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角

  • 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20种元素的积累特征
    阳湖里的特有物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来看,其资源量在过去的26 年间(1981—2007 年)分别下降了70%和40%[6]。背瘤丽蚌更是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元素根据生物功能可分为必需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非必需/有毒元素[7-8]。从元素计量学的角度来看,生命体的物质基础是元素[7]。不同物种的必需元素构成的稳态具有特异性[7],如背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09

  • 马钱子苷抑制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的发生,减少脊髓背角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4]。马钱子苷(loganin)是从中药山茱萸中提取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5]。研究显示,马钱子苷可抑制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uclea

    天津医药 2023年10期2023-10-15

  • HCN通道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P2X受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N通道表达于脊髓背角, HCN1和HCN2存在于初级传入神经中枢端[2-3];HCN4选择性表达于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但在脊髓背角中未检测到HCN3的表达[4]。最近,Hu等[5]进行大鼠脊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时发现,58%的脊髓胶状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记录到Ih电流。然而,HCN通道是如何影响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并参与病理痛的调节,目前相关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细胞外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其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型P2X受体和G蛋白藕联型P2Y受体。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06-30

  • 脊髓背角UCP4调节线粒体膜电位参与神经病理性痛机制研究
    有重要意义。脊髓背角作为疼痛信息整合的初级中枢,外周损伤可能引起抑制性背角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导致投射神经元的敏化和兴奋性的增加[3],可作为研究NP的主要突破口。线粒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供能的重要细胞器[4],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解偶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是一种介导H+内流的跨膜蛋白质,介导质子重新进入线粒体基质,使得流经ATP合酶的质子减少,进而降低合成ATP的驱动力,即形成“质子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3-17

  • CREB激活促进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HCN4转录的实验研究
    63099)脊髓背角可以接受来自外周的伤害性信息并将其传至大脑高级中枢,而脑内的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也可对伤害性信息进行调制[1]。近年研究表明,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ing,HCN)通道有4个成员,分别为HCN1-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1-2]。在脊髓背角,HCN4表达于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蛋白激酶Cγ(Protein k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06

  • 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神经根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致炎特性和对脊髓背角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作用是引发周围神经根炎症反应并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1]。蛇床子素(osthole)又名甲氧基欧芹酚(化学结构见图1),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可抑制炎性痛的外周及中枢敏化,从而达到缓解痛觉过敏的作用[2-4],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脊髓背角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导致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因素之一[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03

  • 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后遗痛大鼠脊髓背角PINK1/Parkin相关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
    〔1~3〕。脊髓背角是痛觉传导的重要部位之一,具有加工、处理、整合痛信息等作用,资料显示PHN 的产生、发展与病毒感染后的组织损伤及炎症引起的脊髓背角损害密切相关〔4〕,张爱民等〔5〕研究表明PHN 病情的维持机制可能与脊髓相关神经过度自噬有关,因此探究具有调节相关神经细胞自噬活性的药物对于治疗PHN 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虞红等〔6〕研究表明在PHN 治疗早期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可明显缩短患者的疼痛痊愈时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4期2022-12-27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5-HT 下行抑制作用转变为易化作用
    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内源性5-HT 系统由下行抑制转变为下行易化,进而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第一部分研究主要在正常小鼠上进行,发现RMg 的5-HT 能神经元投射到脊髓背角,产生内源性镇痛作用(既发挥下行抑制的作用)。研究结果:(1)在形态学和分子层面,中缝大核 (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投射到脊髓背角的深层和浅层。光遗传学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选择性的增加脊髓背角5-HT 的释放。(2)在体电生理学层面,光遗传学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9期2022-10-08

  • 谷氨酸通过调控脊髓背角GABABR2参与慢性胰腺炎痛的机制研究
    的重要机制。脊髓背角是外周伤害信息向中枢传递的第一站。GABA在脊髓背角中广泛表达,作为GABA发挥作用的受体之一GABABR(GABABreceptor)也在脊髓表达,并且与疼痛的调控密切相关。当脊髓背角GABABR激活后,与外周伤害感受密切相关的Aδ纤维和C纤维的活性降低;神经递质谷氨酸(Glu)、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等伤害性物质的释放减少[8-9]。有研究[10]表明,正常大鼠鞘内给予GABABR激动剂后,大鼠伤害阈值增加;而给予GABABR拮抗剂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期2022-08-29

  • 背角无齿蚌幼蚌不同组织的铜积累特征
    研究并沿用至今。背角无齿蚌()是起源于我国长江和黑龙江流域,现今已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双壳贝类。2003 年本课题组率先选用背角无齿蚌对太湖水域进行系统监测,而后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以背角无齿蚌为指示生物的“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淡水双壳贝类,其各组织内的重金属分布情况也不同,含量排列顺序为鳃>内脏团>外套膜>斧足>闭壳肌。周晏敏等针对嫩江3 种蚌类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研究发现,背角无齿蚌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05-29

  • 弥可保预防长春新碱诱导的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B4,投射到脊髓背角Ⅱ板层的内侧,而后者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和P物质,投射到脊髓背角Ⅰ板层和Ⅱ板层的外侧,直接与背角表达神经激肽-1 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的神经元形成突触[4]。NK-1R 阳性神经元投射到高位中枢(丘脑和臂旁核)。研究表明,选择性地去除脊髓背角NK-1R 阳性投射神经元可防止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18

  • 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CSR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镇痛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YXK(沪)2017-0002],体质量(270±20)g。饲养环境的温度(25±0.5)℃,湿度(60±2.5)%。实验动物饲喂相同的饲料,适应性喂养7 d后,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1期2022-02-14

  • 脊髓背角神经元STAT3/SDF-1 信号通路在大鼠术后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可能通过上调脊髓背角SDF-1 的表达诱导中枢敏感化及痛觉过敏,提示脊髓背角SDF-1 上调可能具有潜在的干预价值[6]。然而,术后脊髓背角SDF-1 的上调机制尚不明确。近期研究显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参与介导SMIR 术后CX3CL1 上调和痛觉过敏[7]。以往研究表明,抑制STAT3 可以下调编码趋化因子如CCL2 和CXCL5 的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22期2021-12-28

  • 脊髓背角内参与机械性痛觉超敏的神经环路由损伤性质决定
    。研究显示,脊髓背角是外周感觉信号整合的主要部位,也是导致机械性痛觉超敏反应的神经环路信号转导的关键部位。脊髓背角中传递机械性痛觉超敏信号的兴奋性神经元主要包括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以及表达钙结合蛋白 (CR)与蛋白激酶Cγ (PKCγ) 的神经元。敲除上述兴奋性神经元可导致炎性损伤与神经损伤诱导的静态与动态机械性痛觉超敏反应形成缺陷。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II/III层交界,少数分布于I层和III层,被认为是损伤后允许低阈值机械感受信号传入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12-01

  • 背角无齿蚌稚蚌的生长和发育研究*
    刘洪波 杨 健,背角无齿蚌稚蚌的生长和发育研究*郑浩然1陈修报2刘洪波2杨 健1,2①(1.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无锡 214081;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 无锡 214081)背角无齿蚌()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

    渔业科学进展 2021年2期2021-03-05

  • 不同贝类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比较
    [5-6]。其中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和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喜在水流较缓或静水、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池塘中营底栖生活[7]。已有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通过大量过滤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富营养化,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8-10]。本试验以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的净化效果,以期为今后的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科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2020-11-05

  •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特异性表达*
    [1-4]。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是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的初级门户,该区域的HCN通道已被证实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大鼠脊髓背角HCN2的表达在慢性炎性痛后显著增加,而阻断或抑制HCN通道可大幅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性痛模型动物的痛行为[5-7]。SDH由浅至深分为Ⅰ~Ⅵ层,其中Ⅰ~Ⅱ层构成脊髓背角浅层,对疼痛的传递与整合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近期研究初步表明,HCN通道在脊髓背角浅层广泛表达,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9

  • 五氯苯酚对淡水双壳类背角无齿蚌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12-13]。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作为淡水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淡水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14-15]。前期研究发现,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产生显著的毒性伤害和应激效应,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16]。在本研究中,从背角无齿蚌中克隆出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完整基因序列并命名为ρ-GST,通过real-time PCR分析ρ-GST时空表达,为揭示PCP毒性效应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

    生态毒理学报 2019年5期2020-01-09

  • 背角准弹散射研究近库仑势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
    4]。熔合反应与背角准弹散射(QEL)经历了相同的核势并均含有反应机制的信息,是一对互补过程,即T+R=1(T为穿透势垒的几率,R为在同一势垒上反射的几率,1表示总入射粒子流)。准弹散射包括非弹性散射、少数核子转移反应等接近弹性散射运动学的直接(表面过程)反应和弹性散射。由于背角准弹散射实验较熔合实验简单,因此常被用来研究核势和核反应动力学[2]。本文将主要介绍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反应组基于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在背角准弹散射方面取得的部分研究进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10期2019-10-30

  • 硫辛酸对炎性痛小鼠脊髓背角c-Fos 和Iba-1 的影响*
    性痛条件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数量增加,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促进中枢敏化的维持[9]。c-Fos 蛋白是由即刻早期基因c-fos 的编码产物,常被作为反应神经元兴奋性的良好指标。炎性痛条件下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c-Fos 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明显增强[10]。研究表明硫辛酸能明显降低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 NF-κB 的活性,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活化[11],硫辛酸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9期2019-09-20

  • 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MDAR2B表达的影响*
    研究NP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发现NR2B蛋白表达增加是导致大鼠神经病理痛的原因之一[4~6]。本研究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MDAR2B的表达,探讨推拿手法镇痛的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分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180~220 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SCXK(沪2014-0002),单笼适应性饲养3 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进行结扎)

    光明中医 2019年16期2019-09-16

  • 优效电针干预不同病理痛的脊髓P2X3机制研究
    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 Hz组和假电针组;2)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 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 d,100 Hz或2 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 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

    世界中医药 2019年6期2019-09-10

  • 镉暴露对背角无齿蚌鳃和消化腺的氧化应激
    预警作用[8]。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在我国分布广泛[9],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和较高的经济价值[10],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作为“淡水贝类观察”的指示生物,用于监测和评估淡水环境Cd 等重金属污染[11-12]。目前,就Cd2+致背角无齿蚌急性毒性的研究虽已有报道,但大多数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种类不超过4 种[9,13-15],且单个或少数几个抗氧化酶的测定,不足以说明完全的抗氧化防御[16-17]。鳃和消化腺是双壳类动物Cd2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08-17

  •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一,主要涉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超兴奋性。有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DN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已成为治疗DNP的重要靶点,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也有研究表明,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受体2B亚基磷酸化(phospho-N-methyl-D-aspartic acid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7-12

  • 亚慢性铜暴露对背角无齿蚌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15]。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是在我国分布广泛的淡水蚌,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16],曾作为指示生物用于太湖五里湖重金属污染监测评估[17]。然而,有关Cu对背角无齿蚌毒性的研究较少,且鳃是重金属蓄积的重要靶器官[15]。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亚慢性Cu2+暴露后背角无齿蚌鳃中抗氧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6-21

  • 背角无齿蚌σ-GST基因克隆与五氯酚胁迫表达分析
    物[9-13]。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作为淡水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淡水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14-15]。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16]。由此,本研究中从背角无齿蚌中克隆出σ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完整基因序列并命名为σ-GST,通过Real-time PCR分析σ-GST时空表达,为揭示PCP胁迫效应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背角无齿蚌购自南阳市水产市场,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5期2019-06-04

  • 大鼠脊髓背角HCN通道的分布及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的表达变化*
    [2-4]。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初级中枢[5],由浅至深分为Ⅰ~Ⅵ层[6]。目前关于HCN通道在脊髓背角分布的研究多以HCN1、HCN2及HCN4为主,较少涉及HCN3亚型,尚存在不足且具争议性。有学者认为HCN1不表达于脊髓背角Ⅱ层[7-8],而另一些学者认为HCN1在Ⅱ层有表达[9]。近年发现,脊髓背角HCN通道部分亚型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及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1,10],表明其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临

    广东医学 2019年8期2019-05-07

  • 慢性镉暴露对背角无齿蚌肝脏的氧化损伤效应
    重要的现实意义。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俗称河蚌,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经济贝类,分布广泛,埋栖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等底泥中,具有很强的污染物生物富集能力,对水环境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的各种变化反应非常敏感,是较理想的水污染指示生物[10]。我们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不同浓度Cd2+暴露4 周以及暴露结束后继续用清水饲养4 周期间,背角无齿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探究慢性镉暴露对背角无齿蚌的氧化损伤效应及作用机制,为

    生物技术通讯 2019年2期2019-05-07

  • 背角无齿蚌AwPrx4A基因克隆及在PFOS和PFOA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调节作用[7]。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主要类群之一,已列入濒危贝类物种,常作为淡水污染的指示性生物[8-9]。为了更好地保护淡水资源,对环境污染做出检测,本研究从背角无齿蚌分离出AwPrx4A基因,分析PFOS和PFOA对其表达的影响,为揭示PFOS和PFOA胁迫效应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 背角无齿蚌处理背角无齿蚌购自南阳市水产市场,PFOS(≥98%)、PF

    生态毒理学报 2019年6期2019-04-16

  • 蓝斑核-脊髓背角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痛时蓝斑核-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DH)NE能下行通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展予以综述。1 蓝斑核-脊髓背角NE能下行通路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NE能脊髓下行疼痛抑制通路起源于脑干NE能核团,LC是其中之一。蓝斑核NE能神经元投射下行纤维到达脊髓背角,释放NE抑制痛觉的上传[10]。该通路对生理痛觉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但病理情况下,其释放到脊髓背角的NE有所增加,能明显抑制病理性痛觉传递[11]。例如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1-05

  • 化疗药物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 ——白介素-17
    在正常小鼠,脊髓背角IL-17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外源性给予IL-17,增加IIo层Somatostatin阳性 (SOM+) -tdTomato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sEPSCs) 频率,抑制IIo层SOM+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sIPSCs) 频率和幅度。鞘内给予IL-17或者在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IL-17 (AAV2/9-GFAP-IL-17-EGFP),均可诱导机械痛敏。②在紫杉醇诱导的CIPN小鼠,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和释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1-03

  • 圆锥滚子轴承负背角的计算
    如图1所示。受负背角大小的影响,其接触点E将处于不同的位置,致使轴承的润滑性能及挡边强度发生变化[1]。图1 斜挡边-球端面接触形式1 负背角λ取值分析依据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圆锥滚子轴承装配经验得知[2],负背角取值有如下三种情况。1.1 负背角λ最大时当负背角λ取值最大时,滚子球基面与大挡边圆锥面接触点E接近于1点位置,接近于大挡边最高点。此时,大挡边根部与滚子球基面间有较大的空隙,可便于存储润滑油,即轴承润滑性能提高。同时接触点E到大挡边根部距离最大,即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8年4期2018-09-13

  • 轴承窄挡边负背角的一种快速测量方法
    mm)且挡边负背角α小于2°(公差为 ±5′~±30′),采用常规的轮廓仪或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时测头会撞到滚道,无法直接获取负背角的测量结果,而负背角的准确测量影响着滚子装配时的定位准确与否。因此,针对窄挡边负背角的批量快速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图1 圆柱滚子轴承套圈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rings of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2 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要测量负背角α,就必须得到窄挡边从点A到点

    轴承 2018年1期2018-07-21

  • 低频电针对SNI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
    I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何晓芬1,蒋永亮1,叶佳瑜1,颜思思1,邵晓梅1,吴媛媛1,杜俊英1,陈晓军1,陈利芳1,严伟2,方剑乔1,赵文胜3(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 310003)探讨低频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对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的调节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12期2017-12-28

  • 雷帕霉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冯 涛*,陈 功,丁 洁,黄凤贞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麻醉科,深圳 518102;*通讯作者,E-mail:374379335@qq.com)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神经结扎组(SNL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L4-5鞘内置管后,SNL组和Rap组大鼠结扎左侧腰5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2017-12-19

  • 巢湖最大入湖河流背角无齿蚌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风险评价*
    巢湖最大入湖河流背角无齿蚌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风险评价*方冰芯 吴义国 刘丙祥 李玉成 王 宁 高 毅 张学胜#(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测定了巢湖最大入湖河流杭埠河及其支流丰乐河中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体内16种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析了其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6种PAHs在背角无齿蚌中均有检出,总质量浓度为707.8~1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年7期2017-11-07

  •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
    盐进行有效净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在养殖池塘中广泛分布[4], 具有育珠、药用和食用等功能[5], 而且通过滤水和生物沉降等作用能够有效净化水体中营养盐, 对 TN[6]、NO3–-N[6]和 TP[7]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 24.1%、42.6%和 40.5%。然而, 前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纯的水体[6-8], 对于养殖池塘底泥这一特殊的营养盐“贮存库”(沉积了大量的残饵和鱼类粪便等代谢废物[9])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尚不清楚

    海洋科学 2017年11期2017-04-03

  • 胶质细胞参与癌痛的实验研究进展*
    00)癌痛;脊髓背角;胶质细胞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忧虑及不安。因此,癌痛的机制研究以及药物研发已成为目前疼痛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癌痛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讨癌痛的机制、研究新的镇痛方法提供了参考。近年研究表明,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功能增强参与了多种实验动物的癌痛形成。1 骨癌痛骨癌痛模型是目前最常见的癌痛模型

    重庆医学 2017年13期2017-03-24

  •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脊髓背角III层甘氨酸能神经元投射至II层放射状神经元的抑制性环路发生功能障碍
    性疼痛大鼠中脊髓背角III层甘氨酸能神经元投射至II层放射状神经元的抑制性环路发生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包括疼痛信号传导通路的持续改变。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抑制性信号的降低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是,脊髓背角抑制性环路的变化至今尚未阐明。脊髓背角III层存在抑制性的甘氨酸能神经元。这类抑制性神经元可以投射到脊髓背角II层的兴奋性放射状神经元(radial neurons),从而产生抑制性的调控作用。本课题研究III层抑制性神经元投射至II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1-10

  • 慢性疼痛的脊髓机制*
    学信号传递到脊髓背角,再经进一步加工整合上传到脊髓上高级中枢最终形成痛觉。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仍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大理论挑战和亟待攻克的临床顽症。本文简述慢性疼痛的脊髓中枢机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简述有关研究新进展。深刻认识和理解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是临床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治疗、不断探索更好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和方案的基础。慢性疼痛;脊髓背角;中枢敏化;神经递质;受体;离子通道;信号通路;神经环路深刻认识和理解慢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是探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9期2017-01-10

  • 慢性炎症痛过程脊髓背角Caveoline-1蛋白表达变化
    性炎症痛过程脊髓背角Caveoline-1蛋白表达变化韩 坤1,王丹萍2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理教研室(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漯河 462000)目的 观察慢性炎症痛过程脊髓背角Caveoline-1蛋白表达。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和动物模型制作:空白组4只:不作任何处理同期条件分笼饲养。炎性痛(足底注射CFA)模型组24只,炎性痛假手术组24只。炎性痛模型组和炎性痛假手术组大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4期2016-12-23

  • 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的调节及机制
    A组)。观察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及一氧化氮(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脊髓背角nNOS及mRNA在Ⅰ~Ⅳ组均有表达,组间脊髓背角nNOS及mRN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Ⅱ、Ⅳ组(P0.05),但均低于Ⅱ、Ⅳ组(P右旋美托咪啶;天冬门氨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福尔马林;吗啡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是常用的炎症性疼痛模型,其可产生局部炎性疼痛和脊髓背角介导功能变化引起的伤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9-07

  • 背角无齿蚌在4种鱼上的寄生效果及早期稚贝的生长
    锡214081)背角无齿蚌在4种鱼上的寄生效果及早期稚贝的生长徐良1,2,3,马学艳2,3,闻海波2,3,邹军1,2,3,金武2,3,华丹2,徐跑1,2,3,顾若波1,2,3(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与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选用鳙鱼、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6-19

  • 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NR-1表达及意义
    枢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NR-1表达及意义王建设1,丛静1,谢永刚2(1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200;2烟台毓璜顶医院)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32只大鼠中随机取16只采用改良重物坠击脊髓法建立SCI模型,造模6 d时出现CCP 8 只(CCP组)、未出现CCP 8只(SCI组);另取8只仅暴露脊髓不行打击(假

    山东医药 2016年18期2016-04-08

  • 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2介导CP55940对CCI大鼠的镇痛作用
    基础医学研究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2介导CP55940对CCI大鼠的镇痛作用孙涛1,杨舒蕾1,龙景东1,曾俊伟1,2,陈远寿1,田虹1,刘晓红1,2(1.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563099;2.贵州省麻醉与器官功能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563099)[摘要]目的 观察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2(CB2R)是否参与大麻素类药物CP55940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随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的体视学研究
    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的体视学研究林菁艳1,陈静2,黄三1,林静1,马丁1,彭彬3(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2.南充市中心医院;3.川北医学院细胞化学研究室,四川 南充 637000)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痛(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1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5):PDN组和对照组(C组)。PDN组采用腹腔注射6%STZ 60 mg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07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MITOL表达变化及意义
    HN模型,以脊髓背角为靶点,运用行为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脊髓背角组织中MITOL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相关性,以探寻PHN的发病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SD大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80~200 g,由成都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所有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只。1.2 模型制备 将SD大鼠置于安静、18~22℃环境中,正常喂养48 h以上。观察组按照2004年Dalzial等[2]方法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慢

    山东医药 2015年23期2015-12-02

  • 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rrTNF诱导的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量研究发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3-6];而且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脊髓表面应用ATP,ATP通过上调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表达,诱导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7],脊髓背角 LTP 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神经基础[8]。因此我们设想P2X4受体同样参与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引起的大鼠病理性疼痛。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5期2015-09-14

  • 酸敏感离子通道与炎性痛中枢敏化机制的研究
    对急性分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 经电生理研究初步判定酸敏感离子通道在炎性痛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进行行为学实验、福尔马林实验等一系列实验, 进一步确定酸敏感离子通道及炎性痛中枢敏化机制。结果钙离子通透性的ASICIa同聚体通道是脊髓背角主要存在的酸敏感离子通道;脊髓背角神经元中ASICIa的表达数目会在外周炎的条件下增多, 使得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及可塑性增强, 且ASICIa通道参与炎性痛觉敏化的过程中。结论酸敏感离子通道与炎性痛中枢敏化机制是一种生物体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9期2014-01-23

  • 靶向毁损触液核对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5-HT和c-Fos表达的影响
    (正文见第220页)Fig. 1 Morphology of normal CB-HRP cells (boxes circl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uN and 5-HT in CSF-contacting nucleus of ratsFig. 2 Changes of immunofluorescence in CSF-contacting nucleus aft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2

  • 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诱发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2+]i 升高
    sADP诱发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闵娅兰,程年群,田 虹,刘爱东,刘晓红,肖 智,曾俊伟(遵义医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暨贵州省麻醉与器官功能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99)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P2Y受体激活后小胶质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P2Y 受体激动剂2-mesADP在10 μm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当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10-26

  • 光镜下突触数——阳性突触素颗粒数的体视学估计
    曾估计过大鼠脊髓背角内的突触素颗粒数,发现坐骨神经切断或松结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脊髓背角内突触素颗粒数增加70%以上[15-16]。虽然突触素颗粒数未必完全等于突触数,突触素颗粒数与突触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突触素颗粒数与突触传递功能的关系等尚需研究确定,但由于在光镜下估计突触素颗粒数远比在电镜下估计突触数简便得多,我们认为值得推广运用。下面介绍光镜下估计突触素颗粒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我们的经验体会。1 切片制备1.1 切片与染色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用于突触素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22

  • 皮质酮促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
    质酮促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肖菊平,田 虹,曾俊伟,肖 智,刘晓红(遵义医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 贵州 遵义 563099)目的观察皮质酮(CORT)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纯化新生SD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GR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GR,CORT可升高星形胶质细胞GR表达。结论药理剂量的CORT可促进脊髓背角星形胶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11-14

  • 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
    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NMDA受体表达上调[1,2],而DNP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各亚基的表达变化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制备DNP大鼠模型,探讨其脊髓背角NMDA受体各亚基的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DNP提供新的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选择及分组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4周龄,体重130~150 g,室温20~25℃,昼夜交替,自由进食水,适应环境5 d进行实验。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组,n=9)和

    河北医药 2012年21期2012-10-09

  • 坐骨神经阻滞对后足切割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鼠后足切割后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升高。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250 g,随机分为两组,各16只。坐骨神经阻滞组大鼠先行坐骨神经阻滞后后足切割手术,全麻组在全麻下行后足切割手术。两组均于术后1 h、6 h、1 d、3 d各取4只大鼠处死,检测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的水平。结果后足切割后1 h、6 h、1 d,全麻组大鼠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侧(P<0.05),坐骨神经阻滞组大鼠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中B

    海南医学 2012年13期2012-09-05

  • 酪氨酸家族激酶在大鼠脊髓背角L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族激酶在大鼠脊髓背角L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钟 祎1△, 黄阳亮2, 许继德1(1广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182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广州 510700)目的探讨酪氨酸家族激酶(SFKs)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在体电生理方法检测SFKs抑制剂对高频刺激坐骨神经诱导的脊髓背角LTP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高频刺激诱导脊髓LTP的不同时点大鼠脊髓背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4期2011-11-20

  • Effects of SFKs in microglia onATP-induced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pinal dorsal horn
    AT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中的作用宫庆娟, 陈金生, 黄乔东, 卢振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广东 广州 510260)目的研究Src家族激酶(SFKs) 在5'-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0-280 g)。在体电生理记录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背角SFKs的磷酸化水平和表达部位。结果ATP应用后30 min和60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8期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