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成
我和绍国先生相识、相知、相交,并成为好朋友,差不多有二三十年了吧。绍国先生之所以和我能成为朋友,除了共同的爱好,同气相求之外,我觉得他身上有许多东北汉子的特点。在我眼里,一般说,江浙一带的男人都比较温文尔雅,但是绍国先生则不然。这个家伙有个性,同时又很讲感情,重情义。更重要的是,此君很有棱角,收到他眼睛里的多是一些值得审视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不仅仅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喜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正因为这样,可怜的文学又成为他如此表达的艺术工具了。但是实话实说,绍国先生这种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个性,无论是在男人当中还是在女人堆里,都很有吸引力。
我历来认为,作品就是作家灵魂的表达与同谋。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和他本人想法、爱与追求相去甚远的话,不好意思,那就是一个伪作家,一个可怜的人,一个卑微的人,一个需要救助和帮助的人。绍国先生完全不是这样的男人,你从他走路的姿势,从他魁梧的身材,从他自信的表情上,你就知道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你倒是需要从他身上得到点儿什么启示。我记得好友梁晓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拍拍他的肩膀,抚摸一下他的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慰。我深以为然。但是,绍国先生却是一个特例。我觉得像绍国先生这样的人可以去当一个间谍,一个特种兵,一个职业杀手。我不知道绍国先生除了想当一个好作家之外,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深埋在他的灵魂底部。
几年前,绍国先生写了一部很重要的书《林斤澜说》。这本书我认真地读了,而且一读就放不下。为什么?因为这之前我也零零星星地看到过一些写人物传记的书和文章——这里我想从绍国先生那儿借一点胆量,说句刻薄的话——那种文章和书不过是借用文学的形式写表扬信而已。绍国先生撰写的《林斤澜说》并没有遵循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市井化、市俗化的路子。《林斤澜说》非常真实、率性,充满着对林先生的尊敬与崇拜。比如他在书写许多大家的时候,直来直去,客观公正,一点也不婉转,一点也不留情面,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林先生和一些大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可能我说的话或有判断不对的地方。当下个别名家对批评是极其敏感的,甚至对那些不直来直去的表扬也心存怀疑。为什么绍国先生不在乎这些呢?那就是,他想写“人”和时代的真实。正惟如此,他笔下的人物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瑰有个性的人。如果把一个人写得太完美了,如果那个人希望别人把他们写得十分的完美才好才高兴,那他们就是想走上神坛的“神”。
我说的这些,似乎跟绍国先生的新书没什么关系。不,有关系。有道是青山易改,本性难移。绍国先生新出版的这本《人们来来往往》,秉承他的一贯风格,那就是“真”,而且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犀利,更加的生活化,也更有艺术价值。他不动声色的叙述,洗练、传神、幽默,你不知道故事的下面会发生什么。绍国有哲思,看人很“毒”,用笔入木三分,人物活灵活现,反映出他急切的求真求善求美之心。他是个有情怀有抱负的作家。
我可爱的绍国先生,他要求我,这篇小文一定不要超过一千字。现在已经超过了。那就不对他的小说再展开分析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可以凭自己的判断,去欣赏他的新作品吧。我就不再啰嗦了,以不影响读者本应当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的阅读者的权利和评判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