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摘 要:“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让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精英作品“走出去”,打好文化牌,亮出东方文学的特色,不仅能让西方小读者们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与东方少年们在精神层次上达成共识,还能促进中西方少儿文化交流,从小就传递和平友爱意识,这些都是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身上肩负的重任。该文从汪海岚的《青铜葵花》外译作品出发,浅析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现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儿童文学 外译 现状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b)-0217-03
A Tentative Study of Chinese Excellent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Case Study of Helen Wang's Bronze and Sunflower
JIANG Ting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Business,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000 China)
Abstract: The policy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made the elite works of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go out", 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ental literature. It not only enables western read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excellent culture and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spiritual level, but also promotes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These are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hinese excellent children literature works "go ou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outstanding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based on Helen Wang's translation of Bronze and Sunflower.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还给文化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锋芒得以彰显,并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版,迎来兴盛期。其中,有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走向世界,汪海岚的《青铜葵花》英译本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诸多奖项[1]。但我国儿童文学的外译工作才刚起步,且未能受到我国翻译界的重视,从而对我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严重限制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1 我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
外译中,译者往往会根据目标读者的阅读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等因素,选用3种方式进行译作:(1)略译。选用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外译内容过于繁琐,还可以用目标读者擅长的语言清晰精准地表达。(2)编译。译者在进行外译时,主动出击,根据目的语使用习惯,对原作语序进行适当调整,这种跳出原文形式束缚的翻译方式要求译者有非常高的源语和目的语的掌握能力,汪海岚译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就用到了此翻译方式。她准确理解了原作语义后,调整原文,同时加强对译文的整体逻辑与衔接性的关注,因此她的译文往往“神似”。(3)创译。外译过程中,通过采用更为优美和贴近当下生活的语言对原文进行替代,在能完全表达原文思想的同时,对文章内容加以丰富与修饰[2]。
在《青铜葵花》中,曹文轩描写城市小姑娘葵花来到一个环境远不及城市的大麦地,没有朋友,孤独感让人感同身受。
原文: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3]。
译文:She was alone, like a solitary bird in a vast blue sky with nothing for company but the sound of its own beating wings. In a sky that stretches on for ever, broken occasionally by a cloud or two, but otherwise huge and unblemished, like a perfect turquoise gemstone. At moments of extreme loneliness the bird cries out, but its cry only makes the sky seem even emptier[4].
曹文轩在小说中充分施展他那高深的文字能力,将小女孩葵花的孤独寂寥刻画得淋漓尽致,感同身受。汪海岚女士是一名资深的汉学家,借助多年的在华留学经历以及特有的女性视角,她的译文不但没有削弱原文的情感,还营造出了高度相似的意境,文字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让西方小读者阅读完后,对葵花的境遇产生强烈的同情。汪海岚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精准地贴合原作的情感,通过她扎实的汉学功底,向西方读者娓娓道来,让译作与原作达到了几乎平起平坐的地位,也让来自英语世界的小读者们无障碍地感受到了曹文轩《青铜葵花》的美。
汪海岚对《青铜葵花》喜爱有加,但她认为中英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如果不进行一些修改,西方读者对原作的接受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她保持原作风格,同时大胆尝试,不被原文的写作形式所累,充分考虑目标读者采用了可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的可读性与阅读性得以大幅提高[5]。
英语的特点是开门见山,表示时间、原因等的修饰语往往附着于末尾,避免头重脚轻。此外,英语还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陈述事实必须符合逻辑,语法规范。汉语,则注重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因此往往按照时间与逻辑的推进来展开。汪海岚反复阅读原文,通过对源语进行异化处理,保持了小说的原有的东方色彩,同时兼顾提高了英语读者的接受度。
原文:祖祖辈辈都从事劳动的大麦地人,怎么也搞不明白这些城里人的心事:为什么不好好地、舒舒服服地待在城里,却跑到这荒凉地界上来找苦吃?大麦地人,祖祖辈辈都劳动,可还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想劳动,只是无奈,才把这一生缚在这土地上[3]。
译文:The people of Damaidi, who had been doing it - for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couldn't understand this. Why didn't these city people stay where it was nice and comfortable instead of moving to this bleak wilderness where life was hard? What was the attraction of physical labour? The villagers had no choice; their lives were bound to this land[4].
如果汪海岚按照源语的表达习惯去“硬译”,势必会给译作打上折扣,减弱了作者情感的传递程度。她尊重英语世界的表达习惯,用非限制行定语从句来翻译这一片段,这样的文字表达,既起到了增补文章理解盲区的作用,也尊重了曹文轩要保留故事特有年代的要求。经过这样的处理,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逻辑严密,情感储层递进,为小读者们的无障碍阅读铺平了道路[6]。
2 儿童文学外译作品还未完成“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蜕变
“一带一路”利好政策的推广,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其加持之下,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儿童文学的外译作品在海外出版市场中也有了较大的份额,不论在出版格局还是规模等方面,中国都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大国。但是与其他类型的文学外译作品相比,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些许有些尴尬,“走出去”的作品不少,但走进西方读者内心的作品确实不多。
3 儿童文学外译作品“走出去”以及“走进去”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力推文化“走出去”,这是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主题战略的重中之重。阅读是读者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方儿童读者可以通过好的儿童文学译作来了解中国文化,让他们足不出户就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儿童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去探究中国儿童的纯真想法。国外的图书市场出于利益驱使,多数会售卖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因此,“走进去”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突破语言限制
儿童文学与其他类型的作品相比,特点就是单纯、简单和美好。作品故事讲述干净纯粹的童真,能够让读者的心灵受到洗涤。只需展示最纯粹的感情交流,就会被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儿童们所接受[7]。此外,儿童强大的接受力与可塑性,让他们排除不同的民族信念和文化視角,从小就正确地接触东方文化。
3.2 加强互通性
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讲述故事,将教育的主题糅合其中,故事铺垫的同时又饱含丰富的生活色彩,使得幸福感慢慢呈现,生活道理逐渐渗透进读者的心灵。因此,译者应抛开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儿童读者阅读故事过程中不会过多地考虑这些因素,对其不会存在较大影响,这也是我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能“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我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走进西方世界
4.1 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打下基础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全世界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的启蒙教学,在对儿童语言能力、价值观、文字认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培养力,对少儿早期的人格塑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积极引导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会自然地亲近文学,家长把握住机会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传递给儿童多种优良品质的意识,如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团结集体等意识形态,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8]。西方国家,对儿童文学具着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具有相当可观的消费市场。
4.2 儿童文学外译作品对内容产业链的影响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献相比,属于更易延伸发展的种类,《哈利波特》系列风靡全世界,随后衍生出了手办、cosplay服装、玩具甚至游戏等产业。在我国也有类似产业链现象,《马小跳》系列图书作为中小学教辅类图书,受到了全中国少儿读者的欢迎,并衍生出各种产业,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 结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要大力推广东方民族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发现、了解并认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日渐火热的文学类型,是世界文学这个大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员,推广中国优秀儿童文学外译作品儿童文学,任重而道远。“走向世界”“走进世界”要求我国儿童文学立足民族文化之本,丰富图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学质量。我们应加强与世界儿童文学之间的契合,立好民族文化之本,丰富图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使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外译作品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还能“走进去”。
参考文献
[1] 喻超.中国儿童文学“出海”策略探究——以曹文轩作品为例[J].中国出版,2019(21):64-67.
[2] 马龙,刘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探索——以《青铜葵花》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3):102-105.
[3] 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4] Cao Wenxuan.Bronzeand Sunf lower[M].London:Cand lewick Ltd,2017.
[5] 徐德荣,范雅雯.论《青铜葵花》英译本中风格再造的缺失[J].山东外语教学,2018,14(2):120-127.
[6] 舒琴.《青铜葵花》中儿童语言特征的英译研究赏读[D].湘潭大学,2019.
[7] 曹娟.基于审美价值判断的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8] 毕燕燕,王丽霞,马良.“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到“走进去”纵横[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