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司马迁的《史记》

2022-12-26 02:21徐知三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太史公离骚史书

文/徐知三

基本信息:

书 名:《史记》

作 者:司马迁

ISBN :978-7-101-15868-7

装 帧:精装

页 数:8422页

定 价:668元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我喜欢读书,我更喜欢读史书,因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探寻中华文明必须读史书,读史书可以明理、明志、明信,汲取勇往直前的正能量,而要读史书,司马迁的《史记》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史记》是一座记载中华文明的丰碑,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每次读之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

《史记》究竟是什么样的史书?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 多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史学价值前无古人,“史家之绝唱”绝非浪得虚名。

《史记》一绝就是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以后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西汉文学家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二绝就是意志的笃定,血泪的呐喊。作者司马迁,受家庭的耳濡目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志全身心投入到史学专著上,以求建功立业。然而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受李陵案的殃及,遭遇“宫刑”,但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去,几乎穷其一生,历尽艰辛完成了《史记》一书,希望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三绝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史记》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史学模式,选取人物的原则是以人体现的价值为本,不以成败论英雄,不随世俗论是非,充分肯定人物的历史作用,表彰个人奋发有为的精神。比如,《史记》中记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形象;记述赵氏孤儿,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臼同奸臣屠岸贾斗智斗勇的故事,让读者感动于他们忠诚、善良、正义的品质;记述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记述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了灭国之仇;记述孙膑膑足,撰写了《孙膑兵法》;记述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其中,有关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凌厉,项羽乌江自刎的落寞等,众多人物故事无不给人以震撼与遐想。

在司马迁笔下,有多少英雄以他们的汗与血,情与志来书写“精忠报国”这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史记》以深邃的思想、磅礴的气势、雄劲的笔力,笃定真实的情感,让历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卷,镌刻成永远的历史书页。

不单单《史记》的史学价值无法超越,它“无韵之《离骚》”之名也是实至名归。

《史记》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描述,众多历史人物在太史公笔下鲜活了起来。比如,描写项羽,他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描写荆轲,他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凡此精准语言不可胜数。

《史记》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司马迁吸收了以前的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以表、书为辅,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后世小说创作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大都能够在《史记》中找到历史原型。《史记》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使中国小说在其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特殊的营养。

《史记》还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形式上虽然是历史,但它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篇章。

泱泱中华,人杰地灵,在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中选读《史记》,心中总有一种感动,一种自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明是非;以史为鉴,可以励人生。现在,请潜下心来,读一下《史记》吧!

猜你喜欢
太史公离骚史书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汗青”原来是史书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为小人物喝彩
神性的转向
“善史书”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