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

2017-03-08 15:55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倪海权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观沧海曹操大海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倪海权

《观沧海》教学的三个层次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倪海权

《观沧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是建安诗坛四言诗的典范,是曹操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故经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本文从三个层次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旨在深入挖掘《观沧海》一诗的丰富内涵。

第一层次: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互动情况,而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兴趣、固有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由于该课的讲授内容是一首古诗,对学生来说,存在语言与文化上的障碍,所以导入新课时一定要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入手。

先说作者,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学生都很熟悉。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根据提示猜一位人物:

1.据说是跑得最快的人;2.在戏剧的舞台上以白脸示人;3.成语望梅止渴与他有关;4.被称为“乱世之奸雄”。

经此提示后,一般学生会说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强调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不同。

然后从大海入手,问学生是否见过大海,印象如何。有条件的最好带学生一起到海边感受一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大海的视频,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比语言浅显自然的外国诗或现代诗引出此课。如: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

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是自由奔放的,舒婷笔下的大海引起了英雄与诗人的赞美。曹操笔下的大海如何呢?

第二层次:艺术分析

作为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着力描写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形象。通过对比,深入理解曹操笔下的大海。

多媒体展示: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大海,是智慧的源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以她那宽广的胸襟包容世间万物。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大海,以她那动荡的性格陶冶诗人情志。

在王湾笔下,大海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张九龄笔下,大海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李白笔下,大海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元稹笔下,大海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陆游笔下,大海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然后再讲解曹操笔下的大海,这里有实写,写到了大海的颜色(沧海)、水势动荡(水何澹澹)和波涛澎湃(洪波涌起);也有虚写,写了作者想象中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总体上,写出大海动荡不安、吞吐日月、气象万千的气势。

第三层次:拓展迁移

对于诗中的大海形象该如何理解,还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带领学生进行拓展。

一是《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对英雄的看法:“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二是《步出夏门行》是曹操创作的组诗,应该互相参照理解。这组诗共有五首,包括序曲《艳》《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其中尤其以《观沧海》和《龟虽寿》成就较高,也更为人所熟知。《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几句写出了诗人的壮志。

三是《观沧海》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凯旋,途中经过碣石山,登山望海,有感而发。

四是对曹操及其诗歌的评价。元稹曰:“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沈德潜曰:“有吞吐宇宙气象”(《古诗源》),张玉榖曰:“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古诗赏析》)。

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大海形象是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的诗意写照,马上为文、横槊赋诗不是一般文人所拥有的经历,曹操不是一般文人,而是一个胸怀天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与诗人。

编辑/李莉E-ma 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观沧海曹操大海
大海捞金
观沧海
陶瓷绘画《观沧海》
问大海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