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 我敬《离骚》作者一杯酒(外一首)
两千年他和他的《离骚》内心和外表都还很朴素他的诗歌,被飞鸟叼走一部分一部分,化作江中穿行的浪花每一朵的表情,都不偏不倚江边风很大,芦苇在狂舞失血过多的天空,惊鸿一一逃离风中的歌,抚摸着他散乱的白须在“十一五”期间,没有建立独立儿童福利院的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人口多、孤残儿童数量大的县级市,纷纷新建独立儿童福利机构;已经建立儿童福利机构的地级以上城市,对现有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已经建立社会福利院的县(市、区),新建、改扩建相对独立儿童部,旨在为孤
名家名作 2023年25期2024-01-28
- 论《离骚》的多重人物形象 及其独特的塑造艺术
包昀灵【摘要】《离骚》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诗人借笔下的人物传达自己内心的情志、表达美政的依托,透过其笔下的人物我们可以窥探到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纠结而又真挚的内心。通过分析《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美人”、历史人物的多重形象及从多维度对比、时空转换、意象比兴手法的化用窥探《离骚》流古传今的瑰丽人物塑造艺术,探寻《离骚》所呈现的独特美。【关键词】《离骚》;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47期2023-12-26
- 《离骚》片论
李广良一《离骚》是华夏诗史上划时代的篇章。《离骚》之前的华夏诗,以《诗经》为代表,但《诗经》实际上是通过“采诗”制度所收集的“歌集”或“歌曲集”删改、整理的结果。这些“歌”或“歌曲”无论是“田园性”的,还是“宗庙性”的,其作者却都是“匿名”的、隐身的,显现于大众之前的只有歌曲本身,而留存于历史中的只是被称为“诗”的歌词。《离骚》的横空出世,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诗体”的诞生,更意味着“诗”和“诗人”的独立。从此以后,“诗”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在保持与音乐的
团结 2023年5期2023-12-18
- 屈原《离骚》乃二次创作刍议
——兼说《离骚》的创作时间、结构、主旨及其他
006)屈原的《离骚》自司马迁为列传而定为怀王世作,后世沿之不疑。史公云:“‘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P2482)以其为初遭疏逐,内心震荡,疾痛惨怛之故,因而直抒其情,具有即时性。近世学者或怀疑其为襄王世作,不过因主要依据于对《离骚》中思想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2期2023-12-11
- 融“声、情、象、境”为一体的吟诵教学
文以选修下册的《离骚》(节选)为例,比较形象地揭示了“声、情、象、境”一体化的“吟诵”教学路径:范吟感知,听声入情;吟哦合律,以情带声;苦吟品鉴,由情入象;吟咏体悟,想象入境。关键词:古诗词 吟诵法 《离骚》(节选) 教学路径吟诵法是古代诗文创作和学习的独特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是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始终面临着湮灭失传的危险。近十年来,经过叶嘉莹、钱绍武、徐健顺等学者的不断呼吁和演示,“吟诵法”开始得到学术界的重视,被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2023-09-01
- 指导学生学习《离骚》的三种手段
探不到底的。”《离骚》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多少年来,人们研读《离骚》,虽没完全探到底,但发现它可以让人感受到“真”“善”“美”。所以,鲁迅先生这样赞美《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当然,《离骚》的确很难读,其中有楚地方言、历史、神话、巫祭习俗等,会给人理解诗歌带来一些困难,而且全诗的感情回环跌宕,不易把握。因此,我班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离骚》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最难读懂的一篇课文。那么,我们该怎样指导他们学习《离骚》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一、借助视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6期2023-08-13
- 《离骚》今读论
生需要。以学习《离骚》为例,应引导学生认识屈原独立思考、忠于自身权利的卓越形象。具体途径是,在长句学习中,体会内涵的逻辑美;在内涵品味中,发现屈原的人格美;在人格宇宙深处,去追求汉语表达的自由美。关键词:《离骚》;现代意识;逻辑美;人格美;自由美我所讲的“《离骚》今读”,就是“今天的读”;“促进高中生今天成长的读”;这也必然是“指向未来的读”。从核心内容的确立上讲,就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形成现代意识。读古典,绝非成为古人,更不是借尸还魂,传承落后的有害的“糟粕
学语文 2023年4期2023-08-01
- 《离骚》的情感张力及表现形式
苗振浩摘 要 《离骚》前半篇表达了诗人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结合屈原忠贞不渝的情感以及崇高理想进行布局,极具情感张力。关键词 情感表现 《离骚》 爱国情感 抒情过程《离骚》是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浪漫主义诗歌,其中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诗歌中丰富的内容,还有独特的激情,使其情感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一、《离骚》中的浪漫主义《离骚》是我国浪漫主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2期2023-06-29
- 统编高中语文《离骚》节选的变化及其研习策略
:统编高中语文《离骚》所在教材位置、节选的段落、课文类型及单元的组织形式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材位置由必修调整至选择性必修;节选段落由单一选段调整为组合选段;课文类型由单元单篇教授课文调整为学习任务群研习合编课文;单元的组织形式也由单元单线主题组织调整为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双线组织。新形态的《离骚》节选蕴含着新课改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教育者对《离骚》学术新成果的吸收与运用,兼具前瞻性与学理性。新选段《离骚》重视学生自主研习,并强调比较阅读。结构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4期2023-06-25
- 庄延龄《离骚》英译本中的神话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要: 屈原的《离骚》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借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内心情感。1879年,英国汉学家庄延龄在《中国评论》发表了署名为V. W. X.的《离骚》英文译文,此为《离骚》的首个英文译本。对比分析该译本中68个神话术语的翻译发现,庄延龄多用抽象化、改译、套译、增译,辅以音译、省译等翻译方法,其套译、改译、音译、省译等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导致原文文化内涵的扭曲或缺失,而增译及抽象化方法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中神话术语的文化内涵,值得借鉴。关键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11
- 庄延龄《离骚》英译本中的神话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W. X.的《离骚》英文译文——TheSadnessofSeparation,orLiSao〔1〕。据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考证,该译文为《离骚》的首个英文译本,其译者实为英国汉学家庄延龄(Edward H. Parker,1849—1926)〔2〕。译文约2500词,无相关背景介绍,亦无注释,除最后一节为六行之外,均为四行一节。《离骚》全诗运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借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内心情感。如何在译文中将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10
- 《离骚》中“宓妃”形象的现实性分析
摘要:《离骚》中恢诡奇特的“求女”情节不仅展现出高度的文学性,也蕴含丰富的现实性。细考屈原作品的文本内容与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求女”情节应是屈原在现实困境中内心复杂情感的幻想性写照,具有现实指向:“宓妃”形象是神话中的幻想人物,却隐射了现实中楚怀王的内质;“有娀佚女”和“虞之二姚”譬喻屈原理想中的贤君,却在求取她们的幻想中又处处受现实恶劣环境的掣肘。关键词:《离骚》;“求女”情节;现实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荆楚学刊 2023年2期2023-06-03
- 改写理论视角下《离骚》霍克斯英译本研究
得极为重要,而《离骚》作为中国经典的抒情诗受到了译者的广泛关注。霍克斯是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他的译文凝聚汉英文化的碰撞,本文依据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离骚》霍克斯英译本进行研究,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方面总结诗词翻译方法,为中华古典文化走出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关键词】改写理论;《离骚》;霍克斯;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8-0113-03【DOI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2023-05-30
- 从《离骚》的壮丽看屈原的道德人格
周曦摘 要:《离骚》作为一部恢宏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其浪漫主义情怀沾溉千古。诗中无论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都体现了对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深蕴着屈原的美政思想。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将贵族意识与贵族血脉注入文学创作,造就出诗歌独特的壮丽范式,深刻影响着汉至南北朝的文学创作。这份壮丽,亦是后人理解屈子道德人格的渊薮。关键词:《离骚》 屈原 道德人格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年4期2023-05-27
- 从《离骚》的壮丽看屈原的道德人格
周曦摘 要:《离骚》作为一部恢宏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其浪漫主义情怀沾溉千古。诗中无论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都体现了对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深蕴着屈原的美政思想。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将贵族意识与贵族血脉注入文学创作,造就出诗歌独特的壮丽范式,深刻影响着汉至南北朝的文学创作。这份壮丽,亦是后人理解屈子道德人格的渊薮。关键词:《离骚》 屈原 道德人格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年4期2023-05-27
- 《离骚》服佩香草书写的观念来源
85页。著称,《离骚》亦不遑多让,而尤以香草之名为众。南宋吴仁杰著《离骚草木疏》四卷,录《楚辞》草木九十余种,其中大部分来自《离骚》,故以“离骚草木疏”为名(2)参见吴仁杰等:《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辨证 离骚集传》,黄灵庚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当代学者过常宝统计,《离骚》中出现的香草至少有18种。(3)参见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123-124页。不过,过常宝在统计时,将《离骚》中的“秋兰”“木兰”“幽兰”
民俗研究 2023年3期2023-05-06
- 对《离骚》情感张力的几点细读
碑,就不能不提《离骚》。不过《离骚》的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也是令广大中学生倍感头疼,甚至将其视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但是,此诗中的情感实在不可小觑。我们如能潜心拜读,带着感情去品味《离骚》,带着虔诚去对话屈原,相信会收获满满的感动。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内容叙述上,《离骚》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张力,即刚正不阿的抗争、坚定执着的信念以及舍己为国的抱负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处处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一、孤独抗争——初心不改“无我”“美政”一直是屈原的理想,是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3期2023-04-16
- 《离骚》的情感张力及表现形式
■ 苗振浩《离骚》是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浪漫主义诗歌,其中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诗歌中丰富的内容,还有独特的激情,使其情感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一、《离骚》中的浪漫主义《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它有着鲜明的特点。第一,从形式方面来看,《离骚》全诗一共373 句,分别借助五言、六言、七言及八言的形式进行叙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诗经的四言常规模式,是对诗歌的进一步创新。从内容方面来看,其中具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元素,进行了丰
中学语文 2023年5期2023-04-05
- 体认翻译观下《离骚》三译本名物意象对比研究
迭(2001)《离骚》英译本(以下分别简称许译、霍译、杨译)[4-6]中的名物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中国典籍英译中国翻译家翻译、汉学家翻译、中外译者合译三类不同译者模式[7]76在名物意象翻上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原因。一、体认翻译学与诗译意象研究翻译是基于原文的文本转换,既有文本这一客观存在,又包括译者的主体发挥,具有“同”与“异”两种特性。ECT以“体”说明翻译中的“同”,以“认”阐释翻译中的“异”,认为翻译是基于多重互动的体认活动,是译者运用多种体认方式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3-27
- “离骚”二字如何翻译?
/顾钧《离骚》是中国最著名的诗歌之一,19世纪以来不断被翻译成多种西方文字。目前最流行的是霍克思(David Hawkes)1985 年的英译本(On Encountering Trouble)和马修(Rémi Mathieu)2004 年的法译本(À la rencontre du chagrin)。不难看出,两位译者都将“离”理解为“遭遇”,这当然不错,也有历史依据。班固在《离骚赞序》中明确指出: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
视野 2023年3期2023-03-10
- 《离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叶嘉莹《离骚》在我国诗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的作者屈原名平,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曾做过楚怀王的左徒,但楚怀王后来听信上官大夫等小人的谗言,疏远了他。司马迁《史记》认为,屈原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所以才作了《离骚》以抒发心中的怨愤。然而屈原的志趣是高洁的,行为是不肯苟且的,所以他的怨愤也是光明正大的。《离骚》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悱而不乱”的优点,因此太史公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作为我国诗史上第一部杰出的
视野 2023年3期2023-03-10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每次读之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史记》究竟是什么样的史书?《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2期2022-12-30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司马迁的《史记》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每次读之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史记》究竟是什么样的史书?《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 多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4期2022-12-26
- 杨宪益《离骚》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545000)《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诗人屈原用理想与热情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作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它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风范。英国驻华公使帕克(Parker) 于1879年发表了《离骚》的第一个英译本,自此许多中外学者不遗余力地投入到 《离骚》 的英译研究中。1953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杨宪益的《离骚》译本,这是杨宪益第一次外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模仿了德莱顿的风格,采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3期2022-11-25
- 心灵对话:《离骚》抒情方式的解读
,江苏 苏州)《离骚》以超现实的想象为世人所称道,而对话体抒情形式则显露了诗人内心郁积的情感。对话体抒情模式是屈原奇幻想象的体现,在屈原的笔下,女媭和重华都被虚化,成为他心灵的代言人。“女媭詈予”与“重华陈词”都是《离骚》抒情主人公分裂为两个自我进行精神辩驳,通过对话体抒情模式屈原交代了所处的现实情境,其中包含了对现实情境的谴责,也包含了对自己的劝慰。在对话体抒情中,一个持守正心、坚持美政理想、在混浊的现实中特立独行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一、女媭詈予《离骚
新课程 2022年23期2022-11-25
- 选择性必修教材“历史人物短评”写作指导观历史,学写太史公“无韵之《离骚》”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期,让我们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吴苗苗老师一起,反复品读《屈原列传》,向太史公司马迁学写“历史人物短评”。经典一瞥在教材选篇《屈原列传》一文中,太史公以“传”“评”结合的写作方式,或寓评于叙,或夹叙夹评,或篇末总评,对笔下的历史人物屈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节选出来的三段点评文字。(教材第3 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
十几岁 2022年15期2022-11-20
- 心灵对话:《离骚》抒情方式的解读
郭 稳《离骚》以超现实的想象为世人所称道,而对话体抒情形式则显露了诗人内心郁积的情感。对话体抒情模式是屈原奇幻想象的体现,在屈原的笔下,女媭和重华都被虚化,成为他心灵的代言人。“女媭詈予”与“重华陈词”都是《离骚》抒情主人公分裂为两个自我进行精神辩驳,通过对话体抒情模式屈原交代了所处的现实情境,其中包含了对现实情境的谴责,也包含了对自己的劝慰。在对话体抒情中,一个持守正心、坚持美政理想、在混浊的现实中特立独行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一、女媭詈予《离骚》中展开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2022-11-10
- “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
——以屈原和《离骚》为例
)以及“他的”《离骚》的重新思考中。具体而言,我将试图展示,只有具备了被恰当定义后的“文化记忆”的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围绕着屈原人物形象和诗歌而展开的诸多文本。早期中国文学本身即富有个性特征,尤其能使“文化记忆”的内涵得以明显丰富,以此为背景,我将从我个人对早期中国文学的研究视野出发,通过检视“文本素材库”(textual repertoire)与“合成文本”(composite text)两类密切相关的现象来进一步拓展两位阿斯曼的概念关于“合成文本
文史哲 2022年4期2022-08-10
- 读余秋雨《离骚》今译
:余秋雨發表了《离骚》今译及相关论述,其译文质量不令人满意。至于他关于屈原“没有踩踏在《诗经》的土地上”等观点,似走进了研究“误区”。关键词:《离骚》今译;爱国诗人;翻译质量2012年出版的余秋雨《中国文脉》中《第一诗人》已收入《〈离骚〉今译》[1]。2018年7月2日《文艺报》刊出了余秋雨的《离骚》今译。2018年出版的余秋雨《古典今译》首篇即为《离骚》今译。[2]这是第三次刊发。《古典今译·自序》说:“这个译本已经相当出名。每逢端午节纪念屈原,网上总会
文史杂志 2022年4期2022-07-02
- 心灵对话:《离骚》抒情方式的解读
郭稳《离骚》以超现实的想象为世人所称道,而对话体抒情形式则显露了诗人内心郁积的情感。对话体抒情模式是屈原奇幻想象的体现,在屈原的笔下,女媭和重华都被虚化,成为他心灵的代言人。“女媭詈予”与“重华陈词”都是《离骚》抒情主人公分裂为两个自我进行精神辩驳,通过对话体抒情模式屈原交代了所处的现实情境,其中包含了对现实情境的谴责,也包含了对自己的劝慰。在对话体抒情中,一个持守正心、坚持美政理想、在混浊的现实中特立独行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一、女媭詈予《离骚》中展开的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2022-05-30
- 《离骚》的写作时间、篇名分章和主题辨析
方 铭《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抒情长诗,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根据现有历史记载,《离骚》应该是屈原传世作品中最早的一篇,其字数有2470字和2483字两种说法,区别在于是否计算“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13字。屈原和《离骚》是密不可分的。《离骚》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000多年来,先贤时彦对《离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各人理解不同,导致各种说法并存,无疑对我们准确理解
东南学术 2022年3期2022-05-16
- 《离骚》中“茝”“芷”二字音义探微
创作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离骚》中对香草、恶花的描写可谓不绝如缕。其中,“茝”“芷”作为香草代表在《离骚》中共出现六次,被用来比喻作者屈原清白高洁的人生志向。由于二字读音和意义相近,历来对“茝”“芷”的解释和区分含糊不清,甚至各大字书、辞书的注音和释义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名物词的关注多集中于本草、中医药、古代字书、词书等文献,较少将目光投射于现代综合大型词典和字典。通过查阅《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发现两部辞书对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5-06
- 论《离骚》中的象征手法
000屈原通过《离骚》将其唯美理想与漫游经历完整地勾勒出来,然而他的漫游经历是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相互杂糅、相互渗透的似幻似真的漫游。屈原用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自身的内心情感、内心世界及心路历程。这种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艺术创作手法,使《离骚》的象征意味浓厚,内敛丰富,每一句、每一段,均由象征手法、象征系统的朦胧梦境所构成。透过这种意境,探究《离骚》所隐含的“心路历程”,则能够在情与理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体会到屈原天然合一的诗性境界。一、心路历程的艺术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4-07
- 屈原《离骚》的三种空间叙事探析
角,探究了屈原《离骚》的物理、心理以及想象三类叙事空间,旨在揭示屈原的政治抱负及其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试图提供一种诗歌研究的新路径。关键词:《离骚》 空间叙事 爱国情怀国内对屈原诗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诗歌中的抒情性讨论,但对诗歌的叙事性研究较少,尤其是从空间叙事角度研究更少。诗歌文体从诞生之际就与记事、记史密切相关,是叙事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研究视角也在不断地丰富。随着“空间叙事”概念的提出,空间理论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新路径。笔者发现屈原诗歌《离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2022-04-02
- 《离骚》词语解诂四则
210097)《离骚》是楚辞最重要的一篇,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葩,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注释、研究之作汗牛充栋,但其中仍有不少地方难有确解,影响着人们对其文本的解读和主旨的把握。笔者长期从事《楚辞》的教学工作,对其中一些难解词汇加以探讨,希冀从语言文字和文本相结合的方面做出突破,以便深入、正确地把握文意。今择取四则,撰成此文,企方家是正,以免贻误学子。一、修能《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修,远也。言己之生,内含天地之美气,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4-01
- 《离骚》互文性初探
的吸收、转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互文性思维在中国古老作品中的存在。从内容上看,《离骚》对《山海经》《尔雅》等作品的借鉴既展现了作者的巫神想象,也印证了巫神文化在早期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对《诗经》《论语》的指涉则体现了作者尚古崇德的高贵品质,而这种指涉也进一步使得“过去史”的故事成为典故。从表现方式上来看,作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抒发英雄的失路之悲,这既充分展现了古人善于联想的互系性思维方式,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浪漫诗意之路。關键词:离骚;楚辞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2022-03-30
- 再读《离骚》,细品《离骚》之美
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一判断,至今仍然为诸多文学大家所认同,由此可见《离骚》之历史地位。面向高中学生的《离骚》解读,既需要传承已有的传统观点,同时又需要结合时代的实际并赋予这一古老作品以新的意义。前者依赖于教师的口口相传,后者依赖于对《离骚》细节的深入解读,依赖于时代背景下的重新认知。由于前者已经形成了更多的共识,面向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只需要创设好相应的情境,就能够将公认的观点呈现出来并为学生所吸收,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期2022-03-18
- 伦理身份·伦理选择·道德教诲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离骚》研究
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该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极高的文学价值。刘勰对《离骚》给予高度赞赏:“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1]没有屈原,就没有《离骚》。屈原被世人称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这种浪漫具有悲剧色彩。我们要了解屈原及其作品,不可不知其出身与事迹。屈原,楚国秭归人,芈姓,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楚国贵族血脉,政治上倡导“美政”,主张选贤举能、革新法度、联齐抗秦;文学上独创骚体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6
- 再读《离骚》,细品《离骚》之美
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一判断,至今仍然为诸多文学大家所认同,由此可见《离骚》之历史地位。面向高中学生的《离骚》解读,既需要传承已有的传统观点,同时又需要结合时代的实际并赋予这一古老作品以新的意义。前者依赖于教师的口口相传,后者依赖于对《离骚》细节的深入解读,依赖于时代背景下的重新认知。由于前者已经形成了更多的共识,面向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只需要创设好相应的情境,就能够将公认的观点呈现出来并为学生所吸收,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期2022-02-23
- 我的文学课·屈原和《离骚》
,投身江中(《反离骚》)。当然,现代人大多是归因于屈原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楚王身上”,表现他在认识上有历史局限性(游国恩《屈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年)。贾谊在长沙时还写了一篇《鵩鸟赋》,讲万物变化,永不停息,因此,人们经常看到的是福祸相倚、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在历史上也总是成败相继。而面对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人也必须要有“物无不可”的达观,视“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过了几年以后,贾谊回到長安,汉文帝与他彻夜长谈,依然欣赏他,又叫他去做梁
书城 2022年1期2022-01-11
- 志洁义远,爱国深切
——解读《离骚》
中学)一、缘起《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屈原创作的长篇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很多同学一看到“离骚”两个字时应该是迷茫且困惑的,最终的原因是“离骚”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讲确实十分陌生。历朝历代对这个词语的解释非常多,下面节选其中两种重要的解释。其一,来自东汉时期的王逸。他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提及:“离,别也;骚,愁也。”也就是说,屈原即将要离开他热爱的国土而引发的无尽愁绪。但这个说法在很多文学家看来,是有争议的。其二,来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2022-01-01
- 《离骚》教学策略探析
上,《诗经》和《离骚》是两大艺术瑰宝。《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则始于屈原的《离骚》。鲁迅曾对二者做过比较,结论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关键词】高中语文;《离骚》;教学策略;探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166—02屈原的《离骚》,创立了“楚辞”文体,开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2021-12-27
- 《离骚》中人物意象的英译策略
籍的瑰宝,其中《离骚》更是以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恢弘的文化意象深入人心。意象是“人们文化活动和审美心理的符号,传达着不同的思维秘密”[1]202,屈原在《离骚》引用大量人物意象辅以阐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为例,分析《离骚》中人物意象的英译策略,旨在探究《离骚》英译中人物意象的阐释与保留,及其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影响。一、《离骚》人物意象的英译策略(一)历史人物《离骚》原文中有“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2]14鲧因为刚直
魅力中国 2021年18期2021-11-28
- 霍克思《离骚》英译本对原文风格的再现
评德理文侯爵的〈离骚〉》一文开始[1],《楚辞》开始被引入到英语世界。迄今为止,《楚辞》约有40个英译本[2],国内外主要译者有杨宪益夫妇、孙大雨、许渊冲、霍克思、韦利、宇文所安、伯顿·沃森等等。由于《楚辞》英译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楚辞》英译本大部分都是选译或者节译,且译者的兴趣点多集中在屈原的诗作上,《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英译作品的数量自然也是最多的。1 风格的可译性文学风格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风格是不可译的,因为不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6
- 竹死节不变,花落有余香
——《离骚》情感内涵的层进式教学初探
113200)《离骚》是一篇卓绝古今的政治抒情诗,熔铸沉积着对政治理想的“长太息”之悲愤与“九死未悔”的恪守执着。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在常规的教学中不应止步于表层,而是要努力探寻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屈原精神内涵的教学之路。第一层次:个人追求,品格修养。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极具美学内涵、精神内涵。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离骚》中的这两种意象。结合文本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读与写 2021年5期2021-11-22
- 《离骚》中仆夫与马意象探析
齐胜利《离骚》是屈原伟大的艺术创造,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离骚》的意象研究方面,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香草美人”,而对于诗中仆夫与马的意象关注,除钱钟书、赵逵夫诸先生进行论述外,尚不多见。笔者对仆夫与马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一、仆夫与马的行文位置在《离骚》中,仆夫与马的意象出现在“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独特位置,从行文位置看是处于正文的末尾与乱辞之间。乱辞是全诗的意义总结或者是内容的补充,《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2021-11-13
- ESP 视域下《离骚》英译本解构主义中的“异延”研究
江工商学院一、《离骚》简介及英译版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创作了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离骚》。《离骚》位居《楚辞》之首,以其庄严伟大的崇高美和慷慨激昂的悲壮美著称于世。它那绚丽的辞藻、奇特的想象、深刻的析理、恢宏的气魄、鲜明的楚风、独特的语言,一直为后世所尊崇、仿效。在《离骚》中,诗人描述了遭奸佞小人的陷害,斥责了楚王的昏庸,也同时抒发了他矢志报国的伟大情怀。《离骚》翻译之难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典籍,而且是一首诗歌。对典籍的翻译要查阅大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2021-11-12
- 《楚辞补注》中洪兴祖对王逸的超越和反叛
《楚辞补注》;《离骚》;屈原;洪兴祖【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37-04洪兴祖认为“世所传《楚辞》,惟王逸本最古,凡诸本异同,皆当以此为正”,既是对王注的认同,也是对文献传承客观规律的尊重。学界也历来认为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基本认同王逸《章句》的注解,兹以《离骚》部分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洪兴祖对王逸的超越和反叛——梳理洪兴祖的补注内容,以意逆志,探究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2021-09-10
- 从《离骚》到《红楼梦》
关系。关键词:《离骚》 《红楼梦》 香草美人 意象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一种诗歌艺术表现手法。战国晚期,屈原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在他的笔下,草木鸟兽、风云雷电都被赋予了生命。诗人寄情于物,托物以讽,如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以婚约比君臣遇合,以香草比高洁,以美人比理想。其中,“香草美人”意象在楚辞中使用的频率较高,成为屈原用以抒发自我情感的基础意象,由此开创了独特的“香草美人”象征系统,并对后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香草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2021-08-27
- 从《离骚》到《红楼梦》
——论“香草美人”意象的嬗变
《诗经》而言,《离骚》中的意象不仅有更加丰富的喻象,而且把零碎片段的比兴在长诗中连续应用,形成了喻象、喻体合一的艺术手法。二、《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屈原是开创“香草美人”意象的鼻祖。“香草美人”意象在楚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气势恢宏的《离骚》,还是诡谲神秘的《九歌》,抑或是激情奔放的《九章》,都充斥着大量的“香草美人”意象,点缀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其中,《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出现的频率最高。据学者统计,《离骚》涉及的香花芳草名称共有
名作欣赏 2021年23期2021-08-17
- 《离骚》的文化解读
马梦娇《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带有自传性质的政治抒情诗。屡次进谏的屈原,遭到群小的诽谤、排挤而被放逐,离开郢都,创作了此诗。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然而后世对《离骚》的重视程度却与其价值不甚相符。只有联系诗人生平,深度阅读,才能深刻体悟《离骚》中屈原的精神内涵。一、如何解读《离骚》关于诗题《离骚》的解释,历来不尽相同。窃以为“离骚”兼有离别与遭遇之忧。诗人被驱逐出深爱的故国而不得返,终其一生没等到君王的醒悟,明君贤臣“两美必合”的愿望破灭,渴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8期2021-08-09
- 《离骚》(节选)“内美”解读
,选用了《氓》《离骚》(节选)两首经典诗歌。学生在获得古典诗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由于时代鸿沟,对诗意的理解产生诸多隔阂,尤其对《离骚》开头部分“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内美”大不以为然,认为屈原先生纯属炫耀家室,自吹自擂,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那个真实的屈原。◆关键词:离骚;内美;血统;出生;名字阅读《离骚》的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惑:《离骚》开头部分,诗人不惜笔墨表达自己的“内美”,用意何在?有人认为屈原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2021-07-28
- 品同析异悟人生 细读深思树三观
——《离骚》《报任安书》《渔父》群文教学有感
要渠道。屈原的《离骚》《渔父》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三篇文章里蕴藏着三颗卓然特立、傲而不群、伟大却苦难的灵魂,它们游荡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唤醒一代又一代流俗之人的人道良知。所以,本次群文阅读教学尝试把这三篇如珠之文串起,品同析异,探究“槁项黄馘”的渔父(庄子)、“箭垛式人物”屈原和“史界造物主”司马迁三位先贤不同的立身处世之法,引导学生内省自我,树立高远三观。任务一:知其人,品读圣人先贤的共性“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2021-06-16
- 李显龙借《离骚》名句鼓励抗疫
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屈原在这句诗中,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决心。”他表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持久战”,呼吁民众抱着同样的决心,应对疫情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此外,他希望人们无论是在家中享用着自己包的粽子,或是跟小贩购买粽子以支持他们的生意,都要保持安全距离,并相互照料。“事情还是与从前不太一样,但团结起来,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李显龙表示。在帖子的最后,李显龙感谢所有国人可以齐心协力,遵守防疫措施,让新加坡顺利进入解封阶段。他还附上一张包粽子的照片
环球时报 2021-06-152021-06-15
- 《离骚》“崦嵫”考
摘 要: 《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逸注曰:“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渊。”历来楚辞注家多以“崦嵫”为日入之所,并无实指,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引《山海经》《淮南子》予以佐证,多被后人看作神话中的地名。神话中的地名有虚有实,不一定一一能考其实,但亦不当一律斥之为虚妄。今人对于“崦嵫”的所在也说法不一,没有定论,故在此对《离骚》中所提“崦嵫”一地做考证。关键词: 离骚 崦嵫 甘肃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2021-05-31
- 和诗以歌,传承经典
以歌;高中语文;离骚高考结束后的暑期,一个学生给我发来一个题为“请朗读并背诵全文系列”的链接,附言“打开有惊喜”。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叫“F.Be.I”(Fly Beautiful Image 放飞美丽的梦想)的音乐团队将《蒹葭》《短歌行》《锦瑟》《陋室铭》等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中的部分诗文谱成的歌曲。点开历届学生认为最难背的《离骚》,歌词的确是课文节选内容,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充满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怎么感觉都是歌词与曲调不和谐,不仅没有古风歌曲的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2021-03-24
- 孤独精神关照下的屈原及《离骚》
;屈原;忠君;《离骚》中图分类号:I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03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其心存君与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为以“忠君爱国”评价屈原奠定基调,“司马迁以为,屈原精神包括忠君、爱国、哀怨”[2]。自司马迁下此论断始,后世治骚者莫不在“忠君爱国”的话语体系下进行阐发。近代以来,随着治骚观念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屈原不仅仅是政治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2021-03-13
- 《离骚》的抒情结构及意象表现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骚》的写作主体、主人公时代背景,分析了《离骚》的抒情结构:艺术修饰方法、情感抒情体系;探索了《离骚》的意象表现方法:动植物、君臣、夫妻隐喻,以此深入探索《离骚》的文学鉴赏价值,以期从其悲悯、绝望、怒愤、感慨等情怀中,获取《离骚》的核心表达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文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悲悯;抒情;意象《离骚》的写作时代背景为战国末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文学叙述形式以人物传记为主。在此作品中,屈原将个人经历、历史背景等因
雨露风 2021年1期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