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观

  • 图腾与生死 : 《山海经》变形神话探析
    中的图腾信仰、生死观念以及族群心理结构。【关键词】《山海经》;变形神话;图腾;生死观【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00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02变形神话的突出特征是形体的改变,即由某物转化为另一物,变形可以在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之间发生,最为常见的是人与动物的互变。恩斯特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2023-12-26

  • 论禅宗文化对废名早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禅宗文化对废名生死观的影响,而废名将禅宗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独属于自身的“一方净土”。【关键词】禅宗文化;生死观;中国乡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05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18一、废名小说中“禅味”的表现北大被迫解散后,废名避世而居于西山,接触并深入了解到佛经,而这一时期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2023-12-25

  • 生命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探微
    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使其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创设生命体验的课堂,巧用多媒体以及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渗透,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发展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关键词:生命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死观;生命价值;自我认知;体验;動态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089-04生命健康教育是以人的个体生命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2023-12-13

  • 从堀辰雄《起风了》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持有自己独特的生死观。日本近代的许多作家也会通过死亡来表达自己感情。堀辰雄作为日本近代的新心理主义作家,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对“生”和“死”有着独到的见解。本稿尝试就堀辰雄的作品《起风了》里所表达的“生”与“死”的意义进行研究。关键词:《起风了》 向死而生 生死观崛辰雄的生死观区别于日本传统的强调死之美的生死观,相反他更强调“生”,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读者从中感受到的不是抑郁或者颓废,而是看似柔弱的生命中蕴涵的无与伦比的韧性。正如日本文艺评论作家河上彻太郎曾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2023-09-01

  • 存在主义视域下《人生大事》的生死观与文化哲思
    与精神自由,从生死观的角度演绎存在主义本身的哲学内涵,其为电影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考路径。《人生大事》以温情的现实主义、人物的成长蜕变、情感的双重变奏及文化意象的视觉表征,展现了向死而生的存在、向阳而生的人性与向死而行的意志三重生死观,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内涵与艺术表现力。关键词:存在主义   生死观   意象符号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21-04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是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组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2023-06-21

  • 宋代白舍窑中魂瓶的世俗崇拜
    瓶;崇拜文化;生死观南丰自古受吴越楚的巫文化影响,崇拜之风盛行。从崇拜文化到民风百俗,进而体现在白舍窑魂瓶中,折射出宋代南丰地区的民间礼俗、信仰崇拜、生死观等文化内涵。魂瓶作为宋代南方墓葬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而宋代南丰白舍窑魂瓶在当时颇为流行,究其根本,乃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溯源宋代南丰的世俗崇拜宋之前,南丰先后传入傩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傩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至今还保留着傩仪。傩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生

    东方收藏 2022年12期2023-01-05

  •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
    超越了我国传统生死观的阶级局限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生死观的时空局限,最终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标准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死观,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这一生死观,为当下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死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56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曾说:“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2022-06-25

  • 从“薪尽火传”看庄子的生死观
    死观念。庄子的生死观能够帮助人们培养正确的死亡意识,摆脱对于死亡的忧患,更好地珍惜生命,寻求人生的真实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庄子 薪火之喻 生死观 死亡哲学 柏拉图说:“哲学是死亡的练习。”[1]如何看待生命和死亡是所有哲人都不能避开的命题,甚至能够用来区分不同的哲学流派。既然生死对于人类来说是如此重要又令人费解,那么作为上古哲学家的庄子对于生和死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在《养生主》的最后一段,庄子提出了著名的薪火之喻。笔者将从这一蕴意丰富的喻辞出发,结合《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2022-05-27

  • 论中日文学中的死亡美学意识
    法。 关键词:生死观 死亡美学 中日文化 《万丈记》中首句:“逝川之水不绝,然非原水”,《论语·子罕》中也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都在以水为喻,感叹时间变化之快,生命之短暂。哲学中的经典问题,我们从哪来,又将到哪去。无论是从神话故事中还是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表明了 “生”和“死”都是经久不息的讨论,研究生死观,更有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以独特的死亡文化闻名的大和民族。 作为亚洲中经济、军事、文化发展均属前列的国家,日本无疑是一个值得研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2022-05-26

  • 河南西周至两汉时期出土玉琀研究
    玉琀;玉琀蝉;生死观;葬玉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10口含在丧葬文化中出现的时间很早,兴隆洼聚落遗址M118墓主口中含有一件石管①,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也发现死者口中有玉琀,尽管是生前作为装饰品用的镞形玉器,但至少说明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就已经有了在死者口中含物的习俗,可见玉琀这一葬玉类别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口含也被称为“饭含”,早期由于环境和技术的原因,人们对来之不易的粮食有一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2022-04-04

  •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主人公浪漫主义生死观的同时探索生命的真谛。关键词:《海上钢琴师》;浪漫主义;生死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031 剧情简介《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剧情片,改编自亚历山大·巴利科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该剧场文本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2021-11-30

  • 浅析中西方生死观的异同
    要分析了中西方生死观的相同和差异之处:中西方都重生敬死,注重今世的幸福和价值。但中国的生死观强调个人责任,将个人生命看作一种手段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西方生死观追求个人生命权利和幸福,直面死亡。通过对中西的生死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还可以以一种共通融合的理念构建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文明的生存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西方;生死观;文化差异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人们如何看待生命和死亡。它也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借镜西方:郑敏与里尔克
    里尔克;郑敏;生死观;静观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九叶诗派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在战火中塑形而成,有了在战争中流亡的经历,也有了更多现实的眼光。九叶派的诗歌观念受到中国诗歌环境与西方现代诗艺的双重影响,中国现代新诗“无形中却已经有了两个传统:……一个尽唱的是‘梦呀,玫瑰呀,眼泪呀’,一个尽吼的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结果是前者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Dancing for theDead
    前的圖腾文化和生死观BY Mads Vesterager NielsenThey move like ghosts in the night. Techno music infused with cymbals, flutes, and singing in an unfamiliar minority dialect thumps into the highland jungle from a roadside PA system. Through th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5期2021-10-28

  • 由死亡到存在——存在主义哲学生死观研究
    阐释,存在主义生死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探讨生与死的对峙与和解,突出以死观生的意义转向;二是解释人的必死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强调死亡面向下的自由;三是对死亡的个体性原则释义,指出死亡反思的主体性特征。存在主义哲学的生死观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人们在对死亡的理解中更积极地追问生存的意义、挖掘生命的价值。关键词:存在主义;生死观;死亡;意义中图分类号:B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5-0042-03存在主义是一

    西部学刊 2021年15期2021-09-13

  • 深藏在日本国民中的樱花文化
    武士道精神 生死观樱花不是日本固有的树木,在亚洲、欧洲、美洲以及澳洲多地均有分布。但除了日本,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樱花如此钟情。樱花在日本漫长的历史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作为观赏物受到全民爱戴自不必说,在日本的历史、民俗、艺术以及节日中都能寻见樱花的身影。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早已根深蒂固。对日本人来说,樱花代表着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日本民族的价值观。樱花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樱花在日本如此受欢迎的原因究竟为何,在本文中,笔者将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6期2021-09-10

  • 以汉墓为人仙沟通媒介的尸解成仙仪式研究
    汉代墓葬将汉人生死观念和宗教艺术相结合,是汉人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汉墓被汉人视为是羽化成仙的中转站,成为其死后独特的修炼场所。墓室壁画中对于灵魂不死观念的世俗化表现,成为早期中国思想和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陕西定边郝滩壁画墓具体的分析,以汉人的“尸解成仙”仪式为中心线索,探索汉人人仙沟通之方式,再现汉人死后的世界图景。【关键词】汉墓壁画;定边郝滩;尸解成仙;生死观【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2021-08-28

  • 《一个人的村庄》中独特的手法及其生死观的情感流露
    ,体现其通透的生死观和对生死的考量,带领读者自觉思考领悟生死,形成积极的生死观。关键词:《一个人的村庄》;独特手法;乡土生命与死亡;生死观;情感流露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一个人的村庄》由“人畜共居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家园荒芜”三个部分组成。在笔者看来,作者所描述的村庄可能并不是专门指一个有名字的具体村庄,也不专指他所居住生活的那个村子,而是一个在中国随处可见且不足为奇的小村庄。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2021-08-27

  • “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识;“忧生”;生死观;人的觉醒受道教崇尚“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自然美学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以温厚平实的语言将东汉末年下层文士对待生命的哲理思考、细腻的情感世界、在现实中的沉沦与人生的悲剧娓娓道来。阅读《古诗十九首》常常会感到文字间传来的痛感,不论是思妇游子亦或弃臣怨友,或有愿妾身如月亭亭、千里伴君行闺怨之情;或有故园别处杨柳新之羁旅愁思;或有等闲平地起波澜,昔友高飞不可攀之深哀。不论是夫妻间的依依,对狐死首丘的故土眷恋,或是对实现政治抱负的渴求与同门之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2021-08-23

  • 陶渊明无限风光背后的苦涩与凄凉
    ,通过陶渊明的生死观和对于贫穷的态度,解读其隐者形象背后的苦涩与凄凉。关键词:隐者 生死观 贫穷一、陶渊明的生死观历来学者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看淡生死,他的诗文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挽歌诗》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两句,表达出作者对于死亡的一种平淡达观的态度。人死之后,身体就皈依于山陵,一切都荡然无存了。《饮酒》(十九)有言:“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陶渊明安贫乐道,没有物质财富可以任其挥霍,他也不会抱怨遗憾,一壶浊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t, [西方生死观教育开展状况及特征探微],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2019,2(2):95-96.[3] Zheng, Xiaojiang . ‘Introduction to death education abroad, Teachers Expo, 2000,2: 42.[4] Fu, Weixun . Dignity of deat

    速读·下旬 2021年2期2021-07-23

  • 从《起风了》中的情景描写看堀辰雄的生死观
    》 情景描写 生死观“生”和“死”是人类文学创作长河中永恒的主题。日本的传统美意识中的“物哀”、“寂静”等也都与“死”这一主题有很深的联系。在众多与生死相关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描写“死”是至高无上的“美”的篇幅有很多,然而通过阅读小说《起风了》可以看到作者堀辰雄反常态的生死观念。主要体现在对“生”的呼吁,对“生”的追求,以及对“生”的渴望上,并且堀辰雄认为“生”是超越“死”的存在。村上春树在其名篇《挪威的森林》中也有过相似的描述。“在那里,所谓死不是束缚生的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弑他”与“自戕”
    困境。本文以“生死观”为切入点,以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生育和情欲两种态度进行分析,并对演出做出解读。关键词:《桑树坪纪事》;生育;情欲;生死观《桑树坪纪事》被誉为新时期探索剧之集大成者,1988年2月2日首演于中央戏剧学院逸夫剧场,徐晓钟、陈子度执导,根据朱晓平的小说《桑树坪纪事》《桑塬》和《福林和他的婆姨》综合改编而成。中华在黄土地上降生,黄土上的农民是最传统也是最忠诚的“龙的传人”,他们继承祖宗延续下来的民风民俗,既享有文化财富又保留了封建糟粕,他们世

    剧作家 2021年6期2021-07-12

  • 《耶稣撒冷》中的象征交换生死观研究
    》 象征交换 生死观一、 引言《耶稣撒冷》(The Tuner of Silence)是莫桑比克小说家米亚·科托(Mia Couto)的重要作品。他曾分别于2013年获得卡蒙斯文学奖(the Cam?es Prize for Literature)、2014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the 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2015年更是凭力作《耶稣撒冷》入围布克文学奖(the Booker Inte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3期2021-04-01

  • 浅谈佛教生死观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摘要:佛教中的生死观对于生命的珍贵性和死亡的可超越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学习佛教中的生死观,可以让人们充分把握死亡的内涵,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词:佛教 生死观 现代意义一、佛教的生死观自古以来,生死一直是一个整体,相互牵连,不可分割,而佛教中的生死观也是如此。生命观和死亡观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佛教独特的生死观。(一)佛教的生命观以缘起为基础的佛教的生命观,要求一切众生珍视爱惜生命,平等地对待生命。这首先对生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途径
    育外,还要进行生死观教育,借助生死观教育彰显生命的意义,使医学生正视生命、直面死亡,全面审视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使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存在,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特殊的一群,其特殊性在于他们的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同时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生死观教育对医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国外有关生死观的教育开展得较早,已经形成了健全的教育体系,而我国的生死观教育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3期2021-01-08

  • 从庄子生态思想解读谭恩美的《通灵女孩》
    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死观。庄子认为,人应该珍爱万物,节约自然资源,人与人应该和谐相处。《通灵女孩》中李邝和奥莱威亚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生在桂林常绵的李邝身上有特在的东方生态思想。在带有利己,拜金主义弊病的美国工业文明社会里,她仍然保持着桂林常绵的朴素,宽容,对生活和自然持有特别的感悟。小说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思考。《通灵女孩》体现了庄子的“齐物论”和生死观。关键词:庄子;自然生态;齐物论;生死观1 引言自然是生态批评领域里无法回避的词。西方文化定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28

  • 东北女性生命意识的戏剧性开掘
    死场》;王婆;生死观;呼兰河;《我那呼兰河》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85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32-01评剧《我那呼兰河》的叙事内核由萧红的《生死场》改编而来,表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呼兰河畔底层民众在抗日背景下的生命态度:生的坚强,死的挣扎。通过对王婆这一女性角色的塑造,表现出东北女性在面临生命绝境时的隐忍与坚贞、苦痛与挣扎、仇恨与挚爱。一、挖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2020-11-16

  • 《曹风?蜉蝣》中蜉蝣形象的意义解读
    :蜉蝣;形象;生死观;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0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01一、《蜉蝣》的背景及主旨的探寻(一)《蜉蝣》诞生的历史背景《蜉蝣》是一篇关于曹国地区的诗歌,曹国的统治区在今山东菏泽地区一带,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多湖泊,适宜蜉蝣生存。曹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同胞兄弟曹叔振铎,《史记》中记载了曹国参与的多次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从《在城崎》中三只小动物之死看志贺直哉的生死观及其变迁
    探究志贺直哉的生死观及其变迁。关键词:志贺直哉;《在城崎》;生死观;白桦派;心境小说《在城崎》是1917年5月发表于日本文学杂志《白桦》的一篇短篇小说。是作者志贺直哉以自己1913年8月15日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重伤后,前往兵库县城崎温泉疗养的过程中所见所感为素材创作的一篇“心境小说”。小说主人公在城崎温泉疗伤期间,目睹了蜜蜂、老鼠、蝾螈三只小动物的死,对生死也逐渐获得了深刻的领悟。本文将从这三只小动物的死出发,探究志贺直哉的生死观及其变迁。一、故事简介及创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2020-10-21

  • 中西影视作品中生死观差异对比研究
    面来阐释中西方生死观念上的差异,并且分析这种观念的差异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关键词:中西;影视作品;生死观;对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将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中国的文化流派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的都是先哲思想的精髓。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且影响至今。其仁义的思想、为政的法则、做人的原则、对待生死的观念以及丧祭的制度都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对现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2020-10-21

  • 论儒家文化中的生死观
    一套完整的儒家生死观理论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其生死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至今对中国人的生活仍有重要影响。汲取儒家生死观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现代人树立正确的生死态度,积极准确地面对“生”与“死”。关键词:儒家;生死观;现实意义人类有着浓厚的生死情结。自人类启蒙以来,人们就从周围万事万物猝不及防或顺势而然的凋零之中,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时不时地流露出对这种飘忽不定的未知状态的恐惧。古往今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一直是哲学所要探讨的

    青年生活 2020年19期2020-10-14

  • 《庄子·至乐》篇思想浅析
    至乐”思想还是生死观,对现代社会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关键词:庄子;至乐;生死观;启示引言《至乐》属于《庄子》外篇。外篇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内篇的思想,对庄子的思想有所发展。目前对《庄子·至乐》篇的研究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美学思想、审美意识的角度对庄子至乐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进行阐述。张静(2005)认为,庄子的“至美”“至乐”实际上是一种物我两冥、与自然相互融入的和美境界,这种境界包括了最高的美以及审美高峰体验,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倡导真情的美学情趣,对庄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儒家伦理思想中生死观的现世启迪
    理思想中,關于生死观的探讨也一直存在。生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书籍等资料的记载中,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儒家生死观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精神资源,其中儒家把生死贯通起来,提出了衡量生与死的价值标准,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这些观点对于当代人对待死亡和生命的意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儒家伦理;生死观;生命伦理一、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生思想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中蕴含着关于生命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等问题的讨论,儒家伦理思想中一直强调重生哀死的思想,也有的讲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1期2020-08-14

  • 殡葬文化背后日本国民的生死观
    以了解日本人的生死观,并得出对中国的启示。关键词 葬礼 殡葬文化 生死观当今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显突出,自杀率也达到新高。日本人对“死亡”抱有敬畏之心,但自杀的人却在不断增加。本研究试图以日本的殡葬文化为突破口,了解日本丧葬变迁的过程,分析日本高自杀率的原因,并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研究,以获得对中国的启示。1日本葬礼的变迁在佛教传到日本之前,日本古代的葬礼是以神道式举行的。从古代到镰仓幕府时期,民间风葬盛行,即把尸体放在野外。受佛教和薄葬思想的影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4期2020-08-10

  • 从沂南汉墓形制看两汉先民生死观流变
    ;墓制;两汉;生死观在对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的研究中,笔者从墓室形制入手,并结合一直以来的疑问:墓室中出土画像石、画像砖上的仙人神兽、孝子列女,包括墓葬形制和陪葬品,这一切的重点是为了保护死者还是表达生者的哀思?笔者认为从墓葬形制入手探索两汉先民的生死观念是有研究价值的。一、山东汉墓的地区与分期关于山东汉墓墓葬形制的分类,本文参照郑同修、杨爱国二位先生的《山东汉代墓葬形制初论》[1]88-102《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2]两篇文章的研究结论,

    美与时代·上 2020年5期2020-08-07

  •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生死观研究
    集中反映柏拉图生死观的作品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探索柏拉图对死亡的终极价值的认识,这是本研究的第一维度。从灵魂存在的论证到灵魂对肉体的关系,这两个层面,分析柏拉图生死观中对灵魂存在的理解,这是研究的第二维度,在此基础上,挖掘灵肉关系背后的善恶价值选择和灵魂的本质,进而揭示柏拉图对生命的本质的价值判断,这是本研究的第三维度。关键词:柏拉图;生死观;灵魂不朽;灵魂回忆在柏拉图为数不多的著作中,《斐多》是以探讨人的死亡为主的对话集,就其对人们自身而言,柏拉图的对话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2020-08-04

  • 浅析《酉阳杂俎》中唐代社会的“生死观
    唐代社会呈现的生死观。关键词:《酉阳杂俎》 “生死观” 文化一、《酉阳杂俎》中鬼神故事所包含的“死亡”内涵(一)“鬼魂”的存在形式与归向《酉阳杂俎》(卷二·玉格)中介绍了道家鬼魂归处的地府结构;(卷三·贝编)介绍了佛家宇宙观中身体死亡后通过因果轮回和业力的驱动,鬼魂的归处是“极乐净土莲华”或者“地狱”。书中死后世界的构造解答了灵魂的去向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答正是在唐朝所处环境下社会背景中伦理观念、等级观念,以及结合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合理权衡之后的想象。《酉

    参花(上) 2020年9期2020-08-03

  • 从《别告诉她》看中西方生死观
    发,探讨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原因:中国人主要受道教、儒家、佛教的影响,西方人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人的社会价值,西方文化则追求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中国人多“回避”死亡,西方人多“直面”死亡。关键词:好莱坞影片;生死观;文化差异作者简介:彭施龙(1988-),男,汉,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2近两年,华裔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学相关专业学生生死观现状,对涉及生死的各类行为的态度,对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职业的思考、死亡与自杀的认识有较为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结论: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要坚持生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关键词】医学生 生死观 生命认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2020-07-06

  • 论伊斯兰哲学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
    族,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学者以《古兰经》哲学生死观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现世以及中国佛教注重来世的哲学思想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两世兼顾、两世吉庆的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回族 生死观 丧葬文化★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回族丧葬文化的观念及习俗变迁研究——以河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SZJDS08。伊斯兰哲学生死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6-29

  • 论孔子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及时代价值
    题,构成了孔子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孔子“贵生重死”的生命理念对当今加强生命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孔子生死观中“重民”的价值追求为当代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着重大启发意义。关键词:孔子;生死观;当代价值生和死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对生死问题的解答是建立在个人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之上,孔子的生死观也不例外。孔子在其坎坷流离的人生经验中形成生死认识的观念,他爱惜生命,积极入世,以礼待人,在人事变换中领悟天命,执着于生命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孔子生死观的探析,

    青年时代 2020年8期2020-06-03

  • 生的忧伤、死的恐惧——《睡美人》主题分析
    有著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作品多呈现出一种哀婉与凄美的品格。本篇论文通过细读川端康成的作品《睡美人》,并基于对川端生死观的理解,来解析其中的主题。关键词:生死观;忧伤;恐惧作者简介:张雅楠(1994-),女,汉族,辽宁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家作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1童年的经历影响了一位作家的创作风格,并且也是一位作家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日本生死观的形成原因
    为根本,日本的生死观是武士道的主要思想。日本武士对生死观的认识与理解决定了武士道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关键词:日本;武士道;生死观一、日本武士道产生及演变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武士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平安时代末期武士道逐渐形成。在平安时期,贵族为权力进行斗争,地方为土地农民、官僚和地方领主之间进行激烈斗争。为守护自己所拥有的土地,都建立起各自的私人武装,这就是武士产生的原因。此时的武士是以自卫和公家(宫廷贵族)之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4-20

  • 萧红、迟子建的文学作品比较研究
    女性意识”和“生死观”这三方面入手,对两位女作家的创作异同进行比较,以期深入分析作家作品。关键词:萧红;迟子建;女性意识;生死观一、萧红、迟子建小说童年世界的比较(一)相似的童年成长经验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时光总是让人记忆深刻,不管是幸福的童年,还是不幸的童年。因为童年是人生旅途的起程,也是精神世界的源头,童年就像影子一样追随人的一生。生活在东北那块黑土地上的萧红、迟子建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两位女作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2020-03-30

  •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我国医学院校的生死观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亟需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一、生死观教育的内涵所谓生死观教育,是通过对生与死的考量,建立生与死的内在张力,揭示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加深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和死亡的品质与尊严,从而推动完美人格形成的一种教育活动[1]。生死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本质,直面死亡,敬畏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积极理性的生死观面对病患,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基于医学的专业特性,医学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7

  •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
    的差异,他们的生死观也存在着很多不同。通过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对生死的认知、生死意义及死亡对群体和个体意义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旨在全面的了解中西方哲学思想,并从中找到连接两大思想的幽径。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生死观;比较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771 生死的认知1.1 孔子:重生哀死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礼崩乐坏”,奴隶制已经开始瓦解,处在形成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战争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期2020-02-06

  • 隐喻、想象、生死观
    赫斯达观智慧的生死观。关键词:博尔赫斯 雨 隐喻 想象 生死观当前学界对博尔赫斯的小说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其诗歌文本本身进行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因此研究博尔赫斯诗歌是研究博尔赫斯文学全貌的重要一环。博尔赫斯的创作始于诗歌,也终于诗歌,他的诗歌题材丰富,思想深刻,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本文依据“诗歌是思想的隐喻表达”这一理念,对博尔赫斯的《雨》及相关诗歌中的意象、隐喻、想象、情感和生死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这位伟大作家的诗歌堂奥窥探一二。一、作者简介阿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0期2020-02-04

  • 浅谈清明郊祭习俗的情感逻辑
    极富哲学智慧的生死观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逻辑合理性。关键词:清明;郊祭;中庸;多元和谐;生死观一、哀而不伤:清明墓祭的情感常态从唐代的诗歌典籍中可见,寒食清明郊祭习俗形成之初,其情感因素就极为复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如此描述其凄悲:“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但元稹的《寒食日》中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欢乐景象:“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碧水青山无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直到今天,清明郊祭也交织着悲伤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01-27

  • 孔、庄生死观及其对中医生命观的影响
    鹏摘要:本文以生死观为切入点,分析了孔、庄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其理论体系,揭示了两者的思想分歧与共通点,同时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生死观对中医生命观的影响。关键词:孔子;庄子;生死观一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谈到:“身居高位而无宽厚之德,行禮时却无恭敬之心,参加丧礼时亦无哀戚之情,这样的情形,我怎么看得下去呢?”《论语·阳货》又记载宰我说,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一年差不多就够了,夫子很不以为然: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是天下之通则,故批评宰我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垂加神道者的神佛关系说
    大意》,则是从生死观的角度来分析垂加神道者对佛教生死轮回观的批判以及如何构建出日之少宫生死观的最佳文本。关键词:垂加神道;佛教;神佛关系;日之少宫传;生死观中图分类号:B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9)05-0009-06DOI:1014156/jcnkirbwtyj201905002日本“基层信仰”之神道与“普遍宗教”之佛教间的关系几乎贯穿于神道史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纵观神佛关系的研究史可以发现,其与神佛关系的发展史成正态分布

    日本问题研究 2019年5期2019-11-29

  • 生而何求死何忧 世事茫茫谁相雠
    大中下层民众的生死观念 。[关键词]王梵志诗歌; 生死观;敦煌写卷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前,王梵志诗歌不大为历代人们所关注,他的少数诗歌仅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杂记,或被引用于后代谈禅论道的场合,甚而在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中也未见有关王梵志及其诗歌作品的任何记录。自从在敦煌写卷中发现保存有大量王梵志的诗歌作品之后,(1)才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之受当时提倡民间通俗文学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外许多学者对王梵志及其诗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值得注

    丝绸之路 2019年2期2019-10-15

  • 论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
    神性时代。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显著,这种美主要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立足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对海子三篇诗歌《亚洲铜》《在昌平的孤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分析,探究海子生死观所表现的悲剧美。关键词:海子;生死观;悲剧美作者简介:陈思宇(1993.10-),女,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2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3月26日于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的探析
    对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进行合理的比较探析,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关键词: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引言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如何对待生与死?等等这些问题,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早已有了不同的见解。如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所认为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的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或者如西汉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2019-09-10

  • 中国侠士与日本武士的生死观对比
    大的研究空间。生死观是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二者的生死观对比,有利于我们对侠士与武士、中国与日本历史文化的认识。关键词:生死观;侠士精神;武士道1 概念梳析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侠士精神的价值核心是正义、自由、勇敢等,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人民的血液与灵魂。而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2019-09-10

  • 浅析日本人的生死观
    徐宁景摘 要:生死观虽然抽象但是却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死是我们人类必须要直面的问题,有些人一生中取得过无数的辉煌成就,而有些人则孑然一身。不同的生死观对不同的民族、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正确地认识生死观并且怀有积极地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日本人的生死观的成因的分析来阐述生死观的重要性。关键词:生死观;人生;生死;无常一、关于生死观所谓生死观,是指通过死的方式来看待生。根据宗派的不同,也叫生死观。人从死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开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2019-08-30

  • 从电影《入殓师》浅析跨文化交际现象
    本文化现象,从生死观、职业观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来探究日本特有的文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和走进日本文化。关键词:《入殓师》;生死观;职业观;家庭关系一、影片概述《入殓师》是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指导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入殓师小林大悟的角度,从对待生死的态度以及对人们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来展开剧情的发展,悲伤的基调中又不失温馨的画面和幽默的片段。男主人公大悟为了生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殡葬行业,成为一名入殓师。他曾多次想放弃这份工作,但见证了各种各样的离别后,他体会到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2019-08-18

  •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150086生死观是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生死观教育,是通过生与死的连接,建立起生与死之间的内在张力,揭示死亡的本质与意义,建立生命因死亡而显现的神圣性与生命的尊严,引导受教育者由死观生、向死而生、提高生命与死亡的品质,从而推动完美人格的形成[1]。生死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对医学生的职业教育、情感教育、幸福教育等教育中蕴涵的生命教育问题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生命教育中,生死观教育最应被重视[2]。为了使医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实现

    医学与社会 2014年3期2014-03-11

  • 论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32013)生死观教育的提出和兴起是现代人反思生存的必然产物,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因其专业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对其开展生死观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1 现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一般意义生死观就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我国传统上重生避死,生命价值教育较为丰富,但死亡教育几乎一直是空白。由于现代大学生缺乏生命责任感、没有正确的死亡认识,在行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