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维夫人
- 在夜空梳理他亲爱的星星(组诗)
亲爱的星星达洛维夫人这个六月的早晨,干净得像一池子水她不由地停下来,在门廊口,就像过去她总会在游泳池冰凉的瓷砖上站一站注视淡蓝的水面,并准备纵身一跃十八岁,她刚改掉姓名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夏天,能够活着、富足并享受几乎有些难得的眷顾她想,她一定要严厉地度过这个早晨对它加以上色、剪辑她决定去买花在行走的时候弄出些阳光的响声就这样,她挺了挺身子,走向一条老街她想,没什么奇怪的烈日中一度衰老的城市也会出现几个像样的清晨这些清晨,就像忽然造访的年轻人满怀好奇,坚
星星·散文诗 2023年22期2023-11-08
- 在夜空梳理他亲爱的星星(组诗)
亲爱的星星达洛维夫人这个六月的早晨,干净得像一池子水她不由地停下来,在门廊口,就像过去她总会在游泳池冰凉的瓷砖上站一站注视淡蓝的水面,并准备纵身一跃十八岁,她刚改掉姓名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夏天,能够活着、富足并享受几乎有些难得的眷顾她想,她一定要严厉地度过这个早晨对它加以上色、剪辑她决定去买花在行走的时候弄出些阳光的响声就这样,她挺了挺身子,走向一條老街她想,没什么奇怪的烈日中一度衰老的城市也会出现几个像样的清晨这些清晨,就像忽然造访的年轻人满怀好奇,坚
星星·诗歌原创 2023年8期2023-09-05
-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人物形象
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主题意蕴,使读者充分理解这部小说的价值。《达洛维夫人》以一日为框架,记录了达洛维夫人的一日生活,其中包括晚会前的筹備以及晚会的顺利举办。就在她筹备晚宴的一天里,自印度归来的她的昔日情人彼得·沃尔什,她少女时代仰慕的好友萨莉·塞顿,和她极其相似的赛普蒂默斯·史密斯,以及伦敦社交圈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相继穿梭在她的思绪里,引发了她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对老年将至的种种恐慌。表面上的华丽舒适的生活与内心的空虚交织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0期2022-12-14
- 论其他艺术形式对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影响
年创作的《达洛维夫人》大胆地摒弃了之前按照逻辑顺序和事件平铺直叙的传统方法,使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新手法重视人物对客观事物纯粹个人角度的内心反应,人物的意识成为小说的焦点,在表现人物意识方面,按照音乐曲式的原理来构建整部作品或某个章节的结构框架,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性、流动性以及多层次立体结构等新特征;在表现视角方面借鉴了绘画的技巧;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以下本文将以《达洛维夫人》为例对小说中的音乐和绘画等艺术特征进行解析。
艺术广角 2022年3期2022-07-05
- 谁在发声?
——《达洛维夫人》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研究
年出版的《达洛维夫人》是现代主义作家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的代表作之一。该书2005年入选《时代》杂志“百部伟大的英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上流社会贵妇人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经历,展现出一战结束后个体对时代命运的深切思考。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阐释了《达洛维夫人》,既包含主题,又涉及形式。潘建从女同性恋现象出发,讨论父权社会制度下女性艰难生存的状况[1];吕洪灵等分析了小说中的消费与赠礼行为,挖掘了隐含其中的性别关系与社会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2-01-01
- 徘徊与出走
——论《达洛维夫人》中的越界行为
100)《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1925年发表的长篇意识流小说。本书主要描写了英国上流社会女性克拉丽莎·达洛维(Clarissa Dalloway)一战后一天的生活细节。同时,书中还刻画了另一个重要影子人物塞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Septimus Warren Smith)。他是一名患有炮弹震呆症(shell shock)的一战退伍军人,在这天晚些时候跳窗自杀。在《达洛维夫人》的早期评论中,大多评论家都把伍尔夫当作一位非传统作家,认为她只以意识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2-01-01
- 醒悟,抑或是困顿
——《时时刻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双面人生解读
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基础上,跨越时空,巧妙使用蒙太奇的电影方法和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处在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按照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读者-劳拉·布朗及现代版“Mrs.Dalloway”-克拉丽莎·沃恩这样的线索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讲述了她们人生中一天的故事:1923年英国的里士满(Richmond),饱受精神疾病困扰,在伦敦市郊的里士满休养仍不忘创作的弗吉尼亚在构思最新的小说《达洛维夫人》;1951年的洛杉矶,有孕在身,即将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23
- 新批评视域下解读《达洛维夫人》
陈丹娜《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在“一战”后英国的一天,达洛维夫人正在筹备一个上流社会派对,高潮时却传来塞普蒂默斯逝去的消息。根据拥有完美生活的达洛维夫人和身患精神疾病的塞普蒂默斯来看,他们可以说是当时也身患精神疾病的伍尔芙的分体,伍尔芙为了保持达洛维夫人的完美,而选择剥离出消极异己的部分,成为塞普蒂默斯,当他逝去后也意味着达洛维夫人的自我重生。本文采用意识流的陌生化处理,产生的持续审美体验形成不同的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9期2021-11-19
- 电影《时时刻刻》人物塑造中的女性主义探索
本的革命。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是一名中年女编辑,来自20世纪末美国大都市纽约,是自由女性的象征。达洛维夫人18岁与男友陷入情网,因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她与男友吵架并分手。之后与女友共同生活十八年,事业上的成绩十分瞩目,备受羡慕的住宅以及可爱的女儿成为了财富。但达洛维夫人对她的生活并不满意,她仍然深爱着她的初恋男友,他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期待着为初恋举办晚会,庆祝作品获得的成就,希望通过自身的爱让初恋好好地活下去。但在她为晚会辛辛苦苦筹备一上午后,却目睹了
声屏世界 2021年19期2021-11-14
- 《达洛维夫人》中未治愈的创伤
郑 蕊《达洛维夫人》讲述了虚构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Clarrisa Dalloway)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年后在英国的生活场景。这本小说有两个平行的情节:其中一个情节是克拉丽莎·达洛维在伦敦四处游逛,为当晚即将举行的派对做准备,并在游荡于伦敦街道的时候想起她过去的日子。另一个情节围绕塞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Septimus Warren Smith)展开。他与达洛维夫人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二人都生活在伦敦罢了。塞普蒂默斯曾经是一战中的一名士
名家名作 2021年2期2021-11-12
- 多重叙事与读者思维
——论电影《时时刻刻》对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双重突围
25年的《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一战后的英国为背景,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上层社会妇女克拉丽莎·达洛维筹备宴会的一天,通过全知视角提炼出人物内心的无意义感。描绘主观情绪是伍尔夫的创作欲望,人物则是其书写的载体和动力,她常常抛开谋篇布局的束缚,尽可能刻画心理视角。小说看似围绕达洛维夫人举办宴会的单一故事情节展开,但除却书名中的“主角”外,读者能知悉任何一个在书中出现的人物想法。庞杂视角的背后,有伍尔夫“描述生与死、理智与疯狂”的渴望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2021-07-12
- 《时时刻刻》中劳拉·布朗的人格结构分析
及其著作《达洛维夫人》的一本实验性小说。坎宁安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三个处于不同时代的女性置于同一时间维度,反映了女性所面临的不同的生存困境。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框架,对《时时刻刻》中的劳拉·布朗进行分析,揭示她从被自我束缚,到本我归位,再到追求超我的蜕化过程。一、《时时刻刻》的介绍《时时刻刻》是迈克尔·坎宁安创作的小说,出版于1998年。《时时刻刻》讲述了三个女人的一天:1923年,居住在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在构思并创作她的作品《达洛维夫
牡丹 2021年4期2021-04-02
- 旋律与节奏的交错之美
——《达洛维夫人》的音乐性赏析
文试图以《达洛维夫人》为文本,从旋律和节奏两方面讨论伍尔夫小说的音乐性。一、音乐旋律的构成旋律之于音乐,堪比内容表达之于小说。音乐的旋律之美,在于重复及重复的变化。[3]对应到小说创作方面,即可以表现为设定的情节或措辞的重复,以及这种重复出现形式的变化。通过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达成叙事的回环,突出小说所营造的氛围。所谓的诗化小说,亦是指小说的氛围大于情节内容,而氛围的营造,多依赖于重点意象与叙事的重复。1.主导动机——情节的重复主导动机原本指的是一个简短的反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2020-11-30
- 《达洛维夫人》的建构过程
称于世。《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于1925年由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出版。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广大读者的热烈关注。著名文化团体“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成员对《达洛维夫人》褒贬不一。一方面,以福斯特(E. M.Foster)、贝尔(Clive Bell)、弗莱(Roger Fry)为代表的成员认可该作;另一方面,《达洛维夫人》因其缺乏创见的人物、不连贯的情节而遭到批评,如斯特雷奇(Lytton
鸭绿江 2020年15期2020-11-12
- 自然与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达洛维夫人》研究
锋之一。《达洛维夫人》是沃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绝佳之作。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双性同体、意识流、女性主义等方面分析《达洛维夫人》。本文从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分析伍尔夫笔下的自然与女性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阴霾下,不断抗争释放隐藏的强大力量,探究伍尔夫对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平等和谐共生关系的渴望。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文学概念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德奥博纳在其作品中提出的。“生态女权主义号召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认为如果没有解放自然的斗争,任何解放女性或其他
名作欣赏 2020年23期2020-07-14
- 相见恨晚
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他就把《达洛维夫人》借回家看。他看不懂伍尔芙在写什么,但他能欣赏那些句子,在坎宁安的回忆文章中,他是这么说的:“我从来没有读过或者写过这么复杂、这么有力、这么准确、这么漂亮的句子。她的遣词造句就像是吉米·亨德里克斯拨弄吉他一样娴熟。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在率性而为和控制全局之间,在毫无头绪和稳定的形式之间,一次又一次寻找准确的平衡点。”坎宁安说,语言是活着的媒体,那些句子是有伸缩性的,能给人快乐,而且变化无穷。坎宁安后来成了一位作家,写
读者 2020年11期2020-06-19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的休闲消费书写
费建构了《达洛维夫人》的框架和内涵,小说一开篇就以“去买花”奠定了休闲消费的基调,商店林立的邦德街、货物齐全的陆海军百货商店都是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还有宴会、阅读、休闲、赠礼等休闲消费的产品更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小说的休闲消费书写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都十分罕见,仅有以下几位学者在论述伍尔夫作品对现代主义市场的关注时有所提及:阿伯特认为该小说体现了伍尔夫对“没有花费的购物、没有商品的消费”[3]的关注;尹星[5]和郑茗元[6]提出伍尔夫通过描绘小说中的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期2020-01-07
- 知其雄守其雌:从“道”看《达洛维夫人》中的雌雄同体
500)《达洛维夫人》不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的主张也是学界的一大关注重点。陶丽·莫伊和伊莱恩·肖瓦尔特更是对此展开了争论。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肖瓦尔特批评伍尔夫雌雄同体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其对于女性自身的怀疑,才需要借由男性即“雄”这一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双性同体本身就是乌托邦式的,“它总是代表了一种逃避,不愿意直接面对男性或女性。”[1]而莫伊则认为伍尔夫雌雄同体的观点并非是一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12-27
- 《时时刻刻》:一部讲述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作着小说《达洛维夫人》,创作中的伍尔夫在她的小说中写下了这么一个情节:“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自己去买花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可是伍尔夫因为精神疾病被医生禁止出门,丈夫和佣人都在执行着这一禁令,她无法去自己买花。伍尔夫生活的年代——20世纪初期正值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之时,女性尚未摆脱父权制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女性仍然处于从属地位,自觉地将男性的审美与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伍尔夫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女性主义思想反而成为她
遵义 2019年22期2019-11-21
- 帝国身份的建构
——对《达洛维夫人》的“对位阅读”
文尝试对《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 1925)这部经典现代主义作品进行“对位阅读”,阐释伍尔夫对英国帝国身份的文本再现。《达洛维夫人》一方面立足本土,基于伦敦构想英国民族身份;同时放眼海外,将位于帝都边缘的殖民他者形象收编进来,绘制大英帝国版图。它在“国内”与“海外”的空间张力中对英国帝国身份的彰显,表明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对英国现代主义作家的渗透和操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展现了伍尔夫文学创作的历史语境和政治意蕴。二、都市背景下的民族身份构想说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3-18
- 从女性主义伦理学角度论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死观
——对《达洛维夫人》的伦理分析*
流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来挖掘伍尔夫在这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死观。通过对文本和人物深入地分析,笔者发现伍尔夫所表达的生死观与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也有一些作者提出过类似观点,但有的作者忽视了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女作家以其女性视角对生死的独特的解读,有的作者对“向死而生”的深层内涵没有作详尽彻底的诠释。本文作者通过对伍尔夫经典作品的仔细研读,力图印证伍尔夫“向死而生”的生死观点,以期拓展其深刻内涵。伍尔夫通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12期2019-01-17
- 浅析英国作家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艺术特征
焦点。在《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零聚焦”和“内聚焦”两者相呼应相结合构成的叙事结构艺术体系,就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内部焦点也称为“人物视点”焦点。叙述者由角色扮演,并通过角色的感觉体验他周围的生活。他的视野之外什么都不知道。这最适合表达人物心中无限的想法。零焦点也称为“上帝般的”焦点。叙述者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他比作品中的任何其他角色都懂得更多。可是,“内部焦点”这一种叙事方式也有缺点,就是这种方式必须固定在某一个所要描写的人物的视野范
山西青年 2019年19期2019-01-15
-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达洛维夫人形象的解析
之一__《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巧妙的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对克拉丽莎·达洛维一天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淋尽致。克拉丽莎·达洛维也因此成为英格兰文学史上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虚构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女性人物。本文将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形象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反映。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达洛维夫人》;克拉丽莎·达洛维;人物形象;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反映作为意识流写作的先锋代表之一,弗吉尼亚·伍尔芙擅长运用意识流写作技巧,而不是传统的叙事风格来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此外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
- 控制·觉醒·自主
——论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芙的作品《达洛维夫人》探讨男性角色及社会身份对女性的控制,这种控制所引起的反叛,以及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自我价值来论述女性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希望通过分析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能让女性在寻找自身独立性的道路上获得一些启示。二、父系社会下对女性的控制自母系社会被推翻,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在被边缘化,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他者”的概念:“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和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体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波伏娃,5,1998)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0-24
- Finding the True Poetry in Ordinary Days
oway 达洛维夫人(1925年)✧ To the Lighthouse 到灯塔去(1927年)✧ Orlando: A Biography 奥兰多(1928年)✧ A Room of One’s Own 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年)✧ The Waves 海浪(1931年)✧ Between the Acts 幕间(1941年)参考译文在20世纪20年代,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版了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她对小说这种体裁进行了重新打造,以适应这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8年4期2018-08-27
-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与死
著名长篇《达洛维夫人》的电影《时时刻刻》上映,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奖。这部电影以细致的刀法剖开了弗吉尼亚思想的核心,为女性主义作了一个内敛沉静的解释,“逃避生命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生命与艺术才是弗吉尼亚的灯塔所在。女性主义是她本有,也应有其创作观和人生观,于此之外,探索生命与艺术的本质,则是超性别的无差别追求。“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达洛维夫人》从这里开始,记录了一个已婚中年妇女为一场宴会忙碌的一天。与此并行的线索是塞普提莫斯的死亡。这个青年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6期2018-08-03
- 台词
夫在创作《达洛维夫人》时与丈夫伦纳德的对话“人们害怕时,话会变多,这有助于补偿恐惧,同时也是掩饰。”“是吗?”“类似于你在深夜时打开电视,声音能让你不那么孤独,哪怕你确实是一个人。”——英剧《黑镜》“我要走了,凯亚姆,去找我的归宿。你多保重吧!没有人欠我的钱。你要记住:有个犹太人叫米尔维特马伊,我欠他20克金子。如果他还活着,替我还给他。到天黑我要是还不回来,把钥匙交给我弟弟。”“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不用了,孩子。你好好干吧!不要丢下手艺,不要虚度一生
读者 2018年11期2018-05-16
- 浅析《时时刻刻》中的女性意识发展
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对他意义匪浅。《时时刻刻》描述了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女性一天的生活经历,表面看似毫无关联,却因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而紧紧联系在一起。1923年,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在构思创作小说《达洛维夫人》;1949年,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正在阅读小说《达洛维夫人》;20世纪末,编辑克拉丽莎·沃恩总是被她的前男友理查德称为“达洛维夫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发表于1925年,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4-03
- 解读《秀拉》对《达洛维夫人》的继承性喻指
夫笔下的《达洛维夫人》和托妮·莫里森创作的《秀拉》同为两部有关女性的经典作品,对后世女性作-品影响深远。本文运用非裔美国评论家小亨利·路易·盖茨的喻指理论,从《秀拉》对《达洛维夫人》的继承性喻指出发,分析了其文本喻指的基础,即对女性自我和女性友谊的继承性喻指。一方面反映了伍尔夫关于女性自身及女性友谊,在女性自我寻找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思想对莫里森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莫里森对伍尔夫在女性自我寻找主题上的继承与延续。关键字:《秀拉》;《达洛维夫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2018-01-05
- 从《时时刻刻》看20世纪西方女性的生存空间
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之上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因“达洛维夫人”而联系起来的处于不同时空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展示了从20世纪初到跨越了近一个世纪后的20世纪末的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在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视野下,20世纪的女性仍然逃不出家庭的束缚,极度缺乏社会活动,狭隘的社会生存空间带给她们诸多心理上的焦虑和无助。为摆脱困境,她们时刻在痛苦中渴望本真自我,向同性寻求抚慰,甚至不惜成为向死而生的荆棘鸟。本文从她们的活动空间、情感诉求及为自由向死而
名作欣赏 2017年35期2017-12-18
- 女性主义日常诗学
——电影《时时刻刻》“主题并置”叙事模式解读
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三个女性各自独立、完整的故事被导演巧妙地剪辑、拼贴在一起,形成了同一个或多个主题下的多个故事并置的叙事方式。(1)女性一:维吉尼亚的两个时空。Sussex,England,1941;Richmond,England,1923。维吉尼亚开始写她生前最后一部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被写作天才燃烧的同时,游走在疯狂的边缘,终于1941年无法忍受精神折磨而走向乌斯河自杀。围绕着她有三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7-05
- 学生荐书
么样子?《达洛维夫人》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推荐人:蔡书勤(长沙市雅礼中学1518班 )一颗敏感而孤寂的心,一支才情横溢的笔,一天时间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华丽空灵的词藻背后,尽是幽默而无奈的讽刺。繁华的街道,热闹的晚宴,战后的阴影,心灵的荒原,唯有死亡能守住心中纯粹的快乐。一场晚宴,一群旧时相识,一个中产阶级贵妇的慵懒下午,随达洛维夫人聆听一段时光的困惑与倾诉。《七月与安生》作者:庆山(安妮宝贝)推荐人:刑耀丹(长沙中加学校国际部高三1班)告别、流浪
十几岁 2017年2期2017-04-26
- 合上书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桑塔格用《达洛维夫人》举例:“昨晚我打开《达洛维夫人》查找了一个地方(我原以为我记得当中提到了最近我一直思考颇多的瓦格纳),于是开始看了起来,无法放下。我一直看到凌晨两点,八点醒来又一直看到十一点,这时候你到了——我本来没打算做这事。第一次看《达洛维夫人》,我十六歲;然而每一次——这是第四次——这本书对我而言都像是一本不同的书。这次,我觉得它比我记忆中的更独特、更新颖,甚至更深刻。因为这些书就在这里,因此一生中我能够多次从中进进出出。”可是不负责任地假设—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4期2017-04-22
- 解析电影《时时刻刻》的性别立场
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为联结点,讲述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人生境遇。电影公映后的两年内,在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国际评奖中共获奖8次,提名26次,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女配角、导演、编剧、音乐等多个奖项。影片的成功也引发了研究者的关注,除了关于影片的叙事结构、蒙太奇手法等电影艺术的讨论之外,批评的焦点是女性问题。很多研究者将其置于女性主义视域下阐发其主题意蕴,认为它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自我的觉醒与抗争。但一个事实是,电影是由同名小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1期2017-03-13
- 双重映衬中的双重悲剧
——解析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艺术构思
析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艺术构思⊙潘兆一[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 双重映衬 双重悲剧一、双重映衬:《达洛维夫人》精妙的艺术构思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是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作家。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反响。二、达洛维夫人与彼得的映衬关系三、达洛维夫人与赛普提莫斯的映衬关系赛普提莫斯是一个与达洛维夫人并无直接联系的参加过
名作欣赏 2017年2期2017-01-19
- 三个女人,一台戏
,一次在《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一书中。在这两本相对早期的书之后,伍尔芙在自己的作品中从未有过男欢女爱的描述。常常笼罩在抑郁的黑暗魔咒下的伍尔芙对自己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极度担心,以至于她开始觉得这很可能影响到她的作家生涯。为了向人们证明她也可以创作出正常的小说,而不是一个疯女人的胡言乱语和疯狂怒吼。伍尔芙创作了两部相对传统的作品:《远航》和《夜与日》。她期望用这两部作品告诉世人,自己是健康的。在《夜与日》出版之后,为了缓解伍尔芙的精神痛苦,
世界文化 2016年7期2016-07-04
- 《达洛维夫人》与《时时刻刻》中的主题意象阐释
000)《达洛维夫人》与《时时刻刻》中的主题意象阐释王伊然1,邸玲2(1.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2.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达洛维夫人》是集中体现弗吉尼亚·伍尔芙文学理念和生命意识的传世之作,而《时时刻刻》是迈克尔·坎宁安对《达洛维夫人》的解构与重塑。本文从主题继承和延伸层面对《达洛维夫人》和《时时刻刻》中经典意象的审美功能重新进行分析,进而试图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中对这两部作品的思想意蕴作出多角度的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9
-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女性生存状况
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所影响,并且这三位女性的生活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弗妮吉亚.伍尔夫所描写的达洛维夫人相似。与弗妮吉亚.伍尔夫的时间设定不同,迈克尔.坎宁安笔下的女性人物跨越了几乎一个世纪,他给读者呈现了女性在这几乎一个世纪的生活变化。这三位女性人物都在社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所以女性主义理论适合分析这三位受害者的生存状况。不可否认的是先前关于《时时刻刻》的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关这三位女性所遭受持续歧视的研究并未找到。本论文试着呈现这三位女性
环球市场 2016年11期2016-03-16
- 战争:创伤与女人
——基于女性视角解析《达洛维夫人》
视角解析《达洛维夫人》钟伟轩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英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更被评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深刻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现状以及英国妇女的现实生活。在该部作品她首创意识流创作手法,开辟了英国文坛新技法。在创作具体内容时,她采用革新的方法放弃传统小说的固有格式,关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世界,注重阐述人物内在的精神元素。细读作品时,可以发掘作者创作理念中具有反战、反父权统治以及对社会的深层次思
山花 2015年14期2015-09-12
- 战争:创伤与女人
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深刻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现状以及英国妇女的现实生活。在该部作品她首创意识流创作手法,开辟了英国文坛新技法。在创作具体内容时,她采用革新的方法放弃传统小说的固有格式,关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世界,注重阐述人物内在的精神元素。细读作品时,可以发掘作者创作理念中具有反战、反父权统治以及对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女性视角为观察方式,探讨《达洛维夫人》中作者的写作内涵和精髓。“一战”造成的伤害英国是“一战”的胜利国,但其经济实力和军
山花 2015年14期2015-09-12
- 《达洛维夫人》的思想内涵解读
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是一部艺术形式和叙事手法新颖独特的意识流小说,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就是通过他蕴含着深刻的“有意义的内容”即思想价值表现出来的。《达洛维夫人》的叙事艺术在艺术上,《达洛维夫人》主要表现为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自由联想的纯熟运用。 在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时空的自然顺序,小说的主线是达洛维夫人的意识流。首先是摄入主人公眼中的景象,然后引入对相似情境中的人和事的回忆,再是以达洛维夫人的主体潜意识为线索,由此展开联想,从此事到彼事,从这人到那人,中间又穿
参花(下) 2015年5期2015-05-30
- 《时时刻刻》生死主题探析
长篇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原名就是《时时刻刻》。正如迈克尔.坎宁安在《时时刻刻》的卷首语引用弗吉尼亚1923年的日记一语:“我没有时间来描述我的计划。我会说上许多关于生活中的时刻以及我的发现:我是怎样在我的人物的身后挖出美丽的洞穴……这些洞穴应该相互连接,每一个洞穴都是当前的一刻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1]迈克尔.坎宁安沿用了《达洛维夫人》的原名《时时刻刻》。弗吉尼亚一生创作颇丰,长篇小说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海浪》、《到灯塔去》等。事业的成功并不代表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8
- 《时时刻刻》中的逃离现象解析
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线索,将三个不同时空中的女人一天中的生活串联起来。由于女性自我权利的、独立精神空间以及对自我身份认可的缺失,她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逃离方式:伍尔夫的放弃与解脱、劳拉·布朗的挣扎与逃避、克拉丽莎的面对与顿悟。坎宁安通过对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希望能够建立起两性自由对话的平台,并启示当代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人生态度不应是逃离而是勇敢面对。《时时刻刻》 逃离现象 女性主义 人生态度《时时刻刻》(The Hours,1998)是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2015-03-16
- 对生存的企图
——评《时时刻刻》
了能体现出达洛维夫人生存理由的理查德的存在,这部电影,便不能尽情地展示出这三位女性的呐喊。正因为有了男性对女性扭曲时空意识流想法的不了解,才能体现出女性的本质,才能体现出女性对于生存的企图。《时时刻刻》 自由 生存 企图《The Hours》(《时时刻刻》)根据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于1998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三位生活在不同年代中的女性在一天里的精神起伏以及不同的精神寄托。影片从疾走的弗吉尼亚开始,永无止息的河流把开头、结尾连接在一起,平凡的一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12-11
- 《时时刻刻》之女性生存空间分析
的处女作《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原名《时时刻刻》(The Hours)为蓝本创作的,由于其与当时文坛流行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大相径庭,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诸多评论家的眼球,获得了如潮的好评。问世当年就获得了“福克纳小说奖”,次年又获得“普利策小说奖”,2002年末同名电影被搬上好莱坞荧屏并大获成功,获得当年的金球奖,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多项提名,从此风靡世界。从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向伍尔夫及她的《达洛维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8-15
- 论弗吉利亚·伍尔芙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异化主题
尔芙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异化主题⊙黄荣[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英国作家弗吉利亚·伍尔芙的作品大多描述其所处的上流社会和20世纪的英国社会。在小说《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矛盾。异化主题的系统阐释揭示了“向死而生”理念对于形成自由饱满的灵魂,解决异化孤独,找寻个人生活真谛的重要意义。异化自我身份向死而生一、引言《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利亚·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之一,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2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2014-07-13
- 《时时刻刻》之多维空间解读
说代表作《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的一本实验性小说。该书问世当年就获得了“福克纳小说奖”,第二年又获得“普利策奖”。2002年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被搬上大荧幕,并一举获得金球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多项提名。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三个女性展开: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克拉丽莎·沃恩。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点,通过《达洛维夫人》联系起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当代的达洛维夫人。空间理论是千年之交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空间也是文学审视的重要对象。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2014-03-12
- 《达洛维夫人》中的莎士比亚形象
王颖《达洛维夫人》中的莎士比亚形象王颖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负盛名的作品。莎翁的作品,不但被小说中的多个人物频繁引用,其形象本身还作为一个文学意象,被作者赋予了多层含义。本篇论文希望从小说对莎翁作品的多处引用入手,剖析莎士比亚与这本小说的背景、人物、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的深层联系,挖掘小说中伍尔夫援引莎士比亚形象的多重政治文化意图,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伍尔夫与英国文学传统的深层联系。莎士比亚 主题 创作意图 英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2013-12-12
- 《达洛维夫人》中“向死而在”思想解析
齐立梅《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从小说的描述层面进行分析,自从此著作面世以来,经过了许多学者的多个不同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这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之上证明了此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而从著作的写作流派来进行研究,这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派小说,从写作的技巧之上进行研究,《达洛维夫人》可以说将象征以及隐喻的手法技巧运用到了极致,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最后,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研究,本著作是一部充满了女权思想观念的小说。从上述的角度和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3期2013-08-15
- 《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的互文分析①
《时》,《达洛维夫人》简称《达》)的作者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末世之家》,《实验年代》,《夜幕降临》等。1998年发表的《时》是坎宁安最杰出的作品,曾获当年的“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与翌年的“普利策小说奖”。[2](P12)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深受赞誉,荣获当年“金球奖”及多项奥斯卡提名。《时》讲述了20世纪三位不同时代的女性:第一位是生活在20年代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她正在里士满休养并创作《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生命意识的流动——解读影片《时时刻刻》
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联系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的线索,两部小说互文性的携带着挥之不去的死亡的阴影。简单的一天,以《达洛维夫人》的第一句“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开始,三个女人各自带着自己黑色的秘密,煎熬地抗争时时刻刻。一天结束的时候,有人选择了逃离,有人选择了自杀,永久的告别,剩下的人将继续活着,度过接下来的时时刻刻。伍尔芙在1921年搬到英国小镇里奇蒙养病,她正在进行《达洛维夫人》的创作。她曾经想一个人逃走,去往火车终点的伦敦。伦敦是自由的艺术天地,
电影评介 2012年9期2012-08-15
- 弗吉尼亚·伍尔夫长篇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
灯塔去》《达洛维夫人》等。《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成熟的文学作品,它是现代叙事小说的一座丰碑,《达洛维夫人》是无数学者和读者进行研究的对象,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其独特的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方式,合理的运用意识流创作技巧、文体特征和写作中的心理使它文章更具吸引力,它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它写作的语言非常富有特色,伍尔夫认为运用与人物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是写好意识流小说的关键。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征弗吉尼亚·伍尔夫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4期2012-08-15
- 以爱为名
朗。小说《达洛维夫人》将三位女主人公连接在一起,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读者劳拉和达洛维夫人的现代翻版克拉丽莎轮番登场,文中不时出现的死亡意象和同性恋暗示也很容易让读者认为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作品,演绎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然而,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女性的自由和解放,作者迈克尔·坎宁安着力展示现代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爱与被爱、自由和禁锢、梦想与幻灭中遭遇的困惑和挣扎。禁锢的天才: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
山花 2012年4期2012-04-29
- 伍尔夫作品《达洛维夫人》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尔夫作品《达洛维夫人》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王小姣《达洛维夫人》是最能体现弗吉尼亚•伍尔夫叙事技巧的一部作品。作为意识流手法的开创者之一,伍尔夫力图打破传统叙述方式,而这部作品标志着伍尔夫独特叙事技巧的成熟。正因如此,评论家和读者对《达洛维夫人》的关注点总是更多的集中在作品本身的结构和技巧方面,却少有深入作品的深层以探究其内涵。这部作品发表于1925年,两年之后海德格尔发表了其最为著名的论著《存在与时间》。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各种战争和混乱当中
剑南文学 2011年3期2011-08-15
- 《达洛维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①
000)《达洛维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①李 伟 赵 娟(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男权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的生态女性主义,为全面探究《达洛维夫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文本中有关自然的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3-31
-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记载女性成为主体的过程
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为主题,在题材和文笔风格上都酷似《达洛维夫人》,更为称奇的是,他以伍尔夫的传记文本为素材,将伍尔夫作为一个主要人物编织在小说中,真实再现了她的生活足迹,其后现代创作理念之巧妙令人称奇。《时时刻刻》是一部关于现代女性精神状态的文字交响乐。三个女人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和地点,一个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另外两个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克拉丽莎·沃恩和劳拉·布朗。作者描写了她们各自生活中的一天:1923年,伍尔夫在英国伦敦郊区里士满休
名作欣赏 2010年6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