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唐四杰”王勃及其《滕王阁序》

2018-11-24 13:42向俊宇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滕王阁序骈文滕王阁

向俊宇

摘要:《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又有“诗杰”之称的少年英才王勃,南下探父途中,偶遇佳会,即席赋诗而作。王勃以其生花妙笔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展开一幅奢华的名楼雅聚图,进而兴尽悲来,怀古论今,抒发“无路请缨”怀才不遇的愤满心情。此序可以看作是王勃短暂生命最后迸发的激情与热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篇。这篇古文,语言华丽,朗朗上口,不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是“萍水相逢”等,随便拿出几句,都是千古颂唱,亦被人们津津乐道!

关键词:滕王阁;滕王阁序;王勃;用典;骈文

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都因有不朽的文学作品而名垂千古。黄鹤楼因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和李白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名遐尔;岳阳楼因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和李杜等大诗人的诸多作品而著称于世;滕王阁却仅凭英才少年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为后人所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而闻名于世。

滕王阁临赣江东岸而立。公元653年,高祖幼子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上元二年,失意青年王勃从洛阳南下探望任交趾县令的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时任洪州都督阎公第一次新修此阁设宴聚会,对仕途仍未绝望的王勃认为机会难得,应邀参加,席间一文,铺叙滕王阁地势、人才、良辰、美景、乐事和宴会盛况,抒发其怀才不遇、无路请缨的悲情,为我们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堪称骈文第一,千古絕唱的《滕王阁序》。

当时,年幼无知的王勃毫不推让地挥毫作文曾引得阎公不悦,以“更衣”为由离席而去。王勃第一句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只觉不过是平淡之笔,然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眼前一亮,突感一股博大而又凌厉的文气扑面而来。紧接着佳句奔流泉流:“襟三江而带五湖……”开章阐明滕王阁所处之地郡府南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疆域辽阔,地势宏伟,繁华富饶,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文臣武将,俊才星驰,人杰地灵,对千载难逢的盛大聚会及主人贤德,胜友如云,不尽奉承,让人听得飘飘然。

然后,由近及远铺叙三秋登阁景象,技法娴熟,远近错落,虚实相映,上下浑成,动静结合,变化多样。“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积水退尽后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落日余晖下,淡淡的云烟笼罩着山峦,山水之间呈现出一片盈盈紫光。静止中写出湖光山影色彩变化极富生命力。一个“寒”字写出秋高气爽,“寒潭、暮山”一近一远构成错落景致,在“上淡下浓”的对比中描绘出秋意正浓的晚景,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诗句。“临帝子之长洲……”极目遥望,眼底之物,不一而足:峰峦原野、山川湖泽、沙洲岛屿、渡口舸舰、飞檐楼阁、宫殿房舍、仙鹤野鸭,好一幅生活之乐和自然情景自然融合,富庶祥和景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下之间用“飞”“流”“临”化静为动,以物拟人,仅用十六个字就把滕王阁高耸入云、重峦叠嶂的雄伟气势和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飞翔在天空中,从阁上往下看不到地面的独特风貌写得蔚为壮观、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峦青翠、阁流丹、黄龙舳、暮山紫等多种秋天色彩完美无瑕地结合于一体,写出景色变化,灵动活现,气韵不凡,令人向往,让人惊叹。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共同构成一幅情景交融、虚实相映、动静结合的景象。最是那:满天的落霞与孤独的野鸭在辽阔而又澄澈的天空中一高一低地飞翔,与那一碧无垠的秋水浑然一色,整个天地和谐安详地交汇于无痕之中,把静中动、寂之欢,描绘得辽阔高远、空灵洒脱,如此美境及想象,世间几人难达?让阎公中听后都禁不住跑出来,一睹王勃风采,连声叹道:“此真天才,不垂不朽矣”。

紧接着,王勃笔锋从写景转至述怀,全序用59个之多的典故明喻、暗喻地烘托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用典之丰、来源之广、方式之多,随手拈来,自然妥帖,既表明其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恃才傲骨,露才扬己,也讽刺和揭露封建时期复杂政治环境下的不良社会风气。通篇用典既没有冗赘晦涩之感,反让诗序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真意切、不拘一格。首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岂乏明时?”加强表达虽身处盛世却落得像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一样怀才不遇的境况。然后“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虽身处困厄之境,仍应像班超一样志向不变,建功立业,不懈追求,自励志节,并渴望君王再给他请缨报国的机会。述怀部份是《滕王阁序》的中心思想,也是王勃急切要表达的情感。眼前美景不属于他这个匆匆过客,此时此刻与此美景相关的仕途也不属于他。因此他自然地写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凄凉语。这句是全文关节之语,在君王制统治社会中迷失了方向的一位满腔热血、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发出了“王宫何时能见?”的疑问。

最后,王勃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结尾。传言,尾联“槛外长江(空)自流”。其实,这个“空”字才是全篇的文眼。当时王勃特意空着,留给在座人填写,还埋下了“一字值千金”的故事。《唐才子传》和《新唐书》皆提及王勃写此序细节:“初不精思,不易一字,文不加点,顷刻而就,满座大惊”。

王勃(650-676)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儒学世家出身,文学天才中的佼佼者。665年,一篇《乾元殿颂》,高宗阅后连声直呼“奇才!奇才!大唐奇才!”666年,因《宸游东岳颂》科举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又因一篇《檄英王鸡》却被高宗批为“歪才!歪才!二王斗鸡,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此人立逐出王府!”自此他仕途一落千丈。671年,在好友帮助下补任虢州参军,私杀官奴,被判死刑,遇赦,革职。21岁英才少年,心比天高,奈何命运多舛!如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出少年王勃的乐观豁达,那《滕王阁序》则流露出的是豪情与失意并存的矛盾青年。可惜天妒英才,26岁的王勃省亲归途中魂归大海,一位天才就此陨落。《滕王阁序》也成了他最后的绝唱。

《滕王阁序》用骈文体写成的。骈文是中国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又称骈俪文、对偶文。特点是对仗工整、声律铿锵,辞藻华丽,酷爱用典。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起源于汉末,定型于南朝梁,盛行于南北朝时期,代表有徐陵和《别赋》《恨赋》等。初唐时期发展到高峰,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都是写骈文的高手。中唐之后,骈文走向没落。它的没落与太注重形式,对文章表情达意起到了严重束缚作用有关。《滕王阁序》不仅字字相骈,句句相俪,文字对仗,平仄协调,音律和谐,把走马蹄韵、典故辞藻以及文字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张扬了骈文的优点,还用饱满的激情与过人的才华冲破六朝以来的糜丽风格,将唐朝人蓬勃的精神、开阔的意境充分爆发出来,将多样化的写景手法与复杂多变的情感融为一体,以雄迈的历史感和空间感写出了“西江第一楼”滕王阁的气势及人文风景。读之,既能感受景物之美,又能体会情感之真,达到了写我所写,抒我所抒的畅快淋漓境界,成为唐代骈文体的代表佳品。

《滕王阁序》是六朝骈文的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散文化的先声。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楊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也是对“初唐四杰”及骈文体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无可替代的迷人魅力的最高评价和褒扬。古文革新运动中,高举反骈旗帜之首的韩愈对王勃及其《滕王阁序》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滕王阁序》让世世代代的后人们认识到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其文体是汉语和汉民族文化发展史中最成熟、最优美的一种文体,是汉语文章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其流变过程中,对近体诗歌的初创、定型和词的发展以及对联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江山须有伟人扶,名楼亦须人而传,自然景观也因人文力量的介入而名扬天下,“西江第一名楼”滕王阁也正因有《滕王阁序》这篇不朽名作而屡毁屡建,万古长存!

我们怀敬仰之心缅怀诗杰王勃,并衷心感谢他用生命中最后的热血铸造了《滕王阁序》,让我们有幸在这篇美丽的千古名文、千古雄文、千古骈文大海里畅游!

参考文献:

[1]肖希凤.论王勃及其《滕王阁序》-骈文的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05).

[2]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古文观止》(全二册).下册.卷七.王勃《滕王阁序》[G].北京:中华书局,2009,7,1:440-447.

[3]尹艳华.从《滕王阁序》看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报,2003 (11).

[4]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滕王阁序》[G].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9-10.

[5]杨晓彩著.王勃研究[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12.(1版).

[6]魏家骏.千古美文“滕王阁序”-说《滕王阁序》的抒情特点[J].名作欣赏,2005 (03).

[7]汪永红.浅议《滕王阁序》中的用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 (04).

[8]于景祥.《文心雕龙》与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D].河北大学,2007,06.

[9]莫山洪.“初唐四杰”称号与骈文[J].柳州师专学报,1998 (04).

(指导教师:廖兵坤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序骈文滕王阁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启事一则
不可一世的王勃和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落霞”联诸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