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 倪瓒的洁癖
    文/马庆民倪瓒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除了画画,倪瓒最喜欢两样东西:一是一匹白马,每日都要刷洗得干干净净,从不借给别人骑;二是他的藏书楼“清秘阁”,轻易不许他人进。好东西不舍得分享,难道是倪瓒小气?当然不是——因为倪瓒有洁癖,而且洁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1《明史·倪瓒》记载“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意思是说倪瓒爱干净,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书童端着洗手的盆子紧跟其后,以方便他随时洗手。不仅如此,倪瓒每天洗澡要换

    莫愁 2023年35期2023-12-21

  • 只傍清水不染尘
    样的人物并不多,倪瓒便是其一。谈及倪瓒,人们首先想到的,通常不会是他被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或他是“元四家”之一,而是他的洁癖。对洁癖患者来说,最不可忍的,莫过于污垢,而厕所正是集污纳垢的场所。为此,倪瓒家里的厕所建造得非同一般,不仅用料讲究,以香木建成,还专门设计了巧妙独特的构造,使之宛若空中楼阁。不但如此,倪瓒还让人在里头铺满干净的鹅毛。于是,每当倪瓒如厕时,“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为了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日常打扫工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3年9期2023-10-16

  • 倪瓒:只傍清水不染尘(下)
    永辉倪瓒早年丧父,靠兄长抚养(其兄是道教上层人物,在元代,道教地位高,有特权)长大。富裕的家境,优渥的生活并没有让倪瓒染上纨绔气,学识、修养却抓的颇紧。倪瓒家中有藏书楼,经史子集,书帖名画难以计数,瓒经日浸润其中,饱读诗书,赏析临摹,年轻时倪瓒就享有文名。受道家影响,瓒一生不仕,同时也养成了其不问世事、不事生产、洁身自好、清高孤傲的秉性,甚至有些神经质。倪瓒好洁净,一生奇闻轶事颇多,从生理到精神的洁癖,似乎都在印证着他与当时社会的格格不入。瓒每日要洗好几遍

    美文 2023年17期2023-09-09

  • 倪瓒《清閟阁集》论元代尚逸现象
    尚逸”时代特征与倪瓒的“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美学观念有莫大联系。对于“逸笔”“逸气”的追求成为元代绘画的整体特点。本文从历代绘画理论中对“逸”的论述简要分析中国绘画“尚逸”思想的发展,并从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尚逸”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倪瓒在《清閟格集》记载的诗文题跋等方面分析元代山水画逸气品格的发展。关键词:逸笔;逸气;倪瓒;元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进程中,由魏晋至宋代,占据主流的是严谨的宫廷院画,绘画作品一直承担着道德教化的作用。画家作为作品的创造者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2023-05-30

  • 倪瓒的失落家园
    回了秋林野兴图,倪瓒都快要想不起16年前的那个秋天了。· 木樨花开 ·那一年,倪瓒39岁,他的生活里只有一些有钱人的烦恼。年初去虎丘游玩,回来后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无锡老家。10年前,长兄去世,经营家业的责任全落在了他的身上。一向不事生产的他虽然仍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作画、焚香抚琴等清雅之事上,却免不了时常要在人前应付,不再像之前那般无忧无虑。从春至秋,俗事缠身的倪瓒一直没有什么吟诗作画的兴致。九月,好友小山带着半个月前倪瓒为他画的《秋林野兴图》前来索题

    读者欣赏 2022年12期2023-01-10

  • 倪瓒山水画中以“逸气”为核心的审美意境
    的理想境界。分析倪瓒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能从更深层次了解绘画者创作的心境,不论是倪瓒提出的“逸气说”,还是其绘画营造的独特审美意境,都对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探讨倪瓒以“逸气”入画的审美思想有利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并将这一绘画意境运用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帮助世人理解传统文人画品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一、倪瓒“逸气说”绘画美学思想倪瓒的“逸气说”是在元代乱世之中提出来的,他将内心的情感与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绘画创作实践的探索相结合,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2022-08-02

  • 疏密相宜:倪瓒、王蒙山水画比较研究
    抒解愤懑。王蒙和倪瓒先生的山水画在构图、疏密、皴法、观念、境界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的分析研究,能领略当时写意山水画的发展状况。关键词:倪瓒;王蒙;疏体;密体;折带皴;牛毛皴;解索皴处于同一时代背景的“元四家”有着不同的经历、心境,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个时期充分发挥了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对后世画家有很深远的影响。倪瓒和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并称为“元四家”,是元代杰出的文人画家,倪瓒和王蒙二人推崇董源和巨然的南方山水画,深受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滋养,并

    美与时代·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浅析倪瓒绘画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绘画格调高雅,以独特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干淡隽永的笔墨,形成了素朴疏简的风格和隐逸的境界。他的作品是画家文化修养、学识与精神气质的集中表现,为一代文人画的典范。其山水画不仅技法灵动率性,更重要的是在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上的典范引领作用,对同时代和明清及近现代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倪瓒;笔墨;简逸;影响元代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以作品高逸简淡的风格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倪瓒,江苏无锡人

    书画艺术 2022年2期2022-05-30

  • 从诗意到尚逸
    的画家——马远和倪瓒的具体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时代思想因素对绘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在这两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全新的风格形式,从刚劲的用笔、幽静的氛围转变为了书法用笔、冷漠孤独的意境,这种变化的产生与朝代更迭导致的思想转变息息相关,是画家对山水精神的进一步探索。關键词:南宋;元;山水画;马远;倪瓒一、马远的格物致知南宋之时,由李唐开创了截取式山水的崭新风格,不同于北宋气势磅礴的全景式山水,李唐截取自然山川中精彩的一隅并将其巧妙地与历史题材人物故事结合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2022-05-30

  • 倪瓒的“自娱”之说
    摘  要:倪瓒的“自娱”说并不是凭空而产生,“闲”的环境、“逸笔草草”性的用笔、“不求形似”性的绘画形式表现都与之有密切的关联,均是其产生的因素。倪瓒的“自娱”之意本只有“娱己”,然而在欣赏者观他的画时则会无意间随之产生出“娱他”的含义。由于所赋予的对象不同,“娱己”与“娱他”的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自娱”对倪瓒来说是绘画的最终目的,他一生中所追求的“闲”为筑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为达“自娱”之途径。关键词:倪瓒;自娱;闲;逸笔草草;

    美与时代·下 2022年4期2022-05-25

  • 倪瓒空亭形象及其特点辨析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绘画中选取、创构了独特的亭子形象,即空亭形象。倪瓒的空亭形象打破以往亭子的跟从地位,不再隐匿山林背后,而放置于空旷的岸边,凸显空亭位置,使其成为绘画主题。不仅如此,倪瓒将画中空亭形象展现为亭与屋的两种型式,屋与亭本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与形态,倪瓒却有意混淆并模糊二者的界限。同时,空亭形象随着时间与倪瓒生活环境的改变,演变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倪瓒对空亭的关注与选择不仅表现在空亭经营位置的突出,还在于空亭形象的型式选择与形象演变。关键词:倪瓒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2022-03-30

  • 倪瓒楷书装饰化用笔研究
    旭 摘 要:以倪瓒为例,对其相关文献和传世书作进行分析,探究倪瓒楷书风格的成因,即受“魏晋唐法”思想和“超然高逸”审美取向的影响。倪瓒楷书装饰化用笔具体表现为“S”形起笔、轻起重收和捺画燕尾明显三个特征。后将倪瓒楷书用笔和其师友楷书用笔进行对比,确定了三种用笔特征的专属性,其用笔具备理性化、静态化、不易受偶然性干扰的装饰化特征。关键词:倪瓒;楷书;装饰化;用笔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书法装饰化造型的内涵与应用研究”(HB21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2期2022-03-30

  • 《最美中国画100幅》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之手。倪瓒是“元四家”中最具性格特点的一位画家。据说,倪瓒性格孤僻狷狂,还有洁癖。他家本是大地主,因祖上善于积累而富有资财,但倪瓒却无心经营,终日与和尚、道士为伍,或者访友论画。元末社会动乱时,他甚至变卖了所有财产,遣散了所有仆人,四处游历,最后竟不知死于何处。倪瓒的绘画,是他强烈主观意兴的抒发。他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逸笔草草”“聊以自娱”。他的绘画总给人一种萧肃、空远的感觉,非常简单而平和,好似他内心对极致境界的追求。本幅画表现

    连环画报 2022年2期2022-03-28

  • “慵懒”与“厌客”——倪瓒作品中的阴翳美学
    张天宇【摘要】倪瓒在画作中常署名“懒瓒”“倪迂”。通过考察倪瓒生平与画跋可知,倪瓒作品体现出中国美学不刻意追求象形,偏爱自然流露出情感趣味的“懒”,以及桀骜不驯、不流于世俗的“迂”,这种“懒”与“迂”恰如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一书中所认为的东方美学具有崇尚“慵懒”与“厌客”的心理原型。本文将通过研读倪瓒生平文献及图像画跋,借“阴翳”美学概念以对倪瓒绘画的创作心理进行探骊。【关键词】倪瓒;阴翳美学;懒瓒;倪迂阴翳美学是谷崎润一郎提出的美学概念,阐释了东方民

    美术界 2022年2期2022-03-04

  • 倪瓒画中的无人之境
    摘要:倪瓒,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以高逸随性、平淡天真的绘画作品享誉画坛。倪瓒不喜画人物,作品中极少出现带有点景人物的山水。他舍弃对现实世界的记录,惯用简单的景物、程式化的构图表现远离俗世的无人之境。倪瓒用他的画笔诠释着他的人生态度。本文从倪瓒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传世作品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与分析倪瓒画中的无人之境。关键词:无人之境;倪瓒;一河两岸;逸气山水画自唐代独立成科,此后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有关画面物体布局、表现、取舍的作画理论也层出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2021-12-09

  •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刘宇倪瓒是元朝著名书画家、著名的“元四家”之一。倪瓒的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每部作品都被视为国宝级作品,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珍藏。倪瓒的著名代表书法作品有《静寄轩诗文》 《致甚独有道诗札》。本文就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进行分析,为我国书画研究工作提供价值参考。一、倪瓒题跋小楷作品与风格倪瓒作为著名的书画家,其小楷作品自然具有独特的风格,倪瓒小楷作品独特的风格是基于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予以创新。倪瓒为了学习他人的长处,曾收藏多套著名的书法作品进行研究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2021-12-04

  • 经典中的秋天
    顾于摘 要:倪瓒山水画中经常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递出寓于主观审美表达的秋意美学。如其《秋亭嘉树图》是典型的“一水两岸式”构图,它更多强调了画中包含的文化和情感因素,与“写胸中逸气”具有相似的终极追求。他在普遍常见的景物中,传达了闲适无奈的哀愁,这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悲秋”是一致的。这正呼应了他的秋意美学:审美意趣、心境品格与绘画技法的高度统一。关键词:倪瓒;秋亭嘉树图;秋意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倪瓒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作为元四家之一、董其昌画论中的南宗

    书画艺术 2021年5期2021-11-12

  • 倪瓒、渐江笔墨语言比较研究
    章丘双语学校一、倪瓒、渐江山水画笔墨特征的比较研究(一)倪瓒山水画笔墨特征在元代,文人画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中国画的笔墨开始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倪瓒作为文人画家的代表,用简洁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疏简逸气的画风,树立了文人画的典范,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画家。通过倪瓒早、中、晚期的山水画作品可以看出有所变化,但总体的面貌特征差不多。倪瓒绘画作品总体呈现出简淡的特征,抛弃了以往画家所用的繁复的笔触风格。用平淡、干枯的笔墨表现画面的韵味,突出萧瑟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具有丰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2021-10-19

  • 倪瓒“空亭”意象研究
    浩宸◆摘  要:倪瓒笔下的“空亭”意象平淡、简约,是画景既定,兴致未已下的选择,代表着倪瓒对于世俗社会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念。而目前对于倪瓒“空亭”意象研究集中为三个层面,一为对“空亭”意象成因探析,从个人经历与儒释道思想提供理论依据;二为对“空亭”意象的构图及情意的分析,分析“空亭”意象在画中的画眼功能及其背后的情感意蕴;三为对“空亭”意象的美学诠释,结合诗文与亭下无人的特点,分析其美学价值。◆关键词:倪瓒;空亭;意象;研究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绘画风格平

    速读·上旬 2021年10期2021-10-12

  •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生如梦”,我猜,倪瓒的梦境应该是疏疏落落、平平真真的。作为元朝的知名画家,他的出身可谓相当“土豪”:祖父那辈儿有钱有地,纵然父亲早逝,却不乏万贯家财实力撑腰,两个兄长在皇帝面前专享无限殊荣——旁的不说,给这小兄弟提供高雅的生活已然绰绰有余。且不谈吃喝住行方面的诸多考究,单是倪瓒的藏书楼就高达三层。藏书楼内除了历代诗文经传,里面还塞满了各大名家的书法与画卷。那么,倪瓒为什么没住在奢华的大房子里呢?分析个中原因,首先与倪瓒的洁癖脱不了干系。相传,倪瓒乃北宋米芾

    知识窗 2021年5期2021-08-19

  • 倪瓒高逸境界之管窥
    品的画作不少,但倪瓒作为一名绘画大师,他的作品中有着比逸品更进一步的“高逸”境界。“高逸”境界的产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倪瓒的个人气质在其中发挥着作用,“高逸”表现在倪瓒身上就是那种高洁不落俗的气质与画作融合后产生的超凡境界。本文从倪瓒“高逸”境界的角度出发,一窥倪瓒这位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师。关键词:倪瓒;高逸;山水画一、高逸境界的成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十三世纪初期,蒙古族开始在马背上征服天下。1271年,忽必烈一统中国,定国号为元

    收藏与投资 2021年2期2021-05-04

  •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摘要:倪瓒,元代四大家之一,精通诗书画。绘画方式以简胜繁,强调画面当中的气韵,他的绘画实践及美学思想不仅受当代人推崇,对明清画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山水画风格天真简淡,独特的构图方式以及绘画的“逸气”与他的生平经历、精神个性以及隐逸的思想相关,是元代绘画的高峰。关键词:倪瓒;山水画;逸气;笔墨;隐逸一、倪瓒的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初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

    收藏与投资 2021年2期2021-05-04

  • “元四家”概念流变考略
    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位元代画家的专有名词,但该词在清代才首次出现。与其意义相似的“元四大家”“元季四大家”“元季四家”等也是明嘉靖、隆庆时期才相继被王世贞、董其昌、朱谋垔等人使用。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尊“赵”派与以董其昌为首的崇“倪”派,直至清代,也未能对赵孟与倪瓒谁当列为“元四大家”形成共识。关键词:元四家;赵孟;倪瓒在郑昶所编《中国美术史》,胡蛮所著《中国美术史》,日本大村西崖所著《中国美术史》,滕固所著《中国美术小史》,陈师曾所著《中国绘画史》,俞剑华

    书画世界 2021年3期2021-04-28

  • 止水落花
    的时代大背景下,倪瓒这位艺术家身处时代漩涡中,这是其画中寂寞境界的外部成因。独特的生平和曲折的经历,是其画中寂寞境界的内部成因。本文通过对其画作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倪瓒的画中境界—止水落花的寂寞。中国传统绘画中追求寂寞之境的绘画不少,而倪瓒的画作十分具有代表性。文章从美学角度切入分析,对寂寞之境展开论述并加以扩展,引出倪瓒画中寂寞世界的丰富内涵。关键词:止水落花;寂寞;倪瓒;美学意义一、倪瓒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一)时代背景十三世纪于欧亚大陆崛起的蒙古草原帝国,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2021-04-18

  • 倪瓒画谱看山水画的天真美学
    终在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画中得到了最完备的诠释。文章由历代画论及倪瓒画谱的实例分析入手,梳理并论述了天真美学在山水画中的内涵与意义。关键词:文人山水画;倪瓒;“平淡天真”一、天真的意涵在画论品评中的流变自谢赫《古画品录》一开书画品评的鸿蒙日月,后世画学不断增进了书画品评的新见解与标准。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反复强调“自然”的品评概念,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是书画品评的最高法度,阐发事物本性之美的审美观念与天真的概念十分接近。北宋黄休复在其《益州名画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2期2021-04-14

  • 倪瓒艺术作品赏析
    柳丽萍内容摘要:倪瓒书风苍劲妍润,冷逸荒率。书法与其绘画、诗文融为一体,气息高古,书卷气弥漫,深得天然古淡之神韵。其书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取法晋唐气息古雅、中期用笔简逸舒朗、晚期用笔古淡天真。诗文和书法引入构图,不但适应了文人士大夫擅长书法写作的特点、而且使绘画艺术发展成为一门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多项才能的综合艺术,使文人画技法更丰富,意境更开阔,给中国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关键词:倪瓒 艺术 赏析元代是文人画的昌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2021-04-12

  • 坚持自我过
    胡超拜访倪瓒墓的路上,天空卷积起乌云。倪瓒墓离我家不远,而我从未去过,家里人也只去过一两次。我一时兴起,便孑然向倪瓒墓走去。纪念馆简单而略显荒凉。馆前的广场上,石板间长着膝盖高的杂草。两边是一块块石碑,上面刻着倪瓒的诗词。地上刻有浮雕,几棵枯松,几片山石,半截断砖砸落了剩下的画境,积水干涸留下的褐印,不知结了多少层。往前是巨大的倪瓒铜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执狼毫,望向远方。铜像早已经被雨水刷洗得颜色斑驳,无人问津,只有辽阔的天空与其做伴。纪念馆的大门紧

    成长 2021年1期2021-01-03

  • “何处惹尘埃”
    合便成为了必然。倪瓒早期作品受儒道思想影响深刻,但在后期耽于禅,其绘画作品中的禅宗思想也日益凸显,并对后人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将对倪瓒绘画作品中的禅宗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禅宗思想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关键词:倪瓒;禅;绘画一、元代禅宗的发展以及对倪瓒的影响元朝宗教环境宽松,各类宗教思想蓬勃发展。刘存仁曾在书中提到,“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调和及同化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政府不仅对各种宗教给予保护,尊重信仰自由,对各类宗教减免赋税,并赋予宗教人士极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0

  •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称奇的为数不多,倪瓒便是其中一个。艺术上,倪瓒是“元四家”之一,重笔墨意趣,画风凄清冷寂、萧条淡泊;交友上,他清高孤傲,标准苛刻;生活上,他还有重度洁癖——关于倪瓒的所有史料,都无一例外提到了这一点。之前,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话画——说明卡片探索记”展览,展出了倪瓒作品及文徵明、沈周、王鉴等仿倪瓒风格绘画七件。初夏时节,看一场洁癖患者的极简风展览,神游在倪瓒构造的近于空灵的世界中,再适合不过了。将元代文人画推向巅峰纵观整个元代,备受冷落的科举制度断了不少文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9期2020-09-22

  • 探析石涛与倪瓒山水画款识异同
    人对其研究很多。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及其款识独树一帜。本文为“探析石涛与倪瓒山水画款识异同”,深入分析石涛山水画的款识与倪瓒的独特性。【关键词】 石涛;倪瓒;山水画;款识【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70-02据记载,早期的中国画的款识更多是一种解释说明的作用,或者是简单地记录作者及时间,而随着中国画款识的发展,文人画的盛行,款识与画面更多地呈现出来一

    今古文创 2020年41期2020-09-10

  •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海博物馆藏仇英《倪瓒像》,倪瓒坐在榻上,身旁两个童子,一人提着水壶,一人手持扫帚。在中国艺术史上,画得好的艺术家不在少数,但作品与癖好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啧啧称奇的为数不多,倪瓒便是其中一个。艺术上,倪瓒是“元四家”之一,重笔墨意趣,画风凄清冷寂、萧条淡泊;交友上,他清高孤傲,标准苛刻;生活上,他还有重度洁癖——关于倪瓒的所有史料,都无一例外提到了这一点。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话画——说明卡片探索记”展览,展出了倪瓒作品及文徵明、沈周、王鉴等仿倪瓒风格绘

    环球人物 2020年10期2020-08-04

  • 元代画家中倪瓒“简”与王蒙“繁”之比较
    在“元四家”中,倪瓒的萧散简远与王蒙的繁密厚重形成画风上的鲜明对比。倪瓒作品所刻画的是“疏而不简”“简而不漏”的疏体山水;王蒙则描绘出的是“苍茫浑厚”“秀润静谧”的密体山水。二人“一简一繁”的绘画艺术效果与他们的创作技法、內心世界、审美追求和人生阅历等密切相关,值得深度探讨。关键词:倪瓒;王蒙;疏体;密体;山水画;元代;艺术风格元代山水画是古代中国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也是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又一个灿烂时期。由于元代社会的特殊性,元代绘画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孕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4期2020-07-18

  • 倪瓒《渔庄秋霁图》的艺术特色探析
    霁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画风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在极简的构图模式中通过巧妙布局、经营,加以简笔淡墨的出神运用,创造出一种萧寂、简淡、清静的意境空间。这种意境氛围的营造与画家的审美追求、生活蒙养、人生阅历密切相关,画面中“物我合一”的“有我”图景深刻寄托了画家主体“隐逸”“出世”的心性诉求,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突出人格化气息的山水图式,将中国文人画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充分展现了山水画中“以逸为高”的精神典范。关键词:《渔庄秋霁图》;倪瓒;艺术特色 ;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2020-06-29

  • 倪瓒《竹石乔柯图》《墨竹坡石图》研究
    毛代炜关键词:倪瓒;双包;竹石;水墨画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别号幻霞生等,人称倪迂。其一生多在江南游历,存世作品数量在“元四家”中是最多的。据《清阁全集》中倪瓒的论述,自己的绘画“写胸中逸气”,因此绘画内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倪瓒的作品在当时便受人推崇,元代之后,倪瓒更是成了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上海博物馆藏倪瓒《竹石乔柯图》(图1)与济南市博物馆藏倪瓒《墨竹坡石图》(图2)在构图和内容上相似度极高,本文对这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两幅作品中存在的

    书画世界 2020年4期2020-06-08

  • 倪瓒与黄公望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对后世的影响及艺术价值
    生命力和感染力。倪瓒和黄公望作为“元四家”的代表,他们在山水空间表现上的特点,所采取的构图形式,笔墨语言和个人思想的情感是明清画坛及后世众家所临摹和推崇学习的对象。倪瓒和黄公望的绘画所呈现的主体精神、审美意象、笔墨符号等是中国山水画及其他时代山水所不可逾越的高峰,他们诗书画印的结合和抒情意境的表达代表了文人画的发展和艺术体现,对后世各时期画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倪瓒   黄公望   影响   价值中图分类号:J205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倪瓒交游考论
    周冰倩摘  要:倪瓒为元末明初著名的诗画家,其绘画以笔简意幽、古淡天然为后人称道,其诗亦颇可讽咏。绘画题跋是元末文学的一朵奇葩,以倪瓒绘画题跋为中心,一则可了解元末明初诗画发展的轨迹,二则也可从中窥见倪瓒的交游圈及元人群像,解读元末文人心态随社会流转而变迁的事实,进一步考察文人交游对文学嬗变产生的重要影响。关键词:倪瓒;文人交游;诗画;题跋作者简介:笔者为南通大学2018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倪瓒《虞山林壑图》之我见
    摘 要:倪瓒作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推动了山水画发展的变革。本文以倪瓒《虞山林壑图》为例,结合其早期、中期代表作品,从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以求进一步解读倪瓒绘画外在形式的发展及其绘画思想的成熟过程。关键词:倪瓒 《虞山林壑图》 外在形式 绘画思想倪瓒《题彦真屋》 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a,寥寥数字道出其毕生的艺术追求。他身处外族统治的时代,不畏权贵和政治的束缚,晚年弃家遁隐,浪迹太湖,淡泊的情怀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绘画作品极高的艺术价值。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探析倪瓒诗画艺术的交融
    苏雅婷摘要: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诗书画皆能,他的诗清雅绝俗、画简淡寂静。作为同一个创作审美主体,他的画与诗有着一致的审美意趣和经营手法,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此外,倪瓒善于将诗书画结合到一起,将以诗入画发挥到极致。关键词:山水画   倪瓒   诗画意境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59-03诗画两种艺术相提并论由来已久,晋陆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2020-02-14

  • 倪瓒“双胞胎”《江亭山色图》伪讹考
    摘  要:倪瓒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元代画家之一,其简约、疏淡、聊以自娱的山水画风,是明清时期的绘画大师们所尊崇的,他的绘画作品也受到后代藏家们的珍视。2004年12月13日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中,倪瓒的《江亭山色图》以1980万元的高价成交。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与之几乎完全一致的画作。如此相似的两件“双胞胎”作品,真伪难辨。如果从画面之远来近景山石画法,近景坡石上的苔桌,树干和树叶的画法,亭子的笔墨处理,以及铃印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0期2020-01-26

  • 图说书法(155)
    李恒滨倪瓒·小楷江南春三首倪瓒·题虞山林壑图(局部)倪瓒·楷书元代 倪瓒倪瓒画像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倪瓒早期家庭富足,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闷阁”,藏书甚丰,还藏有历代书法名画真迹,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每天在楼上读书、习字、作画。后倪瓒家道中落,经济日渐窘困。朱元璋曾征召他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浪迹天涯。倪瓒·楷书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且

    视野 2019年21期2019-12-04

  • 生命的玄想
    摘要:倪瓒的画面中除了鲜明的三段式的表现形式之外,还经常会出现“亭子”的形象,到晚年更是形成了“空亭”的固定形式。“亭”的美学内涵体现出我国古人的审美意味、哲学观和宇宙意识。本文拟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去探索倪瓒画中“空亭”形象的成因,并通过对他的思想的分析阐释“空亭”的意义。关键词:倪瓒;空亭;道家一、倪瓒画中的“空亭”“亭”,《释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本身是人们休息停集的建筑,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独特的建筑形式,广泛的出现在中国山水画中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2019-11-16

  • 陆治《练川草堂》的艺术特色
    水画师法文徵明和倪瓒的撷取方式和艺术特点,以此反映出陆治早期山水画的艺术面貌。关键词:陆治;文徵明;倪瓒;《练川草堂》一、《练川草堂》图式分析(一)“一河两岸”的构图形式显然,《练川草堂》采用了倪瓒“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终陆治一生,倪瓒都是他倾心模仿的对象。[1]他曾说“余少时喜效仿云林画法,文太史谓余仅有所似,尝题曰:倪迂人物自高闲,淡墨苍炯点画间。百余年来遗迹少,真传一派属包山”。[2]我们比较此作和倪瓒成熟时期的作品发现两作在构图是有所区别的。倪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徐浩森摘 要: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是元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同时也是“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师承董源、巨然。他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自娱”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河两岸”元代文人画的图式风格。文章对倪瓒的《虞山林壑图》作品中笔墨、图式、题款的文人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关键词:倪瓒;《虞山林壑图》;文人画;笔墨;图式;题款文人画又称“士画”“士人画”,指封建社会中士大夫、文人的绘画。对于文人画的概念,陈衡恪在《文人画的价值》中提出:“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6期2019-09-17

  • 论倪云林《六君子图》“一河两岸”式构图的艺术特色
    :《六君子图》;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倪瓒,元代画家(1301—1374),江苏无锡人。初名倪珽,字元镇,号云林,他的别号有很多,如:幻霞子、东海瓒、荆蛮民等十余个,并与吴镇、王蒙、黄公望合称为“元四家”。倪瓒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在山水画面中是由近景的河岸之树、中景的湖中之水,以及远景的眺望之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近景和远景分于湖水两边,近景的位置较为低下,多描绘散石、枯树,而远景位于画卷顶端,多为空山、茅亭。中景的壮阔则是用大片的空白去表现浩淼无际的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由“法”到“意”的飞跃
    过对元代山水画家倪瓒作品的解读,从其独特的山水构图程式及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探究倪瓒的山水之境及其中透露出的文化讯息;关注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此际,画家由对自然之形、绘画之“法”的讲究到画面内在意味的探索,并从此种转换中探寻中国山水画至此进入画家自我表现的真正原委。关键词:倪瓒;狷介;构图;笔墨;意境中图分类号:J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3-0096-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由“法”到“意”的飞跃
    过对元代山水画家倪瓒作品的解读,从其独特的山水构图程式及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探究倪瓒的山水之境及其中透露出的文化讯息;关注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此际,画家由对自然之形、绘画之“法”的讲究到画面内在意味的探索,并从此种转换中探寻中国山水画至此进入画家自我表现的真正原委。关键词:倪瓒;狷介;构图;笔墨;意境中图分类号:J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3-0096-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倪瓒:请别再黑处女座
    阿舒倪瓒肯定是被黑得最惨的处女座。倪瓒在庭前栽了一棵梧桐树,每天早晚派人擦洗,满庭苔藓上不能留一点水痕。苔藓上只要有一片落叶,就让童子把叶子挑走,务必使苔藓如绿褥,一点腐烂都看不到。倪瓒留客在家,怕客人不爱干净,几次起夜视察。他在夜里忽然听到一声咳嗽,于是整夜无眠,次日一早就叫童子去客房找痰迹。童子无奈,指着梧桐叶上的晨露说这就是,倪瓒立刻让他剪下那片梧桐叶,扔到10里以外。倪瓒的洁癖听来夸张了点,但只要看过他的画就能理解了。他的画看上去简单,却是不可复制

    百家讲坛 2019年12期2019-07-14

  • 倪瓒山水画风成因探析
    30004)一、倪瓒生平及绘画风格特征1.生平概述倪瓒(1301 -1374),今江苏无锡人,诗书画皆精,尤擅山水,为元四家之一。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有时自称懒瓒,人们又称呼他为倪迂。倪瓒很小父亲就去世了,长兄倪昭奎担负起照顾倪瓒的责任。倪昭奎是道教界的上层人物,享道士免除赋税差役的特权。在倪昭奎的庇护下,倪家富甲一方,条件优越。物质条件的优越使得倪瓒可以潜心山水,过着闲情逸趣的生活,也使得倪瓒养成了高洁孤傲的性格特征。倪瓒27岁时长兄去世,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2019-01-28

  •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四家”的画坛巨匠倪瓒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很多鬼怪,有的像飞禽,却长着角;有的像走兽,却会飞,它们像人一样直立着,发出野猪一样的尖叫,在他面前舞蹈腾跃,丑态百出。在梦里,倪瓒并不惊慌,只是静静地看着它们上蹿下跳。他始终表现得很淡漠,直到被报晓的晨鸡拉回现实世界。这一夜,倪瓒借宿在宜兴的重居寺。醒来后,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标志了倪瓒后半生的开端。这一年,倪瓒50岁。两年后,他偕同夫人抛弃全部田产,乘着一叶扁舟隐入太湖浩渺的云水间,在二十多年的流浪中度过了余

    百家讲坛 2018年5期2018-08-23

  • 他的画里,万径人踪灭
    罗米倪瓒生活上的洁癖虽然出了名,但到底没给他带来什么坏处,真正为他带来灾难的,是精神洁癖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中,有一位画家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很容易辨别:以山水画居多,鲜有设色,画面极其“干净”,一眼望去很“空”。只需看一眼,你便能深切地体会到何谓“画如其人”。无论是用松、柏、樟、楠、槐、榆这六种品行高洁的树传达自己对君子之风的追慕,还是画中不容人进入的小阁,都是一种“孤芳自赏”。这位画家,便是元代的倪瓒倪瓒的腔调倪瓒并不是民间故事和传奇青睐的主角,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27期2018-07-17

  • 从清閟阁到蜗牛庐, 倪瓒的画为何越来越萧瑟?
    吴启雷從倪瓒晚期的代表作《容膝斋图》切入,我们可以尝试解读倪瓒的一生。元四家之一倪攒的画作《容膝斋图》是他晚 年画作的精品之一,也是倪攒现存画作中, 纪年最晚的一幅——据现在的学术研究显 示,倪瓒于1374年辞世。《容膝斋图》创作于倪 攒去世前两年,代表了倪瓒画作晚年的风貌,也是 他最成熟期的艺术作品。关于倪瓒的政治倾向, 后人大概想错了画面上方留白处有两段题跋,是欣赏这幅作品 不得不关注的。一段居于画面右上方.天空,倪瓒(号 云林子)的题跋:“壬子岁七月

    看历史 2018年3期2018-07-04

  • 元末画家:洁癖是一种生活方式
    四家”的画坛巨匠倪瓒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很多鬼怪,有的像飞禽,却长着角;有的像走兽,却会飞,它们像人一样直立着,发出野猪一样的尖叫,在他面前舞蹈腾跃,丑态百出。在梦里,倪瓒并不惊慌,只是静静地看着它们上蹿下跳。他始终表现得很淡漠,直到被报晓的晨鸡拉回现实世界。这一夜,倪瓒借宿在宜兴的重居寺。醒来后,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标志了倪瓒后半生的开端。这一年,倪瓒50岁。两年后,他偕同夫人抛弃全部田产,乘着一叶扁舟隐入太湖浩渺的云水间,在二十多年的流浪中度过了余

    百家讲坛(红版) 2018年3期2018-06-23

  • 倪瓒书画艺术及市场走向
    朱洁云倪瓒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突出,早在他生活的元代时期,他的画名与人品就已经为人所知。然而,与其他画家相比,倪瓒的绘画作品以其特有的“空灵”之态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隽永。特别是与“元四家”中另一位画家王蒙截然相反,王蒙是“繁”,画面饱满,显得非常“热闹”而繁复;倪瓒是“简”,画面干净而空灵。可以说,这一繁一简尽管反差很大,但两人在元代画坛可谓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尽管元代时间不长,但自赵孟俯之后,黄公望、王蒙、吴镇、

    蓝盾 2018年1期2018-02-03

  • 『逸笔草草』的 《六君子图》
    1345年),是倪瓒“三段式”构图确立最早的作品。号称“逸笔草草自娱耳”的倪瓒(1306-1374年),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云林生等,常州无锡人。倪瓒不走仕途,可能是受其家庭的影响。倪瓒的上几辈人都是隱士,他接触的几乎都是隐士或者和尚、道士,常与他们一起吟诗作画,相互附和,过着萧简淡薄、漂泊不定的生活,还给自己一个“苍浪漫士”的雅号,所以他不走仕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性格使他的绘画倾向于古淡萧散,天然清新,具有“逸品”的风格。他的画作笔墨不多,从简去

    读者欣赏 2018年1期2018-01-19

  • 浅析倪瓒山水画意境
    6800)浅析倪瓒山水画意境邵长蕾(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自古以来都被视为文人画家的典范,其山水画萧疏空寂、超逸脱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他对于选气的阐述以及对山水画高逸一路风格的开拓,无不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这种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倪瓒;山水画;笔墨;意境;影响1 倪瓒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玄英,号云林,又署云林居士、云林子等,别号有朱阳馆主、海岳居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