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

  • 海德格尔和阿伦特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卷的解读
    的博士论文《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 (Der Liebesbegriff bei Augustin),1929 年在柏林出版,这是她1951 年发表《极权主义的起源》之前出版的唯一著作。1996 年出版的英译本《爱与圣奥古斯丁》 (Love and St.Augustine),是在此书的英译稿和阿伦特1960—1961 年对英译稿的部分修订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在1920—1930 年的德国学界,奥古斯丁是一个持续的热点,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引起了海德格尔和

    哲学分析 2023年2期2023-10-03

  •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的变奏
    中世纪之初的奥古斯丁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并在与摩尼教和佩拉纠学派论战中,逐渐形成了有着独特理解的自由意志学说。在早期,他从基督教绝对一元论视角出发,提出了只存在人类道德上的恶、不存在形而上的恶和人具有从罪中觉生的自由等观点。在他看来,上帝能够预知却没有预定人会犯罪,罪的行为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晚期的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概念进行了修正,对人所具有的自由意志加以限定,但仍然没有取消人的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强调“自愿即自由”,即自由意志是人自我决断的自由。关

    西部学刊 2023年16期2023-09-06

  • 帝国早期罗马史叙述传统的希腊化与奥古斯丁—奥罗修斯史观的思想渊源
    斯;阿庇安;奥古斯丁;奥罗修斯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23.02.002410年,罗马城被阿拉里克(Alaric,394—410年在位)率领的西哥特人(Visigoths)攻陷。此事旋即在罗马帝国境内引起震动与思想混乱——部分基督徒对基督教事业在罗马帝国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迷惘;一些多神教徒则借机指责基督教为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带来了苦难。为了回应这一尖锐挑战和为基督教辩护,神学家、思想家、希波主教奥古斯丁(Augus

    古代文明 2023年2期2023-05-30

  • 来自地球的温暖问候
    症的老科学家奥古斯丁却主动留在了这里。也许他希望在这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了此残生,也许他还有其他想法……与此同时,由于撤离时非常混乱,一位妈妈丢失了她的孩子……这就是科幻电影《午夜天空》(The Midnight Sky, 2020)的开篇背景。影片的故事来自美国作家莉莉·布鲁克斯-道尔顿的小说《永夜漂流》(Good Morning, Midnight),不过电影还是做了较大的改编。当人去楼空之后,奥古斯丁按照自己原来的作息按部就班地生活。同时,他也在无比孤独

    阅读(科学探秘) 2023年4期2023-05-30

  • 生命的多维棱镜:奥古斯丁情感冲动伦理观新探*
    “前性情”。奥古斯丁虽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冲动现象,但却很少使用希腊术语,而是更多采用“建议”(suggestio)与“干扰”(perturbatio)等术语。笔者倾向于用“冲动”来指称“初动”“前性情”等非自控的心理状态,因为“冲动”(preliminary impulses)这个术语在用法上更加中立。关于冲动(初动)伦理及其术语问题,参见Risto Saarinen,“Appendix A: Moderation of Emotion”,The Pasto

    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2-11-22

  • 再论罪与人性 ——重思巴特对奥古斯丁罪与人性观的批判问题
    高 源正如奥古斯丁经历了两次皈依(1)这里的两次皈依的界定主要是指在生活上从早年浪子状态向基督教信仰的皈依,在理论上从古典哲学(如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等)向基督教神学的转型。(See Peter Brown, Augustine of Hippo: A Biograph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pp. 151-177; Robert J. O’C

    现代哲学 2021年5期2021-11-25

  •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称论的批判
    坦 指称论 奥古斯丁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其对实指定义的批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指称论是回答“语词如何指涉对象”的一种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语词和其所指对象一一对应,前者依赖后者,前者的含义是它所指的对象。前期的维特根斯坦曾经受这一思想影响,但后期维特根斯坦重新对指称论进行了考察,以帮助我们摆脱指称论带来的诱惑。一、指称论的含义从古希腊开始便有哲学家对指称论进行研究,之后也有许多哲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和论述。在这其中,支持指称论的哲学家们认为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向死而生
    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并最终发现本作带有深厚的宗教内涵:奥斯卡“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实际上是奥斯卡在玫瑰奶奶的指引下,逐渐亲近上帝,并最终皈依基督教,得以坦然面对死亡,获得救赎的过程。关键词:《奥斯卡与玫瑰奶奶》;基督教;奥古斯丁;死亡;救赎作者简介:刘思越(1994.11-),男,满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硕士学历,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圣哲之境:反思奥古斯丁对希腊古典哲学怡情理论的障碍性理解
    源一、引言:奥古斯丁与希腊古典哲学的关系除去语言方面的因素,奥古斯丁对希腊语哲学著作也并不十分精通,其关于斯多亚主义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乃是通过西塞罗的著作。(3)关于奥古斯丁与西塞罗的关系,参见Miikka Ruokanen, Theology of Social Life in Augustine's De civitate Dei,Gö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1993, p.121. 相关研究,亦见Sarah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5-27

  • 绿标的奥古斯丁
    少不了绿标的奥古斯丁啤酒。砰!一瓶奥古斯丁被人用打火机起开,然后便是对瓶猛吹一口。与中国人用小杯抿酒不同,奥古斯丁必须大口喝才有滋味。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啤酒的醇香、麦芽味和酸涩的香气。它不仅十分解渴,还能激发对艺术问题的热烈讨论。砰!又是一瓶绿标奥古斯丁。慕尼黑艺术学院的学生对奥古斯丁有着一种狂热的崇拜。堆在地上和啤酒筐里的空瓶越来越多。观众和亲友们纷纷从负责收银的学生手中接过啤酒,为这液体黄金花点小钱。创办于1328年的奥古斯丁酿酒厂是慕尼黑五大啤酒厂

    画刊 2021年2期2021-03-24

  • 以胡塞尔现象学视角看奥古斯丁时间虚无性问题 ——以《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为基础
    开篇就引用了奥古斯丁对于时间问题的描述:“没人问我,我还知道,若有人问我,我想向他说明时,便又茫然不知了。”[1](P37-38)可见时间问题之晦涩。然而胡塞尔与奥古斯丁的关系并不止于引用其文字作为文学修饰,他还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开篇称赞了奥古斯丁对时间的分析。不少研究者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分析与胡塞尔的分析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然而,本文将表明,两者的时间观念存在根本的分歧,奥古斯丁走向了将时间理解为全然的虚无这一路径。当然,这与他的神学立场是不可分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09-08

  • 奥古斯丁时间观
    :首先论述了奥古斯丁时间理论的背景、困境,这种困境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将时间作为划分现象界与本体界的标准而产生的,由此引申出作为奥格斯丁改造古希腊时间观面临的两个任务: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接着从奥古斯丁主体时间观中引出了蕴含在其中的自由萌芽。最后得到结论:奥古斯丁打开了自由得以展开的视野——时间,为自由的无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奥古斯丁 时间 自由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232-02为什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2020-09-02

  • 奥古斯丁《忏悔录》对女人的看法
    摘  要:奥古斯丁作为西方中世纪最伟大的拉丁教父之一,受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复杂性,他对女人的看法是十分复杂的。《忏悔录》以女性化方式叙述了他从罪恶到救赎的旅程,他将古典意象和基督教象征主义融入他的生活,尤其强调了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莫妮卡对他皈依的影响。本论文主要从奥古斯丁的著作《忏悔录》来解读分析他对女人(主要是对母亲莫妮卡形象解析)的看法以及评价。关键词:奥古斯丁;忏悔录;个人体验作者简介:易承帆(1994-),女,汉族,湖北省黄石市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治着全社会。奥古斯丁本身就是一名基督教徒,作为一名神学家,他在前人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对中世纪甚至当下产生巨大影响,其仍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关键词:奥古斯丁;爱;秩序“爱”这一概念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奥古斯丁爱的对象有三,首先是对上帝的爱,认为上帝的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其次才是对自己、邻人的爱。他认为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任何行动都是围绕着上帝的爱进行的,这也是奥古斯丁对爱的秩序的理解,他将不同的爱都归纳到“爱上帝”这一框架里。一、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2020-05-28

  • 传统正义战争理论中西比较
    探讨并比较了奥古斯丁和荀子的正义战争理论,寻求两者间的理性互补。关键词:正义战争;奥古斯丁;荀子1 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理论西方正义战争理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萌芽,但真正将这一理论升华的是“正义战争之父”——奥古斯丁。当时基督教已成为罗马的官方宗教,与此同时罗马帝国四面受敌。面对“异教徒”和野蛮人的入侵,奥古斯丁需要基督教徒为帝国的生存而战,需要将战争正义化或说指明战争的正义性,消除基督徒由于“血罪观念”带来的沉重精神负担。这一论证过程中,他以基督教神学普世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基督教早期神学教义及教父哲学集大成者
    哲学集大成者奥古斯丁通过“信仰为了理解”阐释了早期基督教神学的内涵,为后期以理性精神为依托的经院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早期神学;教父哲学;奥古斯丁一、序言在慢慢历史长河中,宗教与神学通常都被人们拿来放在一起探讨,而作为西方主要宗教的基督教在其发展历史中,其内部也少不了诸多有关宗教信条的争论,特别是关于上帝、原罪、教会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基督教发展早期,特别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前,由于各个派别的理论争端,基督教教义一直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0期2020-04-09

  • 作为修辞之艺的《忏悔录》
    忏悔录》中,奥古斯丁似乎更多地表现出对自己修辞学教师职业生涯的懊悔以及对古典修辞学效用的反思:修辞术使人“骄傲、狂妄、巧言令色”[2]180-181,从而悖逆真理,导向存在的虚无。对“修辞之恶”的反思亦伴随着奥古斯丁自己的生命成长,言辞及其功效问题充斥整部《忏悔录》的字里行间。奥古斯丁对婴孩之恶的描绘让读者触目惊心。拉丁文infans作名词意为“婴孩”,作形容词则意为Speechless(无言)。因此,在奥古斯丁列举的诸种婴孩恶行中,尚未有因言辞犯罪一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3-02

  • 奥古斯丁之“原罪”谈基督教人性论
    梁成德摘要:奥古斯丁是古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也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长久以来,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原罪论是基督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圣经中并没有对原罪进行明确的解释,最初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奥古斯丁在保罗书信的影响下,对此结合自己的生命遭遇和一些理解,形成了奥古斯丁最早的原罪思想。这种原罪思想总结了基督教千年以来对原罪的看法和观点,他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为此后基督教哲学的研究做出了贡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2019-09-10

  •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比分析
    富的。其中,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分别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重要代表,均著有关于美、文学艺术及其性质、形式等方面的论述。关键词:奥古斯丁;阿奎那;基督教;艺术;美学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在西方美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奥古斯丁奠定了基督教美学,是中世纪美学的开启人,对美学与艺术多方面探索,影响了千年中世纪。阿奎那是经院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他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近代美学。一、思想来源奥古斯丁出生于罗马帝国所属的北非小城塔加斯特,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罗马帝国衰亡期。奥古斯丁青年时代在迦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2019-09-10

  • 浅析老子与奥古斯丁的音乐美学
    乐美学观点和奥古斯丁的音乐美学观点进行分析,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差异。【关键词】老子;奥古斯丁;音乐美学;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序言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古代哲学著作——《老子》。他在《老子》中提到: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两者之间都是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奥古斯丁的观点是代表西方的美学思想,他的观点主要是受到基督教、柏拉图思想、毕达哥拉斯等观点的影响,形成了他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2019-07-16

  • 原罪、恩典与自由意志
    原罪而受难,奥古斯丁通过讨论原罪而引发出的对自由意志问题的阐述,被认为是奥古斯丁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学说经历了反摩尼教和与佩拉纠派的论战这样两个主要的发展时期。由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他的自由意志学说也有前后差异。前期是要把恶的来源归于人自身,而强调自由意志的作用;后期则是为了强调恩典,限制自由意志的作用,形成了预定论。这种差异本身就存在矛盾。另外,预定论视域下的自由意志学说存在可能将恶的来源重新指向上帝、影响上帝的全善与公义和自由意志并不

    知与行 2019年3期2019-06-11

  • 走向天主的寻美之路
    周泓树摘要: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美学规范的创立者,可以说是基督教美学教父。他的基督教美学观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将美进一步的神秘化,赋予了美独特的神性。本文主要对奥古斯丁受新柏拉图主义下形成基督教美学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新柏拉图主义美学和基督教美学的渊源,以及其对奥古斯丁神学美学的影响。关键词:奥古斯丁;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美学圣·奥勒留·奥古斯丁,是古罗马重要的哲学家,是欧洲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神学哲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人物。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的过程中,新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2019-04-29

  • “创造”的时间 ——黑格尔哲学视野下的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探析
    辑图式。显然奥古斯丁是这个解释体系的绝佳的代表,“我们看到您创造的一切;而因为您能看到这一切,它们才存在。看向自己的身外我们觉察到它们的存在,而看向自己的心智我们才觉察到它们的美好,但对您来讲,当您看到事情当被创造时,你便看了它被创造。”④显然奥古斯丁对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解是一种上帝在先的和自觉的共时性创造,这是一种绝对的认知,奥古斯丁对基督教教义的解释,从一开始就是对终极的事物进行历史的解释,并恰恰因此以神学的方式支配着世界历史。显然在奥古斯丁那里,基督教

    山西青年 2019年22期2019-01-15

  •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
    确的定性,在奥古斯丁之前就有人讨论过,如普罗蒂诺、菲罗、奥利金、尼萨的格雷戈里等。然而,奥古斯丁应该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讨论“自由意志”概念的人。为了阐明奥古斯丁晚年关于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主体性的最终立场,尤其是人的意志对公正行为的贡献,我们应该考察神圣的恩典在人的心灵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论证人的意志如何在积极的精神中维护真正的自由和对神圣恩典的保护,第一个是我已经提到过的事实, 他独特的影响力。 当我的大学让我学习奥古斯丁的一个模块,作为第一个学位课程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2018-10-19

  • 基督美学思想辨析
    重要地位,而奥古斯丁的美学观点如美的本体、美的基本特质、美与艺术、艺术的使命等方面,既超越了前辈学者,又对后世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世纪基督美学以及欧洲美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圣· 奥古斯丁;美的本体;基督美学;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上帝是“万美之美”,上帝是美的本体。上帝把他的美体现在创世活动中,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体现上帝的光辉。他认为是上帝使“数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2018-09-04

  • 试论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
    宸【摘 要】奥古斯丁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被称为最伟大的教父,其学说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也是其学说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从恶的起源,分类,和恶与自由意志、恩典的关系对恶进行了解释,是构建奥古斯丁神恩獨做说的重要部分。【关键词】奥古斯丁;恶;恩典一、关于恶的起源奥古斯丁关于恶的起源首先受到了摩尼教的二元论影响,在摩尼教中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堕落和善恶势力的争斗,用代表善的光明之神和代表邪恶的黑暗之神的永恒斗争说明恶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2018-05-29

  • 浅析孟子与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论及其比较
    圣·奥勒留·奥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在其著作中也论述了其正义战争观点。虽地域相隔千里,时间相差数百年,但孟子与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论也有其想通之处。一、孟子的正义战争论在《孟子集注》中,孟子谈了其对战争的根本看法,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战争观的代表,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能够对民众施行仁政,这样就能使他们舍身效命,抵御外敌。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虐害自己的民众,王者之师就可以去讨伐他们。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孟子认为,在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2018-04-01

  • 奥古斯丁与伯拉纠之争
    督教历史中,奥古斯丁与伯拉纠之争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伯拉纠约在公元405年抵达罗马,之后转赴巴勒斯坦,撰写了两本关于罪、自由意志和恩典的著作:《论自由意志》和《论本性》,其中的观点遭到了奥古斯丁以及哲罗姆等人的猛烈攻击。[1]公元415年,奥古斯丁撰写了《论本性与恩典》,其目的是“为反驳伯拉纠维护本性反对恩典”,并“要维护恩典却不是要反对本性,而是藉恩典释放并驾驭本性”。[2]按照奥古斯丁在这本书中的说法,关于罪和恩典,伯拉纠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可能无罪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2018-01-25

  • 试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诸多情感要素
    一、亲情之爱奥古斯丁在他的整本《忏悔录》中,关于父亲的形象似乎是有些缺失,对父亲的提及只在奥古斯丁青年家乡读书期间,无论以后奥古斯丁外出读书,还是思想迷惘时期,还是皈依基督教前后都几乎没有对父亲的描写。奥古斯丁之所以如此,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奥古斯丁的父亲早年是一位异教徒,虽然最后也是皈依了基督教,但是在这样一本宣扬基督教神学的作品中表达对一位有着异教经历的人的感情,似乎有些不妥;其二,由于其父过早离世,所以在奥古斯丁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父亲所占的影响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2018-01-24

  • 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最享盛名的作品,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忏悔录》共13卷,其中有一个主题纵贯于第1卷到第10卷,这就是恶的主题。奥古斯丁反复指出这是深深困扰其思想的主题,是他迷失于自己并最终走入信仰的引线。在第1卷第7章,奥古斯丁就说,“天主,请你俯听我。人们的罪恶真可恨(Vae peccatis hominum)!一个人说了这话,你就怜悯他,因为你造了他,但没有造他身上的罪恶(peccatum)”[1]8。为什么恶的主题如此令奥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01-14

  • 圣·奥古斯丁自然法思想中的永恒法和世俗法
    李雪颖圣·奥古斯丁将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和世俗法,而自然法不是建立在对理性的发现之上的,而是永恒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复现,因为自然法是永恒法在人脑中的复现,因为此处笔者只探讨了永恒法和世俗法。一、永恒法与世俗法的含义(一)永恒法自古希腊时代以来,似乎就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在世俗法之上存在着更高的标准,它是衡量世俗法的尺度,可使世俗法归于无效。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的台词至今仍被人们频繁引用为自然法学派的标志性观点。奥古斯丁同样肯定了这种高级法

    智富时代 2017年11期2018-01-13

  • 《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简析
    琪惠摘 要:奥古斯丁是古罗马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对后世的神学以及宗教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上帝之城》作为他在晚年所创作的著作,向我们详细地阐释了其政治思想。本文将从对奥古斯丁本人生平的简述和《上帝之城》这本著作内容出发,通过对其神学思想、政治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深刻把握《上帝之城》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关键词:奥古斯丁 世俗世界 政治思想一、奥古斯丁人物简介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他有一位有着较高社会地位但不是那么富有的异教徒父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2-06

  •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23--0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是他恩典论的基础,是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家已经对原罪做出过宽泛的解释,奥古斯丁则进一步解释了原罪。把是基督教关于原罪的教义与奥古斯丁的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确立了教会在赦罪问题上的权威。一、奥古斯丁对恶的思考奥古斯丁青年时期读到西塞罗的作品深受感染,激起了他追求善和真理的热情。在他看来,寻找善和真理,必须要解释善与恶的关系。早年间,摩尼教对善恶关系的解释吸引了奥古斯丁。摩尼教持的是一种善恶二元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阿伦特早期对奥古斯丁爱的观念的阐释及其意蕴
    论文《爱与圣奥古斯丁》中,通过对奥古斯丁的爱的观念进行解读,阿伦特发现,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蕴含着深切地世间性关怀;邻人之爱,作为奥古斯丁所谓的“他人朝向我自身的意志”,就是社会性的纯爱,它是共同体或社会中的人际之间的粘合剂。而阿伦特在这部著作中所探讨的主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用语,也预示了她后来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和道路。关键词:《爱与圣奥古斯丁》;阿伦特;奥古斯丁;世间性;社会性纯爱中图分类号: B5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583

    社会科学 2017年2期2017-04-17

  •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亚慧摘 要: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深入地探讨了时间问题,通过一次次地面向心灵和上帝的追问,打破了以往物理学家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对时间问题的定义。在古希腊的时间观中,时间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天然的永恒存在,把时间理解为一种均质的单向流逝。而奥古斯丁则向人们揭示了时间的另一种形态,他认为时间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从而把时间问题的探讨从外在的宇宙秩序中拉回到人的内心,使之成为人的一种内在,实现了时间问题研究的重大转向。关键词:奥古斯丁;时间;转向;新鲜记忆中图分类号

    学理论·下 2016年11期2016-12-27

  •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的重要代表作品,虽然这是一部神学著作,但仍然有很多内容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古斯丁比较独特又矛盾的文艺观念,一方面由于对宗教的推崇极端褒奖上帝之美,贬斥文学艺术,另一方面抛开他宗教徒的眼光,又能看到他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关键词】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思想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中,最重要得以为代表人物。《忏悔录》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一方面描述自己的忏悔意识,宣传基督教教义;一方面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2016-12-23

  • 作为哲学的自传
    是浅显易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就是属于这一类,他用自传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宗教哲学观念,反过来又以他的宗教哲学观念来观照自己的生平,两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奥古斯丁的自传书写和哲学思考是同步的。关键词:奥古斯丁;自传;哲学性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8-02西欧现在一般用于“自传”语义的autobiography 一词,其实并不久远。罗伯特·弗尔肯夫利克在他所编的《自传文化》一书的开头认为,17

    人间 2016年27期2016-11-11

  • 面向“忏悔”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现代启示
    忏悔”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现代启示左迅(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本文通过对《忏悔录》中关于爱欲的忏悔与自我的灵魂救赎来探讨奥古斯丁向“节制的美德”皈依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他的解决,分析他如何节制欲望并且从意志决断出发重新理解皈依的实质。他的自我意志在皈依与沉迷中挣扎,他的欲望也在不断的诱惑与节制中得以克服。借助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我们同样可以反思当下“自我异化”的社会人群如何进行欲望的节制和内心的价值追寻。奥古斯丁;忏悔录;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04

  • “灵魂”与皈依 ——奥古斯丁对灵魂精神性的论证
    与皈依 ——奥古斯丁对灵魂精神性的论证汪聂才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无法理解上帝形而上的精神本性问题是阻碍他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依托于对灵魂的认识来进行的。在其早期关于“灵魂”的哲学对话录中,奥古斯丁就指认出一条通过认识灵魂来认识上帝的路径。在《论灵魂的宏量》中,奥古斯丁深化了他对灵魂的认识:一方面,奥古斯丁深受柏拉图主义影响,采用哲学论辩的方式,借助于理性论证而非依靠权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灵魂乃是无广延的精神性实体,反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8

  • 董仲舒和奥古斯丁本体比较管窥
    2)董仲舒和奥古斯丁本体比较管窥赵全(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摘要:董仲舒与奥古斯丁的本体——天与上帝存在许多相通相异之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运用了理性的思辨方法,将本体划分为三个结构;而相异之处,则是董仲舒强调人的行为,天只是以人事为依归出现,而天人关系在“天人感应”中达到圆融,因此董仲舒的“天”是一个融通的大而化之的存在,并没有强烈的本体结构;奥古斯丁则是将上帝看做人的根本,而不是相反,因此,奥古斯丁更突出地构建了上帝的三位一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奥古斯丁美学:神性的与理性的美
    0066)论奥古斯丁美学:神性的与理性的美郑莉(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奥古斯丁的美学以前期与后期为分界线。在皈依基督教之前的著作《论美与适合》已不可察。而作为早期基督教神学之父,以上帝的名义解释美是其最重要的主张。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并不是狂热的上帝之美,不是以绝对的、唯一性来定义美的。其实在理性上,奥古斯丁开始把“丑”纳入美学的范畴,并且明确的定义了一般美与上帝之美。信仰与理性结合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解释了世俗生活与神性理想。奥古斯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年8期2016-03-15

  •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及其哲学史意义
    000)论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及其哲学史意义张珊珊(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时间观是奥古斯丁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熟悉,我们的生活与时间息息相关,研究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不仅具有纯学术的意义,也同时具有现实的意义。关于时间的研究问题,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奥古斯丁经历了时间逐步内在化的一个过程。另外时间与文化的变迁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时间有利于研究现代文明,总而言之研究奥古斯

    西部皮革 2016年10期2016-02-22

  • “开始绝望”?*——《忏悔录》卷五再分析
    3]关键词:奥古斯丁;《忏悔录》;摩尼教;“开始绝望”收稿日期:2014-09-27*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忏悔录》的历史、文本与思想研究”(项目号:12BS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夏洞奇,男,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图分类号:B503.1文献标识码:码:A文章编号:号:1671-7511(2015)02-0035-14摘要:《忏悔录》所叙述的“转变”就是奥古斯丁脱离摩尼教、走向大公基督教的过程。按照该书卷五的文学呈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奥古斯丁三一论探析——以《论三位一体》为中心
    0069)奥古斯丁三一论探析 ——以《论三位一体》为中心黄有年(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奥古斯丁三一论的核心为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独一上帝的三个位格。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从位格与三一类比两方面构筑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位格方面,他认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是就关系来说的,他们之间具有绝对的平等性;在三一类比方面,他指出上帝自身、一般受造物和人类身上存在着三一结构,并以此证明受造物所存在的三一结构和形象实际上也是出自于三位一体上帝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08

  • On Augustine’s political views
    ve【摘要】奥古斯丁是西方哲学与文化史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他不相信国家存在着正义被认为是一位政治悲观主义者,但是实际上他的政治思想是积极的,因为他相信人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终极的善”,不过人们必须通过上帝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关键词】奥古斯丁 政治哲学 悲观主义者 积极的I.IntroductionPolitical philosophy is considered as an ongoin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8期2015-09-08

  • 奥古斯丁政治观的辩证性
    要:学界对奥古斯丁政治观的解读有两种极端,一种认为奥古斯丁对世俗政权持消极态度,否认政府对人类有正面的作用;一种认为其持积极态度,肯定政治生活和国家目的的向善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威观、双城说、国家观的分析论证奥古斯丁政治观的相对辩证性,他并不极端否认社会现实与政治权威,他的政治态度是“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消极”与“积极”的统一。关键词:奥古斯丁;政治观;消极主义;积极主义1 引言奥古斯丁(AugustineofHippo,354~430年)出生于罗

    卷宗 2015年5期2015-06-10

  • 奥古斯丁“符号”思想的解读
    纪伟大思想家奥古斯丁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论基督教教义》和《忏悔录》里对符号的基本概念、符号与事物的关系以及符号的多义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代表了早期基督教时期人们对符号的思考,也是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历史源泉,在符号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键词:奥古斯丁 《论基督教教义》 《忏悔录》 符号 符号学20世纪初,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提出,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并影响了整个思想界的发展。不过,事实上在此以前,符号学有一个漫长的潜学科

    现代语文 2015年9期2015-05-30

  • 《神曲》中的“水”与“土”
    ;《神曲》;奥古斯丁;维吉尔;灵泊在汉语世界的但丁接受史上,《地狱篇》第4歌古代圣贤云集的Limbo受到过较多的关注,但译者们对Limbo一词的翻译莫衷一是。数年前,林国华在其“灵泊小议”一文中对这个词的翻译史进行了归纳和点评,提出一种兼顾音译与寓意的译法:“灵泊”。作者追溯了汉语史上“泊”字的本意“浅水”,并指出,“泊”字由于这种本意而具有“边缘化”与“放逐”两重含义,既符合地狱中Limbo的地理环境,也符合Limbo中灵魂的状态①关于Limbo翻译的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17

  • 时间的向度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观探析
    的向度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观探析邵心诚(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从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开始,经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到18世纪的康德,再到近现代的柏格森,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哲人们对时间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奥古斯丁区分了客观的时间和“内在时间”①,把时间归结为人的心灵的延展。文章以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为本,首先找出了奥古斯丁时间观中时间的两个向度,即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和时间是人的心灵的延展;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奥古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1-31

  • 奥古斯丁早期对“恶的来源”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哪里来呢?在奥古斯丁成长过程中,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解答以及应用,几乎贯穿了奥古斯丁的一生。奥古斯丁对“恶的来源”的追问在其思想早期尤为炽热,也不乏思想上的重大转折。通过对奥古斯丁早年活动的梳理,笔者将其对该问题的考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年受摩尼教影响的二元善恶观时期;受学园派影响的怀疑论过渡时期;后来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善恶观时期。若从其思考层次的角度来分,这三个时期又呈现出两种倾向:早期对“恶”的具体化倾向和稍后对“恶”的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奥古斯丁与荀子的正义战争论之比较
    091)一、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论奥古斯丁是“正义战争论之父”①Robert L.Holmes,“St.Augustine and the Just War Theory”,in:G.Evans ed.,Augustinian Tradition,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 Press,2000,ch.18,pp.323 -344。,他认为正义战争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恰当的权威。奥古斯丁所说的“恰当权威”来自于奥古斯丁对国家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浅析奥古斯丁自由观的内在结构
    000)浅析奥古斯丁自由观的内在结构高明文,姜 云(延边大学,延吉 133000)奥古斯丁的自由观深受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和当时已经广泛传播的教父神学的影响。奥古斯丁把人的意志与上帝的意志完全平行的状态叫做自由。他说上帝的意志与其本体的绝对不变性和真正永恒性同一,而人的意志却随着人的本性的堕落和复原而产生偏斜和恢复。人的本性从原初到得救赎经过了四个不同阶段,所以奥古斯丁的自由观也随之表现出了四层不同的内在结构。奥古斯丁;自由意志;自由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28

  • 奥古斯丁的理论困境及其原因
    0028)论奥古斯丁的理论困境及其原因刘永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19

  • “自然理性”与“神学恩典”: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两个向度
    意志哲学”是奥古斯丁建构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它主要蕴含在《论自由意志》(前)和《恩典与自由》(后)两个文本中。《论自由意志》要解决的是“恶的来源”问题。自由意志理论的出场导源于奥古斯丁对摩尼教关于“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奥古斯丁基督教哲学的基本规定性在于两点:一是神学信仰优先于人的自然理性;二是人的自然理性服务于神学信仰。这是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遇的必然结果。神学信仰维度是奥古斯丁基督教哲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的理论标志,同时,神学信仰维度也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3期2014-03-13

  • 论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念直接受惠于奥古斯丁。以记忆为基础探讨时间的,都会追溯至奥古斯丁。若再向上追溯,可能还与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家普罗提诺有关。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思想所谓的时间问题主要与新柏拉图主义相关。古典时期的希腊思想家甚少专门讨论时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学派的论述都不典型,只是从普罗提诺开始,时间才被作为专门的主题进行过相当充分的讨论。普罗提诺以记忆和意识为角度论述了时间的内涵,而奥古斯丁则深受普罗提诺的影响,《忏悔录》第十一卷有关时间问题的细致严格的阐释,也始终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1-22

  • 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
    的公爵,名叫奥古斯丁。随后,未经过任何审判程序,年轻的公爵就被关进了监狱。3年过去,外边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毁巴士底狱,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法国大革命。可这似乎与奥古斯丁无关。又过了4年,路易十六和王妃玛丽·安多尼相继上了断头台。然而没人想到要为奥古斯丁伸冤。拿破仑上台后,于1814年下令彻底清查旧案,为冤狱平反。官员们这才发现,土牢里有个因吹口哨而被监禁的公爵。谁知正当办理释放手续时,拿破仑失势,被流放至厄尔巴岛,

    文史月刊 2009年12期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