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军
初春驾车探秘云南中缅边界原始村落,夜宿澜沧县,晚上出来散步,随着芦笙的乐曲,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到了城市广场。夜空星星和彩灯的交织下,广场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色葫芦,四周的人跳舞正浓,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队穿着黑色镶着红色、银色花边上衣,下着简裙的中年妇女,舞姿优美动人。向周围的人询问得知她们是拉祜族人在跳摆舞。而澜沧是拉祜族自治县,有一个班利村是跳摆舞的原始村落。
第二天清晨,从百度地图搜出班利村,我们决定驾车前往。班利村属东回乡,距县城38公里。清晨的乡道小路,油菜花、甘蔗林、凤尾竹隐藏在淡淡的山雾中。随着越野车的前进,山峦村落时隐时现。天空渐渐地放亮,太阳从苍茫的山顶穿出来,雾散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展现眼前,缕缕炊烟从远方的拉祜族村庄飘出,我的思绪也飘向拉祜族远古的年代。
据记载,拉祜族先民是活动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族,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在他们的词汇中,“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意思就是“猎虎的民族”。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从游牧生活到学会了农耕。解放后新中国在澜沧建立了第一个拉祜族自治县。
早晨的班利村阳光浓浓的,路边的小院里有蹲在房前晒太阳的汉子,端着肉菜匆匆路过的小伙子,吃着米饭的姑娘,逗孩子玩儿的母亲,还有一位戴着印花头巾的中年妇女,在墙边的火堆旁有滋有味地吃着碗里的饭菜,不时翻烤着夹在一个圆形铁网里的鸡翅鸡脖,烤肉味儿阵阵飘香。拉祜族人习惯吃烤肉,把精肉切成薄条块,在肉上拌以花椒粉、辣子面、蒜泥等佐料,放在火塘架上烧烤,为待客佳肴。
热情好客的女主人看到我们走过来,急忙热情地站起,让我们吃烤肉,她还从家里端出一大盘拌好的菜,一定要我们尝尝。我忍不住诱惑尝了几口,辣辣的还真香。
挎着腰刀,背着拉祜族特有的红黄绿三色绣球小包的英俊小伙恰好路过这里,我拉住他要给他照相,他很配合,半拔出腰刀和大家合影,问他的名字,他的回答我听不明白,旁边过来个女青年用树枝写下来小伙子的名字:张扎朵。
拉祜族的男女青年一般從十六岁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了。其中,上山劳动、节日喜庆都是青年男女们相识交友的好机会。男女婚前社交极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野或在村寨中的空屋内,围着火塘,吹着“巴乌”或口弦,彼此表达恋情。上世纪50年代初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的电影《芦笙恋歌》,上演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啊永远在我的身旁。”电影插曲《婚誓》的歌词至今脍炙人口。
男女定情后,男方请媒人携带松鼠干巴和酒到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再送聘礼并彼此商订婚期和成婚方式:从夫居或从妻居。“从夫居者”,婚日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并去迎新娘。“从妻居者”,由女方家备酒请客,新郎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行婚礼后即在女方家居住,时间三五年不等,在女方家劳动生产,享受儿子待遇而不受歧视。按约定时间从妻居期满者,宴请亲朋酒席致以谢意后,男方便可带领妻子回家或就在妻子家村寨内另立门户。
恰逢春节,能否看到我们为之而来的拉祜摆舞呢?班利村是拉祜族摆舞之乡,摆舞是拉祜族妇女喜爱的舞蹈,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各种情趣,摆舞分为步法型和摆手型两类,据说有81种舞蹈套路。村里的人告诉我,她们村里的集体摆舞每周二举行,我们来的时间不凑巧。
那位中年妇女说,她们拉祜族的节日有扩塔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节、搭桥节、葫芦节等。尤其是葫芦节,它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拉祜族从葫芦里出来,葫芦是拉祜人的吉样物和生活伴侣。拉祜人用葫芦装水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芦笙。葫芦装水清凉,装酒不变味,装谷种装火药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门离不开葫芦,尤其男人身上要带三个葫芦:第一个装酒、第二个装火药、第三个是芦笙。然而现在很难看到背葫芦的拉祜人,受现代生活的冲击,年轻人除了节日,出门都不穿民族服装,一切都是为了方便。
村口人越来越多,早上去地里干活的人多起来。拉祜族的小伙背着腰刀,骑着摩托,妇女们背着背篓或挎着挂满绒球的小挎包,等待着同伴的到来,一起到地里去收甘蔗。想看看他们的甘蔗地在哪里,我顺山路慢慢地走去,没走多远,“突突”后面摩托声响,停下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汉子,友好地问我到哪去,“想去地里看看。”我回答他说。“坐我的车,和我一起到甘蔗地砍甘蔗吧。”他热情地邀请我。坐上他的摩托,我们向甘蔗地驶去。路上他告诉我:他们平常主要种水稻、玉米,这时正是甘蔗丰收的季节,村里的人家相互帮工,干起活来很快。
一路风景如画。香蕉树丛下的山道间,蓝衣黑裤的村妇肩背竹篓,手拉大水牛在行走,一头幼牛奔奔跳跳地走在主人的前面,山坡下的水田映出远山清绿的倒影。一片片翠绿的秧苗点缀其间,远处,早到的人们已经砍下一地甘蔗。
高高的茂密的甘蔗地里,壮年男女劳力手持砍刀边聊天边干活,年龄大些的妇女在捆绑甘蔗,说说笑笑,虽然听不懂她们的语言,但也被这欢快的场面感染着。
我手拿相机拍摄着他们收甘蔗的场景,镜头对向他们,他们都报以微笑,也是拉祜族人天性使然,正在捆绑甘蔗的妇女在大家的鼓动下顺手拿了根甘蔗跳起来,她挥舞着甘蔗,脚下有节奏地起舞,舞姿轻柔,舒展。这就是我专程为之而来的拉祜摆舞啊,淳朴自然的舞蹈更表现了拉祜人的原始自然美。
澜沧县内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叙事长诗创世神话《牡帕密帕》最为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
听说,最隆重的拉祜族的节日是“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每到此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昆明等地的拉祜族同胞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节日期间,要举行传统体育项目陀螺、射弩、秋千等比赛,摆舞、芦笙舞、三踩脚等传统舞蹈助兴。
善良淳朴的拉祜人,“阿朋阿龙尼”节时,我再来为你们喝彩。
编辑:刘亚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