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艳 毕爱丽 邱建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
笔者应用手法推拿纠正婴幼儿肌性斜颈3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2003年4月~2009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婴幼儿肌性斜颈的患儿中,分析其原因,因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的14例;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血液运行,引起肌肉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变性、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的13例;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倾斜,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引起该肌肉缺血性改变所致的7例。其中男婴16例,女婴18例;月龄为出生后15天至3个月。家长发现斜颈后来我院就诊即给予治疗。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最好在睡眠状态下,由家长怀抱,暴露患侧颈部,患侧胸锁乳突肌及肿块局部涂搽适量滑石粉,术者坐于健侧,采用揉法,用大、小鱼际肌或手指拇指面着力,在胸锁乳突肌及肿块处做轻柔缓和回旋揉动5~10min,再以拇指、食指指腹提捏患侧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肌肉僵硬处,反复拿捏3~5min,用力要轻,着力要深;接着在患侧颈项、肩背斜方肌以及患侧脸面下颌部用拇指按揉3min,再用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颈,使患儿头部逐渐向健侧肩部侧扳10~20次,然后一手扶患儿下颏部,另一手扶枕后部,用拇指指腹着力,在小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自上而下施推抹法20次,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推揉患侧风池穴1min后,再拿肩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捏患侧脖子根部与肩峰连线的中央处肩井穴及周围大筋5次。每次推拿30~40min,每日 1次,10天为 1个疗程。肿块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可隔日推拿1次,直至颈部活动正常,斜颈纠正,再推拿10次左右。
配合推拿纠正斜颈:肌性斜颈患儿在推拿纠正中,家长要注意纠正患儿的姿势,如患儿仰卧时,头、肩两侧可用小米布袋固定,防止患儿移动,日常生活如喂奶、怀抱、玩耍等,应采用与斜颈相反的方向,以提高手法推拿纠正肌性斜颈的效果。
34例患儿治疗3~4个疗程治愈5例;5~6个疗程治愈7例;7~8个疗程治愈13例;9~11个疗程治愈9例。
婴幼儿肌性斜颈属中医“筋结”、“筋挛”范畴。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舒筋滑利关节、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推拿疗法作用于病变的胸锁乳突肌,可达到活血祛瘀、解痉散结、放松肌肉、矫正歪颈之目的。既无手术之伤痛,又无药物之副作用,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