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

  • 文学年历
    ,我第一次见到林斤澜先生,就感到他的异样,人很有魅力,气场也是大的,周围团结了一批有生气的作家。那时候汪曾祺等已经复出,许多作品纷纷于此面世。我们还在上面看到了诸多新人。对于那个时期的北京文坛,人们至今谈来,依然津津乐道。林斤澜编刊物,是继承了老舍那代人的传统的。他对于老舍的评价,不是批评家那种概念式的,而有着气味的感受。《北京文学》的前身,曾有过《北京文艺》这个园地,同时期还有《说说唱唱》等,似乎都有连带关系。手里有一期《北京文艺》创刊号,但看作者的名字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3年8期2023-09-15

  • 汪曾祺的固执
    行修改。父亲和林斤澜关系很深,经常请林叔叔到家里喝酒,两人也经常结伴到各地巡游讲课。父亲去世后我们每年春节都要去林斤澜家拜年聊天,林叔叔说我父亲给他作品提的意见,他基本都改了,但是他给我父亲提的建议,我父亲基本都不听。父亲写过一首诗,前面四句是: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人间送小温”是他的作品,特别是60岁以后作品的一个底色,别人很难改变他,这就是汪曾祺的固执之处。

    视野 2023年2期2023-03-22

  • 林建法印象:一颗星穿空而过
    词典》。“还有林斤澜,他的代表作品是《十年十癔》,王安忆也在一流作家的阵营里,她最好的作品是《纪实与虚构》。余华也是一流作家,最好的作品是《在细雨中呼喊》。张承志《心灵史》、宗璞《南渡记》、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史铁生《务虚笔记》、林白《妇女闲聊录》都是一流的,张炜也算,最好的作品是《古船》和《九月寓言》。……我觉得,当代文学作家的第一把交椅,应该是汪曾祺,他最好的小说是《异秉》《岁寒三友》。”林建法说到林斤澜,我便有写写林建法的想

    文学自由谈 2022年4期2022-11-10

  • 一对挚友与一种“谈话体”
    挚友,汪曾祺与林斤澜享有“文坛双璧”这说法最早出自何时何地以及何人之口,很难断定。明确将之写进文章的,则是林斤澜的传记作者。见程绍国:《文坛双璧——林斤澜与汪曾祺》,《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3期。之美誉。从设喻的依据来看,双璧之说源于二者各有突出品质,同时也唤起我们对二者交相辉映之效果的期待。近些年来,学界对他们的单个研究,均已相当深入,林斤澜研究的热度虽远不及汪曾祺,但近20年来大有改观,已有若干综论发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还是太少。一般说来,比较研

    当代作家评论 2021年3期2021-11-18

  • 《走窑汉》是怎样“走”出来的
    是我的成名作。林斤澜先生另有独特的说法,他在文章里说:“刘庆邦通过《走窑汉》,走上了知名的站台。”汪曾祺先生也曾对我说:“你就按《走窑汉》的路子走,我看挺好。”我的老家在河南,1970 年7 月,我到河南西部山区的煤矿参加了工作。我一开始写的小说,在河南的《奔流》和《莽原》杂志上发表得多一些,一连发表了八九篇吧。时在《北京文学》当编辑的刘恒,看到我在河南的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写信向我约稿。我给《北京文学》写的第一篇小说《对象》,发表在《北京文学》1982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4期2021-05-19

  • 程绍国的“真”与“毒”
    部很重要的书《林斤澜说》。这本书我认真地读了,而且一读就放不下。为什么?因为这之前我也零零星星地看到过一些写人物传记的书和文章——这里我想从绍国先生那儿借一点胆量,说句刻薄的话——那种文章和书不过是借用文学的形式写表扬信而已。绍国先生撰写的《林斤澜说》并没有遵循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市井化、市俗化的路子。《林斤澜说》非常真实、率性,充满着对林先生的尊敬与崇拜。比如他在书写许多大家的时候,直来直去,客观公正,一点也不婉转,一点也不留情面,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要知

    文学自由谈 2021年1期2021-03-08

  • 林斤澜先生 说小说 ——解读林斤澜之谜
    韩小蕙林斤澜先生出生于1923 年6 月1 日,被文坛戏称为“永远的老顽童”。我理解,这既是说他的性格好,老是保持着一颗童真之心;也是指他的创作态度高妙,探索永无止境。【一】2006 年参加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一报到,就听说林斤澜先生也来了,不禁大喜过望。这当然说明林老的身体好了——2001 年至2002年冬春,他曾有过一场大病,感冒引起了肺炎,十分严重,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很久都恢复不过来。这之后听说他慢慢好了起来,还曾读到他写的一篇散文《出生入死》,以达

    北广人物 2020年45期2020-11-24

  • 编织篱笆后的寂冷与洞察论林斤澜小说
    特殊现象出现的林斤澜,是从系列小说《矮凳桥风情》开始的。搭筑在瓯越腹地的矮凳桥,既是一个逼仄的所在,又是一个庞大的舞台,以地方史、改革史为场景演绎瓯人命运史、心灵史,包罗万象的格局存在多种系统,这些系统又可细分为瓯地乡村社会结构、瓯人生存伦理策略,瓯语思维形态等,这一切被小说家用幔状即雾态形态藏掖遮蔽,虚实交错迷蒙难辨,看似随意暗藏珠玑。林斤澜笔下的瓯地由来已久。瓯,从瓦,本义为盆盂类形小瓦器,封闭性、开放性兼具。瓯地临海,远离中原地处边缘,人远地自偏。此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0年3期2020-11-17

  • 艺术之道 不避雕琢
    刘庆邦在林斤澜老师生前和身后,我至少写过两三篇关于他的文章。那些不算短的文章,多是记述我对林老的印象,极少谈及他的具体作品。文坛公认,林斤澜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道行很深,作品比较难懂。我之所以不敢谈他的作品,是有畏难情绪,担心说不到点子上,被人笑话了去。《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之际,2020年开设了一个回顾和纪念性的栏目,要把在该刊发表的经典性作品重温一下。既然是重温经典,林斤澜的获得过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头像》光彩依旧,当然赫然在列。每篇重发的作品后面须配一

    北京文学 2020年10期2020-10-26

  • 记录魅力人生
    力求角度新颖。林斤澜,哈哈哈哈……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开始,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分别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妈妈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0期2020-08-31

  • 说花钱
    联举行了三次“林斤澜创作座谈会”,主持人老舍在会上说:“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果不其然,后汪曾祺和林斤澜被称为“文坛双璧”,老舍当年确实火眼金睛。林斤澜的写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先写剧本,后改为写小说。《台湾姑娘》是其成名作。然而“文革”十年,林斤澜完全搁笔,一个字都没写。对此,林斤澜曾说,“那时候你要写就得按照江青的‘三突出理论来写,按照‘三突出理论没法写。文学不同于政治,我觉得我明白这一点

    读书文摘 2020年7期2020-07-30

  • 文脉的追思与传承
    、诗人、评论家林斤澜是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2019年10月19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与温州市作家协会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联合举办林斤澜先生辞世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届“永嘉文脉与当代小说”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浸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中国作家协会、浙江文艺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学术月刊》《当代文坛》《思南文学选刊》《文汇报》社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温州本土作家三十余人受邀参会,针对林斤澜先生的创作、地方性写作及文学精神的传承展开研讨。纪念会由彭小燕(温州

    当代文坛 2020年2期2020-03-20

  • 林斤澜和唐湜
    瑞蕻、琦君……林斤澜先生和唐湜先生,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两颗星星。温州老乡林斤澜生于1923年,唐湜比林斤澜大三岁,1920年。林斤澜父亲创办沧河小学,当了几十年的校长,唐湜父亲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校长。林斤澜小学和初中各跳一次级,在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林斤澜和唐湜是同学,唐湜比林斤澜高一年,他们互相认识。林斤澜13岁在学校发表第一篇作品《新路》。次年抗战爆发,林斤澜毅然到平阳三门,进入粟裕当校长的闽浙边抗日干部学校。后来他加入地下党,到温台山区,明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1期2020-03-13

  • 林斤澜、汪曾祺、邵燕祥到温州
    1995年秋,林斤澜两次组织北京作家来温州采风。前一回是永嘉县的领导到北京登门拜访,向林斤澜要求的,来的作家有林斤澜、汪曾祺、邵燕祥、从维熙、刘心武、郑万隆、母国政、陈惠方等。后一回是瓯海县邀请的,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很是重视这次活动,取名“金秋文化节”。那时我兼任瓯海文联副主席,参加了接待。这回除了林斤澜、汪曾祺、邵燕祥、母国政外,还有唐达成、蓝翎、姜德明、赵大年、陈建功、陈世崇等十来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瓯海七天之后,这班人又到洞头县待了两天。我记得那时

    文学自由谈 2020年6期2020-01-02

  • 林斤澜和唐湜
    瑞蕻、琦君……林斤澜和唐湜,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星星。林斤澜生于1923年;唐湜比林斤澜大三岁,1920年生。林斤澜父亲创办沧河小学,当了几十年的校长;唐湜父亲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校长。林斤澜小学和初中各跳一次级;在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林斤澜和唐湜是同学,唐湜比林斤澜高一年,他们互相认识。林斤澜13岁在学校发表第一篇作品《新路》。次年抗战爆发,山河震荡,金鼓连天、风石火球、热血化雾的时候到了,林斤澜毅然到平阳山门,进入粟裕当校长的闽浙边抗日干部

    文学自由谈 2019年5期2019-12-27

  • 苦心经营的随便——汪曾祺、林斤澜论小说
    年代,汪曾祺和林斤澜跟文学青年一起聊小说,问起小说的结构,汪曾祺答曰:“结构的原则:随便。”啊哈,林斤澜心想我讲了一辈子的结构,岂不是白讲?就追问了一句:“随便?”汪曾祺于是从容补充:“苦心经营的随便。”林斤澜不再追问,显然对这个机智的、辩证的、悖论般的补充颇为满意。欲造平淡难在我看来,这正是汪、林两位短篇小说名家小说观的汇聚之处,同时也是其分驰之处。“结构”并非小说的全部,却最能见出作家对小说的基本看法。既然小说的诸要素是结构化地组织、表达和呈现的,那么

    名作欣赏 2019年31期2019-09-27

  • 汪曾祺:我又不给我自己打电话,记什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呀
    有段时间,林斤澜在家里经常会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开始,他还想着这可能是人家拨错了,但这种电话接多了,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于是就问对方号码是从哪儿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斤澜就说:“他不是在跟你开玩笑吧?”“不是。”对方很肯定地回答说。事后,林斤澜就找到汪曾祺,问他:“人家管你要电话号码,你怎么总是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人家?”汪曾补其很无辜地说道“:因为,因为我就记住了这一个电话号码。”林斤澜又问:“那你自己家的呢?你不记得?”汪曾补 其眨巴眨巴眼睛,

    北广人物 2018年44期2018-11-21

  • 汪曾祺的天真
    一段时间,林斤澜经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是从哪儿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斤澜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很肯定地回答说,不是。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人家管你要电话号码,你怎么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人家?”汪说:“因为,我就记住了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你不记得?”汪断然回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又,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曾祺接过留言簿,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脱口骂道:“什么鸟人!她也配留

    北广人物 2018年12期2018-06-21

  • 让人难堪的亲人啊,我们来赔笑脸
    看程绍国写的《林斤澜说》,有一章写林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莫逆之交。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作者提起游鸥海时,一个年轻姑娘挽着汪曾祺,走在后面的汪的妻子施松卿对作者说:“老汪这个人啊,就是喜欢女孩子。你看你看……不过,我不嫉妒,真的没有嫉妒,哈哈哈……”2000年,在北京林斤澜家附近的建国门客栈,我说起这件事,林斤澜感慨地说:“老施脑血栓,瘫倒在床上,还疑心曾祺和保姆有关系。有一天,保姆问她晚饭吃什么,老施竟说:‘吃逼!’(原文如此,抱歉)曾祺对我说的时候直摇头

    意林·全彩Color 2018年4期2018-05-07

  • 让人难堪的亲人,我们来赔笑脸
    看程绍国写的《林斤澜说》,有一章写林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莫逆之交。其中有一段这样说的,作者提起游鸥海时,一个年轻姑娘挽着汪曾祺,走在后面汪的妻子施松卿对作者说:“老汪这个人啊,就是喜欢女孩子。你看你看……不过,我不嫉妒,真的没有嫉妒,哈哈哈哈哈……”,2000年,在北京林斤澜家附近的建国门客栈,我说起这件事,林斤澜感慨地说:“老施脑血栓,瘫倒在床上,还疑心曾祺和保姆有关系……”忽然眼热,不说施松卿当年是西南联大外文系的美人,也不说汪曾祺喜欢女孩子,而是病中汪

    幸福 2018年5期2018-03-03

  • 林斤澜文章里的汪曾祺
    陈武林斤澜文章里的汪曾祺陈武林斤澜写了多年小说,后来也写散文随笔,总量不比小说少。林斤澜的散文随笔,特别是与创作有关的随笔,谈鲁迅的最多,“开口必谈鲁迅”成为一段时间的“常态”。谈鲁迅,又以谈鲁迅的小说居多。谈鲁迅的小说,又以谈《孔乙己》为最。除了谈鲁迅,就是谈汪曾祺了。林斤澜和汪曾祺的故事能说很多,一起喝酒,一起出游,一起参加笔会、研讨会、对话会。二人也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也抬过杠,在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中,汪曾祺写过林斤澜,比如《林斤澜的矮凳桥》,而林斤澜

    连云港文学 2017年5期2017-11-13

  • 汪曾祺的迷人细节
    9年,汪曾祺和林斤澜受邀到徽州游玩,当地安排一名小青年程鹰陪同。第二天一早,程鹰赶到宾馆,汪先生已经下楼,正准备去门口的小卖部买烟,程鹰跟了过去。汪先生走近柜台,从裤子口袋里抓出一把钱,数也不数,往柜台上一推,说:“买两包烟。”程鹰说,他记得非常清楚,是上海产的“双喜”。卖烟的在一把零钱中挑选了一下,拿够烟钱,又把这一堆钱往回一推。汪先生看都没看,把这一堆钱又塞回口袋,之后把一包烟往程鹰面前一推:“你一包,我一包。”晚上程鹰陪汪、林二人在新安江边的大排档吃

    北方人 2017年17期2017-09-26

  • 林斤澜,哈哈哈哈……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开始,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分别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是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26期2017-08-11

  • 一个人不明白的一生
    。许多人都说,林斤澜的小说不好懂,林斤澜自己也说:“我自己都不明白,怎么能让你明白呢?”{1}那么,如此说来,一个作家写作的态度,可能主要就有三种:一种是他可能“自以为是”地告诉你一切,他知道的以及并不知道的,对于他不清楚的那部分,他往往采取虚构来补足,也就是装作明白;另一种是对于他想不清楚,没有搞清楚的,他就“搁置”它们,这就是林斤澜自己说的,“自己都不明白”,也就没有办法让读者明白。可以说,这是真不明白。还有一种,作家是有意不让读者明白。作者写的是什么

    长城 2016年6期2017-05-26

  • 林斤澜!哈哈哈哈……
    汪曾祺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

    北方人 2017年4期2017-05-06

  • 林斤澜!哈哈哈哈……
    文/汪曾祺林斤澜!哈哈哈哈……文/汪曾祺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

    北方人 2017年7期2017-05-04

  • 林斤澜以“癔症”写“创伤”
    列短篇小说中,林斤澜就呈现出云遮雾绕般的风格,具体表征为雾气弥漫的环境、生动而又迷濛的人物和思想意蕴的朦胧。(贺绍俊、潘凯雄,《矮凳桥作雾中看——〈矮凳桥风情〉的别一种读法》)也有论者指出小说“叙事观点几乎永不固定”“在情节的运用上追求非连续性、随意性和流动性”的叙述特点。(张颐武,《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下)》)有关林斤澜的叙事风格,学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修辞学、文体学的分析,本文只是粗略、感性地提出对林斤澜风格的描写,毕竟这种风格渗透于林氏的主要

    博览群书 2017年4期2017-05-03

  • 林斤澜,哈哈哈哈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开始,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分别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是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

    读者 2017年4期2017-01-20

  • 《矮凳桥风情》的民间文化意蕴
    康馨[摘要]林斤澜毕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发表于新时期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被称为“怪味小说”。《矮凳桥风情》的创作扎根于民间,以民间价值立场叙写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林斤澜将温州文化中保留的原型形象与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相结合,以通俗典雅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相结合,做出了小说语言回归母语的努力。地域色彩浓厚的形象与原始而别致的小说语言,促成了作品充满文化意蕴的审美特质。[关键词]林斤澜;矮凳桥;民间;文化1984-1987年,林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2017-01-04

  • 创伤书写之“重复”
    左睿摘 要:林斤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文坛冠以“短篇小说圣手”之美誉。在作品《十年十癔》中,林斤澜运用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了怪诞又深刻地描绘,他通过“叙事的重复”与“癔症的复现”来书写创伤,从而达到映射人性的目的。关键词:林斤澜;《十年十癔》;创伤书写;重复林斤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在50年代步入文坛之际,逐渐形成自己的小说风格,曾被文坛冠以“短篇小说圣手”之美誉,和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林斤澜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2016-12-12

  • 「食美家」林斤澜
    安东「食美家」林斤澜◎安东林斤澜是汪曾祺的挚友,二人关系密切,且都爱吃、会吃、嗜酒,颇有相似之处。汪曾祺人称美食家,林斤澜只好自嘲曰“食美家”。他们共同的朋友邓友梅为林斤澜鸣不平:“汪曾祺近年来被人们称为‘美食家’,我很高兴,也为斤澜抱不平。50年代斤澜的烹调不在曾祺之下,他做的温州菜‘敲鱼’在北京文艺界独此一家。”另一位作家陶大钊也写过:“一条几斤重的大鱼在他手里,能做出一席鱼宴来。”林斤澜的“敲鱼”,做法奇特而且考究:选用刺少肉厚的鲜鱼,以黄鱼、鲈鱼、

    爱你 2016年24期2016-11-26

  • “食美家”林斤澜
    安东林斤澜是汪曾祺的挚友,二人关系密切,且都爱吃、会吃、嗜酒,颇有相似之处。读二人的文章,常读到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对照来看,趣味盎然。二人一次冬游武夷山,在银河饭店吃饭,林斤澜点了一盘凉拌豆腐,端上来一看,盘底汪着酱油和麻油,中间是方块豆腐,豆腐上铺一层碎蒜苗叶。放到嘴里一品,有沙沙细声——那一粒粒都是味精。林斤澜不满意,汪曾祺也觉得不搭:“青蒜炒回锅肉甚佳,以之拌豆腐,配搭不当。”汪曾祺人称美食家,林斤澜只好自嘲曰“食美家”。他们共同的朋友邓友梅为林斤

    饮食科学 2016年7期2016-07-27

  • 独特的林式美感——评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艺术表现
    林式美感——评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艺术表现刘晰(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林斤澜的小说素以怪而被称道,其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及叙事策略。“矮凳桥”系列小说是林斤澜的一次归乡之作,小说展现了林斤澜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烘托出温州一个城镇所独具的风情韵味。本文试从林式小说的人物描写、结构安排、叙述特征及语言方式等方面来论述“矮凳桥”系列小说所显现出的独属林斤澜的“林式美感”。关键词:矮凳桥;林斤澜;林式美感要体现一方乡土乡情,中国小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年2期2016-03-15

  • 一次“终身成就奖”评选
    是浩然,一位是林斤澜。候选人是经过北京作协全体会员投票产生的,回想起来,那些争议挺有意思的,越想越有意思。我想我还是把那件事情粗略地写下来吧,不然的话,时间一长也许就忘记了。作家浩然(1932-2008)从报纸上看到,上海评出了新一届上海文学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各十二位。这项评选被称为上海文学艺术界的“荣典”,颁奖典礼大张旗鼓,那是相当隆重。看到消息我想起来,北京作家协会也为北京的作家评过“终身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而且已评过两

    北京观察 2015年12期2015-12-06

  • 汪曾祺的天真
    这是何等心境!林斤澜家中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汪说:“我只记住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不记得?”他断然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太可笑,妙在汪老的回答,宛如相声里的“底儿”,一派天真盎然!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先生接过留言薄,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脱口

    晚报文萃 2015年7期2015-11-19

  • 汪曾祺的天真
    这是何等心境!林斤澜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斤澜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汪曾祺说:“我只记住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不记得?”他断然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太可笑,妙在汪老的回答,宛如相声里的“底儿”,一派天真盎然。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曾祺接过留言薄,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

    人生十六七 2015年31期2015-11-16

  • 文尽奇诡人淡如菊
    好不痛快人也。林斤澜先生写的春天,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春天的样子。人们心里头的“标准春天”,不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天,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吧!可读了林先生的《春风》,谁都会说一句:真的,谁规定的,春风一定要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呢?谁说春天就一定要是春暖花开,日头暖洋洋,惹得人心也痒痒的?本文文章结构很是精巧讲究。以抑笔起首,先写人们对北方春天的意见,这是对北方春天的普遍看法。作者不直接加以辩驳,而以“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将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6期2015-07-03

  • 浩然还是林斤澜
    是浩然,一位是林斤澜。候选人是经过北京作协全体会员投票产生的,得票最多的前两位老作家被确定为候选人。候选人的产生算是初评,最终谁能评上,还要由终评委员会投票决定。终评委员会由北京市作协党组成员和主席团委员组成。作为评委之一,我参与了那次评选。若是等额评选,那就省事了,评委们走个程序,在候选人名字后面画个圈儿或打个对勾,哈哈一乐就完了。二者只能选其一,就给评委们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是评浩然,还是评林斤澜呢?投票前有一个讨论,意思是先把意见统一一下。可意见不

    南方周末 2015-02-052015-02-05

  • 短篇圣手:林斤澜
    林斤澜档案祖籍—浙江温州出生地—浙江温州百里坊出生日—1923年6月1日逝世日—2009年4月11日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职业—作家、诗人、评论家生平经历—林斤澜出生在一个温州小镇的教师家庭中,父亲是教员,兄弟姐妹十人,是个多子女的家庭。林斤澜从小学时就开始阅读文学名著,童年的阅读修养和少年的独立生活体验,为他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15岁起就离家独立生活。15岁的林斤澜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2014年6期2014-07-23

  • 本刊主编晓苏获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坛关注的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于11月3日在温州揭晓,本刊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获奖,并被授予优秀短篇小说家称号。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以已故著名作家、温州籍短篇小说大师林斤澜先生的名字命名,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温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属全国性的短篇小说大奖,两年评选一届,表彰两年内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短篇小说作家。本届获奖作家为:王蒙、范小青、金仁顺、薛忆沩和晓苏。评委会认为:晓苏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发表短篇小说逾两百篇。晓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4期2014-03-21

  • 林斤澜的“笑”话
    代初,著名作家林斤澜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研究生班讲课。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充满了期待。很多同学为了能够亲耳听到自己渴望得到的写作“真经”,课前都认真地做了功课,纷纷准备好提問的小字条。讲课开始了,教室里座无虚席。林斤澜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没有吱声,把它放下。然后,他又拿过一张字条,看了看,还是一言未发地放下。后来,他又了看了几张字条,终于笑着发话了:“有人要我评价一下当代一些著名作家,我不干——我为什么要去阿谀奉承别人呢?还有人要我谈谈我自己的作品,这我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4期2014-01-22

  • 写在“暮春”的屁股上
    远是鲁迅,近是林斤澜。鲁迅的作品尚没有过期,我们还需要鲁迅这样反封建的嗓音。近来有人“臭鲁”,说鲁迅的骨头不是最硬的。那么第二硬好不好呢,第十硬好不好呢?“臭鲁”可以,因为中国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多元的思想。但我个人强调,中国太需要鲁迅这样富有批判精神、力推社会前行的作家。当然,鲁迅作用怎么样,鲁迅反封建,有了鲁迅中国不是照样封建吗?这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我们很难发出类似鲁迅尖锐而美丽的声音。对于林斤澜,我的恩师,已在《林斤澜说》里说得很多了。作家的嗓音有

    文学自由谈 2013年5期2013-11-29

  • 蛮荒与先潮——林斤澜笔下当代温州形象
    一、温州文化与林斤澜的创作历程林斤澜一生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向世人讲述故乡童年记忆,成年后的他乡情事,老年返乡后的故乡新传奇。他或以充满感情的笔调描述故乡人、事,流露着心驰神迷魂牵梦萦的浓浓乡情;或以理性客观的姿态刻画他乡故事,平实地记录社会当代世相。不管是故乡风情的描摹还是他乡人情的叙述都体现出林斤澜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显示了内蕴心灵深处的温州文化精神。温州古称瓯越,地处东南远离中原,为史上南蛮生活区域,加上山水阻隔,与中央统治区域交往受限,长时间处于文

    当代作家评论 2012年2期2012-12-18

  • 林斤澜作品目录
    963年版;《林斤澜小说选》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石火》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小说说小》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满城飞花》花城出版社1987年版;《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草台竹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舞伎》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句点年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89年版;《人生怀抱》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随缘随笔》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山外青山》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版;《水浒

    湖南文学 2012年4期2012-05-22

  • 纪念林斤澜先生
    通州通惠陵园给林斤澜先生谒坟。清明节没到,陵园少人,卖迷信品的男女一拥而上,我们摇摇手,只到一个花店买了两个花篮。陵园前边是乱坟岗,先生所在的区域规制好些,墓碑也整齐些,但我在去年4月26日参加葬礼时候在心里做过标记,今天一下还是走错了。这里不分区,不分排,不分号。像是人人平等,这倒也好,也合先生之意。先生曾说过“落叶归根”,说过“到最后,我总要整个交给温州”的话。2003年,在温州,我和哲贵陪他和他的妹妹、妹夫们到黄龙公墓去,给他的父母谒坟。后来在边上转

    湖南文学 2012年4期2012-05-22

  • 清明的怀念
    到怀念汪曾祺和林斤澜二老的季节了。夤夜重读《受戒》《门》等作品,那种震撼力依旧如往常,巧夺天工,叹为观止。這些年来,时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起汪、林“一僧一道”的逸闻趣事,诙谐而幽默,闻之不免一笑。二老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不仅是一生的挚友,而且都热衷于短篇小说的创作。更重要的是,爱喝酒,好玩,可爱!不失为性情中人。喜欢汪的人,也喜欢林,反之亦然,仿佛两位是连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可爱的文章不多,可爱的作家更是少有,如今二老都已驾鹤西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那永不磨灭的顽

    湖南文学 2012年4期2012-05-22

  • 黄宗江二题
    。“也”意前指林斤澜。两位温州籍文化大家的人生,在北京相继谢幕。看了短信,我没有惊愕,也没有一丝难过。宗江先生的人生色彩斑斓,总体还是精彩的。他达观的生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该做的事大体都做了。2003年春节,我听他说过,要完成最后一个长篇小说,我问是什么内容,答曰“保密”。不知这个作品怎么样了。可能如同林斤澜先生,《十门》只完成了“三门”。完成不了,也就罢了。完成了才死,对于他们又有什么意思呢。两位对世界、对人生看得通透,应当没有什么遗憾了。文学方面,我非

    当代 2011年3期2011-09-10

  • 在困惑中蜕变——林斤澜对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突破
    其中,汪曾祺、林斤澜等一批作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借助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突破了头脑中的僵化观念,创作出了一批在当时被称为“新笔记小说”的作品,对80年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出版后,汪曾祺写了一篇评论,其中写道:“‘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写过不少表现‘社会主义新人’的小说,红了一阵。但是我总觉得那个时候,相当多的作家,都有点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斤澜只是写得鲜明一点,聪明一点,俏皮一点。我们都好像在‘为人作客’

    名作欣赏 2011年27期2011-08-15

  • 论《矮凳桥风情》情节的中断和淡化
    ]短篇小说大师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在小说的叙事方式、结构及语言上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成就突出。在叙事方式上,与常规的叙述反其道而行之,常省略、隐去一部分形象和生活内容,不再顾及情节的连贯和故事的完整。他打破结构的常规,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下笔,由此形成小说独特的审美形态。林斤澜 叙事方式 情节中断 情节淡化作为中国短篇小说大师,林斤澜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1984年至1986年间,林斤澜陆续发表了以家乡浙江农村为背景的十五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小说,

    名作欣赏 2011年6期2011-08-15

  • 林斤澜先生周年祭
    通州通惠陵园给林斤澜先生谒坟。清明节没到,陵园少人,卖迷信品的男女一拥而上,我们摇摇手,只到一个花店买了两个花篮。陵园前边是乱坟岗,先生所在的区域规制好些,墓碑也整齐些,但我在去年4月26日参加葬礼时候在心里做过标记,今天一下还是走错了。这里不分区,不分排,不分号。像是人人平等,这倒也好,也合先生之意。先生曾说过“落叶归根”,说过“到最后,我总要整个交给温州”的话。2003年,在温州,我和哲贵陪他和他的妹妹妹夫们到黄龙公墓去,给他的父母谒坟。后来在边上转了

    文学自由谈 2010年3期2010-03-21

  • 有所不为的智慧
    位文化界名人,林斤澜和丁聪。这两位老人的共同点是淡泊名利,他们在“反右”、“文革”中的有所不为,让后人领略到人性的光辉。很多“老运动员”都知道,有时揭发人就是自救。“反右”时,上头叫林斤澜揭发邓友梅、刘绍棠,他就是不表态。那个时候,没有揭发批判过别人,是极少见的。“文革”中,林斤澜被批斗,他没有为自己患得患失,反而为批斗自己的两位女同事担心,害怕她们说错了话,惹麻烦。据作家陈四益介绍,“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丁聪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能无中生有,也

    啄木鸟 2009年11期2009-11-02

  • 林斤澜新论
    李 敏林斤澜是一位老作家了,他与汪曾祺是同时代的人,也和汪曾祺一样专攻短篇小说,但显然没有后者的名气大。平心而论,林斤澜的小说的确不及汪曾祺的小说“好看”:与汪曾祺的平白如话又包含韵味的语言相比,林斤澜的语言很“涩”;与汪曾祺从容淡定的叙事节奏相比,林斤澜的小说很紧张;而最明显的不同是,汪曾祺早在1980年就发表了《受戒》,为久为政治所困的文学指明了一条“去政治化”的路径,林斤澜却直到1986年还在写不能忘怀“文革”的“十年十癔”,后来又加上了“续十癔”;

    文艺争鸣 2009年6期2009-07-22

  • 林斤澜聊天
    有个半老不老的林斤澜,开会与我同住一屋,擅长打呼噜,早起又笑眯眯地道歉,“呼噜打得水平不高,你凑合着听吧。”即令如此,我还是愿意跟他“同居”。后来待遇提高了,开会也好,旅游也好,住单间,得空儿我就往林斤澜屋里跑。不光是我,他屋里常聚集三五位文友,聊大天儿。聊天——谁创造的这个词?妙不可言!天空有多少鸟,云彩是啥形状,百无禁忌,畅所欲言,谈文论艺,自由浪漫。“话不投机半句多”,人家自然不来,也没谁请谁来。“人逢知己千杯少”,以茶代酒,也可清心醒脑。此种场合,

    北京文学 2009年6期2009-07-03

  • 和林老相处的日子
    刚刚到医院去看林斤澜的情况,并约好下星期一我们一块儿再去看看林老的。林老这些年数次住院,几次报病危,好像每次都是因为感冒引起肺部感染。记得有次去同仁医院看他,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我在门口静静地站了许久,最终医生也没让进去。还有一次,他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经过治疗,病情大有好转。我去看他时,见病房的小柜上放着一瓶啤酒,他说这是护士长特许的。要过节了,病又好得差不多,心里高兴,想喝点儿。问护士,护士不敢做主,又把护士长请来。白酒?坚决不行!红酒?也不行!啤酒?

    北京文学 2009年6期2009-07-03

  • 悼念斤澜先生
    作家是谁?我说林斤澜。对于这些剧组的演职员们来说,林斤澜这个名字显然是过于陌生了,他们自是茫然。于是我说,林斤澜是我敬重的为数不多的老作家之一。这句话仅仅说过不到三分钟,手机里收到了一条短信,来自《北京文学》杂志社前社长章德宁,内容如下:潘军,你在北京么?林老走了,十七日上午在八宝山告别。咱们还约好一起去看他呢……我先是一瞬的惊讶,之后便是一阵沉默,以至于光布好了,我都没有坐到监视器的面前。场记问我出什么事了?我才说,刚才和你们谈到的那位老作家,走了。大家

    北京文学 2009年6期2009-07-03

  • 百余名作家送别林斤澜
    月17日上午,林斤澜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兰厅举行,百余名作家和各界人士前往送林老最后一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邓友梅,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卫,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曹文轩、李青,以及严家炎、赵大年、徐坤、阎连科、白烨、曾哲、徐小斌、解玺璋、邹静之、刘连书等作家、学者参加了告别仪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16期2009-04-22

  • 打一眼深井
    革”的潮流中,林斤澜的《头像》却把敏锐的笔触直指知识分子自身,提出了艺术家如何面对世俗社会,如何坚守艺术信念的问题。他的反省直到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林斤澜在短篇小说的表现功能、人物塑造、结构营造以及叙述方式上,不懈探索和开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体和风格,对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读林斤澜的小说,需要有一种平静、专注甚至闲适的心境。他是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杰出小说家之一。他倾注了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感受和思考中国社会、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农民阶层的

    名作欣赏·上旬刊 2008年10期2008-10-21

  • 关于《杂感》的杂感
    《读书》第一期林斤澜的《读杂感》,写得自在,意思也独到。卡门是寻自由和认死理儿的女人。说透了,大凡寻自由的人,都是认死理儿的。因为“自由”本身就是大哲们提出来的死理儿。不知自由为何物的人,保险不认死理儿,就像“带适,不知腰也”一样。请看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就非得抛弃生命和爱情么?这不是卡门的认死理儿吗?或者可以说,这是浪漫主义文化模式。其定义为:“寻自由而认死理”主义。爱什么,爱到为之去死,都是此类。书痴,

    读书 1991年4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