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
- 为何吃了降压药血压却降不下来
,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什么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肾上腺过量分泌醛固酮引起的内分泌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在一般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约为10%,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比例可上升约为20%。临床特点常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及顽固性低钾血症。高血压是本病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现,多于测量血压时发现。当合并有低钾血症,如肌无力、手足麻木时,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高
保健与生活 2023年3期2023-05-30
-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魏玲 李治鹏醛固酮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k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中的重要部分,在机体内主要通过钠通道及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介导两个途径共同发挥病理生理作用。高醛固酮血症分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secondary aldosteronism,SA),目前已有很多研
浙江医学 2022年14期2022-11-28
- 基于CitesSpace和VOSviewer分析心血管领域纤维化研究热点
erone”(醛固酮)、“sex difference”(性别差异)、“exosm”(外泌体)等。2020年的新兴关键词为“RNA测序”、“炎症反应”、“醛固酮”、“性别差异”、“外泌体”等。图8 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图9 关键时区可视化图谱(Timeline格式)3 讨论纤维化最初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保护机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发现心脏持续的纤维化可导致不可逆的心室重塑,显著损害心脏功能。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化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较为热门,美国在该领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07-30
- ARR、PTH及CK-MB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表达及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000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还可导致患者电解质代谢紊乱,肾素活性下降,发病率较高,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更高[1-2]。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可达2.83%~4.82%[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原因明确,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目前原发性醛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3期2021-12-15
-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6月报道】题:醛固酮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作者Li Y等)已有证据表明,醛固酮和NLRP3炎症小体是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然而,醛固酮与NLRP3炎症小体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以及肝纤维化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醛固酮与NLRP3炎症小体在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首先采集并检测了40例有或无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肝脏手术标本(纤维化与无纤维化患者各2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8期2020-12-14
- 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率变异性水平变化的分析
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率变异性水平在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1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有无合并抑郁症分为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组(21例)及单纯高血压组(30例),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人群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三组人群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50 ms的百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0期2020-08-27
- “医联体”新模式支持下的益气温阳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探索此方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C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造模+低剂量益气温阳组、造模+高剂量益气温阳组、造模+福辛普利组、空白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浆AngⅡ、ALD的含量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ngⅡ和ALD含量明显升高(P【关键词】益气温阳方;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益气温阳汤是以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温经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来,经赵志强医生20余年广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2020-07-20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与醛固酮肾素的研究进展 ?
的发病,通常与醛固酮肾素有关,在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OSAS通常合并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及特点。同时,该病可表现为很多不同的中医证型,患者均会体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研究表明,OSAS合并高血压,与醛固酮肾素也有着较大的关系。基于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OSAS;高血压;肾素;醛固酮;中医证型【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3期2020-06-08
- 高血压三项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探析
管紧张素II、醛固酮三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完成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记录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三项指标超标率。结果: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三项指标超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高血压;三项实验室指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高血压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尚无根治疗法,只能尽量控制病情,避免恶化。随着临床研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2期2020-03-02
- 血压正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报道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到抑制,导致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人群中,血钾正常多见,但血压正常极少见[1]。现将极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且血压正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 料病人,女,84岁,体质指数(BMI)20.2 kg/m2,因“反复头痛10年,加重1周”入院。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隐痛,此后头痛反复发作。1周前,头痛症状加重,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9期2019-11-11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肾上腺静脉采血的应用分析
220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由多种因素引发,这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血容量扩张等多种症状[1]。靶向醛固酮主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引起超过10%的高血压原因,对不同的原醛亚型有不同的靶向高血压治疗手段及临床意义。目前临床肾上腺CT是临床常用筛查手段,AVS作为确诊原醛亚型的金标准临床少有开展。该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肾上腺静脉采血的应用价值,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在2016年6月—2018年12月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2019-10-18
- 醛固酮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昼夜节律特点分析
08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是内分泌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1-2],具有独立于血压的心血管损伤作用[3]。PA过度分泌的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导致血压上升,这一作用是基因组效应。近年研究发现,醛固酮还能通过非基因组效应产生快速的作用[4],提示醛固酮有可能参与短期血压调节。国外有研究报道醛固酮瘤患者的醛固酮浓度节律的变化[5]。本研究拟观察醛固酮瘤患者全天多时间点血醛固酮浓度的变化,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9-10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要】目的:探討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18例CHF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测定,并测定的血清ALD、脑钠肽( BNP )水平,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18例CHF患者CYP11B2基因多态性无统计学差异。Ⅱ、Ⅲ、Ⅳ级心功能组间分型有差异。TT、CT和CC三组血清LVEF、ALD和BNP水平有差异。CHF患者中Ⅱ、Ⅲ、Ⅳ级心功能组血清AL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3-28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要 已有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即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上市,但是两者均存在一定不足。非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一代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finerenone、esaxerenone等都已进入临床阶段,特别是finerenone,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出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降低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从醛固酮生物合成途径入手,靶标醛固酮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即醛固酮合酶(CYP11B2),开发选择性的CYP11B2抑制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上海医药 2019年1期2019-02-13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0025)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亢进的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醛固酮产生亢进的病因存在于肾上腺。大部分病例为单侧肾上腺腺瘤,通常较小,两侧均可发生。原发性肾上腺癌导致醛固酮增多症的情况极其罕见。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两倍,通常发生于30~50岁,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约1%为醛固酮增多症。但是其发病率可高达5%,取决于标准和研究人群。在很多具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的患者中,手术时并未发现孤立的肾上腺腺瘤。相反,这些患者存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7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治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体重指数进行分组,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浓度。结果:一、二、三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逐渐降低,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 55岁、55~65岁、>65岁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体重指数<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2018-11-05
- 血浆醛固酮测定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醛固酮(ALD)测定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5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按有无功能异常进行分组,其中功能亢进组52例,功能减退组13例,功能正常组10例;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ALD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血浆样本的ALD测定,总诊断有效率为85.3%,其中对功能亢进者有效率最高,达94.2%,而功能减退组和功能正常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2018-10-31
-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作用探讨
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梗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 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醛固酮;脑利钠肽[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6-0016-0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16期2018-10-20
-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中原醛症最佳诊断指标的探讨
T)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简称原醛症)的确诊试验之一,认为抑制后正常人的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大于30%,而原醛症患者不受抑制,且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仍处于抑制状态。此外,美国指南在结果解读中进一步指出,CCT后不同亚型包括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aldosteronism,IHA)之间醛固酮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即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年7期2018-07-25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燕,宋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高醛固酮和低血浆肾素活性易产生高血压和低血钾现象,在高血压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是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肾上腺醛固酮增多症[1]。肾上腺醛固酮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特发性肾上腺醛固酮增多症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临床上一般选择保守治疗[2]。因此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准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针对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肾上腺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
当代医学 2018年14期2018-05-19
- 醛固酮增多所致的高血压治疗探讨
要 目的:探讨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1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例,行卧位与站立位下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及醛固酮一肾素比值(ARR)检测。结果:在观察组,PRA明显低于对照组,PAC及AR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 醛固酮;高血压;治疗醛固酮增多癥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患者肾上腺发生病变,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从而引发高血压、碱中毒或者低钾血症等疾病。其中,高血压较为常见。据调查,在高血压人群中,5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1期2018-03-01
- 肾素、醛固酮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法的性能验证及其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作用探讨
的 观察肾素、醛固酮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法的性能验证及其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均采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 观察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法线性范围。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肾素CLIA为(27.43±1.02)pg/ml, 肾素RIA为(4.33±1.02)ng/L;观察组的肾素CLIA为(2.55±1.5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2018-01-23
- 盐负荷和醛固酮诱导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实验研究
探讨盐负荷和醛固酮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协同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醛固酮10~7 mol/L(Ald)组、等钠浓度140 mmol/L(NS)组、高钠浓度146 mmol/L(HS)组、等钠浓度140 mmol/L+Ald 10~7 mol/L(NS+Ald)组、高钠浓度146 mmol/L+Ald 10~7 mol/L(HS+Ald)组;其中NS+Ald与HS+Ald组先不加Ald,培养48 h后,加入Ald,所有处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8期2017-11-17
- 醛固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已达成识。而醛固酮作为RAA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生理作用决定了对AM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以及明确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醛固酮对AMI后左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醛固酮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023-03Progress in the Effect o
医学信息 2017年16期2017-09-05
- 腹腔镜下肾素瘤切除一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及文献复习
素瘤;高血压;醛固酮;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肾素瘤(Reninoma)又称为肾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 或Robertson—Kihara综台征,是以分泌大量肾素而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为特点的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是由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而成。CT显像中的肾素瘤与肾脏密度接近,症状酷似原醛[2]。为提高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9
-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
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高盐他汀5 mg组、高盐他汀10 mg组、控盐他汀5 mg组、控盐他汀10 mg组, 每组40例。高盐他汀5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高盐他汀10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 控盐他汀5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控盐他汀10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所有入选患者控制血压均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0期2017-05-15
- 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NT-ProBNP、LVEF、AngⅡ及AL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提高,而NT-ProBNP明显下降(P[关键词]养心通脉饮;左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40-03[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5期2017-04-07
- 醛固酮测定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韦冠齐醛固酮测定分析前的影响因素●韦冠齐醛固酮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维持机体体液内环境稳定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物质,可作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及机体电解质紊乱的重要依据。可由于其分泌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验室检测其水平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出现了检测结果与患者真实病情不相符合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醛固酮测定分析前的各类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说明。醛固酮;测定;影响因素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醛固酮分析测定前的影响因素可归纳总结为
保健文汇 2017年4期2017-02-01
- 混合性肾上腺皮质腺瘤一例*
质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有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库欣综合征并存、且醛固酮和皮质醇分别由醛固酮瘤和皮质醇瘤分泌的报道甚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9年收治了一例左侧肾上腺皮质醇瘤、右侧醛固酮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因高血压11 a、左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后7 a、高血压再发5 a于2015年1月14日入院。11 a前体检发现高血压,最高190/120 mmHg(1 mmHg=0.133 kPa),应用“吲哒帕胺、北京降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6期2016-12-09
- 高血压合并AMI患者中ALD、NT—proBNP、cTnI的临床意义
] 目的 探討醛固酮(ALD)、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ALD、NT-proBNP、cTnI定量检测分析。ALD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cTnI采用快速免疫荧光分析法,并进行统计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5期2016-10-19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妊娠高血压病的关系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92例,其中合并HDCP 38例,设为妊高症组,正常孕产妇5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前、产后血浆活性肾素(PRA)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妊高症组孕产妇产前血浆PRA、Ang 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妊高症组孕产妇产后Ang Ⅱ水平明显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2016-10-09
-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王立雪*,母义明,巴建明,窦京涛,吕朝晖,王先令,杜锦,杨国庆,陆菊明目的:评价卡托普利试验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意义,并计算最佳诊断切点。方法:1994-06至2012-05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同时收集45例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经生化检查、辅助检查及功能试验检查结果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被诊断为原发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8期2016-09-26
- 高血压急症并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成功救治1例
急症并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成功救治1例留志贤,宋春莉*,李倩,蔡丹,杨一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吉林 长春130041)研究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症的患病率高达10%[1],其主要是由醛固酮增多引起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但临床上尚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且国内外尚未检索到高血压急症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报道,本文将1例高血压急症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7期2016-08-09
-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醛固酮和肾素浓度及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价值的评价
发光免疫法检测醛固酮和肾素浓度及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价值的评价王芳,康金锁,邹玉宝,蒋雄京,丛祥凤,陈曦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醛固酮和肾素浓度进行方法学评价,并通过和放射免疫法(RIA)比较评价其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 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相关方案,对CLIA检测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及参考值范围进行评价和验证,同时对40例高血压原因待查患者分别用RIA和CLIA检测肾素活性或肾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6期2016-07-26
- 自噬对体外醛固酮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学·自噬对体外醛固酮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曲高婷,张爱青,施会敏,甘卫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0003)【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研究醛固酮(ALD)和蟾蜍灵(Bufalin)作用于大鼠系膜细胞后自噬与凋亡的变化,探讨自噬在醛固酮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而说明醛固酮参与肾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分别应用醛固酮、蟾蜍灵、氯喹(CQ)作用于系膜细胞,实验分为a:对照组、b:ALD组(10-6mol/L 醛固酮)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5-24
- 柿叶黄酮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邓海英, 赖为国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钦州535099)摘要:目的 对柿叶黄酮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50只SD大鼠采用结扎左肾血管法进行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造模4周后测血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柿叶黄酮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每组各10只大鼠。另设空白组大鼠10只。卡托普利组、柿叶黄酮组每天
中成药 2016年3期2016-04-06
- 武汉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AngII)、醛固酮(Ald)水平变化。方法:临床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0例,分别按高血压程度及患者年龄各分为3组,即按年龄分为≤50岁组(n=205)、51-65岁组(n=191)、>65岁组(n=204),按高血压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组(n=204)、2级高血压组(n=197)、3级高血压组(n=199),另选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120);测定各组血清PRA、Ang I、Ang II和Ald水平,比较分析各年龄组间、不同程度高血压组间的统计学差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03-24
- 新生脉散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及血浆BNP、AngⅡ、ALD水平的影响
(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探讨其用于CHF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CHF基础用药方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加新生脉散片(6片/次,3次/d),对照组采用CHF基础用药方案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功能NYHA分级及血浆BNP、AngⅡ、AL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
山东医药 2016年5期2016-03-23
-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
·综述·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高海静 温俊平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般对单侧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切除。经手术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持续时间、肾功能、基因型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敏感,但也可以在术后并发高钾血症和慢性肾脏疾病,引起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因素有高血压持续时间和肾小球滤过率,引起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因素有术前肾小球滤过率和醛固酮肾素比值。因此,应该对单侧肾上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年1期2016-03-09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5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李丽丽栗夏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45005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是指体内醛固酮激素分泌增多,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征。研究表明醛固酮不仅使钠水潴留导致高血压,它也是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主要作用机制为促进组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7期2016-03-09
- 体位试验对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的价值
验对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的价值邢玉微邹俊杰石勇铨刘志民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的一种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为原醛常见的两个类型,前者多为单侧肾上腺腺瘤,而后者多为双侧肾上腺增生,两者在治疗措施上有很大不同,前者多采用手术
新医学 2016年1期2016-02-25
-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军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赵伟军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7~12月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16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研究对象,1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钾、尿钾、尿醛固酮以及血醛固酮水平分别为:(2.44±0.37)mmol/L、(51.25±28.9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8期2016-02-15
- 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性郑香妮(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受试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包括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12-30
-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蛋白激酶C;醛固酮;自主神经病由于肥胖和久坐的生活方式,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3亿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死亡80%是由于心血管疾病,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由冠心病引起的。然而,现在有一种看法越来越得到认可,即糖尿病患者还遭受另外一种心脏损害,称为“糖尿病性心肌病”。这一概念最初是在1972年提出的,它主要是基于对四位有心衰却不伴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对这一疾病的承认也获得了很多流行病学和分子方面的资料,及大量诊断研究的支
河北医药 2015年6期2015-04-06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7例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吴可贵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7例血脂代谢情况分析潘忞, 谢良地, 张玲玉, 罗莉, 练桂丽, 吴可贵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及血脂代谢特点。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A患者87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7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血浆醛固酮(Ald)、肾上腺影像学及疗效情况,并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血压正常的人群进行对比。结果(1)PA患者立位和卧位血浆Ald分别为(0.230±0.061)和(0.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0
-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0)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蒋能美(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226100)目的:深入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APA)以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和2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特醛症患者相比,腺瘤组患者的基础血醛固酮水平和尿醛固酮水平更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2015-02-11
- 盐皮质激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用。关键词:醛固酮;胰岛素抵抗;盐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经典效应是维持机体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研究表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结局[1-2],并且这些作用不依赖于对血压的调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盐皮质激素在代谢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盐皮质激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1盐皮质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肥胖、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医学综述 2015年4期2015-02-09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诊断影响因素的分析
临床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诊断影响因素的分析许红峰,朱理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上海 200025)目的比较卧立位对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影响,并通过盐水确诊试验研究较有效的筛查条件。方法将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严格换药后完成盐水确诊试验的8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盐水试验结果分为PA组(52例)和原发性高血压(PH)组(32例),统计立卧位血浆醛固酮、肾素(PRA)数值,计算立卧位ARR比值,
重庆医学 2015年30期2015-01-07
- 醛固酮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刘 婕 马瑜瑾醛固酮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李利平 刘 婕 马瑜瑾目的 探讨妊娠时醛固酮变化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依试验结果随机筛选出妊娠糖尿病(GDM)组、妊娠糖耐量正常(NGT)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糖耐量试验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指数,测定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记录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结果GD
天津医药 2014年11期2014-07-05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
。拟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收住院。查体:四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减弱。见表1、2。表1 血钾与同步尿电解质 mmol/L表2 血醛固酮与24 h尿醛固酮双肾上腺B超正常:双肾上腺CT示左侧肾上腺内可见直径约15mm阴影,左肾上腺饱满,考虑左肾上腺瘤伴增生。经手术切除证实为左肾上腺瘤,术后血压及电解质恢复正常。病例2,女,46岁,因反复头晕与麻木5年,乏力3年入院,5年前因头晕外院诊断为高血压,当时测血压160/95mm Hg,给予服用尼群地平等治疗,血压控制
河北医药 2014年16期2014-06-07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之谜
03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的综合征[1]。本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组,但以成年女性稍多见。既往认为该病发病率较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统计相差较大,研究认为在0.4%~10%,也就是说,该病患病率可能并不低[2-3]。那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哪些因素导致多个研究中该病的患病率相差如此悬殊呢?1 原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年6期2014-03-04
- 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变的研究
08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作为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已日渐受到人们关注,其发病率可达10%左右[1-2]。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是左心室肥厚。研究发现原醛症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病较早,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严重[3]。而较多的研究证实醛固酮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肾上腺意外瘤中的醛固酮瘤,其轻度升高的肾上腺激素可升高患者血压,其危害性应予重视。本文与典型的醛固酮瘤患者进行比较,对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指标进行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2013-09-11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临床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施万春 王文华 邱蔚 李顺斌 郑淑莺 姚建平 周晓慧目的 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选取经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存在糖耐量异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低血钾患者42例,予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纠正低血钾,分析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
浙江医学 2013年8期2013-04-18
- 详释醛固酮逃逸
两个概念尽管“醛固酮逃逸”一词已经在医学界使用多年,但其概念一直未得到厘清,故出现了滥用和误用,给科研和临床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醛固酮逃逸实质上包含两个词义——“aldosterone escape”和“aldosterone breakthrough”,但这是两个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ldosterone escape”是指醛固酮的部分生理效应消失,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对患者有利的过程,是临床上期望出现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醛固酮最主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6期2012-12-29
- 醛固酮瘤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患病情况
08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过多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及低血钾,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0.5%~2%,而醛固酮瘤占原醛症的40%~60%[1]。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发现原醛症患者中糖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同样升高[2],但相关研究未见有国内报道。本组对近10年在我院诊治的醛固酮瘤患者临床及生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其中糖代谢紊乱的患病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收集2000年至2010年在上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2012-01-30
- 醛固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不适当升高的醛固酮水平可引起心血管损害[1]。与同等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血管损伤发生早、程度重,且这种现象不能单用醛固酮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等效应来解释[2],因此还存在其它机制导致高醛固酮血症对机体的损害。醛固酮和脂肪细胞间存在交互作用:醛固酮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而脂肪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可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3,4]。内脂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因子,它参与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等多种生理病理反应[5],而且2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年7期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