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
(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2)
论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及其发展对策
彭华
(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2)
根据近20年来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的现状,指出了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物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版经费不足,图书发行力度不够,拉祜文作者队伍薄弱等。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和调研,提出了解决拉祜文各类图书出版问题的对策和设想。
拉祜文;图书出版;对策
拉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区,共有47万余人。拉祜族语言文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历史的原因,拉祜族的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更没有拉祜族自己的出版物。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为传教的需要设计了一套拉祜文,但使用起来有诸多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拉祜族群众的实际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在原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科学性较强的新拉祜文,现在人们把改进前的拉祜文称“老拉祜文”,改进后的拉祜文称“新拉祜文”[1]。改进后的拉祜文有30个声母,19个韵母,7个声调(6个调符)。
1957年中央批示拉祜文试行方案,并开始推行和使用新拉祜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出版工作,使得拉祜文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图书出版。拉祜文图书的出版工作始于1957年,当时,云南人民出版社内设有民族文字读物编辑室。出版工作主要是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面貌和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方面的政治读物,主要编译一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读物和教材、教辅等读物。但后来因诸多原因拉祜文出版工作曾一度停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拉祜文出版工作才得到较大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80~198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出现了推广拉祜文的新高潮,全县开办了多个扫盲班和双语文教学班,当时出现了无盲乡和无盲村[2]。
云南民族出版社重建后设立了拉祜文编辑组,编辑和校对各一名。1980年开始正式出版拉祜文图书,所出版的拉祜文图书内容包括政治、历史、语言、文学、教材、科普、医药卫生等,图书品种满足了拉祜族读者的需求,出版的部分拉祜文图书多次荣获了国家级、省级优秀出版图书奖。多年来,拉祜文图书为拉祜族地区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3]。出版的拉祜文图书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政治图书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选译》等。
第二,科普图书有《学知识》《拉祜农家致富指南》《农村实用知识读本》等,是可读性较强的小百科系列丛书,深受拉祜族读者的喜爱。
第三,文学读物不仅可以供研究之用,在本民族内部具有教高的保留价值,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如《牧帕密帕》《根古》《扎努扎别》《太阳地》等。
第四,医药图书,把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行之有效的草药验方,用拉祜文和汉文对照的形式载入书籍,如《拉祜族常用药》《中国拉祜族医药》《拉祜族验方精选》《拉祜族药用植物》等,结束了以口头世代相传的历史,也促进了拉祜族医药的发展。
从以上所出版的图书来看,政治类、科普类及教材、教辅所占品种多一些,其次是历史、语言、医药卫生、儿童读物、法律读物等。拉祜文图书大都以通俗普及读物为主,读者对象主要是广大的拉祜族干部群众。拉祜文图书的出版,一方面发掘、整理了拉祜族的历史、文学、医药等古籍,对积累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翻译出版的政治、法律、科普、教育类图书对推动拉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很多拉祜文图书出版物,受到拉祜族地区的群众喜爱。
拉祜文图书的出版,对推动拉祜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高拉祜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图书的出版在民族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使拉祜人民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从60多年来(1957~2010年)的拉祜文图书出版历史来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可谓是拉祜文出版工作的高峰期[2]。这一时期澜沧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字推广工作,教育局设有业教股、政府部门设有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有一支较强的拉祜文字编译专家,每年翻译大量的各类书稿,由澜沧政府有关部门出一部分资金,云南民族出版社补贴一部分,出版了大量的拉祜文图书。如《拉汉新词术语》《汉拉识字课本》《拉祜扫盲课本》等多种图书,在拉祜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1个无盲乡和6个无盲村,这对于落后贫困的拉祜族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可以这样说,拉祜文出版给拉祜人民开启了一扇知识的窗户,开创了拉祜族文化的新篇章,为拉祜文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由于诸多原因,逐渐出现滑坡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出版工作本身来看,主要是出版经费不足,图书发行力度不够,作者队伍薄弱等。尽管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出现了举步维艰的不景气阶段,但是,党和国家的关心扶持下,多年来云南民族出版社领导及编辑为了使拉祜文图书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在吸取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力图使拉祜文图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根据这些年的探索,拉祜文图书要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民族出版工作是民族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十年的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证明,拉祜文出版工作对加强拉祜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具有重要作用。对保留拉祜族优秀文化遗产和提高拉祜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科学水平,对增进拉祜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了解和促进拉祜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对培养拉祜族干部、科技人才和提高拉祜族群众的文化素质等均有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民族语文工作的认识有了不同的变化,有的人认为拉祜文图书已经没有市场了,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可有可无,因而,正确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就成为解决新问题的首要任务。而且,拉祜地处边疆,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国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影响到拉祜族地区。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拉祜文图书的宣传、引导、教育作用,用健康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去抵制一些腐朽的文化。因而,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也是新世纪的一项政治宣传工作,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将有积极作用。
拉祜文图书的出版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一样,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历来主要靠国家补贴出版经费。国家对民族文字图书的扶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关心,是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有力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国家补贴于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经费基本可以满足出版需要。如云南民族出版社的拉祜文图书,只要有选题,基本上都能按计划出版。而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印刷成本增加,材料上涨,相同的出版经费已经不能再出版同样的图书,因而拉祜文图书的品种和印数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拉祜文图书成本高,定价低,大多数拉祜文图书定价低于成本价,而且,部分图书(主要是政治读物和儿童读物)出版后直接赠送到拉祜族地区,因而图书不可能赚钱,历来都是能回收多少就回收多少,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要保证拉祜文图书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必须得到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在图书出版经费方面的支持,才能基本保证,从根本上满足群众对图书的要求。
由于部分拉祜族干部对本民族文字重要性认识不够,培养人才方面重视不够,导致编译方面人才薄弱,云南民族出版社目前拉祜文编辑只有两人,每年需出版的图书在找不到翻译者的情况下,编辑自己承担,无形中翻译者和责任编辑都是一个人,严格讲是不允许的,而且加大了工作量。二是用本民族文字创作举步维艰,直到如今,拉祜族作者屈指可数。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拉祜族地区的群众要求加速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赶上先进地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拉祜文图书出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拉祜文图书的出版想要得到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扶植和培养拉祜族编译、创作队伍是目前拉祜文图书出版的当务之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与民族院校、省民语委、翻译家协会联合举办讲习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和授课,提高作者的写作和翻译理论水平。二是定期召开拉祜文图书出版座谈会,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对拉祜文出版的建议,进一步规范使用拉祜文字。三是增加拉祜文翻译作品出版的分量,参加各类图书评奖活动,鼓励作者的创作热情。
图书出版离开了作者的写作,必将是无源之水。尤其像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编辑人员少,出版经费有限。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要取得更大成绩,必须不断培养一支甘为拉祜族文化事业做贡献,有才能的,高素质的编译创作队伍,才能不断收集、整理、翻译、创作出更多、更好反映拉祜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风貌的作品。
拉祜族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区,人口分散而无法形成相对集中的销售网点。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拉祜文图书发行这一实际困难,制定出适宜发行的优惠政策,以扶持拉祜文图书的出版。此外,拉祜文图书的出版在依靠国家扶持的同时,也要增强竞争意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拓宽流通市场。
拉祜文从创制到现在,走过了坎坷不平的的路,现在又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拉祜文以及其他文种图书的出版命运面临着重重危机和许多困难,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我们知道,许多优秀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特别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消失得更快。如果现在还不及时抢救,过上几十年再来抢救已经来不及了。应该把民族文字的推行列入日常工作,以便促进民族文字推行工作,带动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尽力抢救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1]政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拉祜族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78-179.
[2]雷波,刘劲荣.拉祜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259.
[3]云南民族出版社民族文字出版中心.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历史与现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53.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hu Language Publishing W ork
PENG Hua
(Yunnan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Kunming Yunnan 650032,China)
This paper startswith an analysis of the Lahu language publications over the recent20 years,then points out themain causes for the decrease of various Lahu language publications,which include the lack of publishing outlay,publishing strength and the talent resources of lahu language authors and so on 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ahu language publishing work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experiences for years.
Lahu language;publishing work;countermeasure
H285
A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14.02.032
1009-315X(2014)02-0215-03
2013-01-16;最后
2014-02-18
彭华(1963-),女,拉祜族,云南澜沧人,副编审,主要从事民族文字图书编辑。
(责任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