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欧洲中世纪哲学,可以说是基督教哲学。很多神学家认为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甚至称哲学为“神学的婢女”。影响整个中世纪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自身的神学理念,这些理念为中世纪基督教控制整个社会文化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基督教早期神学教义的产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教父哲学集大成者奥古斯丁通过“信仰为了理解”阐释了早期基督教神学的内涵,为后期以理性精神为依托的经院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早期神学;教父哲学;奥古斯丁
一、序言
在慢慢历史长河中,宗教与神学通常都被人们拿来放在一起探讨,而作为西方主要宗教的基督教在其发展历史中,其内部也少不了诸多有关宗教信条的争论,特别是关于上帝、原罪、教会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基督教发展早期,特别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前,由于各个派别的理论争端,基督教教义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只是一些从犹太教传来的教条理念,后来加上希腊哲学的各种理论才成为一种神学思想。
二、基督教早期教义的来源
(一)神学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人类社会中最为重大、最为根本的关切,是对世界本原、对存在本身的关切。神学是“对宗教提出的问题及宗教本身的思考”。也就是说,神学是对人的“终极关切”所提出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人的“终极关切”本身的思考。基督教早期人们对与神学理论的探讨,实际上也就是对于“宗教根本问题”的探讨,而之所以神学领域有很多的理论争辩,那是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看法的角度、理解力、参照物不一样。
(二)早期基督教文化与古典文化
处于“地下发展”的基督教在被承认合法之前,也有其萌芽发展的文化——早期基督教文化,但那时在意大利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罗马帝国的古典文化。
处于罗马帝国晚期、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古典人本主义思想本是水火不容的:古典是理性至上,早期基督教是神学至上;古典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基督教神学却一切从神的恩惠出发;古典强调和谐秩序中的自由发展,基督教神学却以上帝包揽所有真理,万物归宗于神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不难看出这实为一种根深蒂固、赤裸排斥的反古典特色。
(三)基督教早期神学理念的来源
基督教早期神学思想深受古希腊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形而上学理念注重背后的东西,注重思想对象的思维倾向,到柏拉图那里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柏拉图“本质决定(具体事物)存在”的基本观点(即先有理念,再有感性事物),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例如基督教的创造论,体现了“本质在先(上帝根据头脑中的概念来创造万物)”,因此基督教的思想基础“本质决定存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把本质或概念看作是先于和高于具体事物的物质)。
在基督教神学中,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本质决定的:例如先有“原罪”这种“本质”存在,即“罪”的概念,然后赋予其具体形式。如亚当“犯了罪”,因此他的后代人类都“继承”和“分有”了罪,成为有罪之身,因此人类生而有罪,即“原罪”。即使他从来没有真正犯过罪,他仍然是有罪的,因为他出生之前就被打上了一种形而上学意义的“原罪”烙印。此外,基督教的“救赎”理论也是概念在先的,也是本质决定存在的:耶稣一个人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救赎了所有人的罪。从这点上来看,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正是由于“本质”的东西只有思想才能把握,而“具体事物”却是感官的对象,因此造成了思想与感觉、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对立。灵魂所认识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而感官所认识的世界则是虚拟的世界,这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就演变成了基督教的“灵肉二元论”和“唯灵主义论”:即灵魂(思想)高于肉体(感觉)。柏拉图的理性与感性事物相对立的二元论,必然推导出灵魂与肉体相对立的二元论,必然会导致一种灵魂超越肉体的“唯灵主义”思想,而这本身恰是基督教神学的本质精神。
总结起来,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早期神学的影响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灵肉二元论”和“唯灵主义”思想,以及一种灵魂超越肉体、唾弃肉体的禁欲主义生活态度。而柏拉图主义是通过罗马时代的新柏拉图主义这个中介而汇入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之中的。
三、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一)基督教早期教父哲学的信仰
基督教早期教父哲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用基督教信仰来对抗希腊罗马文化,用信仰主义来包容或取代希腊的理性主义。一些人利用希腊哲学为基督教哲学奠定基础,一些人认为完全不需要希腊哲学,只要有信仰就足够了。他们完全排斥理性,认为理性是一个引人堕落的恶魔,只会使人对基督教的教义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异端。
早期基督教神学“辩异派”代表人物、拉丁教父的开创者德尔图良(Tertullian,公元约150年—约220年)的理论明显带有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为早期的教父哲学理论提供了依据。德尔图良把理解与信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是局限的,信仰才是无限的,理解力不能认识真理,对神的认识只能通过信仰,靠人的“灵魂感应”才能把握真理。因此,他有一句名言,“正因为它是荒谬的,所以我才信仰”。这无疑抬高了信仰的地位,为之后“有限的理智不能认识无限的真理”这个哲学问题的探讨拉开了序幕。同时他还认为,“关于上帝的本性这类问题是我们有限的理性无法探究的,因为它太深奥了。我们应该反思和批判自己的理性,承认它的渺小和局限。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上帝的奥秘是无限的。对于无限的东西,有限的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只能付诸于信仰”。
(二)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Agostino,公元约354年—约430年)
基督教早期教父哲学代表一般分为两类:拉丁教父(天主教神学)和希腊教父(东正教神学)。主要代表有:安布罗斯(S. Ambrosio)、哲罗姆(S. Gerolamo)、格列高利一世(Papa Gregorio I)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对中世纪神学理念影响最大的当属奥古斯丁(S. Agostino)。他是基督教早期最重要、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拉丁教父的代表,安布罗斯(S. Ambrosio)的学生,同时也是基督教早期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主张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即融合了柏拉图哲学、斯多葛派哲学、其他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容,并进一步神秘化。他强调肉体是罪恶的根源,人生的目的是使靈魂摆脱肉体的束缚,人世生活是令人绝望的,人对其无可奈何,只有等待神的启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奥古斯丁利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基督教教义,将哲学与神学结合起来,提出“理解为了信仰,信仰为了理解”等一系列的重要理论。他认为:精神是实质,上帝是万物之终极“真理”,是至上的“善”,只有信仰上帝才是人生的“享受”。
关于“三位一体”说,他认为上帝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重身份,三者实为一体。他提倡对“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解释,认为贫乏的人类语言无法表达“三位”的含义。同时他还宣扬“原罪说”,即人类始祖犯有罪过,使人类生来便是罪人,各种灾难随着人的罪恶不可避免地降临人世。
奥古斯丁还鼓吹“教权主义”,认为存在“尘世之城”(世俗权力,社会秩序的必要保障,但不完善,是暂时的,终将灭亡)和“上帝之城”(永恒的,在人间以基督教会形式体现)。这种思想为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教权至上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天主教神学影响很大,为历史上后来西方神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早期的教父哲学主要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具有神秘主义的特点,它排斥理性,认为理性只会破坏人的宗教虔诚,导致异端,是一种偏激的信仰主义。因此,信仰是基督教神学的首要前提。中世纪神学始终都是围绕这个前提而发展的,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强基督教信仰的权威性!而11世纪之后的经院哲学,则是依托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强调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开始兴起一种对信仰内容进行理性论证的风气,这种风气则与早期教父哲学宣扬的那种超理性、甚至反理性的信仰主义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1]王军.意大利文化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47-148.
[2]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5,178.
[3]尹大贻.基督教哲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朱龙华.意大利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160.
[5]刘新利.基督教历史十二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王忆停,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意大利语专业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意大利语言文学、意大利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化。
浙江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