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 《范进中举》的思辨性教学
    化的追求。《范进中举》一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仕宦题材小说。与唐代科举仕宦题材小说不同,《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群像丑相毕现,鼠目寸光、獐头鼠目、附庸风雅、权欲熏心之辈比比皆是,作者在文中直抨八股科举弊端,直言“一代文人有厄”,矛头直指封建皇权,深入封建专制体制的核心要害。《范进中举》是体现新旧思想交替的启蒙之作,利用该文本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诠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的意义。一、 思辨性阅读的起点:理解文本,寻

    中学语文 2024年14期2024-06-08

  •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的关键。以《范进中举》一课为例,阐述思辨性阅读的起点、过程与结果,以期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推陈出新。关键词 《范进中举》  思辨性阅读  对话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必然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与时代文化相适应,培养具有当代文化精神的学生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人类思想的进化常伴随一种逻辑,即在“逝者如斯夫 ”的时光中始终经历着原始与终极的辩证过程,犹如罗马旧民主与新民主、中国旧文学与新文学的历史变迁。这种辩证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5期2024-06-03

  • 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案例研究
    得到发展。《范进中举》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炼课本剧的大纲,师生共同完成剧本创作,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表演者,并在表演结束后对课程进行评价。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长。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关键词:课本剧教学;《范进中举》;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教学主张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课本剧教学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肯定和应用。运用课本剧教学的宗旨是提高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5期2024-05-23

  • 关注次要人物 助力阅读教学 ——《范进中举》次要人物解析
    班 朋《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篇章,主要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展现了他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小说中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可谓精彩至极,但是对次要人物往往是一笔带过或集中忽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对次要人物进行恰当的分析,学生就容易曲解或者忽视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而影响对作品整体性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细读和揣摩。次要人物也是小说作品整体性的有机构成部分,“次要”不

    中学语文 2024年2期2024-02-17

  • 基于深度阅读的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范进中举》;深度阅读;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的落脚点,其中“思维能力”的培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高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义教新课标还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对其阐述中指出,应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对于在阅读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小说有着丰富的

    语文建设·上 2023年11期2024-01-08

  • 基于深度阅读的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范进中举》;深度阅读;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的落脚点,其中“思维能力”的培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高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义教新课标还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对其阐述中指出,应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对于在阅读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小说有着丰富的

    语文建设 2023年11期2024-01-08

  • 范进中举》的讽刺手法及教学价值探究
    霞摘 要 《范进中举》是一部富含讽刺手法的文学作品,对主人公范进在中举前后的生活和心态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分析了讽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与当代社会的共通之处,以及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范进中举》不仅引发了读者对封建社会弊病的思考,也为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 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  教学价值《范进中举》作为一部意义深刻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触,勾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2期2024-01-02

  • 范进中举》跟踪学习
    —4.请根据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补全下联。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看今朝,【课内精读】阅读“范进不看便罢……连忙问郎中讨了個膏药贴着”,完成相关小题。5.“噫!好(了)!我中了!”出现两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范进中秀才与中举后胡屠户的贺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7.如何理解胡屠户打了范进后的一系列举动和心理?[跟踪迁移]【拓展迁移】半个西瓜罗 鹏①彭远是一名交警。这天早上,他正在路口疏导交通,突然发现远处一辆运载西瓜的货车摇摇晃

    《学习方法报》语文中考版 2023年7期2023-09-14

  • 由《范进中举》认识小说主题
    本文标题为“范进中举”。由这个标题我们不难看出,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围绕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展开的,或抨击制度的罪恶,或揭示人物的不幸遭遇,或鞭挞世态的炎凉。人物形象切入法★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流露出作者对这种考试制度的无情讽刺和辛辣抨击。★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

    《学习方法报》语文中考版 2023年7期2023-09-14

  • 范进中举》文本赏析
    相[1]。《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这部小说情节描写、人物刻画和社会现实映射最精妙绝伦的一段,笔者就这篇节选课文的讽刺艺术做一些解读。关键词:《范进中举》 吴敬梓 科举考试 讽刺小说鲁迅先生最早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了讽刺小说,这种类型的小说是通过描写某种环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揭露现实,针砭时弊。晚清时期,官场黑暗,对内压榨普通百姓,对外割地求和,这样畸形的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范进中举》的讽刺手法及教学价值探究
    陆彩霞《范进中举》作为一部意义深刻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封建社会中的人与事,将历史映照到现实,将人性剖析到骨子里。通过对主人公范进的中举经历及其背后的社会变迁的描写,小说不仅在封建社会的底色上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在其中折射出人性的喜怒哀乐、虚伪的面纱以及对权力与地位的执着追求。一、讽刺手法在《范进中举》的运用1.强烈的对比手法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描写是《范进中举》中讽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主人公范进在中举前后的生活、行为和心态的鲜明对比

    中学语文 2023年34期2023-02-07

  • 典型的市侩之徒现实的世态炎凉 ——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胡屠户人物性格分析
    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第一男主角非范进莫属。范进醉心于功名利禄,迂腐无能的假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文学形象,也是文学艺术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象。作者对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确实精彩绝伦,尤其对他中举后发了疯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的刻画也甚为出色,如果说在《范进中举》这个章回中范进是男主角的话,那么胡屠户则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配角。胡屠户这个人物具有多重性格,也代

    课外语文 2023年1期2023-02-06

  •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小说教学路径 ——以《范进中举》教学为例
    白话小说,《范进中举》就是其中的一篇。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了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重点: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细节,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单元学习要素,本文将以《范进中举》为例进行阐述。一、线索:小说学习的脉络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得作品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小说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件的发展,可以是某个人物的经历,可以是时空的变换,可以是情感的流露

    语文天地 2022年12期2023-01-05

  • 了解之同情: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向 ——以《范进中举》为例
    材中的名篇《范进中举》为例来探讨其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所应具有的阅读程序及主旨获得。传统的教参一般关注这样几个问题:(1)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2)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3)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由于文本中范进及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喜剧化行为,许多师生往往将其简单视为一则闹剧,尤其是范进因喜极而疯癫的行为常被视为夸张的艺术手法,忽略了更为深层次的作者用意和独特视角。《儒林外

    名作欣赏 2022年32期2022-11-16

  • 以镜为喻解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
    戚娴雅《范进中举》主要讲述范进乡试中举及第的故事。范进中举前后,范进、胡屠夫、邻居等人均发生了明显的语言行为变化,使得整体故事颇具夸张讽刺意味。以镜为喻,解析《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受小说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体会到小说的深厚内涵。一、哈哈镜——夸张可笑的胡屠夫作为故事的主要配角,范进的丈人胡屠夫的形象被刻画得鲜明生动,角色地位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从以镜喻人的角度来看,胡屠夫像是一面哈哈镜,其语言夸张、行事可笑,其所表现出的喜感,绝大部分是通过扭曲自己的人

    中学语文 2022年29期2022-11-15

  • 创设“小情境”,达成“深理解”
    。关键词:《范进中举》;“小情境”;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小情境的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批准号:Bb/2020/02/1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所述的“小情境”,是指教师利用文本的某一个具体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片段式情境,具有目标指向的单一性、内容选择的片段性、方法选择的灵动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常会运用“添”“换”“演”的做法,让书面语言情境化、口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5期2022-06-23

  • 了解之同情: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向
    整本书阅读《范进中举》价值指向自从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 a以来,笔者以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师生能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在更为广阔的背景视野下对教材节选的文本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获得更为全面也更接近于历史真相的结论,更有助于师生对节选文本主旨的把握,而不是以往局限于文本的片段阅读而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本文拟以中学教材中的名篇《范进中举》为例来探讨其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所应具有的阅读程序及主旨获得。传统的教参一般关注这样几个问题:(1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以镜为喻解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
    镜为喻,将《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范进、邻居、范母、张乡绅分别比作哈哈镜、多面镜、变色镜、护心镜、透视镜。在此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刻画细节与成文背景,对《范进中举》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了探讨解析。关键词 《范进中举》 以镜为喻 解析形象《范进中举》主要讲述范进乡试中举及第的故事。范进中举前后,范进、胡屠夫、邻居等人均发生了明显的语言行为变化,使得整体故事颇具夸张讽刺意味。以镜为喻,解析《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受小说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体会到小说的深厚内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立足审美,读好小说 ——以《范进中举》为例
    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审美,读好小说。一、一波三折的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作者为了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往往会从生活中提取某些片段、场景或细节,通过艺术加工,重新组合编制成若干个小的故事碎片。最后通过别具一格的构思,搭建出小说的骨架,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好的故事情节在跌宕起伏间环环相扣,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性格,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充分体现小说的审美价值。小说《范进中举》以范进中举为线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2022-03-17

  • 既是喜剧 更是悲剧—解读《范进中举
    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是其中一个经典章回。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文章,很多同学被它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课间将其作为重要话题来讨论;有的同学被它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每每谈到范进或者胡屠户,同学们总带着自己的同情或者不屑;有的同学被它的艺术手法所吸引,或对比、或夸张、或讽刺,津津乐道。但本文并不想“旧事重提”,只想从主题的角度出发,看《范进中举》的悲喜交织。一、看《范进中举》之喜剧(一)范进中举的发疯实在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笑料”在古代,能够中举是值得庆贺的

    课外语文 2022年18期2022-02-02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视野下,以《范进中举》作为研究案例,根据建构主义思想对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展开不用角度分析,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深度学习”思想的教学应用。关键词:初中语文 深度学习 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决定的。通过小人物揭示大时代背景与社会主流思想,再以辛辣、讽刺、幽默的口吻批判社会现状,这也是当代文学研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相对统一的评价。该篇文章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具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上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7

  • 从《范进中举》到《儒林外史》
    【关键词】《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微课;古典小说;整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1]“整本书的阅读”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文学名著的教学十分重视,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读名著,海量阅读,充分感受名著的魅力。微课是运用现代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制作的以短小视频(5~10分钟)为核心的教学

    教育界·A 2021年8期2021-09-05

  • 戏曲“五法”呈现和表演观赏性 ——以参演黄梅戏《范进中举》为例
    入加上观众对范进中举典故的大致了解,无形中除了自我表演动力以外,形成了整体舞台的高度氛围感。因此,这种本不是来自于自身饰演角色的动力,对于“范进”我来说,被动的融入,被动的喜极而泣进而癫狂,更能体现范进的情感内核。戏曲的任何言语这也为后来戏曲表演的规范性和张力的相互平衡以及角色的代入感,这三大方面的相互配合起了铺垫作用。三、“范进”身上的“五法”细则从开唱台步开始,我要做到声即是“唱”和“手、眼”在戏曲程式里的相统一,并且从观众的方位得让视,听两方面做到前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2021-06-21

  •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本课例以《范进中举》中的几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同时对小说的选材、结构等艺术手法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阐释,以该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了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关键词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教学示范课时间:2017年7月22日学生:辽宁省大连市春田中学八年级学生课型:示范课一、预习交流师:先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看看,能理解这几个词的意思吗?(课件显示)教导   商议   懊恼   世先生1.理解“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4期2021-06-06

  • 站位高的课是用课文训练学生
    李华平教授《范进中举》的教学示范课高屋建瓴,抓住课文中的有效资源,组织学生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展开了“复述故事”“概括情节”“分析形象”“探究选材”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有效实现了提升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 《范进中举》;训练活动;教学实录点评谢谢李华平先生为我们奉献了《范进中举》这么精彩的课例。判断一个课例的优劣得失,关键看什么?看课文的运用。凡是比较差的课,都是就课文上课文,就课文内容问课文内容的。凡是比较有训练质量的课,都是关注利用课文的资源组织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4期2021-06-06

  • 范进中举》组群文阅读活动教学设计
    上第六单元《范进中举》。课内选文“1”:《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选文“N”:确定了“1”,接下去就要找“N”,找合适的群文跟《范进中举》匹配。《儒林外史》是最优秀的清代讽刺长篇小说。笔者想群文文本大致的方向,要从古代的白话小说,聚焦到讽刺小说,最后聚焦到讽刺艺术(结合典型人物的分析),古今中外讽刺小说,他们的共性很明显。笔者就从讽刺小说入手,抓住单元目标中的关键词,“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2021-06-06

  • 解荒唐之言,品辛酸之味
    。再次研读《范进中举》文本,发现要解文本荒唐之言,品其中辛酸之味:胡屠户对范进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众邻居送礼是一种朴素的做法,不宜片面解读为势利;联系吴敬梓的个人经历可知,胡屠户的“一巴掌”不光打在范进的脸上,也打在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关键词:《范进中举》;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情节;深意《红楼梦》卷首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其中味”的过程。因备课需要,笔者再次研读了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1年1期2021-05-04

  • 以镜为喻品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
    赵同生《范进中举》作为初中的经典篇目,必然有着常读常新的文学价值。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准确全面的品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避免贴标签式的阅读,应该成为该篇小说阅读策略的必然考虑。本文以镜为喻分类品析,尝试寻找一个新的阅读切入点。多面镜——生活在“赌徒世界”的范进吴敬梓借范进这一形象,既批判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又批判了一些由此延伸的丑陋的社会现象。范进和科举之间密不可分,其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完全被科举“绑架”。可以说他是生活在“赌徒世界”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2021-03-11

  • 对比手法在讽刺小说中的运用
    梅【摘要】《范进中举》这篇讽刺小说,其广阔的社会背景,世态人情等对现代的学生而言,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发挥课堂的功能让学生去跨时代感受生活,加深理解,是本课设计中的一个着力点。而一切解读都要從文本出发到一个切入点——对比手法,让学生关注细节,品味细节,是阅读好作品的要求。【关键词】范进中举;对比手法;境遇变化一、案例背景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能否找到一个切入点,由它来引带出众多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又能形成学生对文章全篇

    红豆教育 2021年25期2021-01-17

  • 明清小说中科举制的商品属性分析 ——以“范进中举”为例
    1000)“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不胜枚举的经典片段之一,范进的窘迫与富有、清醒与疯癫皆是科举操弄的结果。科举制的魔力在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中时时得到显露,其之所以有如此魔力,可以从本身具有的商品属性来加以解析。一、商品属性:明清时期科举制的重要性质科举制是中国皇权专制体系最重要且成功的制度设计之一,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多重属性,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政治性,即它是维护皇权正统地位(政统)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教体系权威(道统)的工具。科举制政治性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5

  • 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述 要分析《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就要对作者吴敬梓生平事迹和他写作的动因的挖掘。吴敬梓身出世家名门,其家族在他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现过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和一名探花,吴敬梓的父亲也考取功名在朝为官。在家族和父亲的所谓正统的“经史”“八股”科举的教育之下,吴敬梓在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但吴敬梓自身对经史子集和八股写作充满了厌恶和反感,而是非常喜欢诗、词、曲、小说、戏曲等。尤其是父亲吴霖和妻子陶氏的病故对他的影响和打击非常大,再加上宗族中争夺遗产的争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03

  • 《白光》和《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比较
    内容摘要:《范进中举》以白描的手法还原了科考学子的众生百态,讽刺了科举考试的腐朽荒谬,不费多余笔墨,凸显了范进的懦弱、狼狈,增加了小说的喜剧色彩;而在《白光》中,鲁迅借鉴西方文学的笔法,以象征、心理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陈士成病态视角下的世界,其笔法尖锐、语言犀利辛辣,白光蕴含的三层象征意义表现了陈士成“非人”的生存意义和虚无的生存希望,具有深刻悲剧意义。二者都以知识分子屡次落榜为背景,但吴敬梓“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则忧广冷峻,直指知识分子麻木的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2020-09-26

  • 范进中举》文体特征的教学探究
    本文主要从《范进中举》的文体特征入手,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一、遵循文体特征,发现潜在“意脉”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展开,例如学习《范进中举》,学生通过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变化的经历,塑造出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体悟到作品深刻地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残害。教学内容的落脚点直接落在小说三要素上,但作为小说教学,这只是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起来,同化文本显性的表层内容。教师应该要在遵循文体特征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3期2020-05-09

  • 从《范进中举》中看小说教学内容的选定
    》第三回里的范进中举。看吴敬梓如何用讽刺去刻画范进的人物特点的。二、理清思路,直奔主题这篇长课文,我们预习过了。请你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内容(范进中举)。现在,我们直奔主题,聚焦文章的高潮部分,看范进看到报贴后的表现。三、研读范进发疯,赏析经典语句看到报贴之后,语言描写为“噫!好了!我中了!”,大家先读一遍,站在他的立场结合文本说说:“中了”后,“好了”是什么意思?由回答引出地位、经济的变化,继而得出对比的写作手法。然后进行朗读指导:噫!好了!怎么去读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期2020-02-28

  • 初改《范进中举
    串联,课文《范进中举》将要使用的就是“个人自身的冲突—社会冲突”这样的线性串联。那么怎么围绕冲突改编剧本呢?课文的改编,力求情节相对完整、矛盾集中、符合课堂时间安排。所以,我们将可以进行思考的因素先罗列出来:人物:范进、胡屠户、范母、范妻、报录、邻居们、二汉、张乡绅、张府家人。情节(场地+人物+事件):范棚胡屠户贺喜、胡宅范进借钱、范棚范母米尽、范棚报录报喜、集市范进卖鸡、范棚范进发疯、范棚相邻送物、范棚报录道病、范棚胡屠户掌掴、集市范进梳洗、范棚报子受赏

    文理导航 2020年1期2020-02-06

  • 疏漏与发掘:《范进中举》文本深读新探
    昭 方芳《范进中举》一文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力著《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这篇文章历来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使用,关于此文的研究至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谢昌余、何佩麟,《“范进中举”的教学》发表于1960年《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第3期],至90年代末暗暗掀起一股研究热潮,经久不衰,如今依然备受学界关注。经笔者检索发现,目前关于《范进中举》文本研究的成果颇丰,大致从文章主旨、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2期2020-01-25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张哲摘要:《范进中举》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的课文。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突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关键词:《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117-011教学目标(1)抓住小说线索,梳理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性格成因。(3)结合具体描写,了解

    年轻人·上旬刊 2019年7期2019-10-21

  • 范进中举》对初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要。以课文《范进中举》为例,尝试通过对名篇写作手法的解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手法,改善学生写作语言苍白无力的现象,有助于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关    键   词]  范进中举;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96-02一、引言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范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6期2019-10-09

  • 关注次要人物 助力小说阅读教学
    :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次要人物,这一形象的设置,不仅揭示了范进喜疯的真正原因,烘托了主要人物范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且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等级制度,揭露、批判了上流社会及封建科举的罪恶。对张乡绅的有效关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更有助于学生养成文本细读的良好习惯。关键词:《范进中举》;张乡绅;艺术功效;小说阅读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他只是在范进喜疯痊愈后才登场亮相。全文涉及张乡绅的文字四百余,相对于范进、胡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2019-09-16

  • 在《范进中举》教学中体会小说阅读的“点”
    借鉴意义,《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是其中的经典片段之一。全篇以范进中举前后一系列事件,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巧妙的情节安排,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与科举制度下人的“疯狂”,这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片断,在人物、情节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范进中举》这段“剧情”中,人物是小说灵魂之所在,因为正是范进以及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动“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这个社会在科举下变成“疯子”的人的缩影,才使《儒林外史》的内容有了更加深远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3期2019-07-08

  • 变色龙胡屠户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的重要人物,雖是陪衬,却很出彩。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转变,使他欺贪爱富、粗野鄙俗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关键词]胡屠户;《范进中举》;前倨后恭;双重性格[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25-01胡屠户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该人物具有双重性格,滑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3期2019-04-25

  • 我为胡屠户正名
    ]胡屠户;《范进中举》;人物形象;正名[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20-02胡屠户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塑造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的同时,精心刻画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虽是陪衬人物,出场时间短,戏份少,但不可或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的笔法精练,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2019-03-27

  •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从《范进中举》透视明清科场士子的灵魂异化
    外史》中,《范进中举》是其名篇,小说围绕“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核心情节,对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的无耻和堕落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抨击。首先要说明的是,许多论著将范进发疯视为“悲剧”不尽合理。一般讲,悲剧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也即鲁迅讲的,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范进是个醉心功名利禄的腐儒形象,怎么也称不上“美好事物”,因而将范进发疯理解为悲剧实为不妥。我们不妨看看范进发疯的精彩片段: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语文学刊 2019年1期2019-03-05

  • 在《范进中举》教学中体会小说阅读的“点”
    借鉴意义,《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是其中的经典片段之一。全篇以范进中举前后一系列事件,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巧妙的情节安排,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与科举制度下人的“疯狂”,这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片断,在人物、情节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范进中举》这段“剧情”中,人物是小说灵魂之所在,因为正是范进以及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动“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这个社会在科举下变成“疯子”的人的缩影,才使《儒林外史》的内容有了更加深远的

    语文天地 2019年8期2019-03-05

  • 以点带面,激活全篇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浅析
    ?因此我以《范进中举》为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取了范进中举后的疯言“噫!好了!我中了!”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学生由此点深入体验、发现、感悟文章的众多知识点,而且兴趣盎然,犹如踏上了一次愉快的旅程。一、案例背景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这曾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因为语文教学有其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一堂课需要涵盖众多的知识点(即教学目的)。如从工具性角度说,要求教会学生识记字形字音,理解词义;从文学性角度说,要教会学生理解文章脉络结

    语文天地 2019年29期2019-03-05

  • “看客”形象及意义 ——《范进中举》《孔乙己》《变色龙》对比阅读
    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和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变色龙》。三篇课文都有意描绘“看客”的言行,语言尽显讽刺和深意。以“‘看客’形象及其意义”为主题对比阅读这三篇课文,既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又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能借此窥探小说中“看客”的形象及其存在的意义。一、“看客”的典型行为——笑“看客”是愚弱国民的代表。他们或以群体出现,如咸亨酒店里的酒客、范进的众邻、广场上的群众等等;或聚焦于某一特殊个体,如酒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36期2019-01-10

  • 范进中举》中人物的“势利”浅析
    说,第三回《范进中举》是小说中广泛传阅的经典章节。吴敬梓运用其高超且富有艺术性的讽刺手法,批判了当时人丑陋的面孔及种种卑劣可憎的行为。一、胡屠夫的“势利”胡屠夫是范进的丈人,是一个以杀猪卖肉为生的市井小民。虽然身份地位卑微,但在《范进中举》众多的人物中,胡屠户是最生动活脱的一个,同时人的“势利”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范进中了举人前后他截然相反的举止和态度进行对比,一个傲慢粗鄙的势利小人就跃然纸上了。当范进刚进学时,丈人胡屠户贺喜的礼品是——一副大

    长江丛刊 2018年28期2018-11-14

  • 巧预设,妙生成的语文课堂最精彩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所谓的预设,是指在课前教师通过有效的预测和设计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在生生对话与合作中发生的预设方案以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难看出,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对文本的尊重,而生成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的尊重。但是,从一些听课过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不让课堂“生成”预设之外的问题和情况,课堂上是没有互动的,生生之间也没有交流,这就导致了课堂上就只看到教师一人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2018-09-20

  •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前倨后恭微课实录
    简单了解了《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为大家刻画了一个非常讽刺的世态人情图,其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当是我们的胡屠户了。这个胡屠户是干什么的呀?生:杀猪的!师:杀猪的人在你的印象中应该什么样的?生1:凶神恶煞的。生2:肥头大耳的。生3:很油腻腻的。师:同学们刚刚总结得都非常好,大家看看是不是和老师有点像呀?那么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表演一下胡屠户,大家看看像不像。请这位同学来配合我一下好吗?生笑。师:呸!不要失了你的时了!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那些城里的老爷都是天上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7期2018-08-24

  • 关注真体验 构建真阅读
    阅读体验;《范进中举》很多学生语文素养高,是因为他们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他们的阅读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这种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这种阅读方式笔者称之为真阅读。在这种状态下,阅读者为内心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他们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他们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得到了新鲜的体验,身心愉悦。然而在语文课上,很少有一篇课文能引发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年5期2018-07-03

  • 浅析《变色龙》与《范进中举》之异同
    变色龙》与《范进中举》作为中外两篇经典之作,有着诸多异同。不同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造成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而相同点则表现在对比映衬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本质、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经典无论何时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两篇小说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来理解与消化的。关键词:变色龙;范进中举;人物;细节中西方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学传统,但是在文学创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变色龙》和《范进中举》便是其中两篇经典的代表。《变色龙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2018-05-25

  • 范进中举》中的三“绝”
    【摘要】《范进中举》中的三“绝”是极好的课程资源。三“绝”包括:胡屠户骂的“绝”,范进回应的“绝”;范进疯的“绝”;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态度变化之“绝”。通过分析此三“绝”,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主题,欣赏小说创作艺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关键词】范进中举 三“绝” 课程资源【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96-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2018-03-27

  •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二、拓展训练9.《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_____,作者是   代小说家_____。10.《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长篇_____小说,共___回。11.“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那么,你知道下列称谓是怎样的一种称呼?(1)阁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34期2018-03-05

  • 范进中举看科举制度下中国文人的灵魂沦陷
    性。关键词:范进中举 中国文人 灵魂沦陷古代文人好以“竹”自喻,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谪居黄州时对苏小妹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苏轼来说,身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远比能果腹的食物重要得多。苏轼的一生都在不断践行竹子的品质。他在文学、绘画、哲学、茶道、烹饪、养生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却一直走着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关注真体验 构建真阅读 ——以《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
    效。下面以《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一、零负担阅读,促进真体验生成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实非易事:既需预先设计方案,又要应对即时生成。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所思所行应始终围绕“学生主体”这根轴。当学生拿起课文阅读,他与文本的交流便开始了。文中细腻的山水人情、独到的真知灼见无不渗透进他的脑海,他必然有对文本内容的独特理解,会感悟文本传达的情感意义。这就是对文本的初始体验。它是感性的认识,有了它,才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此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他对文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5期2018-01-25

  • 高甲戏《范进中举》的导演艺术
    要〕高甲戏《范进中举》在立意、结构、情节等方面是完全不同于同名京剧、晋剧剧目的原创作品。在创作高甲戏《范进中举》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剧种特色,开拓新的舞台表达语汇,力图把高甲戏《范进中举》打造成为既有当代审美风格又有剧种传承价值的优秀剧目。〔关键词〕高甲戏 范进中举 剧种特色 导演艺术一、突出剧种特色一出戏演出样式的形成,离不开作品的思想内涵,离不开独特的剧种特色。高甲戏的表演和音乐无疑是让《范进中举》有别于其他剧种剧目,突破“范进”舞台形象“单一化、模式化

    艺海 2017年12期2017-12-29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马立平《范进中举》一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罪恶为中心的作品,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诸如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仕途的升降,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实现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蕴含着深沉的民族悲剧。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11期2017-12-11

  •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本回通过范进这个“现世宝穷鬼”一夜之间发迹成为“新贵人”“老爷”的描写,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任性的毁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风尚、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恶态”。文本的讽刺艺术堪称一绝,作者从四个角度略作分析,以便揭开本文讽刺艺术手法的面纱。一、妙用对比手法使讽刺入木三分范进中举前,家里住的是“一间单屋……门外是个茅草棚”;他偷着去参加乡试,已是十二月上旬,“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

    教师·上 2017年11期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