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

  • 基于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探究
    《瘟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在《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痞”》医案中,明确将“痞满”与“反胃”“噎膈”进行了论述,“故先生于噎膈、反胃,各为立法以治之”,并指出治疗禁忌证,如“以白豆蔻、木香……速功。不知老人日衰……无复振之理”。数据挖掘作为现代研究的一个方法,可科学、系统地从大量符合条件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常见的工具有中医辅助传承平台[2]、古今医案云平台[3]等。本文使用Excel、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痞证的组方规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2023-05-06

  • 叶天士运用经方加减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研究
    伤型闭经,《临证指南医案•调经》中载有王案,脉右虚,左虚弦数。腹痛两月,胸痹咽阻,冷汗,周身刺痛,寒栗。叶氏认为这是内损经闭成劳,治宜温经通阳,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对于奇经损伤经闭,在《临证指南医案•调经》董案中有描述,该案症见脉数色夺,久嗽经闭,寒从背起,热过无汗。叶氏引用《黄帝内经》“阳维为病苦寒热”立论,选方桂枝汤加减,去芍药,加生鹿角、当归、茯苓温通奇经,调和营卫,另服回生丹活血通络。这是叶天士变通使用“桂枝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鹿角、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2023-04-05

  • 叶氏通补法应用特点探讨
    文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通补法的相关医案,总结其具体证治、探讨其应用特点,以期助力于叶氏学术思想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通补之法,提高临床诊疗。1 叶氏通补法的具体证治本文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通补法的医案,以作用部位为对象,将其归为4 类,即通补阳明法、通补奇经法、通补营卫法、通补阳气法,每种法则都有其各自的应用特色,如下。1.1 通补阳明药用辛开淡渗 叶氏认为,阳明胃属腑,腑以通为用,亦以通为补。如《临证指南医案·痉厥》:“暂用通补入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2023-01-11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叶天士治疗不寐用药规律分析
    逐年升高。《临证指南医案》[1]是叶天士生平治病的总结,由其学生华岫云汇总编写而成。叶天士是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从而为临床中医治疗不寐提供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将《临证指南医案》扫描成pdf 文件,以关键词“不寐”“夜寐不”“不成寐”“无寐”进行查找并剔除重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03

  • 叶天士老年体质学术思想及其辨体治法探赜*
    脉衰”,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有记载,如“高年阳明脉虚”“阳明脉衰”“阳明胃脉衰微少气”等。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记载有人的衰老与“阳明脉衰”相关,即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历代医家将“阳明”解释为脾胃,叶天士认为脾胃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理特性,认为此处“阳明”当为胃腑,并创制“通补胃阳”及“通补胃阴”诸多治法,为老年患者的辨体论治提供全新思路。具体来看“阳明脉衰”可分为以下不同情况。1.1 气血皆虚 因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而老年人因阳明

    天津中医药 2022年5期2022-12-07

  •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讨叶天士治肝学术经验
    其门人所辑《临证指南医案》是集中反映其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叶氏对肝系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临床经验,本文依据《临证指南医案》对叶氏治肝的临床经验和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继承和发扬叶氏学说,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 叶天士对肝脏生理、病理的认识叶氏首次提出“肝体阴而用阳”,对后世医家影响甚大。“肝体”是指肝的本体,包括位置、形态、解剖结构等;“肝用”是指肝的生理功能。“体阴”是指肝属五脏,位于下焦,主藏血;“用阳”是指肝之功能主疏泄,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

    中医药通报 2022年6期2022-11-27

  •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治燥思想浅析*
    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大多由其下门人记录整理而成[1]。而这些著作详细记载了叶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对后世中医临床诊疗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书中治燥医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叶天士在治燥方面的学术思想,以望对现代临床治燥有积极借鉴推动作用。1 病因病机关于燥邪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的论述,但此时仅认识到燥为外感邪气之一,到金元时期刘完素又针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补充“诸涩枯涸,干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6

  • 叶天士辨治痿证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而为血病。《临证指南医案·卷七》言:“头目口鼻㖞邪,继而足痿,此邪风入络所致。”《种福堂公选医案》亦言:“风湿热烁于经脉,右肢牵掣,邪未驱尽,发为疮疾有年,阳明脉空,遂至偏痿。”由于风寒湿邪化热,或病后余邪未尽,或失治误治,温热毒邪内侵,郁热不解致络热内风沸起,邪热燔灼而津伤气耗,筋脉失养而痿弱不用。通观叶氏医案,痿、痹属温热为患者比例最大,二者病位虽有深、浅之分,但温热邪气往往由气入营,久必化热烁血,内舍经络而气血两燔[2],正如《临证指南医案·卷七》所

    吉林中医药 2022年6期2022-11-26

  • 从《临证指南医案》浅析叶天士对桂枝汤的应用
    家”之一,《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叶氏诊疗温病以及内外妇儿各科医案的临床专著,其中应用桂枝汤化裁的医案40则,涉及多种病证,说明叶氏善用桂枝汤。本文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桂枝汤之案例,探究叶氏临证应用桂枝汤的经验。1 《伤寒论》中“桂枝汤”适应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病治》载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银翘散方源考证及制方理论分析❋
    ”直接来自《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所用的“东垣清心凉膈散”直接来自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受叶天士影响较大,《温病条辨》中的一些条文、治法以及方药直接来自对《临证指南医案》的总结[4]。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叶氏心灵手巧,精思过人,案中治法丝丝入扣,可谓汇众善以为长者……然其法散见于案中……故本论摭拾其大概”[1]50,这里对叶天士和《临证指南医案》给予了极高评价,并说明《温病条辨》中部分内容来自对《临证指南医案》的整理和总结。《临证指南医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2022-10-20

  • 从《临证指南医案》药物归经探讨肝病实脾法*
    造诣颇高,《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其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集中体现了叶天士辨治临床各科疾病的宝贵经验。挖掘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类案的用药规律,有助于参悟其辨治思想与用药经验,或可为今日临证治疗思路点拨一二。中药的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为依据而确定的,研究类案治疗中所用药物的归经规律,能启发医者治疗具体疾病时治疗方向,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医者的脏腑辨治思想。本研究即是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病类案切入,研究叶天士治疗肝病所用药物的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2022-07-02

  • 基于社团分析开展《临证指南医案》温病诊疗规律研究*
    贡献,其中《临证指南医案》是温病名家叶天士的主要临床经方著作之一,它是收集叶氏医案比较完整的一本医案,成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后世医家结合临床诊疗,认识到《临证指南医案》对临证外感内伤杂病均有较强指导意义,对其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挖掘出叶天士治疗温病经方的应用特点,指导临床医生更好的应用经方[2-3]。1 资料与方法1.1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来源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收集2675个医案,温病医案339个[4]。1.2医案选取标准1.2.1

    现代中医药 2022年1期2022-02-21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论治惊恐经验
    建树颇多。《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反映叶氏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关键著作[1-2]。惊恐病又称惊病,是一种常见的情志失和类神志病,临床以善惊、易惊,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3-4]。精神分裂病、神经症、恐怖病、癔病等均可归属于惊恐病范畴。《临证指南医案》所录惊恐病案30余则,散见于肝风、虚劳、吐血、木乘土、肿胀、痞、呕吐、郁、惊、癫痫、痉厥、崩漏、产后等篇,是研究叶氏惊恐辨治经验的重要资料。1 惊病概念惊恐相关论述较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论惊恐病,或分言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1期2021-11-24

  • 临证指南医案》癥瘕积聚用药规律分析
    今医术”。《临证指南医案》由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加以分类编辑而成,是反映叶天士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之一。积聚一词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则对积聚进行了发挥并提出癥瘕。《临证指南医案》中癥瘕、积聚卷共记载医案34篇,对癥瘕积聚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都有着详细的记载。因其医案为弟子汇编,并无疗效评价,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叶天士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其独到经验,例如:清代医家俞震在《古今医案按·积块》中记载称:“予曾亲见叶先生治一妇,产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7-31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伏邪理论探析
    建树颇多。《临证指南医案》为其门人华岫云搜集临证医案加以分类整理编撰而成,是一部反映叶天士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关键著作[1-2]。伏邪是指感受邪气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临床上一切伏而不即发的致病邪气均可称为伏邪。感受邪气,留而不去,伏藏体内,伺机而发,是伏邪的发病特点。伏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应用广泛的病理学概念。“伏邪”理论亦是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肝风、虚劳、咳嗽、肺痿、痞、哮、温热、暑、痰饮、癍痧疹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9

  • 基于《内经》“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探讨叶天士辨治虚损思想
    医案,见于《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等著作,内容丰富,对脏腑阴阳气血诸种虚证,论治精详,可谓理宗《内》《难》,集诸家之大成,颇具特色。现结合其医案,试从“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论叶氏治虚之法。2.1 虚损的病因病机 叶氏认为外感内伤皆可导致精气亏耗。外感邪气侵袭人体,必与正气交争,邪胜则正衰,正衰则虚。《临证指南医案·脱》艾某案:“自半月前,寒热两日,色脉愈弱”,即是外感病邪失治,正气为邪所伤,导致色脉愈弱,正气欲脱之证。

    江苏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3-28

  • 临证指南医案》辨体质论治思想研究进展*
    ,在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平素体质,不可不论。”[2]192叶天士治病先论体质的思想对中医辨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现对近年来有关《临证指南医案》辨体质论治思想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现代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思路。1 理论研究1.1 《临证指南医案》体质学说的源流叶天士的辨体质思想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云:“是人者,素肾气盛”及“此人者质壮”[3]103。其中“素”“质”的含义即与体质相关,是体质学说的萌芽。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0期2021-03-27

  • 叶天士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探析*
    理,其中以《临证指南医案》最具代表性。本文以该书中运用地黄饮子医案为研究对象,分析叶氏临床应用该方指征及该方所治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而从叶氏“拆方”思维对地黄饮子的加减化裁进行分析。地黄饮子为刘河间所创名方,载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其曰:“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而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用,音声不出者。地黄饮子主之,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软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酒苁蓉、炮附子、五味子、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7

  •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便秘用药规律*
    源手动翻阅《临证指南医案》[3],收集其中被诊断为“便秘”的医案,这些医案散见于“便闭”“脾胃”“肺痹”等篇目中,所收集的医案诊断明确,记载了明确的药物组成。1.2 数据处理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对所收集医案中的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把“川连”标准化称为“黄连”,“浓朴”标准化称为“厚朴”,将“仙灵脾”标准化称为“淫羊藿”。参照《中药学》[5]对中药药性、药味、归经、药物类别进行规范分类,例如“枇杷叶”苦,平,入肺、胃经,属止咳平

    河南中医 2021年3期2021-03-22

  • 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证治探析*
    032) 《临证指南医案》为中医临床必读之书,是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收集其临床治案辑录而成,为后世研究叶天士的学术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大家,在眩晕等内伤杂病上亦颇有造诣。该书除专立“眩晕”门外,亦于“中风”“肝风”“虚劳”等30个疾病门共计78则医案中提及眩晕。这些病案反映了其对眩晕的分类、病因病机、证候及临证辨治用药特点的认识。本文拟就此作一探析,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眩晕提供思路。病因病机对眩晕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殷商,出土的此代文物中有“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6期2021-01-04

  • 浅析叶天士络病理论辨治胁痛特色
    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络病的辨证论治及治络之法的医案, 如胁痛、胃脘痛、虚劳、痹证等病证,其络病理论应用广泛,完善了的络病证治体系。 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认为病邪侵袭人体后是由经入络,由气及血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得络病理论成为指导内伤疑难杂病辨证论治的重要学术理论。本文通过浅析叶天士络病理论辨治胁痛特色,深入挖掘中医经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为中医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 叶天士对络病理论的认识《灵枢

    福建中医药 2020年2期2020-12-20

  •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肝胃不和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0405)《临证指南医案》[1]乃清代名医叶天士之著作。叶天士擅于收集古人之经验,取其精华,经临证观察与总结后,整理出独特的诊疗思路,对后世众多医家影响较深远。《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木乘土”篇中共有条文69条、医案55则,医案着重描述不同病因病机所致的呕吐、胃痛、腹胀等肝胃不和的症状及其治法,为后人治疗肝胃不和提供了较好的诊疗思路。肝属木,脾属土,“木乘土”实则为肝木亢极,倍克脾土。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失于疏泄,则易出现肝气郁滞状态,郁结日久可在木克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2020-09-23

  •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tion(《临证指南医案•三消》) proposed "for the three consumption and one syndrome, although it involves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levels, it's not more than Yin (阴)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leading to body fluids exhaustion and he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10期2020-04-20

  •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Belt Vessel Lumbago by Daoyin method with Acupuncture
    ords(《临证指南医案》), "pain is the disharmony of Qi (气) and blood in the vessels and collaterals, and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depending on meridians or collaterals involved. Diseases in the lower part of body caused by th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10期2020-04-20

  • 叶天士对大半夏汤的方证发挥及运用
    治疗思想。《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大量关于叶天士化裁使用大半夏汤的验案,叶氏根据大半夏汤方证特点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通补阳明”法。本文通过以药测证和以症测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运用大半夏汤。1 叶天士对大半夏汤证的发挥——通补阳明法叶天士提出“食谷不化,胃无火也”,“脉虚无神,闻谷干呕,汗出振寒,此胃阳大虚”,“胃阳衰微,开合之机已废”,“胃阳伤极,中乏坐镇之真气,冲脉动诸脉交动”,认为胃阳虚损会导致胃气通降失司,甚至会导致诸脉冲逆交动

    江苏中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4

  • 叶天士辨治热病痉厥特色浅析*
    邵新甫在评《临证指南医案·痉厥篇》中讲“厥者,从下逆上厥之病也。痉者,明其风强之状也,所以二字每每并言”[2],并进一步提出邪热耗阴而伤及络脉,肾精虚亏而致“阴下竭,阳上厥”的阴亏致厥[3],足可见叶氏对热病痉厥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认识。2 病因病机2.1 病因 痉厥是外感热病发展到危重阶段的证候,热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神昏不醒,四肢抽搐,或伴有热深厥深、手足逆冷。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温热》中阐释为“温邪……内风肆横,肢掣瘛疭,邪闭心胞络中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2期2020-01-13

  •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情志致病的特色
    临床经验。《临证指南医案》是反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关键著作,记载着大量与情志相关的医案,试就其进行探讨。1.情志致病的概念。有学者总结情志病的概念:“情志病是以情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同时也包含疾病过程中的情志变化,主要涉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2. 叶天士对情志致病的认识:(1) 情志致病涉及疾病广泛。有学者对该书中的医案进行统计,发现全书中与情志致病相关的医案涉及疾病60 门,占全书除儿科以外总疾病数70%以上;相关医案共有296 例,占该书除儿科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6期2020-01-10

  • 临证指南医案》水肿辨治浅析
    皆有发挥,《临证指南医案》专列“肿胀”篇特述肿与胀的病因病机与诊治心法,此外,水肿一症散见于全书各篇章,共有98案,复诊17案,书中所载“水肿”治案内容翔实,所涉颇广,有胞肿、面肿、肢肿、跗肿等之分,又有喘肿、子肿、风肿等之别。余读其案,领会叶天士审因详尽、辨证精准、立法妥帖的学术特点,兹总结如下,以期效益临床。1 叶桂对水肿病的认识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水肿有阳水、阴水之分,叶天士认为:“阳水者,因风因湿,因气因热。”阳水水肿多为有余之邪侵袭内扰,导致

    环球中医药 2020年3期2020-01-10

  • 临证指南医案》中“四时节律”运用探析❋
    律”。现引《临证指南医案》[2]中运用“四时节律”分析病因病机、指导选方用药、预测疾病转归及养生调护的相关医案进行探讨,以期指导临床实践。1 分析病因病机《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某妪案分析“今年风木司天,春夏阳升之候”[1]7,又逢情志不畅发为内风。此外,《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卢案、沈案等处亦有相似提法。该案的后续记载中,对咳嗽分析“近交秋令,燥气加临,先伤于上”[1]8,在《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丁案、《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某案、《临证指南医案·脱》凌案等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9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经验撷萃❋
    ,辛宣苦降《临证指南医案》[1]曰:“肺郁水气不降。”肺脾同属太阴,肺郁水气内停所致之喘证,多与肺、脾相关。《素问·咳论篇》论述咳嗽病因病机为“皆聚于胃,关于肺”。肺、脾、胃与人体气机和水液运行密切相关。肺为人体之藩篱,肺气郁滞多由寒温失宜、宣散不及、邪蕴肺脏、闭阻肺络所致。肺脾气机相关,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主管上下,关乎四旁,脾气升肺气亦升,肺气肃降胃气亦和降,肺郁往往影响中焦脾胃[2]。肺、脾、胃三脏气机失调,精微不化,水液输布失常,痰湿蕴于肠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2019-01-09

  • 叶天士耳鸣治法解析
    作中,其中《临证指南医案》载18则、《未刻本叶氏医案》载14则、《种福堂公选医案》载2则,共计34则医案。本文解析叶氏耳鸣医案辨治特色,将叶氏耳鸣治法概括为7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1 填固脏阴,镇摄浮阳肾体阴而用阳,居于阴位,《格致余论》载“主闭藏者,肾也”,肾有收摄藏纳之司,故叶天士谓“肾主摄纳之柄”。肾主收摄的特点决定了人体一切潜藏、摄纳、封藏、下降的生理活动皆与肾有关。肾主收摄,则龙潜于渊,雷伏于泽,肾虚则收摄失司,故《素问·调经论》言“下虚则阳气走

    中医药学报 2019年5期2019-01-06

  • 叶天士论治瘀血证特色浅析*
    血液瘀滞。《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言“据病原起于忧郁,郁勃久而化热,蒸迫络脉,血为上溢。凝结成块者,离络留而为瘀也”“都因谋虑致伤,将有络血上涌之事”[1]。此言情志不畅会导致肝疏泄不及,气一息不通,则血一息不行,气滞血凝,久郁化热,热扰血脉,血脉不利,离于脉外而成瘀或血液黏滞不行而成瘀。气与血相辅相成,生理病理互为因果,气之病伤及血,七情过激,脏腑功能和气血失和,致使瘀血证的出现。1.2 久病体虚,气血俱虚:久病主要影响机体的气血阴阳,气血运行无力则血瘀。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6

  • 临证指南医案》便血辨治规律探析
    以《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便血”所载53则便血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叶天士辨治便血的思路和经验。53则便血医案可分为七类:阳(气)虚共16例;阴(血)虚共15例;热证共10例;湿证共5例;血瘀证共2例;气滞证共2例;其他证共3例。表明叶氏以虚实为纲辨治便血,虚证以阳气虚为主,但阴血虚亦不少见,而实证则以热证多见。叶氏治疗便血的高频药物有:茯苓,使用频率最高,达43.40%;人参,使用频率为33.96%;当归,使用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6

  • 临证指南医案》耳病辨治特色浅析*
    丝丝入扣。《临证指南医案》为其下门人收录,华岫云编辑而成,是研究学习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中的17个医案,分析叶氏对耳科疾病的辨治特色,以便借鉴于临床辨治之中。1 耳科疾病与脏腑联系历代医家对于耳科疾病与脏腑内在联系的认识都较为相似,认为耳与胆、 肾、心的关系比较密切,叶氏亦不例外,如《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中记载:“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肾窍开耳,胆络脉亦附于耳,凡本虚失聪治在肾,邪干窍闭治在胆,乃定例也”[1]。

    江西中医药 2018年7期2018-07-03

  • 基于中国知网的《临证指南医案》研究概况分析※
    懿 付姝菲《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一部医案专著,叶氏在内伤杂病方面的诸多思想如胃阴学说、阳化内风学说、久病入络学说等,以及在妇科、儿科方面的特色疗法,都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所体现[1]。《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也充分反映了其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科研、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7期2018-04-10

  • 新安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学术思想浅探*
    学家之列,《临证指南医案》系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分门别类集为一书,此书刊于公元1764年,后世常赞其“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吐血是指血从口中吐出,此病证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中医学将吐血分为虚、实两种,认为该病的发生多因热伤胃络,或脾虚失摄,或胃络瘀阻等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叶氏医案甚多,笔者通过阅读《临证医案指南·卷二》,从医病之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分析总结,对新安医家叶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2-11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论治耳聋医案探析*
    成就斐然。《临证指南医案》载有叶氏治疗耳聋医案共30例,散见于中风、肝风、木乘土、吐蛔、喘、温热、暑、湿、痰饮、便血、痉厥、胎前、产后、热入血室、耳各篇,是研究叶氏治疗耳聋病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或(和)感音部分或(和)听神经或(和)其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习惯称耳聋[1]。根据耳聋发病的时间长短以及病因病理等不同,在中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2期2018-01-22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痿痹”经验探析
    无暇著书,《临证指南医案》一书系由其门人编撰而成,记录了叶天士临证经验与主要学术思想。现对于《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痿痹”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其学术特色。“痿痹”,是以四肢痿弱无力、痹痛、不能运动为主症的疾病[1],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暴挛痿痹,足不任身”、《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诠之“痿痹者,手足之气逆,而痿弱不用也”,可知痿痹病机在于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并兼不足,系肢体经络疾病的一种。1 痿痹论痿痹一名首见于《内经》,书中痿、痹均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4期2018-01-22

  • 基于关联分析探索叶天士治痢用药配伍规律*
    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痢疾》中所使用药物,利用关联分析统计学方法对其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叶氏治疗痢疾的高频药物为茯苓、人参、白芍、黄连、山楂、黄芩、甘草、厚朴、陈皮、当归等,以温性和寒性药为主,大多为甘味、苦和辛味,归属以脾、胃、肝、肾经居多。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关联性较大的药对有黄连、黄芩,陈皮、厚朴,白芍、当归,陈皮、厚朴,白芍、当归,白芍、黄芩。结论:关联分析方法对叶氏治疗痢疾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意义,其结果在临床实际中有一定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2017-08-16

  • 临证指南医案》胸痹浅析
    ● 张丽雯《临证指南医案》胸痹浅析● 张丽雯本文通过对叶氏胸痹医案所载症状及评按的分析、医案间用药的对比,并结合诸家经验,总结出叶氏诊疗胸痹以胸阳不振为关键病机,其传承仲景之法,注重温通,药多选辛苦、甘温之品,并兼顾肺胃,关注病程、情志变化。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胸痹 辨治经验《临证指南医案》[1]是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1666~1745年)临证诊疗经验集萃,由其门人华岫云经数年随见随录采辑而成。全书共11卷,以疾病为纲分为89门,涵盖内、外、妇、儿、

    中医药通报 2017年4期2017-01-14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虚证用药规律研究
    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虚证用药规律研究郑勇强1,陈瑞芳21.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8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目的 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用药及配伍的联系与区别。方法 搜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虚证相关条文,凡条文中有“脾虚”“胃虚”“脾阳虚”“胃阳虚”“土虚”“胃阴虚”“脾胃虚”“中焦虚”“阳明虚”“太阴虚”等相关病证名者均予纳入,再根据其主治加以鉴别,确定并整理出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4期2016-12-22

  •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用药规律戈娜郭维加杨栋孙惠力易铁钢李顺民(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深圳,518033)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

    世界中医药 2016年7期2016-08-19

  • 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养生之道
    代表人物。《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叶天士为老年人治病的医案300余例,反映了他在治疗老年病和老年养生方面的丰富经验。叶天士提出的养生方法,在当代同样值得借鉴。方法一:薄滋味“薄滋味”意思就是清淡饮食,特点是多素少荤,不油腻,不过咸,不过甜,不过辣,不过苦,不过酸,无刺激性调味品,口感清爽,易于消化。叶天士说,到了花甲之年的老人,最怕出现吃不下饭或吃了就吐,即噎膈反胃一类的疾病。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饮食稍不注意就会生病。为避免噎膈反胃疾病的发生,就

    保健与生活 2016年1期2016-04-21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分析
    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分析甘永康1,刘华一1△,刘 惠2(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2.天津市静海县医院,天津 301600)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剂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有效指导临床。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泄泻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2首方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04-05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焦痹证诊治特色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焦痹证诊治特色时潇1,刘兰林2*,马占山1,陈庆伟1,黄美月1(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合肥 230038)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中所载案例的临床症状、辨诊、治法及药物总结分析其对胸痹和肺痹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特色。叶天士认为,肺痹病因病机为上焦湿热壅塞,肺气不通;上焦气分壅热,肺不升降;上焦气机紊乱,肺气升降失调。胸痹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叶氏对于肺痹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3

  • 临证指南医案》治痹特色探析
    10053《临证指南医案》治痹特色探析钱俊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从“学宗《内经》,遵经不泥”“奇经辨证,独具一格”“久病入络,虫蚁搜剔”“针药并用,内外同治”“剂型多样,服法讲究”5个方面探讨叶天士的治痹特色,认为叶天士对于痹证的治疗,机圆法活,特色鲜明,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叶天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新中医 2016年7期2016-02-21

  •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九“调经案”是叶天士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笔者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调经案”共58案71方的研究,就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讨。1 重视奇经八脉,尤其是冲任二脉女子以血为本,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有蓄溢和调节作用。月经正常来潮与否与奇经八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关系非常密切。冲任二脉同起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2016-01-31

  •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解析与应用
    临证验案】《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解析与应用赵家有1,宋春生1,张 颖2△(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2.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读《临证指南医案》须重视书中附论注释和所载案例互证。故从“肺胃同调”“喜用鲜药,巧用陈药”“脾虚夹痰,扶正祛邪”“温通脾阳,化湿祛邪”“药寓食疗”5个方面解析《临证指南医案·脾胃》,5个方面均贯穿着叶天士重视脾胃及脾胃分治的理念,并附两则应用案例。《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2016-01-30

  •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辨治特色探析
    学术论坛·《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辨治特色探析唐林 孟静岩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病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现叶氏辨证治疗胃脘痛时,重视肝与胃之间的关系;根据“久必入血”灵活用药;脾胃分治,通补阳明。叶氏在治疗胃脘痛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胃脘痛; 辨证治疗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家,温

    环球中医药 2015年11期2015-03-20

  • 叶天士治疗痒证医案探析
    72)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中痒证治疗特色及用药规律。叶氏治疗痒证是建立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的审因论治,其善用轻剂以透邪外出,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痒证倡导分期论治、从血论治。痒证;叶天士;医案瘙痒为皮肤疾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可见于瘾疹、风瘙痒、牛皮癣、湿疮等皮肤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老年瘙痒症、胆源性瘙痒等无典型皮损的特殊瘙痒类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内经》[1]对瘙痒病机的高度概括;《灵枢·终始》[2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8期2015-02-11

  • 叶天士治疗胃痛学术思想探讨*
    者通过对其《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种福堂公选良方》《保元方案》5部著作中所载80首方剂进行研究,就其治疗胃痛学术思想做一简要探讨。1 胃痛的发病机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认为:“阳明乃十二经脉之长,其作痛之因甚多。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胃主受纳,主通降,以降为和。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纵观其《临证指南医案》,胃痛最根本的病机是“不通则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说“夫痛则不通,通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01-25

  •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及治法*
    091)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及治法*张晓哲1,方朝义2(1.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邢台 054000;2.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石家庄 050091)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阐述了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叶天士本着继承创新又不泥古离宗的原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新病亦可入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慢性疑难杂病等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医家学者在诊治疾病中新的辨证思路

    天津中医药 2014年5期2014-02-11

  • 叶天士医学著作中的体质辨证思想浅析
    甚为重视。《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平素体质, 不可不论”, “诊之大法, 先明体质强弱,肌色苍嫩, 更询起居致病因由”等言论, 可见叶天士对体质的重视程度[1]。1 叶天士辨识体质的指导思想叶天士辨识体质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体系, 基于四时、地域的影响, 探讨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特征。例如, 在《温热论》中就有“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进而根据面色的白或苍确定治疗方案的记载[2]。认为“面色白者, 须要顾其阳气”, “面色苍者, 须要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5期2014-01-24

  •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特色
    门人编撰成《临证指南医案》[1],书中特将脑卒中病放在卷一,可见叶氏对此病之重视,其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明确,用药灵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医家唐容川、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在其启发之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对脑卒中的治疗。因此,研究叶氏治疗脑卒中的特色,具有高屋建瓴,丛源到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深化对脑卒中的病因、病机、发病和治疗的认识,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不揣冒昧,总结了《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脑卒中门所列32个医案,试图从中探求叶天士论治脑卒中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期2013-02-20

  •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研究
    治未病中心《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临床经验集萃,反映了一代医学大家遣方用药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兹对其中治疗胸痹诸方用药规律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所收集的方剂均来自《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共搜集到方剂15首,用药24味。处理方法:将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药物功效以及气味归经进行分析归纳。1.用药统计(1)用药频次统计:《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15首方剂,共涉及中药24味。使用频次见表1。表1 用药频次统计(2)用药功效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2012-12-31

  •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用药规律浅析
    0053)《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用药规律浅析黄婷婷,史亦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25

  • 叶天士治疗温病应用生地黄经验探讨
    地黄我们以《临证指南医案》为主,参考《叶天士医学全书》,研究了叶天士治疗5种温病的214例病案(其中风温30例,温热57例,暑温70例,湿温41例,温燥16例),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用药频率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发现,生地黄的使用频率高达57次,其中温热35次,暑温16次,温燥4次,风温2次,湿温0次。生地黄甘苦而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我们对叶天士运用生地黄的常用配伍做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 叶天士治疗温病案例中生地黄的配伍及运用1.1

    河北中医 2011年9期2011-04-10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仲景复脉汤的应用
    0193)《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中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名医医案专著,由叶天士门人华岫云等据叶氏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其辑录经方医案数量可观,且集中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文章从《临证指南医案》中筛选出明确提出复脉汤,或未明确方名,但视其药物组成,确为张仲景复脉汤,且方症具备的案例,探讨叶天士对张仲景复脉汤的临床应用。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复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

    天津中医药 2010年4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