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人

  • 回鹘供养人服饰形象比较及其创新设计
    回鹘与沙州回鹘供养人壁画。回鹘供养人是指因信仰某种宗教,通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制作圣像、开凿石窟、修建宗教场所等形式弘扬教义的虔诚信徒的形象。对于柏孜克里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回鹘供养人服饰研究中,原田淑人等[1]、冯·佳班[2]、李肖冰[3]、莫尼尔·玛瑟尔[4]对柏孜克里克回鹘供养人的服饰进行了描述,但描述重点为冠饰,且只是对于壁画内容的客观陈述;谢静等[5-6]和夏俐[7]对敦煌莫高窟回鹘供养人服饰进行了讨论;艾山江·阿不力孜[8]、包铭新[9]、

    毛纺科技 2023年9期2023-10-18

  • 从千人一面到邈真: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的转变①
    上绘佛像,下绘供养人像,画面整体布局对称、绘制精细。本文希望通过这两件敦煌绢画,进一步讨论供养人像的画法及其反映的观念转变。一、写实人物供养像即邈真像“邈真”顾名思义貌写真容,敦煌文书中留存90余篇邈真赞文书,多数是为将死之人作赞记录生平,却没有相应的邈真像留存。那么,何为邈真像?敦煌文书P.2856V《营葬都僧统榜》及P.2930《都僧政和尚荣葬差发帖》都记载“邈舆”,[1]马世长、[2]郑炳林[3]认为舆车载的可能是死者的邈真像,目的是在丧礼送葬时用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3年4期2023-08-31

  • 云冈石窟供养人研究
    )云冈石窟中的供养人形象雕刻,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与佛、菩萨等人物形象相提并论,对比之下形成鲜明落差。但世俗供养人的形象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具有独特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表现出了这一特殊身份群体在石窟中应有的位置和状态。他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民族交往、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是云冈石窟造像题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北魏供养人图像的珍贵实物资料。本文所指世俗供养人,就是指信佛发愿、出资开窟、雕绘佛教图像、供奉佛法

    云冈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8

  • 绣衣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画、神话故事、供养人画像等,其中最具历史人物真实性且反映世俗现实的一类壁画便是供养人画像。历代的布施供养者为了表示对佛教虔誠的信念,也为了留名后世,便在窟内或绘画品上画以相关形象或写上姓名,这些画像便简称为供养人画像。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数量庞大,绘制时间自十六国一直延续至清代,总数多达九千余身,其中有题记的有七千多身。此外,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绘画品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唐宋时期供养人画像及题记。从画像表现的总体规律方面来看,早期供养人画像数量多,尺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5期2023-07-07

  • 龟兹石窟王族供养人像的形式与意义 ——以踮脚尖的形象为例
    保留了许多龟兹供养人像,时代集中在6—7 世纪之间,且大多绘制在主室前壁门两侧或者左右甬道内外侧壁。这些供养人像形体高大,服饰和外貌特征明显,同时他们的双脚都被描绘成非常程式化的样式:尖头靴,脚跟抬起,脚尖向下站立,相邻两人的左右脚重叠。最早关注此类供养人像的是格伦威德尔。他在《新疆古佛寺》一书中对每个洞窟的供养人像都作了细致描绘,并注意到了这些人像的“模式化”特征[1]49。勒柯克也注意到了“十六剑士窟”(克孜尔第8 窟)中供养人的服饰特征,并作了细致描

    西夏研究 2023年2期2023-05-29

  • 千年敦煌与其供养人
    案就是壁画上的供养人画像。所谓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窟的施主和赞助人,及与其有关的家族、亲属或社会关系成员。佛教徒为了表示虔诚信教,时时供养,开窟造像的时候,一般会让画师在窟内佛像的下边或左右画上自己的肖像画,或手奉香炉香花,或列队恭敬,或席地跪礼拜,这就是供养人画像。同时在肖像画的旁边还用文字写上供养人的姓名官职、功德愿望等,这就是供养人题记。所以供养人就是这些石窟的主人,就是莫高窟的建造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建造者是指出资者,而不是开凿石窟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3期2023-05-10

  • 高昌回鹘供养人手持花卉图像研究
    真实反映,其中供养人形象众多,是研究回鹘文化的重要资料。研究发现,高昌回鹘供养人手持花卉种类丰富、绘制精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其实以往学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壁画中持花人物形象的特殊性,并有学者探讨了敦煌绘画中持花人物形象与西域文化及宗教影响的关联性。如史忠平考察了敦煌绘画中手持花卉的图像,认为“无论是手持的折枝花,还是手托的盘花和瓶花,基本都是莲花,这当与莲花和佛教的特殊关系相关。”③之后他又与马莉对敦煌绘画中的持花图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样貌断定

    艺术设计研究 2022年5期2022-11-17

  • 华戎所交下的于阗国供养人像 ——评《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
    敦煌石窟壁画中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在中国服饰史和工艺美术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五代这一政权纷立的时代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下,《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一书介绍了供养人像服饰图案的形式分类、色彩构成、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以及对中华民族现代服饰及服饰品设计的创作启示。该书由崔岩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是一本关于敦煌服饰文化的书籍,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互证的角度,采用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新途径。书中对五

    毛纺科技 2022年9期2022-09-30

  • 莫高窟第428窟供养人画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28窟是莫高窟供养人画像数量最多的一个洞窟,仅表层供养人画像就有1242身①相关文献中记载的第428窟供养人画像数量大多都是表层供养人画像数量,且数量颇不统一,如《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计为1077身,施萍婷和贺世哲计为1198身,范泉计为1242身,其他学者多写作1200多身。本文采用范泉的统计数量。参见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157-158页;施萍婷、贺世哲《近承中原远接西域——莫高窟第四二八窟研究》,敦煌

    敦煌学辑刊 2022年1期2022-07-18

  • 藏经洞所出千佛刺绣研究
    佛、伞盖坐佛和供养人。小坐佛有头光,结禅定印,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伞盖坐佛的造型与小坐佛基本一致,用色也基本一致,只是头顶上方有伞盖,上下方有白色联珠带。绣像上的供养人有三处,男性供养人身穿左衽窄袖圆领袍,系腰带,足穿皮靴。贵族女供养人身穿长袍,下露裙摆及高头履头部。侍女则着圆领窄袖上衣,外套长裙。男女供养人冠式或发式都表现为山形的尖状物,头顶均有伞盖。从技术和造型来看,这件刺绣很可能在山西太原或是山东一带生产的,年代可能是6世纪末到7世纪初。刺绣

    敦煌研究 2022年2期2022-06-30

  • 西魏佛教供养人雕塑之美 ——以麦积山石窟第123窟童男童女造像为例
    /文麦积山石窟供养人像,从视觉上看,具有一种脱颖而出、不俗的质感,但又有着古朴、朴素的形体特征。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信仰某种宗教,通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开凿石窟、绘制壁画或建造雕像,并且在绘画或雕像的边角或者侧面雕刻自己、家族或亲眷等人的形像,这些形像,又称为供养人像。通常情况下,佛像受样式主义的影响比供养人像严重,因为佛像本身是一种信仰,佛像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艺术的需要,也不是一种艺术行为,而是一种宗教信仰行为。因此,在判断塑像艺术价值或者艺术行为水平高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4期2022-06-05

  • 关于供养人与守窟人的艺术形象探究
    键词:敦煌舞 供养人 守窟人 创作与表演一、“供养人”的形与现敦煌莫高窟中有洞窟735窟,分南北两区,从公元366年起至清朝在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沙漠地带里,建构出大概四百八十多个洞窟,主要有彩塑佛像、经变画、石窟建筑装饰画以及供养人画像。其中壁画中的供养人形象主要都是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他们将自己的肖像绘制于佛像旁,并在供养人画像旁撰写发愿文,望自己的所求之愿能够实现,其中内容既有为亡者祈福,为生者求安,也有求世人脱离苦海成佛行善。在高金荣老师《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2022-05-18

  • 敦煌石窟壁画中元代女供养人首服罟罟冠形制
    对敦煌壁画中女供养人所戴罟罟冠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如董晓荣《敦煌壁画中的固姑冠》[8]、谢静《敦煌石窟中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9]、竺小恩《敦煌壁画中的蒙元服饰研究》[10]等。以上研究多是对罟罟冠形制结构和面料进行简单梳理后做出综述,归纳其象征意义。文中把古文献、敦煌壁画及实物藏品相结合,通过详细且完整的对比考证,对其形制结构的产生、发展流变及材质纹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1 蒙元时期罟罟冠概述1.1 罟罟冠名字的由来和寓意罟罟冠在蒙元时期是发展变化的,根据

    服装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4

  • 榆林窟第3 窟为元代西夏遗民窟新证
    甬道壁上的西夏供养人像而认定洞窟开凿于西夏国时期[15]。以何者为是,不得而知。总体而言,上述观点虽各有所秉,但有的失之简略,如秉持西夏说者,除了石窟中的西夏供养人像和西夏文题记外,几乎没有给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持元代说者,也只是简略提到蒙古人形象、元代官职等,缺乏详细考证;有的则失之对史实的误读,如刘永增所秉持的西夏开凿、元代重建之说,把原本属于同一时代之遗物分解为不同时代,而且自我矛盾。如此种种,使问题争讼既久,却始终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笔者近期关注

    敦煌研究 2022年6期2022-03-09

  • 唐代女性回鹘冠类型及文化内涵研究*
    桃形凤冠回鹘女供养人的冠饰一般是桃形凤冠,其形状通常下面会比较大,而上面比较小,像一颗仙桃,整个冠饰看起来曲线分明。回鹘的发饰以花钿与步摇为主,造型美丽。典型的回鹘戴桃型凤冠女性供养人像为莫高窟第108窟,开凿于公元939年左右,还有莫高窟的第61窟,如图1所示,建于公元947—957年,壁画里面的人物是曹议金之女,之后嫁给甘州回鹘可汗作为妻子,她的头上戴的就是桃型的凤冠,上面插有钗钿和步摇,两鬓抱面,在她的脑后有垂带作为装饰,面部铺有脂粉,并用面靥作为装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2021-10-19

  • 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供养人印染服装的色彩分析
    48敦煌莫高窟供养人画像真实展现了当时人物生活的面貌,供养人画像是工匠们对照真实人物的形象所绘制出来的,其服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莫高窟供养人印染服装的色彩研究,根据服装的色彩领略不同朝代服装色彩文化的风格及其魅力,可以起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作用。1 供养人的概念、分类与属性1.1 供养人的概念供养人是出资或赞助敦煌石窟开凿、佛教造像和绘制壁画的施主[1],这些供养者为了表示自己对佛教虔诚的信念,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5期2021-10-17

  • 回鹘扇形冠造型艺术分析
    画中有很多描画供养人及当时世俗生活的画面,是人们了解远古时代回鹘文明及其服饰的重要资料。在回鹘服饰中,他们的冠帽往往具有明显的服饰特征,衣冠服饰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从回鹘男子冠饰上可清晰地看出“区别贵贱”的阶级烙印。现可调研的出土壁画资料数量较为可观,但是基本没有与冠饰相关的出土实物可以进行研究[1-2]。文章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图像资料的解读上,通过图像对比,进一步解释扇形冠款式,以及为何种身份人物佩戴等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考古发现,对回鹘扇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3期2021-10-16

  • 敦煌早期壁画中的供养人与画工
    看出敦煌壁画中供养人画像的绘画方式变化。一、画工的工作方式及与供养人的关系敦煌石窟壁画并不是敦煌地区的画工们最早开始制作的大型壁画,在敦煌发掘的西晋墓葬中就已经有大型墓室壁画出现。画工的身份在马德老师的《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中描述的非常清楚。制作大型壁画需要大量画工共同完成,因此不同级别的画工其工作分工也有不同。绘制壁画,自然在精细需要展现技巧的地方用上高级的画工,在敦煌壁画绘制中多以漏稿为主,壁画绘制上一般由熟悉佛教绘画的画工对壁画内容制作粉本,而后由学徒

    流行色 2021年5期2021-07-28

  • 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石窟壁画所见供养人的考古学观察
    容,关于壁画中供养人的相关研究总体不多。霍巍先生曾对阿里地区石窟壁画中早期供养人服饰进行讨论[10](P411-432),并据此分析石窟年代,形成西藏石窟供养人研究路径的范式。近年来象泉河流域石窟材料公布较为丰富,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象泉河流域石窟壁画中供养人的年代、组合与题材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就教于方家。所谓供养人即为出资发愿开凿洞窟的功德主、窟主、施主及与其有关的如家族、亲属或社会关系成员[11]。供养人形象最早出现于印度[12],传入我国后供养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7-01

  • 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
    照耀北魏佛像供养人刺绣,现收藏于敦煌研究院,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也是反映北朝时期人物形象、社会风俗的图像实物。2013年,它被正式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名录。这件刺绣是北魏王族供奉在佛祖前的正方形经幡,最早存于北魏前期都城平城的家庙中,后来被带到了敦煌,供奉在莫高窟的某个佛像前。大约在盛唐时期,刺绣因多年使用而遭到了损坏。当时莫高窟第125、126窟正在修建,按处理损旧佛教用品的传统,人们将残损刺绣塞入山崖的石缝中,并用土埋上,后来这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5期2021-06-23

  • 敦煌莫高窟第4窟于阗供养人像研究①
    四人一组的于阗供养人像,核心人物是第一身的于阗国王,对其身份,学界有李圣天、李圣天之弟和李圣天之子(尉迟输罗)三种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这位于阗国王为李圣天,身后的三身女供养人分别是曹皇后和两个女儿。从第4窟的供养人布局来看,该窟是由节度使曹氏和于阗王室家族合作营建完成的。10世纪初,在敦煌士族的拥戴下,曹议金出任归义军节度使。为了改变张氏归义军后期内忧外患的不利局势,曹议金上台后通过联姻方式积极改善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他娶甘州回鹘公主为妻,嫁女给于阗国王李圣天

    西域研究 2021年2期2021-03-30

  • 莫高窟第281窟大都督王文通供养像补正—兼论敦煌服饰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底层珍贵的隋代供养人画像。笔者关注此窟,最初是因为窟中一身被大家称为“大都督王文通”的供养人像。此窟西壁南侧下部表层壁画残损剥落,露出的底层隋代壁画中有一大一小两身男供养人像,画面非常清晰。以往学界都认为稍大的一身头戴黑色软脚幞头、身着白色襕袍、面容清晰的男供养人是大都督王文通。①在提到此窟的一些图书和画册中,有许多都将此像标注为“大都督王文通供养像”(图1)。但当笔者反复实地调查此窟壁画时,却发现了一些疑点。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首先有必要将此窟现存所有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1期2021-03-13

  • 延鼐夫妇供养人像辨析
    61窟中延鼐的供养人像延鼐的供养人画像最早出现在莫高窟第61窟。该窟是曹元忠夫妇的功德窟,建成于天福十二年(947)。(1)陈菊霞《S.2687号文书与莫高窟第61、55窟的关系》,《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第97-100页。在该窟的东壁和南北壁东侧下方绘制着曹氏家族的女供养人像,其中南壁列东向第八身供养人题曰:“女小娘子延……”(2)张大千《漠高窟记》,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85年,第157页;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北京:文物出

    敦煌学辑刊 2021年3期2021-02-24

  • 俄藏黑水城西夏唐卡《摩利支天》供养人解读
    佛教题材居多,供养人画像作为佛教绘画题材的组成部分,是西夏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及西夏社会价值观的真实体现。目前资料上看到的俄藏黑水城西夏艺术品中供养人有30多身,从画像可大约判断供养人有帝王、贵族、妇女、儿童、僧侣、平民等。目前学界对西夏供养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窟方面,刘玉权对榆林窟第29窟营建时间和功德主做了深入考察;张先堂对西夏供养人做了集中专题研究,探讨了西夏时期瓜州军政官员营建佛教石窟的重要现象;沙武田在《西夏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以供养人画像缺席现象

    西夏研究 2020年4期2021-01-13

  • 时间之眼(三首)
    麦积山供养人据说它得名由来是因为,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麦垛。千百年来,端坐于其上的佛,接受着供养也用另一种方式喂养着山下的众生。拾级而上,我们去瞻仰那些北魏的、隋朝的、唐朝的和宋代的佛塑,它们无一不庄严、曼妙。在一个洞窟的壁龛上,我看到的一些更微小的画像簇拥在高大佛像的身后导游介绍,那些,就是这尊佛像的供养人。据说,在一个物质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年代,供养人往往要举全家、全族乃至几代人之力才能完成对一尊佛的供养。麦积山归来,有很长时间我都不敢看向自己内部那里,像

    星星·散文诗 2020年31期2020-12-30

  • 庙宇元代壁画墓
    题,东壁绘有男供养人、鉴赏图、教授图和居室图,西壁绘有女供养人、听琴图、对弈图和画案图,北壁绘祠堂牌位图。西室以花鸟为主题,除男女供养人外,东、西两壁皆绘花鸟,东壁画上题“故月挂疏桐”。两室顶部均绘祥云纹。根據墓葬形制和人物服饰,推测墓葬时代为元代。庙宇元代壁画墓壁画布局有序,主次分明,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文/图 汪伟)(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红岩春秋 2020年11期2020-12-23

  • 时间之眼(三首)
    高鹏程麦积山供养人据说它得名由来是因为,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麦垛。千百年来,端坐于其上的佛,接受著供养也用另一种方式喂养着山下的众生。拾级而上,我们去瞻仰那些北魏的、隋朝的、唐朝的和宋代的佛塑,它们无一不庄严、曼妙。在一个洞窟的壁龛上,我看到的一些更微小的画像簇拥在高大佛像的身后导游介绍,那些,就是这尊佛像的供养人。据说,在一个物质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年代,供养人往往要举全家、全族乃至几代人之力才能完成对一尊佛的供养。麦积山归来,有很长时间我都不敢看向自己内部那

    星星·诗歌原创 2020年11期2020-12-03

  • 敦煌壁画中唐代女供养人服饰结构试析
    以系统地分析出供养人服饰的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敦煌唐代壁画的分期方式对唐代服饰进行分期,即初唐(公元618—704年)、盛唐(公元705—781年)、中唐(公元781—848年)、晚唐(公元848—906年)4个时期[2]。1 初唐代表性女供养人服饰结构分析1.1 初唐代表性女供养人服饰特征初唐时期的统治者为巩固疆域,十分重视对于敦煌这一大唐边陲地区的开拓,壁画中供养人的服饰深受中原地区的影响,有的贵族服饰甚至与中原地区同步。这一时期的供养人服饰在风格上

    纺织报告 2020年7期2020-11-12

  • 敦煌壁画中的形与像 ——供养人服饰与市井生活的写照
    择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与世俗人物的服饰作为研究对象,从局部出发,窥探那段属于敦煌的关于供养人的鲜活历史。1 供养人的市井生活风物志敦煌的服饰图像大致可分为三类:供养人服饰、各类经画中的世俗人物服饰、佛国人物服饰。各类经画中的世俗人物服饰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取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佛经中某一具体内容,将难懂的经文转化成易懂的图形,向识字不多的普通民众普及宗教思想。画中的人物,尤其是供养人像都是有名有姓的现实人物写照,难能可贵的是敦煌壁画中记

    演艺科技 2020年9期2020-10-21

  • 云冈石窟狮子雕刻的特征
    的飞天,虔诚的供养人,装饰华丽的大象,勇猛的狮子等等。在众多的动物雕刻中,狮子雕刻的数量仅次于龙的雕刻。二、狮子与佛教石窟寺造像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之地即为狮子座,相传,佛陀遍走各处,教化众生,感天动地,狮子也来受教,并且甘愿成为佛及菩萨的坐骑,成为了佛的护法。在佛教造像中,狮子雕刻一般位于佛座两侧或者佛座的下方,以护法,听经论道者和佛菩萨坐骑的形式出现。狮子座是早期印度佛教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座源于西亚王座。在秣陀罗造像的早期,狮子座上的主尊形象主要

    魅力中国 2020年32期2020-10-10

  •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中的世俗人物解读
    养菩萨和比丘、供养人等,其中世俗是人物及世俗场景研究价值,为我们了解当时北庭地区百姓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本文主要选取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供养画、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壁画中展现的丰富内容。供养人像及故事画是佛寺壁画的重要内容,展现当时人们的所展现的对佛的虔诚。在壁画创作中,画师对人物形象的创作,不会凭空想象,必定以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为蓝本创作,所以研究供养画、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破解其所包含、展现的信息,从而可以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关键词:高昌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2020-03-15

  • 北响堂文官洞石作考
    界认定其身份是供养人的论断。关键词:复古摹古;创建北堂碑记;勼;工程变故;特殊现象;文官;供养人2019年2月18日,笔者访河北邯郸,自滏山南响堂出,直奔鼓山北响堂,刚进北区第九窟(大佛洞),天降瑞雪,风卷着密集的雪片吹进窟门,给笔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出大佛洞,北侧是第十窟,又称文官洞(以下通称文官洞),窟门一侧的木牌上标注为明代洞窟(图1),进窟后备感狐疑。大略看来,窟内诸石作明显有北朝与明代风格并存、对比强烈又相互混杂的情况,遂暗暗发心,要厘清此窟实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2019-11-14

  • 浅析敦煌壁画中供养人的服饰
    雒红强一、供养人像的由来供养人即是出钱开凿壁画像的有功人士。供养人是由敦煌王朝的王子,当地的酋长和普通的平民。他们是存在于敦煌绚烂的历史中人,因此他们的画像拥有很高的历史意义。敦煌的石窟差不多每个洞穴都会有供养人的画像,不仅仅有图片,旁边还会有介绍这些供养人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直观的感受这些人物在历史朝代的生产生活,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的,对于我们以后研究洞窟和窟主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素材。在早期供养者的肖像大多都是佛像,其中大部分都画在洞穴的下部,

    鸭绿江 2019年22期2019-11-12

  • 千佛崖805窟供养人造像的几点思考
    多数石窟中都有供养人造像,体现了供养人对佛教的敬仰。广元千佛崖第805号窟的供养人皆位于窟三壁,身高均102厘米,本文选取了广元石窟中部份有供养人造像龛窟进行比较,千佛崖805窟的开凿年代应晚于这些龛窟。关键词:供养人;千佛崖805窟一、广元千佛崖第805号窟第805号开凿于盛唐时期,为敞口方形平顶窟,高202厘米、宽293厘米、深280厘米,坛长187厘米、宽68厘米、高27厘米。窟中间凿长方形低坛,坛上置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尊像。主佛为弥勒佛,有桃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浅析敦煌莫高窟供养人服饰色彩探究
    一、敦煌莫高窟供养人服饰概述(一)供养人概述供养人是敦煌壁画一道亮丽的风景,指信仰佛教、出资金开窟的施主和捐助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僧侣、善男信女等,他们与石窟相互依存,没有供养人也就没有石窟的兴建。绘画与塑像的施主,他们不仅出资绘制佛教题材,还把自己出行、上朝或生活中的画像绘在窟中,以展示开窟功德。供养人画像是历史的真实反映,这里的世俗人物有名有姓还有详细官衔与提名,所以研究供养人画像可以揭示历代服饰文化的变革与传承,供养人画像是莫高窟壁画的一种艺术形式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8-14

  • 试析敦煌壁画中供养人服饰
    文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服饰文化角度出发,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展现在敦煌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中,从而进行整体归纳和总结。分析西域服饰起源、风格、样式等受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同时,通过比较西域与中原地区服饰的不同特点,从中可以感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关键词: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开凿的洞窟。其中,壁画中供养人的壁画,在服饰文化方面提供了独特的

    新丝路(下旬) 2019年4期2019-06-11

  • 日本收藏的中国石佛名品④大仓集古馆藏桓氏一族如来立像
    面浮雕小坐佛和供养人像,均刻有人名或简短的题记,供养人大多数为「桓」姓。《涿县志》(宋大章等修,周存培等纂,一九三六年)「祠庙」条仅记载「东禅寺在县西北十里东沙沟」,而关于该寺院的其他详细情况不明。不过,此书附有本造像的黑白照片,可见面部有拙劣的修补痕迹,其图版说明曰:「魏红沙(砂)石释迦造像」、「像在本县永乐村民十一年八月经日人林屋次三郎重资购去存于大板(阪)」。由此可知,此像是于一九二二年由日本人林屋次三郎(北京的古董商)购买。此外,据说永乐村出售石像

    紫禁城 2019年3期2019-04-30

  • 敦煌莫高窟409 窟、 237 窟男供养人像考
    、 经变画、 供养人画像等艺术作品。 莫高窟409窟男供养人画像保存完好, 是供养人画像中的精品。409 窟东壁南侧男供养人像(图1, 1)①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 卷5,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 年, 第135 页。主尊头戴尖顶高帽, 高帽有明显涂改痕迹。帽子底层有红色底纹, 近似新疆回鹘可汗的帽饰, 但是在帽子的底层之上涂有一层细腻的白色, 帽座两侧的帽带于颈下系结。 主尊身穿圆领窄袖团龙纹袍, 袍长及脚面, 袍上可见十一处团龙

    敦煌学辑刊 2019年3期2019-04-02

  • 北石窟寺北朝供养人服饰调查与研究
    窟寺的北朝窟龛供养人浮雕在窟龛内或窟龛下方。供养人服饰是世俗服饰的缩影,为我们研究陇东地区的世俗服饰提供了可依据的素材。一、北石窟寺北朝时期供养人像服饰资料概述据调查统计,北石窟寺北朝窟龛内有供养人像的洞窟共有8 个。分别为北魏时期的113 窟、229窟、237 龛、244 窟以及北1 号窟,西魏时期的44窟、70 窟、199 龛。从表现形式来看,供养人像均为浮雕人像。从分布时代来看,北魏和西魏均有窟龛内浮雕供养人,而北周没有。供养人像分布在窟壁两侧下层或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2019-03-26

  • 从平城时期墓葬看云冈石窟鲜卑供养人像的流行
    1]流行的鲜卑供养人一直为佛教艺术研究者所关注。日人石松日奈子分析了鲜卑供养人像出现的原因,认为这与北魏政权变更对云冈石窟的影响,以及民众表达忠心的行为有关。[2][3]李雪芹根据图像材料,按服饰和年代特征对鲜卑供养人像进行了归类讨论。[4][5]彭栓红则从云冈石窟包含的鲜卑元素角度,对鲜卑供养人像做了分析。[6]上述研究揭示并整理了这批在中国艺术史中极具特色的鲜卑供养人像的基本信息。但同时,前人研究多从佛教艺术展开,一方面关于鲜卑供养人像的源流背景并未做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09

  • 日本收藏的中国石佛名品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司徒永孙等三尊像
    四面均刻有僧俗供养人像和长条形榜题。现中尊像右手手指的一部分和三尊像的鼻子皆缺损,其中仅中尊的鼻子经过修补。此外,推测本像的原始状况,很有可能曾安置于另制的台座之上。本像上并未留下有关制作年代和制作地点的文字。因此,一直以来鲜有对本像的详细研究。但从遍布全像的线刻供养人像以及各像榜题中所记载的名字来看,本像是由七十三人(供养人像七十五躯)组成的邑义集团(一种民众自愿结合进行宗教与生活互助活动的组织)制作的。三尊像的来历本像由反町茂作(一八八八年~一九六二年

    紫禁城 2019年1期2019-01-31

  • 敦煌石窟阴氏家族供养人画像的图像学考释
    ,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画像作为历史真实的人物存在的图像物化形式,在记录民族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图鉴作用。一、供养人图像——历史命名的人物符号(一)供养人概述与前人研究供养人是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这些功德主有帝王、贵族、官宦、僧尼、普通民众等。他们的画像一般画在洞窟里并大多在旁边附有题记,用来说明供养人的身份及姓名。敦煌供养人画像描绘了供养人的外貌特征、服饰装扮,同时也记录了供养人的身份地位。这种画像具有传移模写的特点,同时,这种画像也是研究当时历史、政治、

    西夏研究 2018年4期2018-11-23

  • 莫高窟隋初供养人服饰研究
    同身份地位男女供养人的服饰进行辨识和分析,将其与同时期不同地域服饰资料进行比对,再与史料文献相互印证,可知敦煌地区隋代初年男女性服饰的具体形制、穿搭方式和穿用礼仪以及与前朝后代的异同点。关键词:莫高窟;隋初第303、304、305窟;世俗供养人;服饰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2-0059-10Research on the Costumes of Donors in the Wall Painti

    敦煌研究 2018年2期2018-11-12

  • 牛伯阳三尊像的造型
    。通过发愿文和供养人旁的榜题,可以让我们了解其制作年代及造像集体的构成。正面主尊佛坐姿,着双领下垂的袈裟,内衣带子系在胸前。着装接近于云冈石窟第五窟前壁的中国式如来像,但没采用衣摆垂在腿前的「裳悬座」,属于中国式的初期阶段。头圆,脸颊至下巴部分宽阔,脖子较粗,造型壮而有力。用波浪形花纹表现头发,头部正面上下刻两个大涡旋,这种波浪形头发在云冈石窟集中出现于第六窟。我们已知云冈第五窟和第六窟佛像样式不同,此像着衣接近于第五窟,头发近于第六窟,属于一种「折衷式」

    紫禁城 2018年9期2018-09-17

  • 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北朝供养人画像浅析
    中壁画中有许多供养人画像和题记,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资料,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社会文化都提供了许多非常有效的信息。一、水帘洞石窟群所见供养人画像总录供养人画像是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土佛教石窟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于供养人画像研究成果颇多,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供养人即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洞窟完成之后,功德主的形象一一被画在洞窟里,表现他们对佛陀的恭敬虔诚和藏在心里的善良愿望

    西夏研究 2018年2期2018-05-29

  • 形象的历史
    画的功德画就是供养人画像。莫高窟供养人画像很有特点。供养人皆是全身且多为群像,有僧尼群像、家族群像、百姓群像、府衙官僚群像。这些画像包括了各阶层、各民族、各行业男女老幼的生者、死者,是社会人物最广泛的一种人物画像。莫高窟现存供养人画像8000余身,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肖像画图谱。敦煌壁画供养人大体可分为地方官吏、戍边将士、寺院僧侣、庶民百姓、少数民族人物画像等几类。供养人画像多以主仆结合组成出现,等级森严,主人像大在前,奴婢像小在后,排

    小康 2018年10期2018-04-10

  • 云冈石窟供养人图像形式分析
    07)云冈石窟供养人图像形式分析李雪芹(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7)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第一次高峰时期的作品,其雕刻内容博大精深,融中西文化为一体,其造像样式对后世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供养人是云冈石窟雕刻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风貌最客观真实的记录。综合分析云冈石窟供养人图像形式,对于认识北魏平城时期佛教供养形态及佛教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冈石窟;供养人;图像;造像组合所谓供养人图像,是指出资开凿石窟、敬造佛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7-21

  • 由炳灵寺169窟6龛、11龛中女供养人像观北朝妇女的礼佛思想
    和第11龛中女供养人像体现了北朝妇女参与宗教活动以及延续正常家庭生活的期许。她们以“清信女”或“邑子”的身份在以男子为主体的造像群中出现,表明女性是作为独立佛教信仰个体参与佛事活动的。女供养人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再思考,赋予了妇女独立的宗教性社会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但地位的提高只是相对的,女供养人大多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妇女且参与佛事活动的目的也不同。【关键词】炳灵寺 北朝妇女 女供养人 地位一、概况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5期2017-05-16

  •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探析
    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多达251身,文章以该窟画像为案例,从画像本体出发,分析了画像在洞窟中的位置布局、画像的两种组织形式以及画像所持供养物品等,探讨了它们与供养人之间的尊卑关系问题。整体而言,位于洞窟内部南侧的供养人画像要尊贵于北侧;位于佛坛前部和后部的供养人画像的尊卑关系,是由东向西分为四级依次递减。[关键词]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莫高窟第98窟是敦煌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在其执政期间(914~935年)营建的。该窟现存供养人画像251身,1他

    丝绸之路 2017年4期2017-03-18

  • 敦煌所见于阗公主画像及其相关问题
    公主;曹延禄;供养人画像五代、北宋初期(公元10世纪初至11世纪初)敦煌主要处于曹氏归义军政权统治之下。曹氏历任节度使都比较注重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良好的关系,联姻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曹氏首任节度使曹议金娶甘州回鹘公主为妻,两女又分别嫁给甘州回鹘可汗与于阗国王李圣天,其孙曹延禄也娶于阗公主为妻,另外李圣天夫妇也可能有女儿居留于敦煌。这些作为公主或皇后的女子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敦煌所见于阗公主的图像与文献资料作一番梳理与考证。一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2-02

  • 浅析麦积山石窟艺术中的供养人形象
    摘要】石窟艺术供养人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信徒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同时也是推动石窟艺术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存很多石窟中也包括大量供养人的艺术形象,供养人形象也成了后世学者进行石窟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中供养人的艺术形象为切入点窥探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留存的精华。【关键词】宗教艺术;麦积山石窟;供养人供养人”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为某一活动或群体提供经费或其他方面的支持的统称。在佛教石窟中是指为了开窟造像而出资、出物或出力的佛教信徒。佛

    美术界 2015年8期2015-05-30

  • 析唐代敦煌壁画中女性供养人形象的审美特征
    是多种多样,女供养人表现出唐代各阶层的世俗女性形象,其服饰、妆容一方面继承了中原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有西域的审美文化包含其中,这两种文化的交融使壁画中的女供养人形象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早期学者已将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服饰、妆容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对于唐代女性的审美观点及其发展特点等也有许多探讨,这都成为后人研究女性供养人、探寻其审美特征的基础。1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女供养人形象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1.1 初唐、盛唐——唐朝中央政府直接控制时期(公元618-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5-18

  • 浅述西夏服饰文化
    饰;石窟壁画;供养人;党项族;衣冠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09-02一、西夏历史背景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大致在现在的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李元昊为西夏开国君主。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西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夏的统治者团结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从而使得各民族从服饰到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形成别具特色的西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3期2009-08-20

  • 关中及北方的隋代道教造像
    左右两侧有线刻供养人及发愿文。左侧上有一线刻道像,侧向盘坐,面朝碑正面。蓄须,头戴高大芙蓉冠,后有舟形背光,内有双层圆形头光和火焰纹(图01-2)。下为莲花座。座下有持莲供养人像,第一位女性,像残,仅余下半部分,题“妻刘华光一心供养”。第二位和第三位是男性,穿圆领窄袖紧身袍,手持一莲花,第二位题“息善才一心供养佛”。第三位腰束蹀躞带,挂有袋囊等物件。题名虽不存,但因排在息善才之后,辈分不会更高,故可能是范匡谨的次子。右侧,上为发愿文:“开皇二年岁次(壬)寅

    雕塑 2009年3期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