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惠 王丹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生死问题给予了界定和阐述。而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中国共产党便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革命自身,从而超越了我国传统生死观的阶级局限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生死观的时空局限,最终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标准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死观,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这一生死观,为当下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死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56
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曾说:“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未来的哲学”在当下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死观则是其重要组成。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死观不放弃,一代代人用生命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死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基础性作用。
1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
1.1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努力奋斗实现超越
“如同无法选择生一样,我们同样无法抗拒死,只能拥有二者之间的短短一段时光。时间匆匆流逝,从我们出生起,死亡就已经在终点等着我们。”而这种经历是否值得,又该如何渡过?乐观还是悲观?积极还是消极?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将乐观豁达的态度、积极向上的热情作为自我完善发展的能量来源,他们以积极的信念与命运作顽强的抗争,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死,从而实现生命超越。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实践的几十年中,同样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对坎坷。“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将个人的幸福与伟大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大众福祉紧紧联系在一起,情况越是艰难、越是严峻,他的立场就越是坚定,取胜的意志就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新时代,我们既面临关键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一现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上下求索,凭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百折不挠,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乐观积极、敢于斗争、不畏艰险、奋斗超越的风骨、操守和胆魄。但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更不是沉自我陶醉,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预见未来走势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努力奋斗、实现超越,它是革命的科学的乐观主义。
1.2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甘于奉献完善自我
马克思主义生死观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在奉献社会过程中最能体现,这是人的本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他认为,评价一个人生与死的意义,就是看其是否对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是否对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有利。自建党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拼搏,他们或是以身殉国的英勇烈士;或是执着忠诚的英雄模范;或是引领时代的先进榜样。在革命战争中,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冲锋,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磅礴气势,全体石油工人咬牙克服千阻万难,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奇迹;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各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 用担当作为践行使命。每个时期,都有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共产党人要:“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桂梅同志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道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1.3坚持唯物辩证观点,视死如归死得其所
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从不惧怕死亡,但也不是江湖草莽,不会逞一时之快,他们既看重生命本身的意义,也同样关注死亡的价值,认为人不仅要“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毛泽东同志的生死观立足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和行为准则,他提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以科学的死亡观去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在长期曲折的斗争中,流血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他提倡“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虽“不怕死”,但毛泽东同志认为应该学会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杜绝不必要的牺牲。
2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個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的一个首要且必要的前提就是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孙久文曾将“十四五”时期我国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百年未有之科技发展等国际环境,和“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建立、经济增长平稳向好、要素集中与聚集趋势进一步加强等国内形势。这其中“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无数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下,我国的疫情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增长平稳向好”也是在一代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的努力下才取得的经济现状。
2.1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是控制疫情的铜墙铁壁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热闹的春节突然冷清。来新型病毒势凶猛,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极为罕见。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考验,一场没有硝烟的捍卫生命之战由此打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突发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科学作出决策,实行高效有力应对。党中央一声令下,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3900多万党员干部日以继夜,460多万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近400名党员献出生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行各业的广大共产党员报名在前、战斗在前、引领在前,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不仅使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也在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2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实践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积贫积弱,为了摆脱这一现状,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多年的时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无阻的坚定前行,使得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在长期奋斗发展中构建起了包括不怕牺牲的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劳模精神,为人民服务的脱贫攻坚精神、“三牛”精神等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充满风险和挑战,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瞬息萬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要求仍然较重,矛盾问题依然存在;面临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党员干部和全体中国公民都应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奋斗超越自我;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不动摇,甘于奉献,在奉献中完善自我;并且坚持唯物辩证观点,继承先烈的遗志,高举他们的旗帜,传承革命薪火,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95.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4.
[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0-01-01(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1-06-30(1).
[7]周恩来.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下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18-319.
[8]开局之年看大势——二〇二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述评[N].人民日报,2021-12-20(1).
[9]孙久文,张翱.“十四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州学刊,2021,(5):20-27.
[10]向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致敬[N].人民日报,2020-02-19(1).
作者简介:任忠惠(1978-),女,汉族,山西汾阳人,博士,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丹(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