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摘要】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天才之不朽之作”,文章通篇一气呵成,文辞整齐华美,音韵和谐,既是规范的骈体文,又有充实的内容,真切的情感,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山川形胜、宴会盛况、风土人情,抒发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都美不胜收,可谓一篇千古美文。
【关键词】滕王阁序 ;骈文;美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篇骈文的典范之作,《滕王阁序》处处具有骈文音韵美、对称美之外,极富辞采美、含蓄美、人物美、情感美、哲理美的美学特征。
一、《滕王阁序》的辞采美、含蓄美
在《滕王阁序》中,作者选用了大量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使文章色泽斑斓,表现出强烈的辞采美。洪都“人杰地灵”,洪都府是“雄州”,洪都人是“俊采”,洪都景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颜色对比鲜明,极尽修饰渲染,辞采华美,令人赏心悦目。
《滕王阁序》同时具有骈文含蓄委婉、精练典雅的蕴藉美。《滕王阁序》全文147句,计605字,但其用典之多,用典之巧,堪称用典之典范。且读来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美。典故来源途径多,上起《左传》,下讫《宋书》,涉及史书十余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文学评论、文坛掌故等。用典几乎涵盖了骈文用典的种种方式。有正用,如“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表达自己虽与终军的年龄相若,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有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达自己不会像阮籍一样沉沦,力求振作自强的精神;有明用,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有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现自己要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决心。此外,王勃还善于融化和锤炼前人文章中的语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根据六朝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语言锻炼而成。可谓是恰到好处,既符合当时宴饮的情状,又符合作者自身的境况,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典故的运用还使文章读来空阔、旷远、壮美,极大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审美空间。
二、《滕王阁序》的人物美
在品读《滕王阁序》的时候,读者可以欣赏到诸多滕王阁中的俊美人物。
在这“人杰地灵”之地,这次聚会的发起人是谁呢?是有雅望的都督阎公。阎公此人如何?据《唐摭言》卷五中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欢极而罢。”这一记载流传甚广,叙写了阎公由怒而欢,由不信而矍然而起的过程。可以想见都督阎公识人、容人的雅量和赏文、识文的慧眼。也只有这样才学渊博,宽广豁达的主人,才能够邀请到江南众多名士、才子一起登高饮酒,舞文弄墨。滕王阁中此时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有懿范的新州刺史宇文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勇武过人的王将军……可谓“俊采”齐聚,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心生向往。
三、《滕王阁序》的情感美、哲理美
王勃6岁能文,9岁就作《指瑕》十卷,10岁通六经,14岁就应举及第,“未及冠,授朝散郎”,可谓“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然而这位少年天才,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据《新唐书》载“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1]因此,即使王勃在滕王阁重建的盛宴之中,却咏出了“兴尽悲来”的深沉之叹。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表达了作者已远离京城,内心的失意流落之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抒发了作者不得志的感伤之情。接着作者一连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这四个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了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但作者虽然身陷困境,却不甘沉沦,作者用“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可以说作者的内心交织着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在抒发作者复杂真挚的情感之余,文章还透露出深邃的哲理,闪耀着一种哲理之美。其一,美好事物的易逝,进而慨叹宇宙无穷而人生须臾短促。作者在滕王阁,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满座,美酒诗赋的赏心乐事,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不平与悲凉。可当他想到“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时,自然想到了美好事物的易逝,进而想到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易逝,慨叹宇宙无穷而人生须臾短促。人生于世犹如白驹过隙,尤其是在仕途受阻、壮志不展之时,这种人生况世的感叹更为深刻。作者想到了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身报国热情的孟尝君;想到了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恸哭不已的阮籍;想到了自己这一辈子也许再无出仕之机,而只能“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失望、痛苦和失落。其二,在逆境中仍坚守。值得称道的是,面对多舛的命运,王勃并没有走向绝望与堕落。而是由悲转乐,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的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一篇《滕王阁序》令人咀嚼不尽,品味无穷,真乃一曲悲壮的千古美学绝唱。
注释
[1]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1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