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 “兴发感动”植入观沧海教学
    化。本文将以《观沧海》这一脍炙人口的古诗为例,引领读者一同探寻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一、“兴发感动”教学理念的内涵和特点“兴发感动”教学理念强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 此教学理念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深入感受诗词、文学作品等的情感内涵。在“兴发感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对学习内容的个人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

    中学语文 2023年32期2023-12-19

  • 观沧海》为何以“统一天下、建功立业”为主题
    摘要:《观沧海》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篇目,其主题“统一天下、建功立业”似乎并无争议,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回答诗歌主题时会过于轻松地给出上述答案,而对于答案的深意并不知晓,也没有考虑过这个概括是否正确。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视角还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观沧海》和相关文本的阅读,使学生掌握从文本到主题的推导方法,在探究中收获思考的乐趣。关键词:《观沧海》;视角;主题;群文阅读《观沧海》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代表作,在其《步出夏门行》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6期2023-07-06

  • 观沧海》教学释疑
    群 胡习之《观沧海》作为古代写景诗的第一篇,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编撰者的宠儿,是各版本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诗歌不同于散文,其语义、情感的表达多跳跃、暗示、朦胧,语形不追求显性关联等等,这些特征造成诗歌解读的不确定性,即所谓的“诗无达诂”。《观沧海》也是如此,多年来的教学中见仁见智的问题亦有多个,笔者拟讨论两个问题以就教于方家。问题一:“山岛竦峙”的“山岛”指什么?大多数读者都不会细究“山岛”指什么,因为人们大都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将“山岛”等同于岛屿来理解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2期2023-04-06

  • 建安风骨 孟德胸襟
    世尊为典范。《观沧海》于雄心壮志中感苍凉慷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因乌桓多次侵扰边境、俘虏汉民,曹操毅然北征。这次征战的经历对曹操尤为重要,不仅奠定了取得战事全面胜利的坚实基础,还坚定了日后实现一统中国的宏大愿景。《观沧海》就写于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曹操登临碣石山,望向沧海,内心如波涛一般难以平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交代了曹操所处的方位和地点,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曹操在登上山顶俯瞰大海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2期2022-12-09

  • 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教学分析
    升级。本文以《观沧海》与《陋室铭》的教学为例,对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教学的主要展开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一、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分析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主题、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内容,以及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古诗文实际学习情况,完成对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具体如下。第一,依托不同体裁古诗文的教学,让学生对古诗文的体裁生成更为系统的认知,了解各种体裁的特征,并初步了解我国古诗文发展历史。第二,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古诗词教学要“兴发感动”
    古诗词教学;《观沧海》“兴发感动”是叶嘉莹先生诗学理论的核心,是其在中国传统诗论“缘情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诗歌批评理论。“兴”包含两层含义,既指诗人见物起兴、生发情感,也指读者在阅读时因进入诗歌情境而产生情感;“发”指诗人抒发所思所想;“感动”则指读者在阅读和鉴赏中深入体悟诗歌的内在情感之后,萌生出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以阅读反馈等形式表现出来。把“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对教师开启教学思路,学生深度学习古诗词、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塑造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1期2022-02-20

  • 以目标为导向,教好诗歌《观沧海
    教学效果。以《观沧海》为例,其为曹操后期的主要作品,其文学价值较高,且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活动,不但利于学生的诗歌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诵读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曾言“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诵读对于学生掌握诗词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代入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进程中合理布置对应的诵读任务,如此能够更好创建浓郁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更好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2021-12-09

  • 例谈诗词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为例,从意境营造,手法分析,思维训练三个角度出发,从字词分析,韵律解读与拓展延伸三个具体方法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教学中容易忽略或有所缺漏的要点,并提出有效建议,以此进一步提高与培养学生诗歌审美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关键词:诗歌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观沧海对于诗词文意的解读和审美鉴赏的培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以攻克的难关。长期以来,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格律的运用成为诗歌教学的重点,教师更加着重于对诗歌的意义讲解而不是引导鉴赏。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4

  • 致大孩(外一首)
    长城、游黄山、观沧海告别输在起跑线的滥调以及毫无底线的病态鞭策我要一个感恩重义的孩子不要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要看你的精彩故事而不是带伤的励志桥段我要找寻科学的方法让你能有时间在田野上撒野你会在自然里成长,在河流中奔跑直到有一天你真正长大我站在远远的地方给你挥手直到你看不到我为止我确实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有什么但我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我的未来你是我的骄傲也希望你能以我为荣所以,与其命运给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给我一个慢慢长大的快乐大孩。你过得还好吗如果你过得

    鸭绿江 2020年33期2020-11-12

  •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方案探析
    能力。本文以《观沧海》为例,对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方案进行探析。一、教学课本分析教师需深入分析教材课本知识内容,根据不同单元的主题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古代诗人常常借景抒情,或美好、或豪迈的景观背后常常蕴含着诗人饱满的思想情感。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沧海》为例,此诗用简短、豪壮的诗句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豪迈、秀美的山河之景,亦将自身丰富的情感孕育于其中,向人们展示作为优秀政治家、军事家的伟大胸襟和抱负,群情激昂,让人振奋。此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可以借此诗激发学生不

    鸭绿江 2019年20期2019-11-12

  • 观沧海》教学设计
    我们要学习的《观沧海》,作者,曹操。二、作者介绍1.同学们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同学们的言论一般都是奸雄,嫉妒心强等负面评价)2.展示幻灯片:历史上的曹操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2019-10-21

  • 观沧海》的修辞策略研究
    、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对它的修辞策略进行研究。一、《观沧海》的写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南下攻城掠地,河北一带边患严重。建安十二年夏,曹操率师北征乌桓,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曹操于碣石山无缘。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山。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登过的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下了《观沧海》这首著名的诗篇。全文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大观 2019年7期2019-10-08

  • “会当凌绝顶”还是“会当临绝顶”?
    视下”。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临”字的意思正是“居上视下”,“居于高处俯视低处”。曹操《观沧海》诗前三句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很多语文教材和古代文学读本依据前人的注释,把“临”解释为“到达”“登上”或“到达,登上”。这样解释既不准确,又影响了对全诗的鉴赏。这首诗最关键的字眼是“临”“观”。这里只讨论“观”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观,谛视也。”《说文解字·言部》:“谛,审也。”《说文解字·

    语文建设 2019年11期2019-09-10

  • 以《观沧海》为例谈语文课堂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时代感。现以《观沧海》一文为例,对此问题进行说明。《观沧海》是汉末诗人和政治家曹操的名篇,其中所展现的诗人襟怀之宽广、想象力之丰富、抱负之远大,都值得师生品读,而作品的苍凉情调、磅礴气势,也将因新技术手段融入课堂而愈加清晰。总的说来,应用新技术手段,使之发挥出奠定学习基调、突破重点和难点的作用,会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一、奠定学习基础首先,新媒体技术能够激情引趣,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得以有效进行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5期2019-07-15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集·诗集》)【品读】建安十二年(207),五十三岁的曹操挥师北上,远征乌桓,大胜。归途中,他一秉“登高必赋”之惯,登上碣石山,写下《观沧海》一诗。“观沧海”,是后人缀的题。此诗实际是其四言组诗《步出夏门行》之一,也是之首。诗以“东临碣石”开篇,继以水澹澹、山耸立相接,节奏舒缓有致,意味甚为辽远,两句话就展现出了

    月读 2019年6期2019-06-18

  • “会当凌绝顶”还是“会当临绝顶”?
    视下”。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临”字的意思正是“居上视下”,“居于高处俯视低处”。曹操《观沧海》诗前三句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很多语文教材和古代文学读本依据前人的注释,把“临”解释为“到达”“登上”或“到达,登上”。这样解释既不准确,又影响了对全诗的鉴赏。这首诗最关键的字眼是“临”“观”。这里只讨论“观”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观,谛视也。”《说文解字·言部》:“谛,审也。”《说文解字·

    语文建设·上 2019年11期2019-05-30

  • 龟虽寿
    读法,试分析《观沧海》和《龟虽寿》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拓展阅读——鉴赏空间《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出自组诗《步出夏门行》,是曹操晚年写成的富于哲理的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抒情方式都包含着诗人强烈而赤诚的情感,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在《龟虽寿》这首诗中,诗人宽阔的胸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初中生世界 2018年33期2018-11-30

  • 龟虽寿
    ,歌以咏志。《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出自组诗《步出夏门行》,是曹操晚年写成的富于哲理的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抒情方式都包含着诗人强烈而赤诚的情感,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在《龟虽寿》这首诗中,诗人宽阔的胸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运用比较阅读法,试分析《观沧海》和《龟虽寿》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拓展阅读——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8年9期2018-10-18

  • 《古代诗歌四首》课堂训练
    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_____”而著称,被鲁迅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唐朝诗人_________所作,其人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因其诗歌__________________(风格),被世人誉为_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8年27期2018-10-18

  • 曹操《观沧海》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启示
    一、关于曹操《观沧海》诗句的详细阐述介绍虽然《观沧海》和《龟虽寿》均出自于《步出夏门行》,可以将其看作是两首独立诗句,但前者通过对沧海的详细描述赞扬更能表达出一代枭雄曹操的壮阔胸怀,诗句内容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这篇作品生动诠释了沧海形象,单纯而又饱满,就像是一幅粗线条的笔画一样,并且还创作出了大海性格,借助沧海描述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2018-08-24

  • 本期3版《高考在线》习题参考答案
    急于星火。”《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③<动>面对;对着。《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④<副>将要;快要。《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⑤<动>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这里解释为“管理”“治理”。)【古代诗歌阅读】1.BC(这是虚实结合的“虚”,是送别友人后对其以后事情的想象,所以B项错;“风雨何年别,琴樽此日同”明显是昂扬的格调,一是鼓舞友人的士气,让他不懼艰险一战到底,二是表达自己对友人远去生活的向往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8期2018-04-13

  • 浅谈古诗词《观沧海》中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怀
    笔无所顾忌。《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诗表面上描绘是大海的辽阔壮观,包容万象,其诗里体现的是中国的一代“枭雄”,志在统一北中国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怀。本文从曹操写诗背景出发,结合曹操生平,赏析了诗中的所见所想,品评了诗人所抒发的景与情,兴叹诗人极高的艺术天赋。关键词:《观沧海》,政治抱负,博大胸怀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2017-12-10

  • 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
    倪海权《观沧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是建安诗坛四言诗的典范,是曹操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故经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本文从三个层次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旨在深入挖掘《观沧海》一诗的丰富内涵。第一层次:导入新课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互动情况,而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兴趣、固有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成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3期2017-03-15

  • 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
    学院 倪海权《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倪海权《观沧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是建安诗坛四言诗的典范,是曹操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故经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本文从三个层次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旨在深入挖掘《观沧海》一诗的丰富内涵。第一层次:导入新课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互动情况,而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3期2017-03-08

  •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古诗研究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全家庆“意象”和“意境”分别属于认知语言学领域以及古代文学领域。然而两者具有相通之处——都试图通过一定的客观物体来表达主观感情。因此笔者将两点结合起来,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曹操的《观沧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笔者首先讲述了“意境”和“意象”的相关性,介绍了“意象图式”的概念,并以此分析出《观沧海》中“意象图式”的体现,最后再分析了这种体现的所产生的效果。意象图式 《观沧海》 认知语言学 古诗自古以来,人们就擅长以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2016-09-08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读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有感
    ——读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有感文/孔见曹操之名,几乎妇孺皆知。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绝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个“白脸奸相”“乱世奸雄”。这种看法,主要来自以儒家为主的史书和把他刻画为奸诈暴虐人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后来的一些戏曲和剧作。为论其人,需知其生平。曹操于公元155年出生在今安徽省亳县。他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官不算小,但不知其生父何许人。曹操当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姓氏。但是,正是这

    中华魂 2016年1期2016-08-14

  • 默写名句名篇“七要”方略
    ”;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的“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不能写成“淡淡”。三、要注意区分同音异义词。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其中的“简拔”不能写成“拣拔”。四、要注意通假字。例如《荀子·劝学》中的“则知明而行过矣”中的“知”不能写作“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不能写作“性”。五、要注意句子中的词序。例如: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6年4期2016-08-04

  •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古诗研究
    论分析曹操的《观沧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笔者首先讲述了“意境”和“意象”的相关性,介绍了“意象图式”的概念,并以此分析出《观沧海》中“意象图式”的体现,最后再分析了这种体现的所产生的效果。关键词:意象图式 《观沧海》 认知语言学 古诗自古以来,人们就擅长以诗歌中精简的表达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此,流传下来的古典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意象。传统诗学中,意象是诗歌的“诗眼”和灵魂,是一种“溶意于情而赖审美媒介以呈现的创造性审美幻象”[1]。1980年,Langacke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8期2016-05-14

  • 魏武帝的秦皇岛游记
    郁李《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是魏武帝曹操最知名的诗作,《观沧海》便是其中的一首。作为一个很有文艺范儿的帝王,曹操连游记都能写成千古绝句。说是游记,其实人家曹操连年带军打仗怪忙的,哪有闲心特地出去游山玩水?《步出夏门行》包括了《观沧海》《龟虽寿》等四章,都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见景抒情所作,描写了河朔一带的风土,凯旋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5年9期2015-05-30

  • 一首诗歌、两处山脉、无尽渤海
    下了壮丽诗篇《观沧海》。曹操高龄亲征实在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危机之困,阻碍了曹操统一中国的宏愿,于是他毅然北上征伐。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此时正当秋风萧瑟之际,海面上却是洪波巨澜,毫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此时,壮志未酬的曹操心情像面前

    海洋世界 2011年3期2011-09-24

  • 观沧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启示
    节六年级语文《观沧海》古诗的教学实践课。《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它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诗歌基调苍凉、慷慨,读来颇有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之感。执教《观沧海》一课的青年教师,考虑到六年级预备班学生对于这一名篇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便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信息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现,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有效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4期2009-03-13

  • 壮丽的景色 冲天的豪气
    【摘 要】《观沧海》和《沁园春·雪》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二者虽写作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二者虽抒发相同的万丈豪情,却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关键词】《观沧海》 《沁园春·雪》 比较阅读《观沧海》和《沁园春·雪》分别被收入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和九年级(下)。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具有豪放风格,都是通过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冲天豪气。不过在艺术手法上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两首诗的创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2009-01-27

  • 曹操《观沧海》诗赏析
    张会斌《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3期2008-08-25

  • 诗文检测题
    洪波涌起。(《观沧海》)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浣溪沙》)二、理解默写1.古人读书,讲究既要眼到手到,又要心到。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泊秦淮》中渲染了一副迷茫、清冷的河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闻布谷鸟叫抒发悲苦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6期2008-08-25

  • 曹操《观沧海》诗赏析
    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9期200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