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要点例析

2022-06-23 00:48:36杨玉栋
关键词:试题命制现代文阅读人文关怀

杨玉栋

摘要:命制高质量的试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过硬的体现。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除了大家熟知的讲究难易度、信度、效度之外, 还需要把握以下要点:一是选文精美,主题要承载人文关怀;二是视角全面,对能力的考查务求周到;三是解读充分,准确捕捉有价值的考查点。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人文关怀;视角全面;解读充分

命制高质量的试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过硬的体现。现代文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学科考查比分较重、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类型。笔者以为,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除了大家熟知的讲究难易度、信度、效度之外, 还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选文精美,主题要承载人文关怀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借助试题的情境展示人情冷暖、时代巨变、社会发展,传递对学生成长的关怀,是一份试题应有的温度。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如何为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是命题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一点,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为我们做了示范。

笔者对2020年全国30个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选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以“道德”为主题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会做人的文章,如北京卷的《抬头看见花》、齐齐哈尔卷的《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长沙卷的《善的回音壁》等,共有19篇,约占32%;以生存环境、生活知识为内容的科普类文章,如天津卷的《长在树上的“宝石”》、陕西卷的“长征五号”“中国空间站”组文等,共有13篇,约占22%;以“親情”为主题的文章,如广东卷的《与母亲相守50天》、常德卷的《爱的防弹衣》等,共7篇,约占12%;以“爱国爱家乡”为主题表现“家国情怀”的文章,如陕西卷的《黄河一掬》、苏州卷的《行走的种子》等,共6篇,约占10%;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地方特色为内容的文章,如北京卷的“老城保护”组文、天津卷的《艾草悠香溢端午》等,共6篇,约占10%;以“人与自然”为中心话题的文章,如杭州卷的《家有斑鸠》、淮安卷的《给鸟儿搬家》等,共2篇,约占3%;其他如北京卷的“抗疫”选文、齐齐哈尔卷的《华为领跑5G时代》等,共7篇,约占12%。综合来看,这些选文不仅重视名家经典和传统优秀作品的选取,而且甄选了当下热度较高的时文、美文,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时代元素、文化价值、道德精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和时代发展。命题者借助选文所体现出的人文性,使得冷冰冰的试题传递出对考生特有的体贴关怀和价值引领。

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及时搜集、整理、保存类似的时文、美文,以备命题之需。具体来说,选文应具有以下特点:与社会热点相关,出自主流媒体或名家名篇,文体搭配合理,并且体现价值引领。

2020年4月,笔者选用了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先生的文章《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周有光》,命制了一道现代文阅读试题,以此纪念2017年1月逝世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表达对这位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的敬重和怀念。巧合的是,同年,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所选用的《拐弯》一文也与周有光先生相关。

可以说,在 “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德”这一视域下,笔者与该中考试卷命题者寻找到了共同的表达内心感情的“温度”点,实现了具有价值引领的激情碰撞。

二、视角全面,对能力的考查务求周到

在一份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应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的相关要求,从不同的侧面分别予以考查,以便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针对《我的太爷老师》一文,共命制了4道题,试题如下:

7.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8.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探究写作手法)

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10.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整体感知主旨)

为方便分析,笔者在每一道题后标注了该题所考查的阅读能力点。分析可知,这篇选文所命制的4道题分别考查了学生5个方面的阅读能力(第7题在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同时兼顾了“概括文章要点”能力的考查),基本能够检测出学生阅读的真实水平。因此,这样的命题是全面、科学、有效的。

需要提及的是,目前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99%的现代文阅读均选择两篇文章。命题时,不仅同一篇文章中各题所考查的阅读能力点不能雷同,而且第一篇选文试题与第二篇选文试题考查的能力点也应互有侧重,一般不宜重复。

那么,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哪些能力点呢?笔者以为,主要包括以下16个方面: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整体感知主旨、体会人物(含作者)感情、理解句意作用、理解词意作用、关键词句赏析、探究写作手法、阐述启发感受、分析人物形象、辨析文章结构思路、辨析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辨析论点论据、辨析论证过程、辨析议论语言。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只要辨清每一道题所考查的重点,并且力求考查点不重复,便不会偏离命制高质量试题的轨道。

三、解读充分,准确捕捉有价值的考查点

面对一篇选文,要想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命题者必须充分阅读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行文风格、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深度解读出文章的写作主旨、写作特色,才有可能准确地抓住文中有价值的考点。笔者认为,一篇文章中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方面:

(1)在读者容易产生疑惑处和故事典型矛盾处;(2)在文章突出主旨,深化或升华感情处;(3)在画龙点睛的“文眼”处;(4)全文运用或局部运用得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处;(5)在文中最精彩、值得推敲、寓意深刻丰富的词语或句子处;(6)在有助于打通理解全文主旨、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的关节处;(7)在典型细节或情感最动人处;(8)在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形象概括处。

以2020年中考语文长沙卷中的《善的回音壁》和常德卷中的《爱的防弹衣》为例,最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的,无疑是:“善的回音壁”是什么意思? “爱的防弹衣”究竟指什么?针对这两个疑问,长沙卷设计的问题是:“标题‘善的回音壁’的含义是什么?”常德卷命制的试题是:“文章以‘爱的防弹衣’为题,有何妙处?”这样的命题准确捕捉到了文章的“关节处”,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再来看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抬头看见花》一文的试题:

19.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①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②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

③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

无独有偶,笔者所命制的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同样用到了该文,试题设计如下: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

(2)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可以发现,笔者命制的模拟试题所要求赏析的两个语句与北京市中考试卷第19题所提供的三处画线语句中的两句完全相同,并且第(1)题与北京卷考点完全一致,第(2)题只是考查角度有所不同。

两地的命题者基于对文章的深入解读,都准确捕捉到了该文中“探”“撞”等几个动词的精彩使用,认为这是有助于考查学生“赏析词句”能力的点,达成了解读的共识,通过一道试题完成了两地命题者“心灵的交汇”。

如此“巧合”不是“偶然碰撞” ,而是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前提下,具备准确捕捉文中考查点能力之后的必然。

猜你喜欢
试题命制现代文阅读人文关怀
从一道数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方法
居高临下不如用心其中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0:17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50:20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1:18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4:48:43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9期)2016-07-05 07:34:27
开启初中现代文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
考试周刊(2016年13期)2016-03-18 04: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