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摘要:《范进中举》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的课文。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突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117-01
1教学目标
(1)抓住小说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性格成因。
(3)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小说特点。
2教学重点
理解范进中举后为什么发疯?
3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科举制度下人性的压抑。
4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5教学过程
5.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曹雪芹用“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的诗句刻画了世人追逐功名富贵的贪婪之态。吴敬梓有一篇文章同样也描写人对功名的追逐之貌。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
5.2品读文章,概括内容
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故事。
5.3研读文本,深入主题
(1)请找出文中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反应。
明确:
自己把两手拍了—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2)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范进此时此刻的心情?
明确:“笑”字。
(3)文中很少出现有关范进“笑”的描写,只有在他中举之后,作者才仁慈地为他添了两处“笑”,但这两次“笑”是否也有所不同?
明确:这两次“笑”的程度不一样。前一次是“笑”,第二次是“大笑”,笑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4)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次“笑”的后面添一个“大”字呢?
明确:
答案一:为了突出范进中举时的喜悦心情。(分析:范进终于高中,一定要笑,且还要大笑,衬托出他的高兴心情)
答案二:为下文范进的发疯作铺垫。(分析: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范进内心失衡,最终暂时性地疯掉了。)
答案三:为了写出范进长久压抑的郁闷情绪的完全释放。当时心里有多苦闷,此时内心就有多欣喜。(分析:未中举之前,范进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实人”,丈人辱骂他,邻居瞧不起他。这个巨大的惊喜,令他猝不及防,所以大笑起来。)
(5)同学们的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针对答案三,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未考中举人之前,范进内心承受着怎样的压抑?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回答。
主观方面:
答案一:屡考不中的苦闷情结。(分析:参加过二十多次的考试,都落榜了)
答案二:强烈的自卑心理。(分析:而对丈人的谩骂侮辱,唯唯诺诺,并回复“岳父见教的是”。可见,范进内心是极其自卑的。)
客观方面:(板书)
答案三:邻居们的嘲笑戏谑。(分析:邻人告诉范进中举的好消息后,范进用“混”“顽”去回复“高邻”,并且始终不相信“高邻”的话,说明高邻平时经常开这样的玩笑,以至于即使事情是真的,范进也不相信了。)
答案四:家徒四壁,经济困难。(分析:经常向丈人借钱,母亲、妻子也时常挨饿,房屋破旧。)
5.4探究主旨,升华内容
(1)在摸清了范进苦闷压抑的内心之后,我们继续跟著作者思路走,范进“笑”完之后怎样了?
明确:范进开始“疯”了。
(2)在范进疯了之后,大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明确:此时大家对范进格外亲切。众邻齐上,出谋献策。胡屠户也经不住大家的哀求,迫不得己扇女婿一巴掌。(分析:众邻居的“舞”将场面描写得格外热闹,将大家的热心样子生动呈给读者。以前胡屠户即使骂范进,啐范进,也没有作难、懊恼,更不需要喝酒壮胆。)
(3)众邻的前倨后恭和老丈人的巴结附会,与之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认真思考,为什么在范进发疯的状态中,他能得到众人的“青睐”?
明确:因为范进中了举人,地位提升了,并可能走上仕途。就需要与范进打好关系,从而为自身谋利益。
(4)不管是乡邻还是老丈人的“亲切”,还是从来不相交往的张乡绅的攀亲,还是范进的发疯,他们的变化都与“中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你从中能读到什么?
明确:
答案一:科举制度有着自身的弊病,严重束缚了人的发展。
答案二: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社会中缺少爱和温暖。
答案三:范进自身固有的缺陷,是热衷于做官,热衷于考试,有很强的功利之心。
5.5教师指导,概括总结
同学们总结得十分全面,其实,范进只是众多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在不合理的封建统治制度下,依旧有芸芸众生,抱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愿望,做着追名逐利的事!
6课后作业
发挥想象,添加细节,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