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绪龙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促进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各地学校重视。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实践反思和专家访谈,分析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认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具有情感价值、健康价值和育人价值,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融会贯通多门学科内涵、融合前沿的办学理念[A2] 、调动体育教师课程校本开发积极性[A3] 、获得社会力量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校体育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ading Star”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cor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ols around the country. Through logical analysis, practice reflec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has emotional value, health value and education value for cultivating pupils'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qu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the connot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hould be integrated, the school running concept should be introduced, the enthusiasm of PE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and the support of social forces should be obtained.
KeyWord:Core literacy;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改革构建了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依托办学理念和地方资源进行自主决策。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发是把传统的体育课程开发与学校的优势体育项目和历史传统紧密结合起来,将传统的体育项目和体格训练进行了交叉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1]。根据国家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明确提出各学科教学均需落实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就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而言,传授小学生健康知识、发展小学生运动能力和培养小学生体育情感,是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风向标。“核心素养”肇始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于学校课程实施[2],以“读思达”理念为桥梁,“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 “通式”教学法[3],融汇贯通在小学体育健康课程中,对帮助小学生更合理地理解体育健康知识、更高效地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更好地养成体育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理念是一种教学方法,体育学科的读主要是动作模仿 ( 动作识别) ,具体而言就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也就是说体育学科读的对象是动作;体育学科的思主要是动作想象与动作记忆,体育学科的达就是动作表达,动作的准确性、熟练性和技 巧性是体育表达的要求[4]。伴随着2022版体育新课标的发布,基础教学迈入体育核心素养时代,学生不仅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体育教学内容,更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目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打破传统体育课程的单调性,通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形成体育学习上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一项以学校体育资源为依托,联动家庭体育资源、社区体育资源为参与主体的系统工程,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区资源效益最大化、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分析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1 “读思达”理念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1.1 “读”情感价值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重在唤醒小学生内心对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感、持久感等情感引导部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各项素质发展的“窗口期”相结合,弱化了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对关键技术的领会、对技能知识的归纳等方面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前要建立初步动作表象,其中包括:运动技能的动作要求、安全合理的练习方法、单一运动技能与组合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观念上的建立都需要图文作为教学辅助。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当基于持续渐进的理念,这就需要将校本课程逐步分解,从直观认知到兴趣培养逐步递进[5]。因此,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类引导类课程,通过简单易学而又不失趣味性的校本体育课程唤醒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合理发挥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特点,通过简单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步步深入体育课程学习。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重点搭建“读”与“教会”理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初步引导,养成“读”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动作要求的思考与观察方式,逐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固化课堂教学,在“读”的阶段调动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
1.2 “思”健康价值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为解决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冲突,如,2020年春节爆发的新冠疫情,各地教育部门以线上体育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在防疫背景下,线上体育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再次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落实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多形式、多类别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走进每个小学生家庭,发挥了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因此,增强体质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导向,也是其核心要义。当前,应进一步发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作用,持续地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达到小学生增强体质的基本要求。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思考三方面的健康价值。第一,知识健康价值。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窗口期,校本课程内容要围绕柔韧、灵敏、速度、力量等各项素质铺设练习动作由简到难,练习密度由少到多,练习符合由低到高,客观上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二,技能健康价值。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还应满足小学生对专项运动技能的需求,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专项运动技能知识在变成书面化时容易变得枯燥无味,过长的文字表达方式会容易让小学生失去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校本课程本身的存在价值。因此,在选取与讲解专项运动技能时,可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比如AR互动情景、动画展示等方式,吸引小学生对专项运动技能产生学生兴趣。第三,品德健康价值。在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过程中,体育品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之一。如,吃苦耐劳、勇攀高峰、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等都可以融入小学生体育校本中,潜移默化地与体育运动技能相结合,让小学生逐渐养成或具备良好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
1.3 “达”育人价值
当前,学校已不是关起门来做教育,学生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养学生情感态度,丰富其精神内涵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环,现有文献中注重强调培养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为自身带来的归属感、道德感、价值感等情感升华部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生本位的身体和心理需要,引导小学生更好的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回归新时代体育教育本源。在搭建育人桥梁过程中,应注重运动技术与安全保护相结合、运动方式与健康习惯相结合、体育活动与体育品德相结合的多维度育人模式,应避免出现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注重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拓展、融合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从人类动作发展理论角度来讲,动作直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从而调动骨胳肌肉系统,外显为身体活动。这类带有激发兴趣的动作,有助于小学生建立特定动作模式,训练基础运动能力,不断增强日常身体活动中从事适当身体运动方式的能力[6]。这类能力会帮助小学生达向自动化展现运动技能,而不是受填鸭式、照本宣科式教学扼杀了小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享受。
2 “读思达”理念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
2.1 融会贯通多门学科内涵
体育学科是有助于不断促进小学生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的精细性,帮助小学生感知自我运动乐趣与合作运动乐趣。一方面,深入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内涵,如:水平一的教学围绕走、跑、跳等基础运动能力,单一的基础运动能力教学已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当不能满足学生运动兴趣时,学生的运动量就会随着课时量的增加而减少。此时,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全方面、多维度的进行基础运动能力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安全意识做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引导学生两两一组,在走与跑之间如何安全、快速的抵达重点线作为教学内容,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融会贯通跨学科知识,音乐、美术等学科可以引导小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如,传统体育课堂的热身操是以口令式的方式进行,通过与音乐学科相融合,编排一些健美操或者爵士舞的动作,可以在准备部分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在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与其他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以兴趣引导为出发点,既服务于体育学科教学,又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指向小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小学生今后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融合前沿的办学理念[A4]
校长是一所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者和组织实施者。改革开放后,国家和社会提高了对校长的期待,要求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试外部环境六方面进行提升。具备一定教育情怀的校长是国家和社会内在期许,其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外在表现,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实施路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程。校长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可根据时代发展背景与学校办学理念。当前,国际教育新理念层出不穷,如: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风向标,作为学校校长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与地区资源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托地方资源、教师与学生成长的环境、学校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或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再改造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专栏,凸显办学特色,打造“一校一品”的特色品牌,以达到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的高度融合,不仅主动迎合了国家和社会对校长的期待,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调动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性[A5]
体育教师是传授给小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一线教学工作者,体育课程内容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的中介,是展现教师的自身素质重要媒介。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停滞在模仿和低创造阶段,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观念较为薄弱,缺乏积极性与创造性。季浏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按照竞技体育运动的训练体系编排体育课程内容,而这些课程内容又是成人专家设计的,造成体育课程内容成人化,竞技化倾向严重[7]。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类问题,将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进行汇总,如:某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过于基础、相对零散等,一方面,针对小学生“吃不饱”“够不到”等水平差异,制定合理性、补偿性的大单元可课时计划,深入体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尊重对手,相互合作的友谊精神,充满自信,乐于助人的礼仪精神;另一方面,针对“小胖墩”“小眼睛”指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帮助他们平衡饮食与运动、学习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了解与明确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等积极作用。这些都应在体育校本中进行体现,并不断根据一线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调整与补充。
2.4 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可以成为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教育纽带,其形式和内涵应体现合作、开放、共享的时代主题,并且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强调多方的可参与性,扩大校本课程辐射空间。首先,社会上的各类体育协会、艺术协会资源可以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内容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型与系统性,致使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时保持严谨。学校的参与可以为各类体育、艺术协会扩大项目普及度;其次,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利于深度融合社区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共生关系。当前,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特点是以大龄人群为主、锻炼内容单一等。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场域建立起新的联系,将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年龄纵向拉伸,丰富锻炼内容,扩展活动空间。最后,家庭体育可依赖于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学可成为家庭体育指导的依据性教材,帮助家长在在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指导,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根据体育校本的内容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亲子互动交流。从深层次来看,加深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内在联系,助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目标。
3.结语
核心素养时代对小学体育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读思达”理念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时代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应顺应新时代潮流,各方资源也应相互协调与合作,开发一本合适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帮助小学生在校外、在课余时间以及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帮助有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的地区,建立乡土资源,为师生共建知识平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A6]
[1]彭泽平,李礼,罗珣.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12):97-103.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挑战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3]程国锋.“读思达”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1,40(2):75-77.
[4]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中国教育学刊,2021(7):67-72,77.
[5]赵静.陕西省特殊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2):253-256.
[6]董鹏.陈鹤琴幼儿体育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2.
[7]季浏.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体育科学,2013,33(1):28-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