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

  • 安静写诗的人(组诗)
    一场不成熟的讨论拉祜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时代喧嚣中如何更好地存在他们慢慢走上骤雨后潮湿而温热的路面很快就能拥有鹰的视野这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县城像罗锅里冒热气的白米饭一个澜沧人告诫另一个澜沧人一定要记住些什么比如古老的神话传唱成歌谣必经之路背影黯然驶进夜雨黑色空气几乎凝滞涌向拥挤的天空县城唯一一座小岛一生向往来行人匍匐另一个明天会接续明天借命而活  是另一种复制活成拉祜人真正的模样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欢度端午节端午节 仍有人守着火塘等待烤茶沸腾 赤脚的阿婆咂巴着一锅

    大理文化 2024年2期2024-03-02

  • 全国劳模 ——李娜倮
    李娜倮,女,拉祜族,中共党员,1983年出生,云南普洱人。李娜倮热爱民族音乐,热心传播拉祜文化,组织村民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增加了村民收入。李娜倮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云岭楷模”“云南省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普洱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李娜倮(前排右三)在表演节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证书李娜倮(中)在茶山排练

    云南档案 2023年1期2023-03-31

  • 彩云之南:奏响农文旅融合“协奏曲”
    勇 王明玉《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动人的曲调让人对古老而现代的拉祜山乡心生向往,独具特色的民族表演尽显一村一乐队、歌舞山水间的魅力;多才多艺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大展风采,让山乡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上一层楼……文化遗产“活起来”,乡村旅游“热起来”。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在云南村村寨寨奏响。“唱”出幸福路,“舞”出好日子“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篝火映红人们的脸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18期2022-11-18

  • 传承拉祜文化富裕拉祜群众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李娜倮李娜倮(左)教回乡青年李玉岚弹吉他。图/周青青去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李娜倮收获非常多。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她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2012年以前,李娜倮所在的老达保还是个典型的民族贫困村寨。村里水、电、路不通,外人不进村,村民不出山,世世代代“隐居”在澜沧山乡。李娜倮是土生土长的拉祜族,作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这些年,李娜倮致力于传承、保护、弘扬拉祜族文化,带领乡

    民生周刊 2022年23期2022-11-11

  • 拉祜村寨“唱唱跳跳”脱了贫
    青距离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城40 公里,有个叫“老达保”的地方。曾经的老达保,“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贫困发生率达79%,是个典型的民族山区贫困村寨。李娜倮是土生土长的老达保人,在她的记忆里,早些年村民们住的都是茅草屋,路不通,电也没有,白天想在房子里找东西,都要点个“明子”(火把)。“因为贫穷,总是觉得没有文化,也找不到自信。”娜倮立志要改变现状。变化从2012年开始。那一年,娜倮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那一年,娜倮29岁,吉他已经弹了16年,写

    民生周刊 2022年21期2022-10-18

  • 倮黑山上的和声
    是左右各一对。在拉祜族的神话体系里,创世神厄莎在葫芦里种下了第一对人类。煮米饭的大木桶,是从李石开家里拿来的,矗立在太阳底下有些不知所措。黝黑的木桶由一棵巨大的树木掏空后获得,经年在柴火上烧煮,没有烟囱,浑身被熏得有如涂抹了黑漆一般。传统的拉祜掌楼采光条件差,屋里好生幽暗,那木桶偏安一隅,却突然某个角度对上了发出黑亮的光,或是映照着火塘上的烈焰,不禁让人想起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来。这传统掌楼虽算得上冬暖夏凉,却只防君子不防小人。我曾经因为拿三脚架从楼下

    第一财经 2022年7期2022-07-13

  • 李娜倮 用歌声传承拉祜文化奏响幸福乐章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穿着民族服饰,背着吉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拉祜女子,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创办人、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李娜倮。从没系统学习过声乐的她,就像拉祜族山寨里的“百灵鸟”,凭着对音乐和民族文化的一腔挚爱,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她带领群众,用歌声和舞蹈,唱出对党的热爱,闯出了“非遗+旅游”的增收致富幸福路,让民族文化能更好地得到保护与传承。

    中华儿女 2022年10期2022-05-30

  • 党的光辉照边疆党群齐心奔小康 ——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建设
    这就是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党建引领,先锋上阵,选优配强致富“领头羊”拉祜寨地处中越边境,距镇政府22 公里、距县城87 公里、距边境线0.8 公里,全村人口33 户170 人。几年前的拉祜寨,由于受历史和自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民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生产生活水平较低,是绿春县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为一体的典型深度贫困村,是全县、全州乃至全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过去,村民普立更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一家人“靠山吃山”,生活困苦。在村党支部的帮扶和指

    今日民族 2021年4期2021-09-27

  • 《护生画集》的印度情缘
    子来接待印度客人拉祜·维拉(Prof.Raghu Vira)。拉祜·维拉是现代印度的一位文化巨人,著名的汉学家,精通汉语、藏语、蒙古语,是印度文化国际研究院的创建人。周总理见到他,就亲切地称他是“印度的玄奘”,并将接待人员一一介绍给他。他们是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长宋庆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洪深,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代局长陈忠经,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季羡林,

    书屋 2021年4期2021-04-21

  •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n flavonoid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aminochrome-induced neurotoxicity
    治者(汉)管理着拉祜、哈尼、傈僳等民族,汉族在这些民族的印象里就是中央统治者的代表。从族群地理生态分布上也能看出这种结构关系:前者是低地、平原上居住者,后者则住在山地、森林中。Briefly, we consider the prospect of using aminochrome to study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flavonoids as a potential breakthrough for t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年9期2021-01-24

  • 走出原始森林的拉祜
    家讲一个我们边疆拉祜族走出原始森林的故事。在我们红河州绿春县有这样一个村子,全村33户168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岁以上人口吸毒率94%;大家可能都不敢相信,这样的村子里,没有鸡,也没有猪,只有几条瘦狗在在村里懒散转悠。只有皮肤黝黑的小朋友一丝不挂的在村里奔跑,瘦弱的女人 躲闪着生人。全村没有一间像样的住房,芭蕉树下的窝棚就是村民的家。故事的主人公叫朱福忠,58岁的他,是最早驻入拉祜寨的哈尼族扶贫干部。有着36年工作经验的他,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空无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2020-10-20

  •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李启栋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显著。本研究在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调研的基础上,认识拉祜族歌舞文化的特点与功能,了解拉祜族地区歌舞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歌舞文化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以期对其他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引言随着政府一系列“民族文化兴国兴邦”“文化产业化”政策的颁布,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依托拉祜族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拉祜族地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拉祜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5期2020-06-29

  • “到人民中去”征文
    遍辗转于那些属于拉祜人的山冈,于我真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情。也许,那种古老而沉默的气息,暗合了我身上的某种特质,而心总是在某一刻被唤醒,被灼痛,被慰藉。2020年5月11日,我再次来到澜沧,来到拉祜人的山寨。虽然澜沧机场早在2017年5月通了航,从昆明到澜沧七百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就可以与蛮荒、遥远之类的词汇彻底绝缘,快捷之余不免怅然。有时候,一条公路一根电线就结束了一段历史,更何况机场呢,所以,我一如既往地选择了车行,沿着水泥路或柏油路、电线杆

    回族文学 2020年6期2020-05-25

  • 忆金有景先生
    统,在汉语方言和拉祜语的研究中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中医造诣颇深,曾在协和医院悬壶济世。1982年金先生到民族研究所工作,先是在《民族语文》做编辑工作三年,1986年开始投身于拉祜语研究。金先生曾在《民族语文》发表过《民族语言研究与汉语研究》和《再论民族语言研究与汉语研究》两篇很重要的文章,以丰富的语言材料说明两者的关系。前一篇里有一段是义乌话和侗台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开国内汉语方言非汉语底层研究之先河。如义乌话和侗台语都有清、浊两套鼻音和边音,都有四声

    书屋 2020年4期2020-04-21

  • 作为旅游展演的拉祜族音乐传播现状分析 ——以澜沧县老达保村“雅厄艺术团”为例
    术学院音乐学院)拉祜族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老达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拉祜族小村寨,立足实际以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的新道路,成为拉祜族的一张名片。2005年组建了民间文艺表演队“雅厄艺术团”,2013年由艺术团发展为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音乐展演成为公司传播拉祜族音乐文化的主要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将拉祜族的音乐文化活态的传承和传播下来,并展示给全世界人民。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

    民族音乐 2019年2期2019-12-10

  • 澜沧老达保拉祜族芦笙舞传承考察记
    14日,随着几个拉祜族民间艺人老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寨,初次单独的田野之行,有些忐忑,但一路上艺人老师的热情也让我们放松了许多。从普洱市澜沧县城出发,沿着西双版纳方向行驶约42千米,绿树掩映下,一个杆栏式建筑的村寨出现在眼前,寨口缓坡前有两棵高约5米的葫芦图腾柱矗立在路边,两棵柱子之间由彩色五线谱线条环绕相连,上面点缀着音符,五线谱上镶嵌着“老达保,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几个大字,还有书样的石壁上刻着《快乐拉祜》这首歌的谱子,整个

    民族音乐 2019年2期2019-12-10

  • 拉祜村寨的脱贫嬗变
    趴在地上,羞涩的拉祜族人曾怯于与外界交流,过着苦涩生活。总是住了走、走了住,始终没定居。有人是习惯了野外生活,也有人是为了找吃的。学习先进技术,改变精神面貌,发展养蜜蜂、种甘蔗等甜蜜产业,如今的拉祜山寨,贫穷留下的烙印越来越少。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场拉锯战再次在云南拉祜寨上演。中越边境“苦人”的新生上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屡次进山寻找,将西南边陲哀牢山中过着“野人”般生活的“苦聪人”(又称“拉祜族”)渐渐搬出密林;但难以根除的贫困,又一次次拉

    时代风采 2019年9期2019-10-25

  • 澜沧老达保拉祜年扩塔节的实践调查
    术学院音乐学院)拉祜族的扩塔节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祜族文化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澜沧县老达保村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保护基地,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样式,其民俗节日对拉祜族民族发展和传统文化延续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澜沧县老达保村寨扩塔节的实地考察,分析扩塔节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笔者有幸于2019年春节时候亲身经历了云南澜沧县老达保寨拉祜族的扩塔节,第一次在外地过年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扩塔节是拉祜族传

    民族音乐 2019年3期2019-08-14

  • 傈僳族、基诺族、拉祜族民间长诗中的洪水灾难与人类的再繁衍
    傈僳族、基诺族、拉祜族民间长诗中的洪水灾难及其人类的再繁衍作品,反映了他们先民的葫芦图腾信仰和由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人神消长现象。葫芦图腾信仰还反映出先民万物所出同一的观念,在中华民族中流布很广,并由最初的葫芦图腾崇拜发展为葫芦吉祥物。关键词:傈僳;基诺;拉祜;民间长诗;洪水灾难民间长诗包括史诗和叙事诗,是各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洪水灾难及人类再繁衍的母题,存在于很多民族的民间长诗之中。但是,洪水灾难的原因以及“人种”的选留和人类再繁衍的表现,在各民族民间长诗

    文史杂志 2019年3期2019-04-29

  • 中越边境 一个拉祜山寨的脱贫故事
    南省绿春县平河乡拉祜寨,生活着拉祜族支系苦聪人。这里地处中越边境,山高路远,景色壮丽,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习惯以及难以根除的贫困,一直困扰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上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屡次进山寻找,将当时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苦聪人搬出密林,一次跨越多个社会发展阶段,走入现代社会,但小部分苦聪人仍因多种原因重回老林,继续游猎生活。从2017年开始,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场攻坚战再次在这里上演。拉祜寨是典型的“民族

    云南画报 2019年9期2019-03-08

  • 经久不衰的“拉祜理”:南段拉祜西边境安全治理的传统文化机制研究
    山丛林之中的南段拉祜西(1)拉祜西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较之于拉祜族中另一人数占绝对多数的拉祜纳支系(又称之为“大拉祜”或“黑拉祜”),拉祜西不仅人数相对较少,且至今依然因循着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故又称之为“小拉祜”,亦称之为“黄拉祜”。中国境内的拉祜西主要分布于云南澜沧县南部以及金平县南部,其中,澜沧县糯福乡南段一带的拉祜西是我国拉祜西的主要聚居区。南段一带拉祜西聚居区主要以南段行政村为主,还包括洛勐、宛卡、坝卡等行政村中的部分村民小组均属拉祜西支系,且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21

  • 新媒体背景下民汉双语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几点经验 ——以拉祜语广播微信公众号“拉祜雅”为例
    播电视台民族频率拉祜语部“拉祜雅”微信公众号运营为例,阐述了少数民族语—汉语(以下简称“民汉”)双语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几点经验。2 民汉双语微信公众号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的必要性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西邻缅甸,南接老挝、越南,全省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云南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共有25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其中,傣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与邻国边民语言相同,有通婚互市的历史习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地理位置特殊,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9期2019-01-27

  • 如歌
    汗孕育出芽儿——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蜜帕》脱贫,不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2018年6月25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联合国总部巨大的屏幕上,“追寻美好生活”中国扶贫成就展正在滚动播出。这是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典型故事首次亮相在多边舞台上,云南省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拉祜族村民小组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样板,在此次成就展上华丽绽放。此刻,远在中国西南边疆大山里的星空下,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李娜倮,正身着传统的拉祜族服装,赶往寨子里的中央广场,由她组织

    边疆文学 2018年10期2018-10-27

  • 依托丰富的资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一)
    部分单位,其中,拉祜族队员占40.53%。2016年以来,学校以深化校园民族文化建设为抓手,一方面进行多元民族文化宣传建设,使校园处处都体现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另一方面,着重组织队员们开展跳民族舞、唱民族歌、说民族话、吹民族乐器等体现民族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比如,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族音乐素材,引导队员们与民族音乐面对面地接触,体验民族艺术的“原汁原味”,用民族艺术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文情境、民族尊严等感染队员,塑造队员健全的人格。校园红领巾广播中经常播放地

    辅导员 2018年11期2018-08-28

  • “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达保寨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有118户485人,全部是拉祜族,种植业主要有茶叶、甘蔗、香蕉、瓜果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元。该寨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寨内拉祜族传统干栏式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拉祜文化底蕴深厚,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的地方,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老达保村民小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特性在老达保这个纯拉

    云南画报 2017年12期2018-03-12

  • 李娜倮 拉祜山上一朵美丽的麻栗花
    田芳李娜倮,女,拉祜族,中共党员,1983年12月出生,云南省澜沧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人。受父辈熏陶,她13岁时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便会作词作曲。为传承拉祜文化,成立雅厄艺术团,任副团长,积极动员102户村民全部参加雅厄艺术团。多年来共创作了30多首拉祜语歌曲,其中《快乐拉祜》《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已拍成MTV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十二》《倾国倾城》等栏目中播放。2005年荣获“神州大舞台家庭秀”比赛金奖;2008年被评为普洱市“十大杰出青年”;

    云南画报 2017年12期2018-03-12

  • 走近班利村
    人询问得知她们是拉祜族人在跳摆舞。而澜沧是拉祜族自治县,有一个班利村是跳摆舞的原始村落。第二天清晨,从百度地图搜出班利村,我们决定驾车前往。班利村属东回乡,距县城38公里。清晨的乡道小路,油菜花、甘蔗林、凤尾竹隐藏在淡淡的山雾中。随着越野车的前进,山峦村落时隐时现。天空渐渐地放亮,太阳从苍茫的山顶穿出来,雾散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展现眼前,缕缕炊烟从远方的拉祜族村庄飘出,我的思绪也飘向拉祜族远古的年代。据记载,拉祜族先民是活动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族,早期过着

    当代人 2017年4期2018-03-05

  • 辩证处理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拉祜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
    化。悠久、灿烂的拉祜文化,是拉祜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拉祜族群众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也是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拉祜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度;要站在弘扬、传承、振兴拉祜文化的高度,自觉承担起拉祜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各项使命。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有着个别

    创造 2018年5期2018-01-22

  • 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断想
    闲云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断想闲云从普洱市澜沧县城出发,沿214国道往西双版纳州方向南行约42公里,绿树掩映下,一个杆栏式建筑村寨映入眼帘,下车入寨缓坡前行20余米,两棵5—6米高的葫芦图腾柱矗立道旁,两棵柱子之间由多彩五线谱线条环绕相连,点缀着彩云般音符的五线谱上镶嵌着“老达保,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几个大字,整个造型既大气又提神,不禁让人精神一振:老达保到了!老达保村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有114户476人,均为拉祜族。老达保村

    创造 2017年8期2017-09-25

  • 李娜倮:让快乐拉祜传四方
    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李娜倮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对村民的感情,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不但口袋富裕了,而且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李娜倮是澜沧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党支部委员,她带领党员、群众认真做好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项目开发。群众不愿做的,她带头做,群众想不通的,她做思想工作,耐心做解答。在农业生产中,她带头种植高糖、早中晚熟搭配的甘蔗示范地4亩,带头种植无性系茶叶6亩,为村民致富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李娜倮在平时的生活中,把

    时代风采 2017年9期2017-06-06

  • 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 ——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
    031)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 ——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许瑞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昆明650031)龙竹棚母寨及子寨的拉祜西将头人制度、宗教信仰、历史记忆、祖先认同、伦理规约进行整合,创造出一套体现拉祜西传统文化的“理”与“礼”,并将与之相关的信仰准则、节日仪式和符号表达交织在一起,利用村寨佛堂和家神祭祀的形式,建立起超出行政村范围的寨际互动关系,并以此作为中缅两国11个寨子拉祜西历史文化记忆以及族群血缘认同的标志。中缅边境拉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7期2017-03-15

  • 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与拉祜族信仰体系的建构
    诗《牡帕密帕》与拉祜族信仰体系的建构于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牡帕密帕》是拉祜族广为传颂的创世史诗,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史诗中的厄莎崇拜、葫芦崇拜、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直接启迪了拉祜族信仰崇拜体系的形成。《牡帕密帕》是研究拉祜族宗教信仰的重要依据。牡帕密帕;拉祜族;信仰体系《牡帕密帕》是拉祜族历史最为悠久、传播最为广泛的创世史诗,也是集民族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拉祜族民族文化百科全书。《牡帕密帕》是拉祜族宝贵的非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5

  • 拉祜的歌声
    文|黄国钦拉祜的歌声文|黄国钦听到扎发的歌声,是在四月里的一个午后。这个午后并不特殊,可是,却让我的魂,留在了普洱,留在了拉祜的村村寨寨。那时候,我们是在思茅的营盘山里,随意地走走、看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一坡一坡黛绿的茶树上,早晨的山岚,已经散尽,风吹过,带来一阵一阵苦涩的茶香。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扎发。扎发是一个后生,中等个,大眼睛,留着二八分的小分头,穿着镶红边的黄布褂,怀中抱着一把老吉他。看到我们,扎发“嘭嘭”地弹了过门,就自顾自地唱起来

    岭南音乐 2016年4期2016-11-21

  • 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村李娜倮拉祜山上一朵美丽的麻栗花
    县老达保村李娜倮拉祜山上一朵美丽的麻栗花文/田 芳 图/谭 春 陈远琼李娜倮,女,拉祜族,中共党员,1983年12月出生,云南省澜沧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人。为传承拉祜文化,成立雅厄艺术团,任副团长,积极动员102户村民全部参加雅厄艺术团。多年来共创作了30多首拉祜语歌曲,其中《快乐拉祜》《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唱响大江南北。李娜倮是十八大代表,还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老达保寨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县酒井镇,

    云南画报 2016年9期2016-11-19

  • 澜沧拉祜人的快乐家园
    澜沧拉祜人的快乐家园地处普洱市澜沧江西岸的澜沧县,因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和中国拉祜族聚居的中心,同时还是千年万亩古茶之乡。千年茶乡景迈山离开惠民旅游小镇,告别超五星的柏联普洱茶庄园,一条弹石路在密林中隐没于云雾山中。茶园一片片闪现在眼前,与亚热带丛林融为一体,间或一个个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民房为清一色的传统干栏式建筑,保留着传统的风格,古朴典雅,与这

    云南画报 2016年9期2016-11-16

  • 민족 만화-라후(拉祜)족
    족 만화-라후(拉祜)족민족 명함윈난(雲南)성 서남부에 주로 살고있는 라후족은 원시 종교와 여러 종교를 믿으며 민족의 기원인 조롱박을 매우 숭배한다. 뛰어난 문학 소녀인 라후족은 창세서사시인 〈모파-밀파(牡帕-密帕)〉를 창작했고 이는 국가급 무형문화유산에 등재되어 널리 전파됐다.라후족은 검은색을 좋아하고차를 즐기며 담배 피우는 것에 격식을 따진다. 가무에는 원시적 특징이 남아 있고, 호로생(葫蘆笙)은 라후족이

    中国(韩文) 2016年9期2016-10-09

  • 拉祜山上(组诗)
    无法企及而两岸的拉祜族种地的种地采茶的采茶祖先布置的生活依然把它过得甜甜美美而许多拉祜少女也曾想过澜沧江要流到何处又在何时回来这样的想象让一个个拉祜族村庄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热腾一捆捆稻草给我一捆捆稻草吧我会在秋天,找到心中的谷神找到菩萨心中最爱的那颗稻谷拉祜山上摆满了一丘丘梯田摆满神的恩赐站在秋天的田埂上我看见了我的新娘唉!那一定是菩萨的旨意给我一捆捆稻草吧我会用它在雨天里避雨在冬天里取暖你一定得信我一次因为我心里装着新娘泉 溪:本名熊家荣,哈尼族,七○

    阳光 2016年6期2016-05-30

  • 拉祜山乡老达保:用生态歌舞谱写精神家园
    的现代人,难免为拉祜族生态歌舞中人类原始的记忆所震惊。老达保以生态歌舞为载体,营造着人类快乐的精神家园,给失根的现代人以心灵慰藉,在精神与文化上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初识老达保2015年6月,因担负着中国民主促进会省委“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点课题,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祖国西南边境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内国境线长80.563公里,南部糯福乡与缅甸接壤,是祖国西南的重要门户。县内世居拉祜、佤、哈尼、傣、彝、布朗、回、景颇等民族

    青年与社会 2016年8期2016-05-14

  • 我记忆中的拉祜
    俸向东我记忆中的拉祜族口述:李德学整理:俸向东作为拉祜族的一员,我一直想写点东西来记录我的民族,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一直没有动笔,很是惭愧。近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加上长辈们留给我的一些记忆片段,以求能更详尽地讲述一下我的民族。我是耿马镇团结上弄抗(村)人,由于父母去世较早,从小就去贺派乡董过(村)和外婆居住。小时候我总是缠着外婆讲关于拉祜族的事情,也幻想着有一天我能像先辈一样娶妻生子,扛着猎枪、拎着猎物满载而归……我外婆活了90多岁,对拉祜族口述历史

    云南档案 2016年11期2016-02-03

  • 中国境内毕苏语与周边民族的语言关系
    毕苏词汇和周边的拉祜词汇,并辅以毕苏语的语言使用模式,力图从语言内部和外部这两方面来阐述中国境内毕苏语和周边民族的语言关系。本文共抽样调查了3个毕苏村庄,它们分别是:澜沧县竹塘乡东主老缅大寨、西盟县力所乡力茨米竹和孟连县勐白乡娜俄新寨。每个村庄各挑选1位中年男性为发音合作人和24位毕苏村民做问卷调查。此外,还从澜沧县竹塘乡东主老缅新寨中抽样选择24人做问卷调查,故此文共涉及3位发音合作人和96名问卷调查对象。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文重点围绕调查记录的475个核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12-15

  • 拉祜族挎包手工艺口述史 ——对拉祜编织能手罗娜妥的访谈
    ◎杨璐(拉祜族)拉祜族挎包手工艺口述史 ——对拉祜编织能手罗娜妥的访谈◎杨璐(拉祜族)访谈时间:2010年5月1日访谈对象:罗娜妥访谈地点:澜沧县东朗乡孟边村松山林罗娜妥家中访谈整理:杨璐,女,云南普洱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妈妈是能吃苦耐劳的农民,爸爸是个老老实实在厂里上班的工人。我在家里排行老大,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很幸运,在那困难的时代还都上了学。这还多亏我爸,记得我爸曾对我们说过,只要我们能读上去,爸就一定供。所以,我成了

    参花(上) 2015年1期2015-10-27

  • 新平县旧哈村拉祜族语言现状调查
    淑凤新平县旧哈村拉祜族语言现状调查文·图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贾淑凤旧哈村委会位于新平县水塘镇西南边,哀牢山半山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是水塘镇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87户村民,3166人,是水塘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主要居住着彝族、傣族、拉祜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80%。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对旧哈村三岔沟拉祜族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群众的语言使用、语言能力和语言态

    今日民族 2015年10期2015-07-27

  • 拉祜
    拉祜族是亚洲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云南省15个跨境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以及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的山区。云南省拉祜族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及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地区等6个地州26个县市。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拉祜”词义解释为“猎虎”“烤虎肉”“虎崇拜”或“山上人”“河源人”。拉祜族历史有锅锉、苦聪、古宗、喇乌、倮黑等他称。1953年经民族

    云南画报 2015年3期2015-07-01

  • 拉祜风情 古茶飘香
    个民族村寨。穿过拉祜风情特色的主寨门,叠水、小桥、水磨、休闲亭等水体景观,让原本就身处自然深处的景色更加怡人。拉祜族人春节叫“扩尼哈尼”,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与汉族春节时间基本相同。不过,拉祜族过年分过大年和过小年。大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称“女人的年”;小年从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称“男人的年”。“抢新水”和“芦笙舞会”是腾龙村拉祜族春节期间重要而独特的节日活动。“抢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清晨抢先到山泉边去接取“新水”。这是拉祜人极为重视的新

    云南画报 2014年11期2015-03-18

  • 澜沧县总工会:举办第三届广场舞大赛
    沧”广场舞大赛在拉祜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社区团体的34支代表队740余名队员身着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齐聚拉祜广场。竞赛项目从2013年-2014年澜沧县文艺骨干培训的本土民族广场舞中选取。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还丰富了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在全民健身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张红燕)endprint

    时代风采 2015年1期2015-03-12

  • 边疆行(之一)拉祜族创世古歌“牡帕密帕”
    晨边疆行(之一)拉祜族创世古歌“牡帕密帕”文/董 宸 张 晨拉祜族建筑 董宸/摄滇西南古老的山地民族——拉祜族,主要聚居于澜沧江两岸的普洱、临沧两个地区,村寨多分布于群山环绕的美景之中。她像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原生自然环境和民族风俗文化都保存得很好。拉祜族分布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不断南迁,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分布在云南境内并脱离原始时代,从事迁徙畜牧业和农业,有“拉祜纳”、“拉祜西”等支系。拉祜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拉祜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

    音乐生活 2015年1期2015-02-13

  • 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及其发展对策
    650032)论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及其发展对策彭华(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2)根据近20年来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的现状,指出了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物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版经费不足,图书发行力度不够,拉祜文作者队伍薄弱等。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和调研,提出了解决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问题的对策和设想。拉祜文;图书出版;对策拉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区,共有47万余人。拉祜族语言文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3-21

  • 到《芦笙恋歌》的地方去“打歌”
    婚誓》,唱的就是拉祜族儿女的风情,其间那惟妙惟肖的旋律,让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人间真情的质朴甜美。时下,同样反映拉祜族音乐的《快乐拉祜》不仅唱响了澜沧,还唱到了《星光大道》,网络点击率更是不计其数。我在云南其他地方行走时,不经意间也会听到许多公共场合在播放着“拉祜拉祜拉祜哟——”这样优美的曲调。葫芦的儿女飞机落地临沧,驱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双江。双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四个民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和布朗族)共同自治的自治县,多元文化的交

    小演奏家 2014年2期2014-03-21

  • 砍头英雄(短篇小说)
    的平坝里住着一个拉祜大寨,寨子里有几个满脸长着络腮胡的男人。以前岩勇多次叫他去砍这几个人的头来祭谷,说是用长着络腮胡的人头祭谷,谷子就会长得又密又壮。可惜,拉祜寨的人团结,同样有洋枪,他们打麂子的枪声十多公里外都听得见,怕不是对手。这次,为了有一个老婆,他想去冒险。岩巴知道:拉祜男人最喜欢的就是喝酒。在大草皮地那个烟土市场上,做生意的汉人经常把他们灌醉,很容易就能买到便宜的烟土。喝醉酒的拉祜男人东倒西歪地回家,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睡,酒醒了再回家。只要蹲守

    滇池 2013年7期2013-04-29

  • 拉祜族的美味烤肉
    江 余 珊/文拉祜族的美味烤肉浙 江 余 珊/文烤肉,是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拉祜族人民的风味食品。逢年过节,在拉祜人的节日菜谱中,必有烤肉这道菜。拉祜族称虎为“拉”,称吃烤肉为祜,合起来就是“吃烤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族又有“猎虎民族”之称。过去,拉祜族的烤肉多用麂子肉和野猪肉制作。现在,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多用牛肉和鸡肉制作。制作烤肉时,把事先选好的精肉切成小薄片。要是用鸡肉做烤肉,则将头、脖颈、翅膀、大腿、脚爪一一切下,放在菜板上,用刀背把骨头敲碎

    烹调知识 2012年3期2012-11-22

  • 四色云南
    头让爱情坐在上面拉祜族杵声漫过拉祜寨敲落山梁上的夕阳这开启了欢乐和生命之门的杵声引领音乐家游向月光里的杵房穿黑衣服的拉祜少女以笑声为泉,濯他以拉祜歌为酒,灌他以沾盐巴辣子面的山橄榄,逗他音乐家欣然领受了这民间的自然目光捉住麦芽色的拉祜姑娘共同踩出的杵声,节奏分明优美成梦呓般的向往取代一切语言的是拉祜少女银泡般闪亮的热汗当山谷子的芳菲衔走矜持现代音乐握紧山乡结满茧豆豆的手掌山虫不敢出声山风使劲歌唱木瓜树抒情地颤抖着吉他雨大颗大颗地滚落吉他雨濡湿并激活了音乐的

    大理文化 2012年9期2012-04-29

  • 鸠鸟啊鸠鸟
    贾玉普老拉祜队长问汤敏是否喜欢鸠鸟时眼里闪过一束奇异的光。汤敏感觉那束光扎人,扎心,里面含有金属一般沉甸甸的芒。汤敏说他喜欢鸠鸟。老拉祜队长就笑了,伸出拉过满弓的手拍着汤敏的肩:喜欢,明早就给你送过来吧。第二天一早,汤敏洗漱完,收拾好教案,正往学校走,只见老拉祜队长的女儿背着书包从坎上下来。阳光洒在她银光闪烁的头饰上,像一片片霜花,吹一口哈气,那脆弱的花瓣就会被立刻融化。早到校的几个学生远远见了她,雀跃着从教室里迎出来,围住老拉祜队长的女儿:鸠鸟姐!鸠鸟姐

    山花 2011年14期2011-08-15

  • 我的故乡拉祜
    李梦薇(拉祜族)在晴朗的夜空下,繁星点点,像颗颗璀璨的宝石挂在天幕上,会把人的眼睛晃花——那就是我的故乡拉祜山。打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诉我,我们是拉祜族的后代,家在澜沧江畔,那里山很高,林很密,动物很多,那里离天空很近。父亲十六岁就参加了志愿军,他凭着拉祜人猎虎的豪放血性、勤劳勇敢、顽强坚韧的作风在每次剿匪战斗中冲锋陷阵,最终成了一名军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转业了,他放弃了留在大都市工作的机会,携妻带儿回到了久别的拉祜山,定居在一个小城——一个小得

    民族文学 2009年12期2009-12-24

  • 拉祜酒家:从澜沧到上海
    昆明滇池路,有个拉祜酒家。而昆明直线往东1980公里,就是时尚之都——上海,在上海也同样有着一个拉祜酒家。李娜娜,就是拉祜酒家的“东家”,从澜沧县城走出来的一位拉祜族人。李娜娜在上海经营的拉祜酒家位于闵行区龙铬路。2月12日中午,记者在龙铭路上步行不到200米,略数一下就有10多家饭店,湘菜、粤菜、川味火锅一应俱全,而滇味,只有拉祜酒家一家。刚进店门,就会发现店内的现代装修风格中不失少数民族的气息,服务员身穿拉祜族服装,耳畔回荡着葫芦丝、芦笙雅致的曲调。餐

    时代风采 2009年14期2009-03-23

  • 有趣的族称
    因而被称为畲族。拉祜族称虎为“拉”,在火边把肉烤到发出香味的程度称“祜”,“拉祜”意即用这种方法烤虎肉。拉祜这一族称,说明拉祜人曾是勇敢的猎虎民族。羌族的“羌”字,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说文解字》释羌字为西戎牧羊人,从人从羊,反映了古代羌人从事畜牧业的经济生产活动。与族源有关而定族称。布朗、德昂和佤族的族称,不但语音上十分相近,而且都是指“住在山上的人”,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究其源渊与古代的“濮”人部落有关。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或“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9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