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凤
“他们在书店里很开心也很安静,就像小孩子找到了自己丢失已久的玩具,坐在角落里忘乎所以地玩耍,因为,书店本就属于他们。”墨竹说,“每个人走进书店,走进石简,应该忘记自己的社会身份,在阅读的精神世界找回最喜欢的自己,找到和这个世界最开心的相处姿态。”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他又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大概是因了这种读书人常有的书店梦,墨竹才那么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天堂”。他爱书,上学时候条件艰苦,常常蹲在书店或者图书馆看书,这样的时光记忆,恐怕要烙印终生了。他想生活在一个有很多书店的城市;他想人到暮年,还能有一杯暖茶、一卷古书相伴。
然而,电子时代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碎片化阅读,电商的兴起造成了传统书店的“落寞”。看着实体书店一家家倒下去,他心疼。2015年的台湾之行,意外邂逅诚品书店,那个焕发着勃勃生机的书店令他震惊,“实体书店这个天堂,竟能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他心潮澎湃,回来后考察全国各地新式复合书店,拜访邯郸文化大家名士,他默念着: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
石火光阴,读书得间
台湾流行着一句约定俗成的话:不到诚品,不到台湾。墨竹与诚品书店的邂逅,相信就是幸运之神为石简的诞生而施的魔法。他回忆说,诚品书店不是传统意义的书店,而是一个尊重人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空间。无论是从装饰、图书摆放、灯光的硬件设计,还是店员态度、音乐、文化沙龙的软件安排,处处体现着对读书人的尊重,对书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的尊重。“一句话,进入诚品书店,你会忘记你所有的社会身份,只保留一种,我是一个阅读者。”他说,“一个坚持17年的如此大规模的书店,其微妙之处难以名状,因为它懂人,懂人的潜在需求和理想生活。”
结束了台湾之行,墨竹开始了全国复合书店的考察之旅,从广州、成都、重庆、苏州、上海、杭州、长沙、青岛,一直到北京。整个旅途结束,他发现复合式书店这个公共文化空间正以迅猛之势发展,“复合”赋予书店以新生。这时,开书店的想法,已经不可遏制。
实体书店常常被称作是“一座城市的人文地标”,这话不无道理。墨竹深知开这家书店的意义,既然开在邯郸,那就首先是为邯郸人而开。他开始拜访邯郸市的文化艺术大家——邯郸响堂寺研究专家、磁州窑工艺大师、邯郸本土多名作家、多个摇滚乐队、知名画家书法家、市博物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众多非遗传承人,甚至一些年轻的流行文化群体等等。几个月下来,他走访了百余人,收获颇丰,所有受访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示支持,无一例外。每天收到的感动更加坚定了墨竹开书店的初衷,给他印象最深的人是磁州窑研究学者刘志国先生。去年夏天,墨竹和石简文化总监“喜乐和顺郎”参加峰峰矿区举办的磁州窑文化节,看到有一个老妇在路边摆书摊,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妇人正是刘志国先生的夫人,这让墨竹大吃一惊,刘志国是何等人物!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翻译了大量日本磁州窑著作,自己也写了诸多关于磁州窑的学术论文,并到日本做磁州窑系列讲座。通过其夫人帮忙引荐,“见到刘先生,我的眼泪都出来了,他已身患帕金森病,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英雄迟暮啊!这么厚重的著作竟然沦落到街头贩卖……”墨竹很激动,“我要开一家书店,为刘先生办讲座,办签售……这个使命,我要担!”
经过一年的策划、准备,不惑之年,墨竹的天堂建成了。集书店、美学生活、饮品甜点、儿童教育、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面积达1000平米的石简书店面世,墨竹称它为孩子。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书店,在那里,人们可静下来看书、喝茶,走神儿、想生活;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空间,在那里,你我可以聊世界、话东西,听南来北往的精彩故事,碰四面八方的聪慧头脑;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读美丽的书、听美丽的乐、感受美的物质、学习美的生活知识、碰到能让你微笑的美丽的TA。”这是石简的精髓,墨竹如数家珍。而“石简”这个名字来源于“石火光阴”“读书得间”,同为“时间”的谐音。石,是文明最初的载体,远古涂鸦,既是文明之幼年,也是文明之永恒。简,为初“一”。“一”为万物之初,不能再简,却为根本。他们这是在向石器时代、简牍时代致敬;是让当下驳杂的都市生活回归文化之本;是把都市心灵空间、生活美学空间、喜悦相逢空间、人文友善空间相融合;是为大众提供一种带有审美的生活方式。
石简的魅力在于细节
墨竹每天泡在书店的时间有14个小时左右,“它是一个新生儿,美好而充满希望,同时也很脆弱,它需要被呵护。”其实,石简不仅是他的孩子,也是关注石简书店的每一個人的孩子,几乎所有的顾客都惊喜于邯郸有了这样一家复合式书店,他们在书店里很开心也很安静,就像小孩子找到了自己丢失已久的玩具,坐在角落里忘乎所以地玩耍。同时,他们也能非常敏感地捕捉到石简的不足并直言相告。每次听到顾客的建议,墨竹都非常感动,因为,“他们在认真批评自己的孩子”。
去年年底石简开业,在开业典礼上,阳光集团董事长、全国著名油画家韩玉臣先生作为嘉宾“在台上兴奋得像个孩子”,与台下的每一个人热情互动。
“当时的情景,用《毛诗序》里的一句话描述再合适不过,‘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更让墨竹吃惊的是,典礼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郝姓大爷,手持DV,用英语跟他打招呼,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墨竹,好名字;石简,好书店。我老了,看到这个书店,开心啊!你要是不嫌弃,我天天来!”
这些散发着温暖的片段让墨竹措手不及,他跟几个合伙人一拍即合的决定就这样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方式的想象。
石简的魅力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图书、咖啡、美学产品,还有文化沙龙。从图书的摆放到美学产品的选择,处处严格把关,沙龙的形式也相当丰富、有趣,“每天一个沙龙,每周一个论坛”是石简坚持秉承的功课。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赵丽春先生在石简书店主讲的“历代佛造像之美”系列公开课,现场听众达到二百位左右。“我们已经排满了三个月的沙龙档期,每次活动结束,读书群和朋友圈都是各种刷屏。我们就是要致力于有趣、有用、有知识、有温度的沙龙。”墨竹说。这并无神奇之处的复合式运营模式,让所有顾客的内心都荡漾起暧昧的涟漪,“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当他们走进书店,走进石简,我想给大家提供的第一氛围就是放松,精神上的放松,忘记自己的社会身份,在阅读的精神世界找回最喜欢的自己,找到和这个世界最开心的相处姿态。”
尽管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但墨竹觉得,阅读的仪式感和体验是电子媒介不能取代的。“读书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阅读本身的仪式感如此吸引人,怎能忽略!一个人喝着茶手捧一本书,与一个人喝着茶抱着手机,同样都是阅读,但前者更具吸引力。人们需要一个空间来面对自我、审视自我,而且人们对可以把文化知识作为共同语言进行交流的空间的需求永远不会消逝,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每个人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正是看到了纸质书对于现代人心灵生活的滋养,和文化空间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他才觉得,社会生活越快节奏、物质化、琐碎、繁忙,人们越需要慢生活、优雅、安静与闲适。
也许真的应了“人文关怀才是书店的底色”这句话,石简谦卑而认真地选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次沙龙,调制好每一杯咖啡,提供好每一项具体的服务,把这些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墨竹最大的期望。“做好这些,人们才能把书店当做自己的书房,当做自己的心灵皈依处,遇见美,爱生活。”
令墨竹意外的是,虽然石简书店开业不久,但人们的阅读渴望和图书的销售量都超乎他的想象,这足以说明市民对石简书店整个文化氛围的认可。“你永远都不能低估一座城市对图书、对知识、对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说。
编辑:赵云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