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欢,邓富萍,林盛榕,梁家欣(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90例
黄欢,邓富萍,林盛榕,梁家欣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观察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用推拿治疗。结果2组的Cheng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超声波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畸形,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性,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导致头颈活动不利的一组病症,发病率0.4%~1.9%[1]。这种头颈的不对称畸形可在出生后发生,也可在出生后2~3周出现[2],如得不到有效矫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心理和生活负担[3-4]。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们用推拿合超声波治疗CMT 9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制定[5]。主症: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卵圆形或条索状肿块,质地或软或硬,常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颈椎向患侧旋转,向健侧侧弯受限。次症:患儿头面部及脊柱可出现适应性结构改变,如出现两侧颜面及眼裂的大小不对称,枕部的健侧半面较患侧半面更为扁平,上胸段脊柱发生代偿性的侧弯。彩色B超检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肌纹理增粗、紊乱。分型:肿块型、非肿块型。
1.2纳入标准① 符合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② 年龄<4岁;③ 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颈部皮肤破溃;②痉挛性斜颈;③ 颈椎发育不良、颈椎自发性半脱位、眼肌异常、听力障碍等引起的斜颈。
1.4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8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79例,均为单侧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9例。月龄:治疗组(5.26±6.46)个月,对照组(6.00±3.69)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性别 病位 肿块男女 有无左右90 89 56 52 34 37月龄5.26±6.46 6.00±3.69 24 25 66 64 49 51 41 38
2.1对照组采用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每周5次,20 d为1个疗程。未愈者,休息1周,再继续下一个疗程,最多12个疗程。按摩治疗方案:① 拿捏、揉按。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用茶籽油为介质,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上拿捏、揉按5~10 min,以达到温通气血,软化硬结或挛缩肌肉的目的。② 扳拉。在对患儿进行了拿捏、揉按手法后进行扳拉。医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轻推患侧头部,使头部尽量偏向健侧肩部,以增加头侧屈的活动度。③ 拔伸。医者用双手拇食指分别托起患儿头后部和下颌,双手小手指放在患儿肩部做为支撑点,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④ 旋转。旋转患儿颈部,使下颌及面部转向患侧,头后枕部转向健侧,以增加头颈部旋转的活动度。⑤ 肩部拿摩。用拿法和手掌部摩法,放松患儿的斜方肌。患儿斜颈时间过长,导致肩部的斜方肌也会挛缩紧张,因此按摩不能仅针对胸锁乳突肌。⑥ 家庭护理。除医疗干预治疗外,平时家庭护理也很重要。指导患儿家长平日在睡觉或日常活动中随时矫正姿势,以维持治疗效果。家长要经常将玩具等物品置于患侧以吸引患儿的注意,使患儿多向患侧转头,颜面部朝向物品的方向。母亲在哺乳时尽量使患侧贴近母体,患儿吸奶时就会颜面部转向乳房,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呈伸展状态。患儿睡觉时,应将其头部摆正,必要时用枕头抵住患儿头部两侧。此外,还可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热敷[6],但因小儿皮肤娇嫩,应避免温度过高烫伤。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合超声波治疗。Intelect Mobile Combo 2778数码式超声波治疗仪,用直径2 cm的声头,3.3 MHz,强度0.4~0.8 W/cm2,每日1次,每次5 min,每周5次,20 d 为1个疗程。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患儿颈部肿块处或挛缩部位,在治疗部位匀速缓慢地移动声头。
3.1疗效判定标准CMT治疗前后用Cheng[7]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见表2。Cheng评估系统包括颈部旋转活动受限程度(ROT)、颈部偏曲(向健侧偏曲)受限度、颅面部畸形程度、局部条索与束带情况、头部倾斜程度及美学主观判定6个方面。颈部旋转活动受限程度(ROT)是测量下颌从中线转向肩部的角度,颈部偏曲受限度为测量头偏离中线的角度,颅面部畸形、头部倾斜程度、局部条索与束带情况由医务人员体检客观记录,美学判定由患儿家长主观判定[8]。
表2 Cheng评分表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治疗患儿6个分项的得分及总分,总分值16~18分为优,12~15分为良,6~11分为可,<5分为差。
3.22组治疗前后Cheng评分比较Cheng评分中,各项分值不符合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见表3和表4。2组治疗前后Cheng评分总分符合正态分布,用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5。
4.1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研究有子宫内拥挤学说、宫内或围产期筋膜室综合征后遗症学说、胸锁乳突肌胚胎发育异常学说、遗传学说等[9],多数学者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与胎位有关[10]。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常向一侧偏斜所致,或与胚胎发育有关,而与生产过程无关。有学者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颈肌缺血性改变[11]。目前对CMT的发病机制未能给出全面解释,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为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改善CMT受累肌群的弹性,预防肌肉组织被结缔组织替代,改善患儿的颈部活动度。我们采用可改善肌肉弹性和预防肌肉变性的推拿和超声方法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用推拿治疗能改善斜颈的症状,但结合超声波其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表3 2组治疗前Cheng各项评分比较
4.2西医外科对本病早期实施理疗和体位矫正,手术一般在3~5岁进行,此时很多患儿已有较明显的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已硬化的胸锁乳突肌的弹性也不能复原,且手术对于患儿和家长来说,一般不愿意接受。在临床上我们也诊治过少数接受了手术治疗,肌肉仍很僵硬、无弹性、颈部歪斜改善不佳而再进行按摩治疗的患儿。大多数患儿家长都会优先选择非手术的治疗方式,推拿和超声波对改善纤维化挛缩肌肉的弹性有较明显的疗效。既使推拿和超声波未能治愈斜颈,但这2种方式都能软化变性的肌肉,为日后手术治疗创造条件,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表4 2组治疗后Cheng评分比较
表5 2组治疗前后Cheng评分总分比较(±s)
表5 2组治疗前后Cheng评分总分比较(±s)
Cheng评分总分n t P值组别治疗组对照组90 89治疗前2.59±1.85 2.72±1.62治疗后17.46±0.88 13.74±2.41 -0.50 13.71 0.6172 <0.0001
4.3中医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生主要是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产程损伤、喂养、睡姿不当等,导致胸锁乳突肌部位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从而导致经筋结聚[12]。推拿可通过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起到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皮肤、肌肉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受累肌群的修复,缓解肌肉的挛缩,使肌肉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从而使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按、揉、拿及牵拉、扳、旋转等被动手法,可以拉长挛缩的肌肉,松解粘连组织,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肿块吸收,使纤维软化,改善肌肉萎缩和弹性,使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推拿相对于手术治疗更安全简便。超声波能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改变组织细胞的体积,减轻肿胀,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谢物质的交换,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对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有软化消散的作用[13]。超声波的这种细微按摩作用比手法按摩渗透性强,操作简便,无损伤。我们在临床中一直采用推拿合超声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不但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而且副作用小,无痛,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硬结的患儿治疗周期相对较短,随着硬结的软化,斜颈的程度也随之改善。没有硬结的斜颈患儿可能因为两边肌肉张力和肌力的不均衡,治疗改善后容易复发,需要巩固治疗的时间更长。年龄越小,治疗的周期越短,花费的人力财力越少,疗效也更佳。早期干预治疗可预防各种畸形的出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是CMT康复治疗的关键。
[1]JOYCE MB,TRISTAN MB.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idiopathic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J]. Craniofacial Surg,2005,16(2):321-327.
[2]候海涛.TDP加磁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J].生物磁学,2002 (3):21.
[3]周正国,梁定,吴意赟,等.超声对手法治疗不同类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6):425-426.
[4]HO X,LEE E,SINGH K.Epidemiology,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J].Singapore J Med,1999,40:675-679.
[5]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44.
[6]陈远青,许丽.揉捏牵转法结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 (9):704-706.
[7]CHENG J C,TANG S V,CHEN T M,et al.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a study of 1,086 cases[J].Pediatr Surg,2000,35(7):1091-1096.
[8]向青天.肌性斜颈传统矫正术与经腋下切口免充气提吊建腔内镜辅助下矫正术的初步对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2010.
[9]王帅印,唐盛平.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与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5):383-386.
[10]方立飞,陈敏.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5例[J].按摩与导引,2005,21(3):35.
[11]陈志伟,孙武权,金义成,等.“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291-292.
[12]王玉兰,刘昕.点穴配合按揉牵三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289-290.
[13]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4-426.
R244.1
B
1000-338X(2016)03-0009-03
2016-03-23
黄欢(1981—),女,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小儿康复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