跌倒发生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4岁,平均(71.22±5.73)岁;平均BMI为(35.96±3.67),观察组男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2期2019-02-11

  •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分析
    1690)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发病率较高的肌肉骨骼系统性先天性病症之一,因颈部活动受限,下颌不能向肿块同侧肩部旋转,致使颈部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后期发生胸锁乳突肌挛缩时颈部偏斜更明显,颈部活动尤其是下颌转向患侧的旋转活动受限更明显,头颅前移,脸面部后仰,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患儿面部健侧饱满,患侧面部较健侧小,双眼、双耳不对称,晚期常伴有颈胸椎的侧凸,故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可避免手术的创伤,本文对我院34例先天性斜颈患

    医药前沿 2019年29期2019-01-05

  • 高频彩超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价值的探讨
    常见原因有先天性肌性斜颈、眼性斜颈、骨性斜颈。以先天性肌性斜颈最常见, 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 发生率约为0.4%~1.9%[1]。肌性斜颈主要病理改变是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纤维化引起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导致斜颈, 及时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 愈后效果较理想, 很少出现并发症。本文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50例先天性肌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2期2018-09-20

  • 传统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4例临床观察
    50000)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斜颈。临床以头向患侧偏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为特点,可继发小儿面部头颅不对称畸形,如不及时治疗,畸形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给患儿成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影响。肌内效贴辅助传统手法,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中具有减轻疼痛、持续抗痉挛的作用[1]。笔者运用传统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期2018-01-20

  •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临床观察
    01)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敷、功能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2018-01-20

  • 肌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织蓄积被定义为少肌性肥胖[1],甚至可能发生在个别体重稳定的群体中。老化和肥胖均与肌肉质量逐渐下降相关,少肌症或肥胖通过增加炎症介质,成为造成虚弱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更加肥胖、虚弱以及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少肌症结合肥胖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对少肌性肥胖的认识及防治尤为重要。1 少肌性肥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成分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脂肪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皮下脂肪减少而内脏脂肪和腰围增加,脂肪越来越多地沉积在骨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3期2018-01-17

  • 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刘俊娥,李连家,郑英(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聊城 252600)目的比较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与传统推拿方法治疗在临床疗效和治疗疗程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0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和治疗疗程方面的区别。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6.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90.0%和42.0%。两组痊愈率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11期2017-11-28

  •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范复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00)目的观察评价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42例,对照组为21例年龄为6~12个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实验组为21例年龄为0~6个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2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比较2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前后的的颈部功能。结果 实验组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治疗后的的颈部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0期2017-11-01

  • 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分析
    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分析姚帅辉,张陆,姜岩,刘军(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 州 450003)目的探析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医治的7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资料, 因医治方案不同可分成2组,行推拿疗法医治的35例患儿设对照组,行改良式双极松解术医治的43例患儿设研究组,对比两组医治效果、胸锁乳突肌的挛缩长度及疗程。结果对照组医治效率80.00%比研究组97.67%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4期2017-07-10

  •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护理干预体会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护理干预体会吴京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中医骨伤科, 北京, 100038)手法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 护理干预小儿肌性斜颈为新生儿常见先天性疾病,由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先天性挛缩变短,出现斜颈畸形,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及外观。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治疗难度加大,因此早期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关键[1]。本研究对1岁以下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为提高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探究更有利于预后发展的护理方法,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2017-06-13

  •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体会
    8)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体会吴寿桐 曹建国 张卫锋(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8)推拿;小儿肌性斜颈;家庭护理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造成的肌性斜颈。查体可发现一侧颈部有梭形肿块或条索状发硬的肌肉,头部向患侧歪斜,颈向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转动患儿颈部时会引起患儿抗拒或哭闹。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率为0.4%~1.9%[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3年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2017-06-07

  • 术后矫形支具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中的应用
    支具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中的应用刘素哲 郭旭朝 王敬铭 赵文颖 孟 钊目的:探讨术后矫形支具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给予指导行手法板正治疗,观察组患儿出院后佩戴胸颈联合支具。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矫形支具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6期2017-04-28

  • 不同诊断标准对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检出率
    诊断标准对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检出率程小秋1,邓笑伟1, 刘 佚1, 王雅涵1, 杨京伟1, 鲁飞翔2目的 采用不同肥胖诊断标准,对老年人(≥60)群少肌性肥胖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方法间一致性。方法 选取武警某医院健康医学中心60~93岁老年人442名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对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成分测定。采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1期2017-02-20

  • 彩超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
    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梁娟童艳653100云南玉溪市中医医院目的:探讨彩超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6例,采用推拿治疗,总结胸锁乳突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推拿治疗后,患儿胸锁乳突肌声像图均有明显改善,治愈87例(82.1%),好转13例(12.3%),未愈6例(5.6%),总有效率94.3%。年龄越小、开始手法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结论:彩超可作为临床评价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的客观依据,且应尽早积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7期2017-01-21

  • 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
    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赵家邦,许少刚,景小博(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450000)目的 研究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行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4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62例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手术中上极、下级平均延长()cm、()cm,疗程为()d,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为()cm;手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儿颈部保持“V”形外观,47例(75.81%)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8期2017-01-10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
    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颈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见肿块回声,沿肌肉长轴分布。CDFI∶肌肉条纹区域内可显示点状血流信号,与健侧胸锁乳突肌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幼儿[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10.017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18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疗效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疗效王成李楠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石家庄 050000)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 3 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73.68%,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54.55%。观察组患儿治

    陕西中医 2016年10期2016-11-09

  • 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麻永华伊飞(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以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为特点,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纤维化、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早期失治或病久失治,常可影响患儿颜面及头颅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颜面部畸形,甚至出现代偿性脊柱畸形,将对患儿未来的身心成长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推拿已广泛应用于肌性斜颈的非手术治疗,但对于肿块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2016-08-11

  • 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90例
    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90例黄欢,邓富萍,林盛榕,梁家欣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 519000)目的观察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用推拿治疗。结果2组的Cheng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超声波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畸形,是由

    福建中医药 2016年3期2016-08-10

  • 两种不同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对比观察
    不同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对比观察王寒 耿子舒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肌性斜颈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肿块厚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彩超检查,观察组患儿患侧肿块厚度减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保健文汇 2016年5期2016-06-01

  •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进展
    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进展余一,许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小儿肌性斜颈;推拿;综述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因纤维化挛缩所致的斜颈。临床以小儿头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为特征[1]。本病的发病率为0.3%~1.9%[2],是继髋关节脱位、马蹄足之外的第三大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疾病[3]。本病临床较常见,特征明显,但若未早期诊断和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9

  • 推拿结合茶油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2例
    合茶油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2例林忠华,郭苗苗,郭进华,李小梅(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干部门诊,福建 福州 350001)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茶油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42例用推拿结合茶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2.9%。结论:推拿结合茶油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较好。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茶油先天性肌性斜颈指多发生于1岁之内儿童的畸形,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引起颈部偏斜,下颌偏向健侧,患侧颜面部逐渐变小。若失治可造成头部歪斜,功能受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5期2015-04-04

  •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进展
    12001)小儿肌性斜颈诊疗进展李春雨,金龙涛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江苏镇江212001)小儿肌性斜颈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表现为颈部向病侧偏斜而面部转向健侧的病症,多于新生儿期发现。小儿肌性斜颈早期干预治疗疗效确切,概述如下。1 病因病理小儿肌性斜颈属中医“筋结”、“筋挛”范畴。刘苇苇等[1]认为病因病机是孕妇失养,胎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孕体失护,跌扑闪挫,致使胎儿颈部受损,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经筋互结。王帅印[2]归纳为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1期2015-04-03

  •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3例
    福敏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3例李福敏(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中医推拿科,莱芜271100)目的 讨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33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取中医推拿治疗手法。结果 治愈25例,占76%,好转5例,占15%,无效3例,占9%,总有效率为91%。结论 早期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可避免手术,治愈率较高,临床疗效较好。中医推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中医认为血脉运行不畅,气血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2013-08-15

  • 推拿配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8例
    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8例魏小丽(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目的:观察手法推拿配合超声波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按揉及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并采用牵拉手法,同时配合超声波治疗本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95.8%。结论: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起到了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肿的作用,超声波振动引起组织内微细的按摩作用可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使挛缩肌肉的纤维组织松弛。先天性肌性斜颈;按摩疗法;超声波;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02-20

  • 音频治疗89例先天性肌斜颈
    王玉英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缩短而紧张后所形成的头颈偏斜畸形。近年来在我国发病数有所增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为患侧的面部较小,眼裂狭小和眉毛向下[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外科只能手术矫形,患儿痛苦较大。笔者对我院近1996年以来,来我科就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应用音频治疗的89例患儿,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43例,共计89例,病程 <42 d,30例,42 d-2月50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2012-08-15

  •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孙朦朦 倪青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主要表现为患儿头向一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本病属中医“颈筋硬结”、“筋伤”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孕妇失养,胎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孕体失护,跌扑闪挫,致使胎儿颈部受损,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经筋结聚。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较多,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学者争论较多。蔡亮等[1]认为与胎位不正或接生手法不当有关,致出生时一侧颈肌特别是胸锁乳突肌结缔组织

    环球中医药 2012年11期2012-04-10

  • 野山茶油外用配合按摩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
    宜春学院)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主要表现为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颈部活动受限。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野山茶油外用配合按摩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2岁。30例患者均为包块型,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质地较硬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0期2012-01-25

  • 推拿结合早教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18000)小儿肌性斜颈一般在小儿出生后2周内出现,以头向患侧歪斜,或前倾,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到梭形或圆形的肿物为特征。肿块大小不一,甚至整个胸锁乳突肌都明显增粗,使头偏患侧,下颌指向健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也可根据下颌指向来判断患侧。我们发挥自身优势采用推拿按摩联合早教的方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患儿22例,年龄0~1月龄21例,4月龄1例。患儿均经颈部彩超检查,示患侧胸锁乳突肌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排除血肿。治疗方法治疗体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2012-01-24

  • 舒筋散结膏辅助治疗早期小儿肌性斜颈113例临床观察
    50052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ial musular torticollis,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1.9%[1]。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继髋脱位和马蹄足之后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2]。CMT婴儿期自愈的期限为生后1年半[3],对未愈患者采用手术松解的治疗已被公认,但对1岁半内患儿保守治疗,尚未有定论。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对CMT的辅助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取得一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2011-01-25

  • 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例※
    杭州市中医院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因为斜颈患儿多在出生后即可发现,因此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推拿手法治疗非常有优势。笔者自2007年以来总结出一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行之有效的中医特色推拿方法——揉捏牵转法,已治疗100例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00例患儿均来自两家医院小儿推拿专科门诊,其中男孩41例,女孩59例;年龄最小42天,最大5岁半,其中以半岁~1岁的最多。根据B超检查其胸锁乳突肌的病理表现,本病可分为结节型(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2010-08-15

  •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132011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转向健侧为特点。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1]。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例,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月90例,3月以上10例。1.2 诊断依据患儿一般在出生后可触及颈部包块,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部分患儿肿块经半年后可自行消退),少数患儿肿块不明显,仅有头部向患侧倾斜、颜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2010-04-19

  • 手法推拿纠正婴幼儿肌性斜颈34例
    法推拿纠正婴幼儿肌性斜颈3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03年4月~2009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婴幼儿肌性斜颈的患儿中,分析其原因,因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的14例;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血液运行,引起肌肉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变性、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的13例;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倾斜,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引起该肌肉缺血性改变所致的7例。其中男婴16例,女婴18例;月龄为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0期2010-02-11

  • 小儿肌性斜颈病因病机新探
    0437)关键词肌性斜颈,小儿病因病机产程胸锁乳突肌拉伤目前小儿推拿治疗疾病中,小儿肌性斜颈在临床上很常见。小儿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斜颈,继而引起头和面部的不对称畸形,甚至造成脊柱侧弯。目前对造成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病因病机尚未清楚。本文通过1997年~1998年治疗的32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观察中,对其病因病机探讨如下。1一般资料32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中,男17例,女15例;初诊最小年龄22天,初诊最大年龄9个月。其中足月顺产23例、剖腹产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0年4期20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