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 艺术学院 530004)
倪瓒(1301 -1374),今江苏无锡人,诗书画皆精,尤擅山水,为元四家之一。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有时自称懒瓒,人们又称呼他为倪迂。倪瓒很小父亲就去世了,长兄倪昭奎担负起照顾倪瓒的责任。倪昭奎是道教界的上层人物,享道士免除赋税差役的特权。在倪昭奎的庇护下,倪家富甲一方,条件优越。物质条件的优越使得倪瓒可以潜心山水,过着闲情逸趣的生活,也使得倪瓒养成了高洁孤傲的性格特征。
倪瓒27岁时长兄去世,这成为倪瓒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面对家庭巨变,倪瓒担负起维持家业的责任。但倪瓒自幼养尊处优,不涉世事,长兄的逝去使得倪家失去特权庇护,再加上吏治腐败也使官府也趁此勒索,使得他在经营家业上十分艰难。元代晚期统治者腐败,各地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加上管理家产的力不从心,使得倪瓒身心俱疲,对世俗生活失去兴趣,开始着手变卖田产,自己则乘舟游于太湖之上,寄情于山水,过着弃家隐遁生活。1374年,倪瓒回到了家乡,寄居在姻亲邹家中,此时的倪瓒已经身染疾病。同年,卧病许久的倪瓒在名医夏鹳家逝去,结束了其孤苦的晚年。倪瓒先旅葬在江阴习里,后归葬于无锡芙蓉山下。倪瓒历经元明两朝,出身巨富,却在中年时散尽家产,隐居遁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倪瓒的山水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构图简洁,用笔含蓄,笔墨疏淡,淡墨施染,布局开阔深远,淡雅明净,充满“隐逸”之风。倪瓒的山水风格大致上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磨练与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出倪瓒在绘画道路上的探索。
倪瓒现存作品最早的是《水竹居图》,是倪瓒根据隐居在水竹居的友人高进道描述所画。全画为青绿着色 ,近处陂陀树木,远处山峰隐没,用笔圆润较涩,中锋为主,明显受到董源、巨然的影响,个人风格并不明显,应该还处于个人风格的初期探索阶段。44岁完成的《秋林远岫图》,画面分为两个部分,近处坡石树木,树木姿态各不相同,树木掩映一亭若现。树木之上是横岭侧峰,山间一瀑高悬直下,高峰之外淡淡远山浮现。用笔依旧圆润,以中锋为主,但有了明显的侧锋用笔,墨法熟练。此时倪瓒开始了探索自己风格的创作之路。
《六君子图》时出现了倪瓒所特有的“一河两岸”图式。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是陂陀树木,上部远山横卧,中间是大片汪洋湖水。画面构图简洁,景物很少,笔墨提炼,充满空旷宁静气氛。此时倪瓒的山水风格已经逐渐形成。《渔庄秋霁图》代表倪瓒的山水画风格已经趋于成熟,笔墨潇洒但不失法度,造型精当写意,树木点叶寥寥。山石皴法为倪瓒所创的折带皴,多淡墨枯笔,画面秋洁明净,带有荒寒萧索的意味,折射出倪瓒此时的心境。
作于71岁的《容膝斋图》已非常成熟。画面上疏下密,下部一堆土石,土石上有枯树,枯树形态各异,充满苍老之意,点叶稀疏,墨色浓郁且笔笔分明。树后有一矮亭,远近虚实分明。亭后有一片坡石,往上留白处表湖水,远景浅山以折带皴画成,起伏平缓。画面没有锋芒,变化微妙,充满平淡天真的逸格,更经得起人们的品味与赏析,可以说晚年倪瓒的画作最值得品味与探究的。
倪瓒山水风格特征鲜明,意境空灵幽远,清雅荒寒,有着极为独特的简逸画风。他博采众长,能够师法造化而中得心源,自得一体。倪瓒在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堪称大家,他独特的山水画风格以及美学思想对元、明、清几代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画家总是处于一定时代和社会,其创作的作品必然会打上所处的时代的烙印。倪瓒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元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蒙古贵族统治,汉族占人口大多数。元朝统治者对汉族非常警惕和防范。他们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各族分为四等,汉人处于末等,地位极其低下。元朝统治者还废除科举制度,使得士人失去晋升之法,沦落于底层。元朝统治者按职业把人分为十等,文人地位仅仅在乞丐之上,即 “九儒十丐”,可见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之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没有出路,大多无所事事,意志消沉,寄情他物以逃避现实,“隐逸”之风盛行。
倪瓒处于元代中期,此时文人政策已缓和了许多,同时元朝统治者对于民众思想把控也较放松自由,在绘画上可以不受统治者的影响而自由发展,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再加上元朝尚武,对艺术的热情不高,并未设画院,文人画就成为画坛的主要力量,受到追捧。绘画作为一种抒发自身情怀的手段,以及传达自身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的载体,在士人阶层广受欢迎。绘画已由最初的“成教化,助人伦”为政治服务慢慢演变为文人抒发自身情志的工具和载体。
倪瓒是当时文人画家的代表,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者充满着不满,只有隐居避世,寄情山水,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失落。倪瓒笔下的山水,是倪瓒人生观的体现,是其“隐逸”思想的表达,这种“逸格”造就其山水格调的超凡脱俗以及意境的清幽深远。倪瓒用画笔营造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境,这种理想佳境成为了乱世中的画家心灵的避风塘。
艺术风格是画家艺术思想的反映,思想往往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一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复杂的,多因的。而艺术风格所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是由于艺术家独特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所造就的。倪瓒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幼时家中巨富,养尊处优,随着长兄、母亲相继去世,成为家中主心骨的倪瓒渐渐力不从心,家业渐渐衰败。后决心散尽家财的倪瓒,开始了隐居遁世的飘荡生活。这样极为“特殊”的一生,造就了倪瓒的一身傲骨,他漠视功名利禄,自视高洁,清高孤傲,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造就了其山水画独特的风格。
早期倪瓒生活安逸舒适,接受着良好的文艺教育。富甲一方的倪家收藏有许多名画佳作,使得倪瓒可以临摹研习前代大家书画,如董源《潇湘图》、荆浩《秋山图》等。这时他的山水风格大多淡雅简远,受董源等人风格的影响。倪瓒从名家佳作中吸取精华,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又善于思考,发扬自身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山水画基础。
壮年倪瓒的生活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并不善于经营家产的倪瓒,生活渐渐紧迫。倪瓒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奔走忙碌,从事书画的时间也不得不减少。苦闷的倪瓒以画抒发自己的苦闷和忧愁,风格渐渐转向孤寂,开始向往隐逸生活,山水面貌呈现出苍凉古朴、荒疏幽静的面貌。
晚年散尽家产,隐居飘荡的倪瓒过的十分凄苦。妻子去世,长子早丧,次子又不孝,还好游历的名山大川给予倪瓒精神寄托。他晚年长期游历与太湖周围的名山古迹,贴近山川湖泊,细心观察和感受,领悟山川湖泊景物特点,进行加工创作,对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使其晚年山水画风大变,形成其独特的“一河两岸”构图,气氛幽静深远,意境寂寞荒寒,画面淡泊明净。
倪瓒优越的出身环境与晚年的凄凉孤苦有着极为鲜明的对比,对倪瓒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倪瓒独特的“先甜后苦”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空灵简淡、荒疏寂静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倪瓒是由长兄倪昭奎抚养长大。父亲是道录官,长兄倪昭奎则是元朝道教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上层人物,家中往来多是道教人物,使倪瓒经常接触道家的思想。通过长兄,倪瓒结识了好友张雨。倪瓒对于张雨的才华十分仰慕,认为张雨“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生活环境、思想情趣、爱好志向的相似,让倪瓒和张雨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知音。在与张雨的交往中,倪瓒对于道家的思想也有了新的认识。
与倪瓒同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王蒙都与道教有着极深的渊源,他们的山水画风深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黄公望入全真教为道,号大痴道人;吴镇也信道,号梅花道人;王蒙的外祖父赵孟頫,信奉道教,王蒙的思想深受其影响。他们的山水画或多或少都受到道教美学的影响。倪瓒在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的交流往来中,也收到来自于他们的道家思想的传播。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庄子十分提倡隐士文化,他本人不仅是隐士的代表,更是将隐士文化作为人生处世哲学的实践基础。《庄子》中记载有许多隐士的事迹,其中最著名应是伯夷叔齐的事迹。讲述了伯夷叔齐面对周公“加富一等,就官一列”许诺不为所动,遁入首阳山采薇而食,宁愿饿死也不仕周的故事。这些隐士都是品行高洁,不屈服于黑暗的社会,即使生活贫困,依然不为荣华富贵所动,拒绝出仕,隐居深山而终。
庄子所处的时代受暴君的宋康王统治,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与倪瓒所处的环境极为相似。“隐逸”是庄子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被倪瓒所认可,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倪瓒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时这种思想对于倪瓒的山水画的风格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无论是淡远的意境,简括的构图还是精炼的用笔都是倪瓒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道家的“逸”、“简”在倪瓒的山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倪瓒前期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后转为佛道并存,到晚年思想中心则以佛为重。禅宗注重净,强调自悟、顿悟,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提倡精神上的解脱。这种精神可以满足倪瓒内心苦闷的心理诉求。倪瓒晚年过的并不如意,散尽家产的他,游荡于太湖周边,过着隐居遁世的生活。在较早的时候,倪瓒就接触了禅宗思想,当时的倪瓒还处于旁观者状态。62岁时,其妻蒋氏离世,倪瓒失去了生活伴侣,思想渐渐对佛家思想产生兴趣,开始有了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状态。同时倪瓒与佛教人士交往明显增多,经常留宿与寺院之中,与僧人题诗酬应。
倪瓒《竹梢图》一卷题跋云:“辛亥六月七日 寓实性源禅房,为写竹梢因赋。禅开分塌留人宿,不夜长燃礼佛灯。”又在次年的《林亭远灿图》中题道“壬子九月望日,过孤云大士宝净精舍留宿。十九日,为写林亭远岫并赋。无住庵主懒瓒。”倪瓒1373年作《枯木竹石轴》并题“松陵寺里寵山老,云海亭前住九如。旧日题名苔石处,霜柯雪竹 影萧疏。懒瓒。”同年在《竹枝图》中题“二月六日夜宿幻住精舍,明日写竹枝遗无学上人”……从这些题句中,我们可看出倪瓒不仅经常居住于禅房寺院,对于禅宗思想也十分推崇依赖。此时倪瓒的作品也深受禅宗思想空寂、超然物外的影响,画面往往充满着静谧空寂之意。禅宗注重净性,倪瓒晚期的山水,笔墨简练率性,意境淡雅超脱,深受禅宗讲“净”的思想影响。此外,禅宗还讲求心性,注重对内心的表达,与倪瓒山水抒发胸臆的意愿相应,造就了其山水简淡疏净的面貌。
综观倪瓒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环境的背景,同时来自道家和禅宗的思想对倪瓒山水画风格的发展也有很深的熏陶和影响。在倪瓒山水画风格从初现到成熟发展到完全形成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是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单因造成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倪瓒山水画风成因进行探析,希望对日后倪瓒的研究者能有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