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 论《千字文》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梁武帝;骈文;儒学;识字教育【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1-0059-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19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千字文〉类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9XJA870002)。《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为皇子们编写的识字读本。《千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2023-05-30

  • 刘孝绰骈文文体分类与魏晋南北朝文体辨析观念摭谈
    期的重要文人,其骈文包括议、启、书、序、碑铭,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实际应用的文体,刘孝绰骈文的文体分类体现了汉魏六朝的文体辨析观念,主要体现在文体类别的区分和文学风格的区分。掌握文体的特点,从“体”深入,由表及里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把握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面貌。【关键词】刘孝绰;骈文;文体分类;文体辨析【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论清代骈文经典的建构
    经元、明中衰后,骈文在清代已然中兴。随着年代的更替,清代众多的骈文作家、作品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成了经典,被文人学士所熟知、评论。清代距今不过百余年,因而清代骈文不像唐诗宋词,也不像小说、戏曲那样完成了经典化,而是经典化程度还很不够。显然这一情形不利于学界对清代骈文甚至清代文学的整体把握与评价。虽然清初骈文专家或文学批评家借助序跋、选本、评点、笔记或以诗论骈文等批评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建构清代骈文的经典,但当今学界对清代骈文的经典化,目前仅有张明强《论明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03

  • 骈文的发展与影响
    30022)一、骈文的起源(一)骈文的名称“骈”字即“马并”有两马并架之意,引申为“从马,并声”,“二物并则为骈”等。骈文这一名称显然是结合了这种文体要求严格对偶,句式整齐的特点应运而生。然而“骈文”这一名称是在清朝才得以统一确立的,在此之前它先后被称为“今体”“时文”“四六文”“四六体”“俪体”“俪文”“骈偶”“骈俪”“骈体”等,它名称的转变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观念以及对骈文的认识和态度。(二)骈文的定义尽管骈文发展时间长,内涵

    今古文创 2022年32期2022-11-01

  • 《黼黻之美: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
    21年10月出版骈文是一种中国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在骈文发展史上,宋代骈文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敏锐捕捉到骈文领域近年酝酿的研究转向,即由作家研究转向文体研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以此为基础,尝试通过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的互动考察,深化宋代骈文研究。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着眼于观念层面,探讨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及价值判断,考察骈文的审美价值如何在宋代文化背景中得到重新诠释并演绎出相应的理论规范和实践方法。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选取制诏、表、启、上梁文、致语等最有代表

    文艺研究 2022年5期2022-06-13

  • “奇峭幽洁”与“高视六代”
    诗歌、辞赋,他在骈文上的成就也相当斐然,并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文章以鲍照骈文作品为研究对象,梳理先贤今哲对他骈文的评价,并联系当时其他作家作品,比较分析他骈文的艺术表现特点和共时特征,展现其骈文的艺术成就。关键词:鲍照 骈文 艺术表现 共时特征鲍照的骈文主要有书、颂、铭、碣文四类,关于其成就,清许梿评选《六朝文》便言道:“明远骈体,高视六代。文通稍后出,差足颉颃,而奇峭幽洁不逮也。”姜书阁《骈文史论》中亦言:“鲍照骈文,实为六朝之冠。”他的骈文,无论是辞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2期2022-02-19

  • 晚清骈文研究述论
    6)引言在对清代骈文的研究中,学界的研究对象往往集中于清初以及乾嘉时期,对晚清骈文研究较为忽略,即使有些研究涉及晚清骈文也不够全面深入。这些研究或集中讨论晚清李慈铭、王闿运两位大家的骈文创作,或关注《皇朝骈文类苑》《骈文类纂》《国朝常州骈体文录》等几部著名的骈文选本,或从创作地域的角度出发,对常州、湖湘等地方的骈文发展状况进行考察。虽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晚清骈文研究还处于较为单一的作家、选本分析或骈文理论阐释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9期2021-12-04

  • 陆贽骈文句法简论
    【摘要】 陆贽骈文历来享誉甚高,其骈文句式多变,从三字单句相对至四六隔句相对,极尽繁复变化之致,其骈偶句属对工切,在节奏点上讲究平仄的协调。陆贽骈文中隶事用典亦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引前代典章制度,或直接引述前代成句,或引前人成句而又稍改易一二字,或纯然出以剪裁熔铸,赋旧典以新意。又有不借隶事而纯然以本色之语相对者,同时总体上又能不为对偶、隶事等骈文的形式要求所拘,而以骈散相间之体出之,恰恰是在这两点上,陆贽骈文深远地影响了宋人四六文。【关键词】 陆贽;骈文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论李白骈文的“诗乐舞” 特征
    【摘要】 骈文自先秦发端,兴盛于魏晋六朝,到唐代时已经有成熟的体式。李白作为盛唐时期的天才诗人,其骈文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先秦时期,“诗乐舞”之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之一,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诗乐舞”理论的范围有所扩大和延伸。纵观李白骈文,无论何种文体,都普遍呈现出了“诗乐舞”特征,本文以骈文的标准将李白之文进行分类整理,从“诗”“乐”“舞”三方面来讨论李白骈文的风格特征。【关键词】 李白;骈文;诗乐舞;风格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1年7期2021-07-21

  • 从“骈散之争”看《祭十二郎文》
    殊意义。时人偏好骈文积习,是“重偶厌奇”的心理使然。在此基础上,《祭十二郎文》利用奇数词促进了悲情的表达;用散文形式巧妙构建了“失偶”的隐喻。另一方面,文章又通过语气词的连用,获得了骈文般的规模效应和表现张力;通过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对比互证,完成了跨文章的新“对偶”“押韵”,最终实现了对散文形式的超越。关键词:韩愈 《祭十二郎文》 散文 骈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散文名篇,也入选了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主持人语:明清民国骈文研究的创获
    已成为热门相比,骈文研究仍然显得较冷,研究力量还较为薄弱。然而,近年来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投身于骈文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加以开拓与发掘,于是成果数量大增,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综观当前的骈文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骈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骈文理论阐释方面,近五年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及西部项目中已有多项皆属此类。为进一步推动骈文研究,争取更多更优质的成果,本期学报推出骈文研究专栏,有幸邀请到当前国内骈文研究领域的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5

  • 明清骈文研究的开拓与意义
    410081)“骈文”又称“骈体文”,是一种具有鲜明汉语言文字特色的文章体类。褚斌杰先生指出:“从实地看,它并不与诗歌、辞赋、小说、戏曲等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是与散体文相区别的一种不同表达方式。但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特点,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所以一般地也都把它看作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体类。”[1]确实,骈文与诗词曲赋等不是同一类型的文体,而是与散体文相对举的表达方式。但当这种表达方式特色鲜明,如对偶精工、隶事丰富、藻饰精妙,甚至声律调谐时,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5

  • 骈文界定问题的再审视
    近三十年来学界对骈文投入更多关注,骈文研究在形式特征、发展脉络、思想理论、文体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一路向前的同时溯源回顾,怎样的文章可以算作骈文——关于骈文的界定仍然莫衷一是,留有很大的讨论余地。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关系到对骈文产生于何时的认识,认定的标准不一则最后的见解也必然不同。纵观诸学者骈文专著或论文,绝大多数都视对偶、用典、藻饰、声律为骈文的主要特征,或表述有别而意思无差,由此有论者通过这些特征界定骈文,如提出骈文是“一种主要由偶句(又以四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2

  •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位”[1]。考察骈文的经典性,不仅要呈现骈文经典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而且应揭示骈文的特质和典范性。王文濡《南北朝文评注读本》卷首《编辑大意》云:“骈文虽权舆六朝,而集其大成,允推清代,康雍乾嘉,名家辈出。”[2]1王氏《清代骈文评注读本序》云:“觉罗突起,顺康两朝,通流接踵,佹辞异采,时见一斑,乾嘉以来,于斯为盛。”[3]1清代集古代骈文之大成,骈文数量和质量卓荦可观,而清代骈文包括明清之际、清代中期、晚清三段,本文关注的是,明清之际骈文何以复兴南宋通俗骈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13

  • 柳宗元《南霁云睢阳庙碑》:骈体叙事的典范之作
    精美,充分体现了骈文的文体特征。本文的写作,是柳宗元贬谪初期写作的创意,也是写作此文政治背景的需要。关键词:柳宗元 《南霁云睢阳庙碑》 骈文柳宗元是唐代古文大家,其古文创作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古文的成就,其在骈文创作上的成绩多被掩盖。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提道:“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娘,务色彩,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虽然是说自己后来致力于古文,但却也说明了自己本来就擅长骈文。学兼骈散

    名作欣赏 2020年7期2020-10-21

  • 尊体:晚明骈文批评的理论向度
    李金松尊体:晚明骈文批评的理论向度李金松(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晚明时期的骈文批评有许多主题,其中很重要的主题是尊体论。这固然有将骈文作为审美对象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出于对此前正统文人士大夫们鄙视骈文的一种反动。而晚明骈文批评家们在推尊骈文的过程中,对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经典品质的发掘与实用功能的阐发,应该说,确实达到了他们推尊骈文的目的。而他们对骈文的这种推尊,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即促进了人们对骈文的认识,提升了骈文的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7-24

  • 骈文界定问题的再审视
    摘 要: 界定骈文应坚持“对偶”本位,不宜以对偶之外的形式特征作为界定标准。用典、藻饰、声律进一步增加了骈文华美,是骈文极盛时期才兼具的特征,属于骈文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因此应当将骈文的界定问题转向四六句式、对偶比例、工对标准这些对偶问题本身来讨论。此外,骈赋从文体分类与“文”的范畴两方面考量应当归属骈文。关键词: 骈文;界定;对偶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2.0077.05一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17

  • 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兴盛及其历史因缘
    ,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发展的复兴期。伴随着清代骈文创作的发展,各种骈文选本也相继涌现,这些选本通过旨趣各异的“选择”,积极回应时代文学思潮,直指当代骈文创作利弊得失,成为清代骈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骈文选本编刊的总量颇为可观、涵括内容相当广泛,体例日趋完善、类型日益丰富,理论探讨的涉及面宽、力度大、文学史影响深,总体上呈现出超越前代的兴盛格局。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兴盛,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史现象,但由于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性质缺乏明确定位,因此对其产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2-17

  • 21世纪二十年李商隐骈文研究综述
    纪,学界对李商隐骈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在相关研究论文的不断出现和高校学位论文对此研究的迅猛增长,在李商隐骈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李商隐的散文、李商隐的祭文、李商隐的各类骈文及创作分期、李商隐骈文与诗歌的相互影响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关键词:李商隐 骈文 综述引 言李商隐(812—858)是晚唐骈文大家,他的骈文在中国古代骈文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最早著录并评述过李商隐的骈文集《樊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2020-01-21

  •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清代骈文研究* ——以“浙派”为中心的考察
    葭内容提要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仪征派”等说法。“浙派”骈文作者众多,且在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现,代表了当时骈文发展水平,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浙派”学者的骈文理论批评论作及编选的骈文总集也对推动骈文创作及骈文理论发展、保存骈文文献、总结历代骈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清

    浙江社会科学 2019年12期2019-12-11

  • 论王勃赋与骈文对六朝的革新
    学创作尤其是赋与骈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六朝文风影响,并在继承中革新。王勃反对绮丽文风、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其赋与骈文的创作影响重大,其赋较六朝题材范围更广、情感更激昂、技巧更见完善,其骈文在审美形态与艺术技巧上亦因袭与超越六朝。王勃在创作中虽存在些许鄙陋与矫枉过正现象,但无损其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卓越功绩。关键词:王勃;赋;骈文;革新王勃是初唐重要作家,虽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唐初四杰”,然王之成就实非三人所及。不论是听闻“王杨卢骆”的排序后杨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9-17

  • 戏剧无韵诗“哈姆莱特独白”之重译探究
    翻译得失,提出以骈文译无韵诗的尝试,并自译其对比文本,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提供一种新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无韵诗;骈文;重译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翁戏剧的著名莎剧翻译家,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全集》。其译笔流畅,译本质量较高,为莎剧翻译做出了大贡献。《哈姆莱特》被视为莎剧四大悲剧之首,其悲惨结局引人反思。该剧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的著名无韵诗独白更是脍炙人口。朱译本用散文体译无韵诗独白,文句流畅,朗朗上口,较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传递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2019-05-13

  • 浅析“初唐四杰”王勃及其《滕王阁序》
    序;王勃;用典;骈文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都因有不朽的文学作品而名垂千古。黄鹤楼因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和李白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名遐尔;岳阳楼因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和李杜等大诗人的诸多作品而著称于世;滕王阁却仅凭英才少年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为后人所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而闻名于世。滕王阁临赣江东岸而立。公元653年,高祖幼子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上元二年,失意青年王勃从洛阳南下探望任交趾县令的父亲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2018-11-24

  • 论徐枕亚《玉梨魂》的语言风格
    国小说史上第三部骈文小说《玉梨魂》并在《民权报》副刊上连载。小说语言骈散相间,又融入诗文的精华,在保留了中国传统小说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小说的语言风格。在中国小说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具有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玉梨魂》 徐枕亚 骈文 语言风格徐枕亚作为鸳鸯蝴蝶派的鼻祖,1912年发表了中国小说史上轰动一时的骈文体哀情小说《玉梨魂》,因此被誉为“言情小说之祖”。民国初年,西学东渐之风日甚,闺楼少女、传统妇人不再满足于只是阅读传统的《红楼梦》、《西

    文学教育 2018年8期2018-08-13

  • 《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考述
    》一书对研究宋代骈文写作理论及骈文文章选本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理应引起学界重视。中图分类号: I207.2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8)01-0008-05关键词: 宋代文学;骈文;祝穆;《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版本南宋祝穆以编撰《事文类聚》及《方舆胜览》两书而传名后世,但关于其生平事迹及相关著述的研究至今仍欠全面深入。在与祝穆相关的有限研究成果中,误会的地方竟还不少。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少有学者留意到祝穆还曾编撰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8-11

  • 从孙觌的序文探其文学观念
    六四大家之一,其骈文创作成就颇高。从孙觌颇具代表性的骈文作品着手,在分析其骈文特色和文学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孙觌一生仕途沉浮的心路历程和骈文这一文体的发展变化。关键词:孙觌;骈文;文学观念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为南北宋之交的重要文臣,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活动,见证了北宋至南宋社会的风云巨变。孙觌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四六骈文,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等传世。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骈文创作成就颇高,与汪藻、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2018-07-24

  • 古今贯通 点面结合 骈散相参* ——评莫山洪先生《骈文学史论稿》
    541001)骈文是按照语言形态划分出来的文章类别,和散文相对并存,占中国古代文章领域半壁江山,是中国特有的文学体裁。随着骈文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骈文学产生并逐步发展、演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骈文骈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出版的莫山洪先生的《骈文学史论稿》填补了骈文学研究方面“通史”的空白,是近年来骈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创获。《骈文学史论稿》(下文简称《论稿》)凡六章,依次为《草创时期的六朝骈文学》《粗具规模的唐代骈文学》《四六时代的宋代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8

  • 李商隐幕府公文探究
    有很大的影响,在骈文和公文发展史上的影响亦为深远,富有文学和史学价值。关键词: 李商隐 幕府 公文 骈文晚唐时期,时局动荡。伴随着日益滋长的藩镇势力,幕府接连出现,文人入幕成为当时社会风气的主流。开始往下偏移的政治重心,客观上使幕府表、状、笺、启等公文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当时藩镇幕府僚佐的重要职责就是起草奏、疏、表、状、笺、启、牒、檄等各种公私文书。唐代幕府机构之一节度使府设有判官二人,位在行军司马之下,掌书记之上,是处理兵马钱粮等实际事务的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2018-03-27

  • 多福多寿碑释读
    民国;民风民俗;骈文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东南约30公里的郎中乡展邱村,发现清末时期的石碑一通。该碑为不多见的祝寿碑,为青石质卧碑,石碑高112厘米,宽141厘米,厚25厘米。碑阴无文字,碑阳有阴刻楷体正文,碑文共28行,行满32字。额题“多福多寿”楷体阴刻四字,故名之“多福多寿碑”。多福多寿碑创制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是王(茂齐)母赵老太君八十岁寿诞祝寿纪念碑。该碑因年代并不久远,故字体清晰,全碑仅缺一字,缺字以□代替,行间以』加以区分,文中①②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2017-06-30

  • “文思清丽”与“獭祭鱼”
    ,以使对于李商隐骈文“獭祭”中存在的“清丽”的创作特色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关键词:骈文;獭祭鱼;清丽李商隐作为晚唐骈文中代表性的作家,其在整个唐代骈文史上也有重要的位置。晚唐文风普遍华丽繁缛,其中以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为代表的“三十六体”也具备这种特色,李商隐的骈文因为其中繁复的用典而形象的被后世称为“獭祭鱼”。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评价,《旧唐书》中对比李商隐以及温庭筠的文章时认为,温庭钧的文章要比李商隐的文章更为清丽。“獭祭鱼”与“清丽”之间看似无关,实

    大东方 2017年10期2017-05-30

  • 庾信赋对晚唐文坛的影响
    信 赋 李商隐 骈文《隋书》卷六十七《文学传序》云:“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辞,轻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庾信的辞赋创作无疑是对南北文学之长的最好继承,这种继承延及唐代。至于晚唐,随着古文运动逐渐退潮,骈文再度兴盛。而李商隐更是这一时期骈文创作界的巨擘。本文的论述源于李商隐在《樊南甲集序》中的话语:“后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唐初骈文的发展与自赎
    孙英凤摘要:骈文无论作为一种文体,还是表达方式,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地位每况愈下。但在文学史的坐标轴上,骈文确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初是骈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这里初浅地谈谈骈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改变,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意义。关键词:骈文 发展 自赎一、骈文的发展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文体。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使用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好用典故,讲究声律,多用四、六句。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代。这种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2期2017-04-07

  • 论青词与唐诗
    在声律方面,作为骈文的青词,受到唐诗声律的影响,因而音节更加优美;在情感方面,受唐诗影响,青词的感情因素明显加强。反过来,青词对唐诗的发展也有所促进,青词成为唐诗的书写内容、出现诗体青词以及青词创作中大量化用唐诗等。研究青词与唐诗的关系,具有诗学和宗教学双重意义。关键词:青词;诗体青词;骈文;唐诗;唐诗学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2-0015-008青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蕴含着多维的研究价值,但历来

    江淮论坛 2017年2期2017-03-30

  • 论敦煌变文骈句的个性与功能
    用了骈句,与传统骈文相比较,它的特点体现在驰骋才气的长句对仗;匠心密运的错综对;语言平易流畅,基本不用典故,文字浅显易懂;对仗不精切;对仗触犯了禁忌。变文骈句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摹状人物,渲染场景;直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提升变文的文学韵味;有助于记诵。变文没有排斥骈文的必要,相反,还可以吸收骈文的长处为我所用。关键词:敦煌;变文;骈文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111-09杨雄先生在《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论孙德谦《六朝丽指》中的“文有赋心”
    的观点,指出创作骈文可以借鉴赋的创作方法,并以鲍照为例加以论述。本文以孙德谦“文有赋心”为基础,扩展论述了骈文与赋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孙德谦;《六朝丽指》;骈文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64-02孙德谦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的子学、史学、目录学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尤工于骈文之学。孙德谦的骈文理论主要集中在《六朝丽指》一书之中。该书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六朝骈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2016-12-20

  • 骈文起源或形成问题新探
    于景祥确实不知道骈文究竟形成于何时。骈文的起源或形成是在阴阳思想成为普遍的世界观即阴阳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在辞赋的影响之下,在辞赋之外的散文中连续使用骈化句式。骈文最根本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骈,骈文是有意识连续骈化之文。辞采、典故、声律等等是骈文在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次要特征和阶段性特征。荀子的《劝学》是“骈体初祖”或“骈文初祖”。关键字:骈文;起源;荀子;《劝学》;文体特征中图分类号: H111 文献标识码:A一、关于骈文起源或形成于魏晋的问题游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10-09

  • 试论骈文文律标准的建立及其与近体诗诗律的差异
    4205)试论骈文文律标准的建立及其与近体诗诗律的差异孙慧琦(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台湾新北24205)[摘要]骈体文和格律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最独特的文类,也是观察古典文学声律特色的重要研究对象。律诗有诗律,骈文亦有文律规范。对于律诗的声律规范,学者已有详尽成熟的研究,但对骈文声律的研究则相对尚浅。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所指出的无韵骈文的声律技巧,尝试归纳骈文文律的总体分析标准,并总结出主要的骈文对句形式和各种句式的文律标准。在此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8-05

  • 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内涵与渊源
    港)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内涵与渊源何祥荣(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中国香港)[摘要]成惕轩是当代成就杰出的骈文家,但其生平及骈文作品目前尚欠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其骈文中的“杂记文”类作深入探讨,首先考察其生平经历,并按其不同时期之特点作了四个分期。就其杂记骈文的内容性质分成时事、教育、游记、述怀、馆舍田园等类别,并对其文章的艺术特质作了考察,及进一步探究其艺术渊源。[关键词]成惕轩;骈文;儒学一、引论成惕轩先生是当代骈文史上地位极高的骈文家,其创作成就得到多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8-05

  •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国朝骈体正宗》的编选、批评旨趣及影响
    出现多种以清当代骈文为选录对象的骈文选本,其中以《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国朝骈体正宗》最为著名。从选本编选来看,这两部选本在选家身份、作品选录、编选目的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从批评旨趣来看,它们肯定骈文地位、剖析骈文弊病、提出骈文创作主张,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从注本、评本、续书,以及相关评论来看,这两部选本在后世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国朝骈体正宗》都出现于嘉庆早期,堪称清当代骈文选本的典范之作,直接影响了其后此类选本的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8-05

  • 从卢藏用《景星寺碑铭》看唐代中原文化与骈体文风在岭南地区的影响
    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骈文作品之一,与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林县《智城碑》、陈集源《龙龛道场铭》等,分别是中原骈体文风播衍于岭南地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景星寺碑铭》的句式和用典情况体现了初唐时期中原骈文的典型特征,以之作为参照,可以看出岭南唐碑之间内在的关联以及它们与中原文风的关系。[关键词]卢藏用;景星寺碑铭;骈文;骈体文风;岭南骈体文风在初唐曾影响到岭南地区。我们在《从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影响》[1]中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8-05

  • 清代地域性文体研究的开拓与新创 —评路海洋《社会·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
    :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邢蕊杰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路海洋博士的学术新著《社会·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是一部特色鲜明、具有学术创新意识的清代常州文综合性研究之作。该著将社会、地域、家族视为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演进相互关联、三位一体的大文化背景,认为清代常州文体发展与该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学术氛围紧密关联,家族联姻形成的人才宗亲关系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师友关系,构成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创作群体的集合形式。在三位一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3

  • 论清代中叶诗文名家杨芳灿的骈文创作*
    诗文名家杨芳灿的骈文创作*路海洋1,2(1.苏州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要:杨芳灿是清代乾嘉间著名的文学家,诗词、骈文兼工。杨氏认为骈文虽属“小道”,但欲求其工实非易事;骈文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应以宽广的审美胸襟来欣赏它的美;在骈文创作中,应综合考虑识、情、才、义理、词章及创新等多种因素。杨芳灿的骈文创作转益多师,自成一格,成就斐然,形成了“以閟采而得古锦之观,以閟响而得孤弦之韵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04

  • 骈文研究文献整理”笔谈
    “骈文研究文献整理”笔谈[编者按]骈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文化载体,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文体。我校的骈文研究在全国学界领风气之先,有重要的影响。1996年在我校举办了全国首届骈文学术研讨会。本刊长期以来开办骈文研究专栏支持这一研究,共发表了近50篇论文。2015年,长期专注骈文研究的莫道才教授申报的“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这是我校古代文学学科长期以来持续性研究骈文的结果。2016年3月我校举行了“骈文研究文献整理”专题研讨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9

  • 萧子显骈文批评探析
    041)萧子显骈文批评探析刘涛(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东潮州521041)[摘要]齐梁时期,骈文盛行并逐渐趋于成熟。与创作相适应,骈文批评亦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萧子显的骈文批评观点鲜明,内容较全面,意蕴颇深刻,对后世骈文批评影响深远。具体来说,其批评理论涉及骈文文体的多个方面,如认为骈文的创作动因源自作家内心的情性与外界事物的刺激;提出文家性格气质不同,骈文风格自然有别,批评倾向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首倡以气韵论骈文,高度称赏六朝骈文以气韵取胜;重视骈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9

  • 起八代之衰与集八代之成 ——论韩愈与骈文的关系
    成 ——论韩愈与骈文的关系翟 景 运(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中坚,韩愈在批评骈文的同时,更把骈文作为古文创新的起点和资源。在他的古文佳构当中,韩愈充分吸收和彰显骈文的艺术优长,大大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含量。韩愈的文体创新实践表明:古文创作艺术成就的高下,以及唐代古文运动的成败,与借鉴和吸收骈文艺术营养的态度和水平直接相关。关键词:韩愈;骈文;古文;继承;超越清人刘熙载说:“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

    东方论坛 2016年3期2016-03-19

  • 论《文心雕龙》中的骈文批评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批评刘 涛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摘 要:《文心雕龙》中的骈文批评话语较多,其内容充实,意蕴深刻,观点鲜明,论述周密,对后世骈文批评影响深远。该书中的骈文批评理论涉及到骈文文体的各个方面,展现出南朝骈文批评的总体风貌。具体来说,其内容涵盖骈文的起源与骈体发展、骈文的文体类别及风格特征、骈文的创作方法和批评鉴赏等,在六朝骈文批评方面多有建树。关键词:《文心雕龙》;骈文;文体批评齐梁时期,无论骈文创作还是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5

  • 《八家四六文钞》的刊刻及文献价值
    以嘉庆三年已刊的骈文集为主要对象,部分人物没有骈文专集,乃从其文集中选录,孙星衍与孔广森的取材则是个例外。《八家四六文钞》为保存曾燠与孙星衍骈文作出了贡献,并提供了曾燠早期诗文的结集信息。但从孙星衍骈文收集未齐全与汪中骈文散佚收集二点来看,吴鼒并不是一个极具文献能力与文献意识的学者。【关键词】《八家四六文钞》 骈文 刊刻文献吴鼒《八家四六文钞》是一部较早的清人自选本朝人的骈文选本,在推尊骈文思潮与张扬清人骈作自豪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法式善认为吴鼒此选“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8

  •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书;判词;花判;骈文;文体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1-0085-07Abstract: P.3813 contains several court verdicts of the Tang dynasty that greatly differ from other verdicts of the time. Written with uncommonly complicated narrativ

    敦煌研究 2016年1期2016-03-02

  • 汪中骈文地位之反思
    吕双伟汪中骈文地位之反思吕双伟摘要:处在儒士与文人之间的汪中,生前没有以“四六”或“骈体”之名获得赞赏,也没有留下骈文批评话语。去世后,其骈文虽获得了某些赞誉,但多与其古文、诗歌并列,或与胡天游、洪亮吉、袁枚等并举,并无独尊地位。在骈文意识高扬和创作中兴的乾隆时代,汪中对骈文无动于衷,正是他为文不专一体的结果。其文多以四言行文,少用六言,句式整齐却不求工整对偶,基本不用四六隔句对;语言精炼,骈散兼行;意蕴深厚,风格雅洁,具有东汉魏晋之文的特征。在乾嘉时代

    文史哲 2016年1期2016-02-02

  • 浅论《滕王阁序》之“美”
    词】滕王阁序 ;骈文;美文【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作为一篇骈文的典范之作,《滕王阁序》处处具有骈文音韵美、对称美之外,极富辞采美、含蓄美、人物美、情感美、哲理美的美学特征。一、《滕王阁序》的辞采美、含蓄美在《滕王阁序》中,作者选用了大量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使文章色泽斑斓,表现出强烈的辞采美。洪都“人杰地灵”,洪都府是“雄州”,洪都人是“俊采”,洪都景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睢园绿竹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2015-11-28

  • 乾嘉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明间沉寂数百年的骈文,终于在清代迎来了它的复兴。晚明四六文悄然兴起、清代崇尚博学的学术氛围和科举考试崇尚骈体的文化背景等,是清代骈文复兴的前提与基础。题材丰富、形式灵活,庙堂公牍、交际应酬和抒情言志的各类骈体争相绽放,云蒸霞蔚;理论上高扬骈文地位,争为文章正宗,探讨创作规律,宣扬骈文特征,当之无愧地集历代之大成。正如蒋寅先生所云,清代骈文“依托于作家普遍的学术背景,名家云起,创造出深闳博丽的时代风格,足以与六朝前后辉映”。而清代骈文的复兴,主要体现在乾嘉至

    中国文学研究 2014年2期2014-11-14

  • 清代骈文研究的新创获——评颜建华专著《清代乾嘉骈文研究》
    南文理学院教授)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品种,同时也是一种颇受非议的文体样式,长期以来被扣以“形式主义”、“浮艳轻靡”的帽子,而其创作的全盛期魏晋六朝,更被目为“文学误国”的口实。此后的唐宋古文运动、宋代理学文论,更是对之口诛笔伐,骈文便被作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而被归入“另册”。实际上,骈文创作在六朝以后并未消歇,且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新变,诸如隋唐骈文、宋四六等,而且人们还注重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出现了“四六话”之类的理论著作。元明时期的骈文创作尽管冷寂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07

  • 骈文理论研究的新创获——读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
    41004)清代骈文号称“复兴”,骈文理论更是集历代之大成。较以往的骈文批评,清代骈文理论内容更丰富,论述更深入,理论意识更自觉。有关清代骈文理论的研究,民国时期,金秬香、钱基博、刘麟生、陈子展等学者在专著中有所涉及。但是由于政治学批评及骈文自身隶事、藻饰等“晦涩”因素的影响,建国后30年相关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道才、曹虹、于景祥、昝亮、奚彤云等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论文,或在专著中进行论述,取得很大进展。但相对清代骈文理论的繁荣

    中国文学研究 2012年3期2012-12-18

  • 《晚唐骈文研究》评介
    田 媛《晚唐骈文研究》评介田 媛“骈文”作为与古文相对的文体名称出现在清朝,但骈俪之文却早已有之。一般认为,后世所指称的“骈文”定型于汉魏六朝。从艺术角度来讲,六朝骈文也是骈文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晚唐骈文则多被视为六朝骈文的余绪,或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之后文学向“形式主义”的复归。因此,虽然晚唐也是文学史上备受关注的时期,但研究者的眼光却多集中在诗歌而非骈文上,这也造成了晚唐骈文研究的空白。20 世纪30年代,现代骈文研究刚刚起步,成果多为概论性质的著作,

    东方论坛 2010年6期2010-04-05

  • 骈文
    骈文是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有徐陵、瘐信,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曹植的《洛神赋》。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21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