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情境”,达成“深理解”

2022-06-23 00:48杨晋闯
关键词:艺术手法人物形象

杨晋闯

摘要:“小情境”,是指教师利用文本的某一个具体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片段式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添”“换”“演”的做法,创设“小情境”,让书面语言情境化、口语化,让学生在“小情境”中达成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范进中举》;“小情境”;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小情境的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批准号:Bb/2020/02/1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所述的“小情境”,是指教师利用文本的某一个具体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片段式情境,具有目标指向的单一性、内容选择的片段性、方法选择的灵动性等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常会运用“添”“换”“演”的做法,让书面语言情境化、口语化,让学生在“小情境”中达成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

一、“添”出“小情境”,理解人物形象

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常会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杂取种种人”,将这“种种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有机地融合到所要塑造的典型人物身上。这为“小情境”的创设指明了方向——“添”入具体的言行举止细节,创设“小情境”,彰显典型人物的形象。

比如,《范进中举》一文写范进中举后,其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很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事件主角的范进,在中举后虽有与张乡绅、胡屠户的对话,但终因仓促,其形象显得拘谨而不够鲜活。为了更好地塑造中举后范进的形象,笔者巧妙地“添”出了一组“小情境”:

师范进中举后,做秀才时的同学张公子前来拜访。(PPT出示图1)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两句对话。

生张公子道:“世叔!恭喜您老,日后还望您老多多提携。”范进笑道:“呵呵,哪里,哪里!贤侄不要过于自责,自古无场外举人,下科定会高中!”

生张公子道:“范老爷!恭喜您呀,以后还望范老爷多多指教!”范进笑道:“后生可畏!但汝宜需勤勉也!”

“世叔”与“范老爷”的称谓,把范进的地位实实在在地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贤侄”和“后生”也让范进快速地进入了角色。虽然此时他身上还穿着没来得及换的脏衣服,但是学生已经从“添”得的“小情境”中深深地感受到:范进,不再是两个时辰之前的范进了,而是“世叔”和“老爷”了!

只理解范进中举后地位的提升远远不够,回溯前文,勾连范进中举前的卑微、怯懦,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形象的丰满和鲜活。筆者再次适时“添”入一个对比鲜明的“小情境”,让学生感受范进中举前后的“天壤之别”:

师我们从称呼的变化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中举的“唤醒”功能,它唤醒了潜伏在范进内心深处的“能伸”之态。而在中举前,范进的“能屈”之态,多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的。下面,我们也试着通过“添”,展示范进的内心世界。(PPT出示图2)你觉得在横线上填上什么词句,能更好地彰显人物的形象呢?

生胡屠户呓语着:“嗯——别坏了规矩,嗯——要有体统,嗯——”范母赔着笑说:“不坏,不坏,不坏。”而范进只是低着头作揖道:“岳父教导得对,对,对!”

生胡屠户呓语着:“呣,规矩不能坏,不能坏!”范母赔着笑说:“不能,不能,不能。”而范进只是低着头作揖道:“岳父教导得好,好,好!”

一个腆着肚子趾高气扬,一个唯唯诺诺跟在身后,一个低眉顺眼侧身一旁不敢超前半步,活生生一幅绝妙的漫画。而学生的吟读更是绝妙——屠户之语,声音越来越高,拖得越来越长;范母声音越来越低,但回答却越来越坚决;而范进,一个“对”,一个“好”,虽用语简洁,但递进应承,也彰显了一个读书人的“能屈”之态。

添加几个字词,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一个唯唯诺诺的读书人范进的形象,就一下子在学生面前丰满、立体起来。

二、“换”出“小情境”,理解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可忽视。比如,讽刺便是一种高超的文学艺术手法,运用得好,常会让读者在捧腹之余感受到小说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替换文本内容,再与原文对比阅读,“换”出“小情境”。

《范进中举》一文的突出特点便是讽刺手法的运用。如何从出场匆匆的张乡绅的形象中体会其讽刺之妙呢?笔者把张乡绅口中的“世先生”换作“汝”,“弟”换作“吾”,出示以下文本,请学生比较:

“汝果是清贫。”(张乡绅)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吾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汝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吾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汝……”

生“汝”,是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为轻贱之称。这里显然不是轻贱,而是讨好,所以不宜用“汝”。

生“世先生”的称呼显得尊而不俗,读起来,还可加深感情。“世”字重读,“先生”二字延长读,带有尾音,听起来应有亲切之感,方合张乡绅的意图。

生“汝”,虽然有时也表亲昵,但效果不如“世先生”显著;再有,“弟”比“吾”更易表露张乡绅想要巴结范进的心思。

随着学生不断地诵读体验,“世先生”“弟”“吾”“汝”等这些不伦不类的“亲切”之称,让一个油滑的老举人形象跃然于纸上,学生也由此理解了讽刺这一艺术手法的妙处。

三、“演”出“小情境”,理解文本内涵

受书面语的影响,学生仅靠“看看”或者默读,是难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如果指导学生“以人物的身份”来揣摩文章的语言,走进文本的社会背景,借助手势、声调的变化,“演”出“小情境”,学生便能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就指导学生“演”了范进和胡屠户的两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演一演、读一读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说的两句话,感受一下:拥有了尊严和威风的范进说话时的体态、动作和语气都有哪些变化呢?

生岳父见教的是。

生(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第一句话,学生重读了“岳父”,并在称呼后做了一个停顿;又重读了“是”,表明对胡屠户的羞辱是接受的,是肯定的,是心服口服的。同时双手作揖,低下头,躬下身子。

第二句话,学生重读“老爹”,并且把“爹”略做延长,和前面的“岳父”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六两多”,“拿了去”读得很轻而且随便,语气轻蔑;“去”字读得掷地有声,戛然而止。此时,学生头抬起了,腰伸直了,两手也不再作揖了,只是很随意地拿着银子“递”了过去,目光看向其他地方,言外之意:我现在有钱了!

课后,笔者又让学生自选和想象某一情节内容,编成课本剧,进行创造性表演。课堂展示片段如下:

生(攥着范进给的银子笑眯眯地走着,口中自言自语)一巴掌,文曲星,老爷……哈哈——哈——

生(曾尖酸地劝说胡屠户打巴掌的邻居)胡老爹,老爹——

生(一惊,收起满脸笑意,头也未回,只是走得有些慢了)咋咋呼呼的,叫什么叫?

生老爹,刚刚说话有些冲,您可别放在心上呀!

生什么话?

生(一脸惊愕)哦,哦,没有什么。您老人家要享福了,有机会,您照顾照顾晚辈呀。

生呣……

生多谢老爹,您老慢走——

几句简单的对话,让人情世态跃于纸面。对已初具生活体验的初中生来说,通过“演”,自然更易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揭露的思想主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科举制度的封建毒害如此之深。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人物形象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