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宁
摘要:电影是我们了解异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道德价值等一系列深层和表层的文化形式,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影也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地了解异国文化,更容易理解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日本奥斯卡得奖影片《入殓师》所反映出的日本文化现象,从生死观、职业观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来探究日本特有的文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和走进日本文化。
关键词:《入殓师》;生死观;职业观;家庭关系
一、影片概述
《入殓师》是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指导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入殓师小林大悟的角度,从对待生死的态度以及对人们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来展开剧情的发展,悲伤的基调中又不失温馨的画面和幽默的片段。
男主人公大悟为了生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殡葬行业,成为一名入殓师。他曾多次想放弃这份工作,但见证了各种各样的离别后,他体会到了生死的含义,面对生死的坦然以及对这份独特职业的担当。面对妻子和朋友的不理解,逝者家属的鄙视,大悟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大家被大悟所感染,对入殓师这份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产生了敬意与尊重。影片的最后,大悟亲自为自己的父亲入殓,当看到父亲手中紧握的石头时,对父亲的恨意也烟消云散。大悟起初虽因无奈被迫选择成为入殓师,过程经历了痛苦与挣扎,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这部影片蕴含了一系列对生死、职业、家庭等日式的文化哲理。
二、从生死观看跨文化交际
日本人的生死观与我国的文化中的忌讳死亡不同,影片中在送别死者时曾感慨道:“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然后走向下一程。”这也道出了日本人对生死观最好的诠释。
(一)珍视“生”。《入殓师》虽然是一部讲述死亡的影片,但在沉重的主题下映衬出了日本民族对待“生”的感悟。影片中,被大悟与美香放生的章鱼和力争上游、为了繁殖后代的鲑鱼,烘托了日本人对“生”的珍视。虽然最后章鱼还是死在了河里,但大悟明白了人们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待生命的敬畏。鲑鱼虽然为了繁育后代而献出了生命,但是逝去的生命会在新的生命中得到延续,继续生的价值。最后大悟亲自为父亲入殓,此时妻子已怀有身孕,要迎接新的生命,这正是日本人所认为的生死往复的过程,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生的延续。
(二)崇敬“死”。影片的全程贯穿了死亡的色彩基调。在多个入殓过程中,为逝者送别的家人们没有悲痛欲绝,现场非常安静,家属离逝者的距离很近,只是全程默默注视,完全感受不到死亡带给大家的伤痛。而在我国,面对亲人离世会表现得十分伤心、悲痛欲绝,与死者的关系越亲近,哭声则越大,与日本人冷静地对待死亡的看法十分不同。日本人在面对死亡时,保持的是一种平静式的忧伤,追求的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情懷,死亡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事情,保持安静是对死者的尊重。在送别死者时,要为尸体进行擦拭、消毒,认为死者是要去往一个洁净的世界,入殓师为其擦拭、化妆,死者才能在身体和灵魂上得到洗礼。自古以来,日本文化的核心是“花当樱花,人当武士”的观念,认为死要死得华丽、绚烂。
三、从职业观看跨文化交际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大悟对这份工作表现出来的尊重与专注,也映射出日本国民对待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强烈的集团意识和源于内心深处的耻感文化以及在对待工作的仪式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匠人精神。
(一)集体主义。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日本国民的个人主义指数很低,他们愿意让自己隶属于集体或社团,用这种依赖来衡量人们之间的交往程度。影片中,当接到乐团解散的通知时,大家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大悟虽然感到了吃惊,却压抑自己内心的伤心与愤怒。
日本国民从小就接受集团意识的教育,对集体的依赖也使日本国民产生了强烈的服从意识,要求集团中的个人要为了集体的协调,要讲“和”,要学会克制和容忍,追求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日本国民为了维护集团间稳定和谐的秩序,常常会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集团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日本国民个性的发展。
(二)耻感文化。日本国民的耻感文化与集团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的集体归属感越低,它的羞耻感就会越强烈。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评价,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耻感文化。影片中,当大悟迫于无奈接受这份职业,自己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妻子极力要求他更换工作,认为入殓师是个很晦气的职业。从自己最初的不认同到家人朋友的嫌弃,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入殓师的不接受。甚至在为一个因事故而去世的年轻女孩入殓时,女孩的父亲更是咒骂导致交通事故的男孩成为一名入殓师,以此来向自己的女儿赔罪。大悟正因为从事入殓师这份职业而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正因为这份羞耻感,日本人要迎合社会,奉献于集体。
(三)仪式情节。提到日本,我们会联想到茶道、花道,它们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完成整个过程,同样影片中入殓师在给逝者入殓的过程中也是要遵循特定的程序来进行,从给身体消毒→刮脸→换衣→化妆→入棺,每一个环节过程都要精心对待。日本人非常重视细节,仪式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彰显了他们对职业的认真,追求极致,感悟过程的美感与技艺之道。影片中,大悟把死者的身体看作是艺术品般的对待,日本民族对技艺的尊重,对仪式的传承是根深蒂固的,在面对新鲜事物冲击的时候,不会迷茫,可贵之处就在于对于一个行业的坚守。
四、从家庭关系看跨文化交际
影片虽然不是典型的日本家庭,但是大悟夫妻二人的关系也是日本家庭的一个缩影,表现出了日本父权社会下的典型的男性气质与隐忍的日本主妇形象。
(一)男性气质。日本社会是一个男性气质显著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往往表现出男女社会地位不同,性别歧视也是非常普遍的。日本男性很少或几乎不参与任何家庭劳动,这不仅是因为大多数女性结婚后选择做家庭主妇,还与日本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有关。在日本社会即使是工作的女性,他们的工资也仅占男性工资的六成左右,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女性的参与度更低。因此,在男性气质显著的日本,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男性则更多的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二)隐忍主妇。日本主妇给我们一种隐忍、温顺的形象,影片中,大悟的妻子美香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影片全程却没有任何描写,当大悟面对工作与债务的双重打击,决定回乡下时,美香没有埋怨,虽不愿但还是给予丈夫支持与鼓励,跟随大悟回乡下。美香所塑造的主妇恰恰就是日本主妇的典型形象,性情温柔、对家庭支持、隐忍、顺从、不惜牺牲自我。日本女性从潜意识中希望得到丈夫的关注,得到丈夫的欣赏。新时代的日本女性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当出现变故时,还是要为家庭牺牲自己。
五、结语
本文通过探究影片《入殓师》的情节,从生死观、职业观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因素来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国民对待生死的珍视与敬畏,面对死亡会比我们更加的冷静,他们强烈的集团意识和源于内心深处的耻感文化,对待工作的仪式情节以及在家庭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情节与隐忍的主妇形象。我们应尊重中日文化的差异,做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新世界出版社,2012.
[2]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立波.日本家庭主妇阶层的形成[J].社会,2004(11).
[4]杨永强.“惜生崇死”与“隐忍忠孝”[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1).
[5]赵婷.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死观[J].新锐视点,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