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师的教法,还能够直接作用于广大学生,对学生阅读思维开发、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素养塑造产生积极影响。为此,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案例,重点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思路,并从教学的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统编版教材;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陈凤兰(198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强化阅读教学工作,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阅读作为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在统摄教学工作方面發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适时、适度地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将助力语文阅读教学转型升级,对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含义
所谓“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指的是对一本书、一本阅读材料进行综合性、全过程阅读的学习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阅读与段落阅读往往呈现为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行为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语文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适时地开展整本书阅读,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学生而言是很好的增益和驱动,同时在教学转型发展进程中也可以产生深远影响[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分析
(一)整本书阅读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涵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单篇课文进行阅读是核心举措,也是阅读指导的常规模式。而围绕重点段落和精华内容进行阅读探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改及“双减”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引入“整本书阅读”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整本书阅读是对现有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能够充实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涵,确保阅读教学更为科学、线性,同时提升阅读教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名著《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明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同时对罗贯中的写作技巧与逻辑进行分析和探究。如此一来,课内外的阅读教学联通,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语文学习深度,积累更多字词句,稳步提升语文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是符合“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科学做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当重视整本书阅读,因为它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书本、教材、课堂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开卷有益”的尝试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曼妙,体会文学与人生的博大,从而形成更为积极健康的语文学习观念[2]。
可以说,通过科学设计“整本书阅读”策略,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使其掌握阅读、写作乃至学习的好方法、好技巧,切实提升语文应用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知识素养、应用能力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整本书阅读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确保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按照教材、教案的要求开展常规授课,也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以阅读磨砺习性、淬炼心智,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工作,就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理念渗透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打牢科学阅读的基础,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与身心素质。因此,教师进一步在教学中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将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一)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课堂阅读研习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它能够引领学生步入变幻莫测的文学殿堂,让学生感知阅读之美,体会人生百态,在不同作家营造的文学世界中自由翱翔。可以说,整本书阅读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使得阅读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个“母体”,即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前提和支柱[3]。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阅读指导的重要性,通过课文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经验,从而为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以课文为蓝本,推动课堂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夯实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根基。
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进行案例讲述,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主题思想和情感取向。接着,教师可以展示《唐诗三百首》,引导学生分别找到相应诗篇,并进行阅读。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后时间,鼓励学生尝试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整本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写法的唐诗,进而进行对比和研习,充分感受唐诗的博大精深与意味深长。总之,教师要以课文为载体,驱动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其在研习过程中深化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
(二)组织小组互动,增强学生阅读认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热情,使其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互动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感知阅读情趣。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研读、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思,围绕阅读的书籍进行观点的陈述、表达和交锋,从而达到头脑风暴的良好效果。借助高效的小组互动,学生可以将个人的整本书阅读转变为群体的群文阅读,这不仅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升华的重要支撑,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型的重要标志[4]。
例如,在进行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相关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如在完成《猎人海力布》《太阳》《松鼠》等课文的阅读教学后,可以推荐《安娜的礼物》《安妮日记》《苦涩的巧克力》《我亲爱的甜橙树》等优秀书目,要求学生定期阅读,并与课文的内容进行对比,加入自己的思考。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展示自己的阅读观点与感受,提出建设性思考与意见,并进行阅读辩论与研讨,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小组互动,学生能够围绕阅读书目进行多维度思考,同时在小组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全新的阅读认知,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推进议题探究,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随着整本书阅读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将其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使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换言之,要将整本书阅读视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态举措,并在学生课内外阅读实践中全方位展现。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运用议题探究的方式,驱动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从而切实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阅读议题,使学生围绕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探究的技巧,即从“分析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一体化思路出发,破解整本书阅读中的难点,提升阅读的针对性,使学生扎实掌握更多阅读知识,积累文学素养。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入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等具有科技探索性质的文章,同时该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奇思妙想”。显然,这一单元力求让学生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分释放想象力,探索无垠的宇宙和未知世界。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让他们从科学探秘的角度出发,对这部名著进行针对性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议题:(1)通过阅读全书内容,请说出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和关键地名;(2)书中的哪些景色和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从科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书中具有可行性的观点和创意。通过这些议题的引领,学生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一方面提升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另一方面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阅读体验,感知阅读乐趣。
(四)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广大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需求和特点,制订更具体的教学方案,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持续优化。尤其是在当前“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安排实践性课外作业,如要求学生定期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并记录阅读感受与心得,分析作者的笔法、写作技巧等。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围绕某一本书进行系统性的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读写综合能力[5]。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录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文章。这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个章节,情节紧凑,语言平實,具备鲜明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文学感染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整阅读这部小说,深切感受笛福的文字魅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探索鲁滨逊所处的冒险世界,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体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整本书的阅读计划:利用3—4周完成《鲁滨逊漂流记》的全文阅读,同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阅读边记录的良好习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交流、反馈活动,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并提升读写融合能力。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融入语文课外作业中,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开展阅读交流,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整本书阅读为重要抓手,强化阅读指导的延续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全过程思维贯穿于相关工作中。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某本书的阅读任务时,不能只有任务和要求,而缺少互动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观念、思维、意识的交流与反馈,让学生有表达阅读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能在充分的发言和讨论中激发阅读灵感,分享阅读经验,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好地优化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教师要把握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契机,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互动、互鉴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6]。
例如,在指导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以娓娓道来的口吻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老北京的感人故事,情感真挚,文笔淳朴,非常适合高年级段的小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阅读,然后举办“读书会”“交流会”等趣味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就阅读体验、感想和个人理解展开互动交流,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想与见解,感受文学的魅力,体会世事变迁的人生哲理。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模拟活动、阅读小剧场等,以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综合素养。
结语
总之,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策略的运用,以此优化阅读教学结构,提升阅读教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锚定课文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方法,驱动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在此过程中提升阅读技能,涵养文学习性,切实加强阅读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鲁伟娟.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0):38-41.
林丽彬.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J].黑河教育,2022(10):51-52.
朱晓方.潜心阅读,快乐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72-74.
王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3(27):40-42.
王玉姣.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意识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2):19.
方建峰.以生为本 开启快乐读书之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3(1):19-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