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译
- 我国中医外译人才培养的SWOT 分析及优化策略
译”的复合型中医外译人才是实现中医药对外翻译传播的核心要素。进入21 世纪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自发自觉地加入中医药对外翻译传播的队伍中来,然而当前我国中医外译人才队伍的短缺与中医药“走出去”的规模速度之间矛盾依然突出,中医外译人才培养的力度、深度、广度均有待拓展。新时期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外语专业建设和外译人才培养面临着崭新的形势和任务,但学界少有系统性探讨。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运用SWOT 分析工具,探索中医外译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影响要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4期2023-10-17
- 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犹太移民文献外译策略研究
太移民文献的实际外译情况来看,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多是将重点放在策略和方法上,对犹太移民文献中的源文化以及原语言的文化环境很少关注,进而在具体的翻译中存在很多的不恰当之处。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对外翻译模式,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将翻译文本和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进而由此展开文化范围之中生态环境对翻译活动具有怎样的影响作用。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犹太移民文献外译进行翻译研究对加强对犹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精华吸收具有很大的益处。 文章从生态
现代英语 2023年5期2023-10-09
-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与传播现状调查研究
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工作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禹州钧瓷为例,研究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与传播现状,着重分析其外译与传播的难题及原因,并从跨学科视角提出新媒体背景下非遗外译与传播策略,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与传播提供借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传播;禹州钧瓷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礼仪、习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2023-08-14
- 甘肃丝路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外译研究
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外译价值,提出了甘肃丝路文化对外传播与外译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甘肃丝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语言服务工作。[关键词]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对外传播;外译[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3115(2023)01-0042-07一、引言1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将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连接起来,多样文化在此交流、冲撞、融合,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传播力[1]。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
丝绸之路 2023年1期2023-06-29
- 谈影视翻译的特点、翻译方法以及中国影视的外译
。三、中国影视的外译问题影视作品外译出海是构建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渠道。我国的影视译制业发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优秀的外国影片被译制进来,包括《王子复仇记》《烈火雄心》《办公室的故事》等。不同于书籍、美术、诗歌等纸质文化传播,影视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的优点。几十分钟的视听盛宴对人们心灵造成的震撼是无法比拟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影视外译发达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由于发展较慢,我国的影视外译仍存在着许多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2023-04-10
- 学术外译传播与编辑路径提升
基金的“中华学术外译”及国家专项出版基金。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学术外译与传播的研究尚未得到专家和学者的足够重视,研究发展不平衡,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2]因此,有必要对传播学视角下学术外译的编辑路径提升加强研究。本文在对中华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梳理研判的基础上,以《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著作翻译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对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与编辑路径提升进行探析,期待能够通过对编辑出版环节的思考,从源头上提升外译
中国出版 2022年14期2023-01-09
- 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外译的重要意义东北少数民族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提高了文化的丰富多彩性。由于大部分东北少数民族缺乏自己的文字,口耳相传成为民族文化流传的主要方式。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为民间口头说唱文学,该文化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为有效防止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出现濒危现象,我国各级政府积极保护民族文化,为非物质文化的流传做出较大贡献。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较为珍贵,可列为我国世界层面的非物质文化,而且可归属于全人类。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
文化学刊 2022年5期2022-12-06
- 中华学术外译翻译语言选择研究①
办)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下简称外译项目)。2015年,规划办对资助范围、选题来源和评审方式等做出重要调整。2019年,规划办再次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完善。该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全国哲学社会
翻译界 2022年1期2022-12-01
- 躬行实践、研究实践、整理译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外译事业的三项任务*
——李正栓教授访谈录
也包括民族文化①外译事业。民族语文翻译“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1]131,是“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1]131。1955年12月12日,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翻译局,即今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前身。1985年,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成立,此后“民族语文翻译队伍不断壮大,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取得辉煌成就"[2]。相比之下,民族文化外译事业则显得步行缓慢、成效不足。虽然自2004年起国家开始大力助推中国文化
民族翻译 2022年3期2022-11-26
- 翻译价值:中国文学外译的“无形之手” *
进,目前中国文学外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的问题与实质(谢天振,2014)、滤写策略思考(陈伟,2014)、学科范式(陈伟,2016)、影响因素(许多,2017)、成就与反思(胡安江,2018)、路径探索(戴文静、焦鹏帅,2019)、评价(刘云虹,2019a)、译者主体视角(张汨,2019)、困境与出路(张丹丹,2020)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需要正视的是,中国读者对于本土文学的漠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空白、英语世界对于翻译作品的先天歧视,以
翻译界 2021年2期2021-12-06
- 拓展与整合: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发展趋势的四重思考
圈内的流布而言,外译是绕不过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话题。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汉字与中国文化很早便在日本、越南、琉球和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由此以汉字与书籍为基础,而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外人之研究汉籍,日本始于皇子稚郎子之读《论语》,时当晋太康中”①,“如同日本、越南等国家,韩国也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到20世纪初为止,韩国大部分档案皆以汉字写成”②。由此可见,在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文化的传布,虽然也有针对于普通受众的翻译,但是就精英阶层的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1
- 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在欧美国家传播和影响
20世纪初被西方外译,转译,改编等传播和影响,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为当前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一点借鉴。关键词:赵氏孤儿;外译;传播;影响;启示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赵氏孤儿》,最早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1735年译为法文本,发表在《中华帝国全志》上,1755年出版单行本。1738年—1741年爱德华凯夫主持的英文全译本面世,后又有德译本。1755年,法国伏尔泰和英国赫察特都曾将它改编为《中国孤儿》,后者评说:“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也还是赶不上的。”随后俄国涅恰耶夫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目的研究系统的构建
读,中国政治文献外译行为有着特定的目的:或是为经济服务,或是为文化服务,或是为政治服务。翻译目的是翻译行为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翻译行为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翻译的选材、译者的立场、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确定、译作的传播与接受等。“考察中西翻译史,我们可以看到,翻译往往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与某种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或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2]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目的,犹如整个外译行为的“指挥棒”,其重要性不可不察。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目的系统,可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1-07
-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
民族文学作品的對外译介和传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集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或对外传播为主题的论文,并从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发掘其特点和问题,为后续的翻译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 外译 翻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多元民族文化图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播民族文化、扩大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外译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教育 2021年9期2021-09-27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外译探究
岚的《青铜葵花》外译作品出发,浅析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现状。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儿童文学 外译 现状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b)-0217-03A Tentative Study of Chinese Excellent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el
科技资讯 2021年11期2021-08-09
- 莫言文学潜文本外译策略刍议
功能。在莫言作品外译过程中,潜文本的传达效果参差不齐,影响译作质量和文化传播。文章以莫言主要译者汉学家叶果夫的三个译本为客体,阐述莫言文学潜文本外译的策略问题。关键词:莫言;叶果夫;潜文本;外译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俄语读者青睐,是东欧及中亚地区东方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翻译研究以及文艺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近年来一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陆续进入俄语读者的大众视野,譬如,托罗普采夫对王蒙小说《杂色》的翻译、李福清对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
当代文坛 2021年4期2021-08-02
- 中国优秀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
建华 张 茜文化外译话语体系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是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全面提高文化对外传播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治理,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呼唤建构更具感召力和传播力的中国优秀文化外译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6-21
- 民族典籍外译传播的价值、困境与新思考
力。一、民族典籍外译传播的价值“民族典籍与汉族文化典籍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与内核组成部分,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形象,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载体作用。”[3]民族典籍不但记录着各民族的社会进程、历史走向和文化内涵,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所以堪称是“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它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4][5]民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28
- 中医隐喻术语外译名实选择论
聚焦中医隐喻术语外译的名实问题,考察译名与译实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分析其原因,探究其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译名加译实的方式是可取的折中之法,利于传达隐喻术语概念意义和保留中医文化形象,有助于中医术语推广和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词:中医隐喻术语;外译;名实中图分类号:H315.9;R2-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1.01.004Name or Nature: Translation of TCM M
中国科技术语 2021年1期2021-01-22
- 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2010—2019年的CNKI文献计量分析
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下简称“中华外译”项目)承担着传播中国文明的特殊使命;该项目自2009年起策划并于次年投入实施,是中国学术著作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该项目主要资助能够代表中国学术标准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贴切地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创新和传播中国声音。截止2019年底,该项目已连续实施10年,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发布的2010—2019年的立项结果为准,10年期间共计1036部学术精品得以成功立项,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07
- 构建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体系的现实意义
的义素分析法,用外译这种行为包含的五个基本义素——主体、客体、受众、行为、结果定义中国政治文献外译。外译的客观意义由它自身的概念语义和反映情景参与者的配价语义两方面组成(张家骅,2011),主体、客体、受众、行为、结果是外译词义的有机构成。这五个义素是外译的语义配价,填上相应的题元词就构成外译的表层句法结构,即构成此概念的内涵。中国政治文献外译是指“在以‘国家’为代表性发起人的推动之下,译者面向国际受众,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将中国共产党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2-19
- 传统文化外译: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外译成绩显著但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的精髓大多在于传统典籍,诸子百家、儒释道学,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无他者能及 。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随着中国加速复兴,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密切。美英等为主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于中国为啥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实现多次复兴的民族,中华文明为啥5000 年不间断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及关注度的提升,促进了中华文化外译的繁荣。(一)伴随中华复兴,传统
营销界 2020年2期2020-12-17
- “文学之都”背景下南京文学作品外译研究
帜,了解南京文学外译现状,并推动南京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进行“文学之都”背景下南京文学作品外译的研究至关重要,力求更广、更为深入地向世界传播南京文化,基于此,本文作如下研究探讨。关键词:“文学之都”;南京文学;外译1800年以来,南京文化经久不衰,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这里,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荟萃。南京在中国文学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亚洲和世界文坛也独具特色。南京作为六朝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09-10
- 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谈中国文化外译
国文化典籍进行了外译,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文化典籍的外译需要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相关的译文质量,促进国内文化发展和传播,并且助力国际交流。笔者试图基于文化自觉视角,探讨文化作品外译的方式,就上个时期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关键词: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外译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一、引言新时期,世界向着一体化、全球化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2020-09-03
-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外译体系的生态学视角研究
必然需要重视文化外译的关键作用。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文化外译活动,才能完美传递民族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涵。因此,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外译体系研究,使民族文化元素快速融入到世界不同文化环境中,从而形成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和谐共处,优势互补,实现人类文明的完美融合和共同发展。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研究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7-21
- “一带一路”与“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
其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数量大增。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文学翻译的深度融合,能够极大提高翻译速度及翻译质量。尽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翻译技术在文学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各种翻译软件,在文学翻译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目前的文学翻译已从单纯的人工翻译步入了人机结合的阶段。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能够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助力。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展开研究具
名作欣赏 2020年32期2020-07-13
- 在困境中挣扎的中医典籍翻译
——以《肘后备急方》为例
不一致,这也是在外译过程中的一个巨大挑战;四是科研人员还应该加强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研究,用现代医学发展带动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当前对经济利益极度看重的大背景下,鲜有译者投身于对中医药典籍的翻译,这其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对中医典籍翻译背后文化负载词的不理解。而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的翻译准则,对译者主体性的思考更是让中医典籍翻译难上加难。迄今为止,对《肘后备急方》的外译研究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这不仅仅为中国文化外译带来挑战,也无法将这份中华民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2-14
- 林语堂文化传播体系对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
体系 中国文化 外译 启示一、前言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当前,我国已然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先后设立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多个政策项目。这些政策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保障,同时也证明了国家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绩在西方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2020-01-21
- 走向世界的汉语词汇
我们中国人来规定外译名称呢?“诚信”“和谐”“不折腾”等,成都的“抄手”、西安的“肉夹馍”、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扬州的“狮子头”等,许多城市里都有的“鼓楼、玄武门、朱雀门”等,如何译成英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这是一个问题。让外国人来拿了去,“拿去主义”,他们要怎么翻译就怎么翻译,管他呢;还是我们送过去,“送去主义”,汉语词汇自己走出去,“名从主人”,汉语词汇的外译,“以我为主”?要人家来拿,也要自己送过去,两者不可偏废。我们送过去,但是不可强加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6
-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诗经》英译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诗经》;《诗经》外译;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一、引言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依据当今世界发展的情势,高屋建瓴,顺应潮流发展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不断加深,文化交流的加深成为了发展的必然和不可避免的趋势,意味着中华文化在域外传播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使命。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优秀典籍浩瀚如海,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财富。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加深,这使得中国古代典籍比以往更具魅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0期2019-10-21
- 中医文化外译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问题例析
出来。本文对中医外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空缺原因,加速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关键词: 中医文化 外译 文化空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首先提出“文化空缺”的概念。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偶然的缺口”[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前俄国学者索罗金在论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时提出了“文化空缺理论”,主要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由于双方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后蕴含的意义与内涵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2019-10-15
- 中国外文局启动敦煌文化艺术著作外译工程
敦煌文化艺术著作外译工程全面启动。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介绍说,基于敦煌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国际传播意义,中国外文局决定推动敦煌文化艺术著作外译工程,旨在集聚国内外相关专家學者和敦煌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优质资源,联合国际出版发行同业翻译出版多语种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品图书,向世界讲述敦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阅读(书香天地) 2019年2期2019-06-11
-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外译何以“走出去”
海,内涵丰富,在外译传播中需要健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市场化的对外出版机制、建设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精品体系。【关键词】中华文化典籍 外译 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而未曾遭遇中断的国家。中华文化文脉绵长主要得益于大量文化典籍的传世。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华文化的文脉流传及其精神内涵的缔造所形成的大量古代文献,从广义上看都属
人民论坛 2019年9期2019-04-20
- 昆曲翻译策略现状研究
昆曲;翻译策略;外译将国内优秀作品先进行翻译,进而推广到海外是让世界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曲艺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也应得到广泛的宣传与弘扬。我们要为具体的文化作品提供翻译研究支持,推广地区文化精髓,将昆曲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展现给世界人民,推动我国昆曲的继承和发展。一、建国后我国文化外宣的历史以及现状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的集合。现如今,我国当代文学的翻译方法分为两种,即异化和歸化。两者均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2019-03-15
- 2019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述要
之路;期刊发展;外译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6-0133-04Abstract: The“2019 Semin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was jointly hel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 and the Maijishan Cave Art Researc
敦煌研究 2019年6期2019-03-02
-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益探索
——基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国家实践(2010—2019年)
吴碧宇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之一,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0年设立。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其目的是增进国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该项目启动至今约十年,大批中国经典的、优秀的学术成果被推介到国外出版,为世界读者搭建了一个展现中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重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6期2019-02-13
- 浅析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视域下的茶文化典籍外译
视域下茶文化典籍外译的意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典籍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不仅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且也可以让外国人通过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而爱上了饮茶,从而打开国外茶市场,带动我国茶企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内容繁多而且涉及到的范围又非常广,不仅包括茶文化的起源,不同类型茶的相关介绍,甚至还要对中国一些比较出名的产茶地域进行介绍,把茶文化的魅力和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关茶文化的中国典籍较多,但是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2019-01-07
- 中华文化外译的定位、困境与对策
——以岭南文化精品为例
标。中华文化精品外译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实现途径,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成为近年来翻译学界关注的重点。中华文化精品外译的根本任务是继承和传播五千年的优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文化成果。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频繁的传播与交流,离不开翻译这座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中国文化思想和著作的国际传播有赖于外译活动。截至2013年,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华文化著作外译得到出版,譬如中国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
英语知识 2018年3期2018-11-28
- 中国网络文学外译的现状与未来
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外译现状和因由,进而揭示出中国网文作品外译的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网络文学;中国网文;外译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的文化和语言重新获得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追捧,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多国的设立便是见证(王才英、侯国金,2018)。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网络文学爆发式成长是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自发创作、交流到逐步商业化,进而成为价值急剧上升的热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2018-10-15
- 莫言诺奖作品《蛙》的乡土特色与世界气派
摘 要:文化作品外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项伟业,需要考虑四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作品值得输出;选择谁作为译者以搭建作者和读者,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挑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出版发行;以及受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如何。莫言的《蛙》深具乡土特色与世界气派,完全符合输出的要求,因此我们以其为例,从文学作品翻译的视角,进行前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关键词:中国文化;外译;《蛙》;文化输出作者简介:曹娟(1978-),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2018-10-0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调查分析
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设立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精品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2010—2017年的立项情况,梳理外译项目历年在立项数量、学科分布和申请机构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对项目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思考。[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10—2017年 出版“走出去”[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4-0064-05[Abstract] The est
出版科学 2018年4期2018-09-13
- 关于汉语典籍外译翻译生态环境的分析
及以后的汉语典籍外译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立足于生态翻译学,分析了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后汉语典籍外译情况以及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汉语典籍;外译;翻译;生态环境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源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综合竞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追求,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国都应该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随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5期2018-08-17
- 众包翻译对中华文化外译的作用
可以解决中华文化外译的很多问题,如作品与目标市场和读者脱节、作品与译者脱节、资助者与被资助者脱节、译者投入与收益脱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关键词:中华文化;外译;众包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3011403引言中华文化外译有助于加深国外受众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1]。但中华文化外译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作品与目标市场和读者脱节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6-19
- 非遗背景下德宏州少数民族史诗典籍外译现状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典籍 外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90A Survey of the Translation of Epic Poem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Deho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n HeritageDUAN Congli, DUAN Lifang(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
科教导刊 2017年23期2017-10-10
- 岭南文化精品外译策略研究
因素,即如何驾驭外译策略的问题。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国际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政府文化活动颇为频繁、意识形态差异日见凸显、影视传播大为广泛、作家交流日益密集、学术推动力度大大增强。此外,中国的地域风情、民间特色、传统与现实交相辉映、多姿多彩、无尽绵绵,时间上的历久弥新、空间上的幅员辽阔,独特的文学经验和审美趣味都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文化外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精品同样具备了以上的一切特性。但国外人们对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术语外译的部分问题研究
民族音乐文献术语外译资料十分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术语译至汉语,再从汉语译至外语需要经历“二次外译”的过程。本文以几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术语为例,分析和探讨了它们在外译中存在的部分普遍性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力图通过对类似问题的研究实践,寻求和归纳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术语外译的工作途径和经验。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术语;外译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1-0119-06国际DOI编码:10.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1期2017-05-30
- “中国文化外译+互联网”工具及策略优先规划论
科大学“中国文化外译+互联网”工具及策略优先规划论黄忠廉 杨荣广 刘 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已步入国际舞台中央,中国文化外译却仍基本处于无序、低效、啃老的状态。学界研究多局限于微观层面,更忽视了“互联网”技术转向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中国文化外译+互联网”工具及策略优先规划将以文化外译为核心,全盘考察外译与工具及策略之间的动态博弈,提出文化外译工具及策略的优先规划序列,旨在促进国内做好文化外译的顶层设计,实现中国文化外译设计的最优化。文化外译;
翻译界 2017年2期2017-04-15
- 中国文化外译专题研究
中国文化外译专题研究主持人:湖南工业大学张冬梅教授[主持人语]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今天,译好中国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东方智慧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本期推出的专栏,邀请多位学者以“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中的若干重要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文化外译”的若干核心问题展开探讨,以历史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中国文化外译、传播、接受的机制和规律问题,以专业的方式回应国家战略需要,推动翻译研究为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中华文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2-23
- 西方消费文化语境中闵福德聊斋英译本的四个面向
者回应的中国文化外译悖论。关键词:消费文化;闵福德;聊斋;通俗;娱乐;欲望;外译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4-0034-05二战以降,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大众传媒和市场法则逐步合流,生产出消费主义价值观。而文化也被裹挟其中蜕变为一种消费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①消费文化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大众传媒也自觉以“大众”需要为自身定位
华文文学 2016年4期2016-09-29
-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发展研究
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外译及其传播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讨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发展现状呈现多角度、范围广、更全面的趋势和特点,但仍存在学术性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关键词:中国文学;外译;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已涵盖各个领域。代表中国软实力的中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仍然无法满足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及认可度是广大学者继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走出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2016-05-14
- 传记文学外译——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先锋”文学
00)传记文学外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先锋”文学魏泓1,2(1.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院, 北京100089;2.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淮北235000)摘要:分析了传记文学走出去的“先锋”特性及 “先锋”作用,认为传记文学外译有助于展现中国的历史与民族特点、传播中国人物与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世界人性、促进整个人类的文化繁荣。关键词:传记文学; 先锋; 外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学和文化范畴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中国传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03
-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
39)“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周健健 侯雯玲 汤红娟(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201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时至今日,该项目已开展五年,获批项目近三百个,涉及中外优秀哲学、社会学、文学、历史、经济等近二十门类学科,为我国优秀文化作品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本文采用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2016-03-01
- 中华文化外译的读者接受研究
640)中华文化外译的读者接受研究许勉君1,蒋清凤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对CNKI期刊的文献检索发现,关于中华文化外译读者接受问题的研究文章数量少、研究范围狭窄,且思辨多、实证少。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能使该领域突破瓶颈,丰富其研究内容和方法、构建多学科研究的理论体系是手段,减少语用失误、跨域文化障碍等是重点,增强外译的针对性和传播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11-06
- 浅议合译模式下中医药外译人才的培养
合译模式下中医药外译人才的培养文/孟悦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到19世纪的西学翻译,合译模式在我国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鉴于话语权、版权等因素考虑,合译模式也适用于中医药外译活动。本文从合译模式出发,从专业、语言、翻译知识等方面初步探究该模式下我国中医药外译人才的培养。合译;中医药外译;人才培养由于熟练掌握两门甚至多门外语的译者匮乏,合译模式在我国翻译史上一度成为主流翻译模式。有人如此描述合译模式:“直到19世纪末严复直接从原著翻译,特别是20世纪初期中国人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2015-04-27
-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出首项西文成果
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西班牙文版)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出版,这也是该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推出的第一项西班牙文成果。2013年2月,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增订版),作为中西建交40周年的献礼,并于4月10日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新书发布仪式。2013年7月,《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正式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的出版对中西之间长达两千年的交往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出版广角 2014年22期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