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 桑与《陌上桑》桑女形象研究
刘晓迪《陌上桑》作为一首极为重要的汉乐府民歌流传颇广,研究者甚多。近年来,对《陌上桑》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作年代、主题、女主人公身份、使君角色及其演变、修辞、有无本事或本事来源的可靠性等相关领域,对于桑女形象的研究关注较少。在古代传统信仰和文化积淀中,桑是一种蕴含和体现着生命力量和生命意义的文化形象。由于桑的特殊性,桑女形象格外受到重视,在文学作品中非常活跃。把桑崇拜、桑意象与桑女形象贯通起来可以探究传统信仰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一、桑崇拜桑崇拜是一种传统信仰
雨露风 2023年11期2024-01-28
- 从文本结构到思想传递
——解读《陌上桑》的主旨思想
,表情达意。《陌上桑》为汉乐府中的名篇,其中罗敷女美丽、自爱的形象历来为人所称颂,并影响了后世对美女形象的缔造,流风所及,泽被深远。因此研究者多注重于对诗中罗敷形象的研究,而对此诗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观念的论述有所欠缺。文学作品的文本构成,一般都是一个纵向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结构。文本叙述具有从“言”到“象”再到“意”的传递过程,其中读者对“意”的获得是解读作品的目的之一。而“意”的传递又常因作者与读者的时代环境等条件的局限,使读者在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时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9-28
- 陌上桑
何捷经典回放陌上桑①(节选)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缃绮⑦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⑨坐⑩观罗敷。——选自《乐府诗集》注释解析①陌上桑: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桑,桑树。②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③喜蚕桑:会采
快乐作文(5.6年级) 2023年12期2023-04-21
- 《陌上桑》的生成与汉代的“流行艺术”*
赵敏俐《陌上桑》是汉乐府名篇,今人对它评价极高,相关的研究文章甚多,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研究模式,即将这首诗看作是“民歌”,几乎所有的讨论都以此为基础,虽然这些讨论涉及到了《陌上桑》一诗的本事来源、文化习俗、服饰打扮、人物形象、道德评价、欣赏接受等各个方面,但是基本上都建立在“民歌”这一立论基础之上①查看“知网”,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2020年,相关的文章不下400篇,分析这些文章,大都属于简单的赏析。许多文章都用“汉乐府民歌”,或者径直用“民歌”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28
-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乐府诗《陌上桑》
【摘要】《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立意严肃但又笔调诙谐的乐府叙事诗,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名为罗敷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在采桑路上遇到太守,太守被罗敷的美色所吸引想要进一步占为己有,但罗敷以家中夫君为理由巧妙地回绝了太守,刻画了一个美丽坚贞又充满智慧的采桑女性形象。本文在充分理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该批评理论对《陌上桑》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通过解读“罗敷”形象还有“罗敷”与文中太守、丈夫等人之间的关系来看《陌上桑》中的女性形象,感受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思想,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2021-12-23
- 文字里的生活细节
比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有一段问答——问:“罗敷年几何?”罗敷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我就想,原来女孩子的年龄自古就不好随便对别人讲,非要遮遮掩掩,跟你绕弯弯。而且我猜,罗敷的年龄肯定不是十八,就是十九,否则就不是“二十尚不足”了,她大概会骄傲地告诉你:二十“颇”不足。还有一个例子,司马懿的侄孙司马彪,在他所写的《九州春秋》里,出现了一个词:“唾掌而决”。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往手心吐口唾沫,事情就解决了。这个词,显然和后来的“唾手可得”是一个意思。这
青年文摘 2021年13期2021-12-13
- 文字里的生活细节
。比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有一段问答:问:“罗敷年几何?”罗敷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我就想,原来女孩子的年龄自古就不好随便对别人讲,非要遮遮掩掩,跟你绕弯弯。而且我猜,罗敷的年龄肯定不是十八,就是十九,否则就不是二十“尚”不足了,她大概会骄傲地告诉你:二十“颇”不足。还有一个例子,司马懿的侄孙司马彪,在他所写的《九州春秋》里,出现了一个词:“唾掌而决”。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往手心吐口唾沫,事情就解决了。这个词,显然和后来的“唾手可得”是一个意思。這个
华声文萃 2021年10期2021-10-18
- 文字里的生活细节
。比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有一段问答:問:“罗敷年几何?”罗敷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我就想,原来女孩子的年龄自古就不好随便对别人讲,非要遮遮掩掩,跟你绕弯弯。而且我猜,罗敷的年龄肯定不是十八,就是十九,否则就不是二十“尚”不足了,她大概会骄傲地告诉你:二十“颇”不足。还有一个例子,司马懿的侄孙司马彪,在他所写的《九州春秋》里,出现了一个词:“唾掌而决”。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往手心吐口唾沫,事情就解决了。这个词,显然和后来的“唾手可得”是一个意思。这个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2期2021-09-13
- “烘云托月”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丽,即用此法。“烘云托月”法有三种常见的表现形式。1.用某些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如乐府诗《陌上桑》,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效果性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句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了各种人物见到罗敷的举动,将罗敷的美貌以无形之笔烘托得淋漓尽致。这让读者从他们神魂颠倒的表现中想象罗敷之美,突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1年8期2021-08-27
- 略论《陌上桑》的艺术魅力
摘要:《陌上桑》是一直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全诗短小精悍,却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不畏权贵的罗敷形象。诗中的罗敷具有美丽的外貌、大胆的性格,更有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的人格。她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古往今来美丽高洁与聪明才智的象征。罗敷形象不仅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无限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值得后人不断学习与研究。关键词:《陌上桑》;罗敷;艺术真实;理想人格;虚实相生“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
学语文 2021年6期2021-05-30
- 浅谈《陌上桑》中“五马”之惑
》的汉乐府诗《陌上桑》,属《相和歌辞》。此诗通过描写罗敷的美貌与盛夸丈夫拒绝使君的行为,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氛围。但细读此句“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心中不免浮起疑惑:“使君”是何许人也?立踟蹰的为何是“五马”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驷马”?通过考察东汉时期的车舆制度与官职俸禄制度,不仅有助于破解此诗“五马”之惑,更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东汉官场的情况,深入对中国古代车舆制度演变历史的研究。关键词:《陌上桑》;使君;五马;车舆制度作者简介: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审视人性的复杂性与合理性
学界普遍认为《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一首,也是中国古代最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产生于民间,由当时的乐府搜集、加工并定型。随晋朝崔豹《古今注》的介绍,特别是梁代沈约《宋书·乐志》和陈代徐陵《玉台新咏》的选录,历朝历代的研究者甚众。就主题研究而言,已经有了多种观点。“道德爱情说”是古代的传统观点,20世纪以来仍有学者承袭。郑宾于认为该诗既表现一般男子对女子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女子对丈夫始终保持贞洁的态度。①此说现在有两个分支:一是侧重于道德,认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8期2020-09-24
- 论《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
摘 要:《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描写了采桑女罗敷拒绝使君调戏并夸耀自己丈夫的故事。《陌上桑》所塑造的罗敷形象美丽坚贞、机智勇敢,富于艺术魅力。关键词:《陌上桑》;汉乐府;罗敷《陌上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属《相和歌辞》,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所谓“乐府”,原是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的一种音乐机构,负责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被采集来的诗歌会配上乐谱以供演唱。《陌上桑》就是这种
科学大众 2020年3期2020-06-01
- 《陌上桑》和《羽林郎》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比较
——以罗敷与胡姬为例
一谈,那就是《陌上桑》中的罗敷与《羽林郎》中的胡姬。由于“美女拒绝权贵”“内外兼美”这样具有惊人一致性的题材立意,学术界常将这两首汉乐府诗并举,从而进行赏析、比较与研究。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在题材几乎一致的前提下,女主人公罗敷与胡姬同中有异,各具特色风格,这就使人物形象主体特征及人物塑造方法这两个方面的赏析与比较更加具有学术价值,对我们理解汉乐府中“女性之美”的诠释,具有重要作用。一、人物形象主体特征之异同罗敷与胡姬形象主体的共同特征,即“内外兼美”。就外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2020-01-02
- 《陌上桑》:汉乐府民歌中的奇葩
郭健敏《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乐府最早是汉代官署的名称,它专门管理诗歌的采集和音乐制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所以,早期的乐府诗都是能够配乐演唱的。后来,乐曲失传,只有歌辞流传下来。这些乐府诗有些是来自民间,有些是文人创作
文学教育 2019年32期2019-11-27
- 《陌上桑》:汉乐府民歌中的奇葩
敏内容摘要:《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不同于其他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描写和悲剧色彩,《陌上桑》具有欢快的喜剧氛围,强烈的浪漫色彩,艺术构思上讲求巧妙的留白艺术,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关键词:《陌上桑》 喜剧 浪漫 留白《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乐府最早是汉代官署的名称,它专门管理诗歌的采集和音乐制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1期2019-11-26
- 旧时风情“陌上桑”
文_苗连贵 图_刘昌海小时候爱养蚕,一见桑枝绽出绿芽,回家赶紧用棉花包蚕籽,贴在胸口孵,睡觉也不离身。刚孵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蚂蚁似的,故又称“蚁蚕”。蚂蚁给人以张牙舞爪的感觉,蚕则是温良的,只知趴在桑叶上默默地吃。蚕长大变白后,模样更可爱。荀子《蚕赋》说:“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身体柔软婉转,如女性之躯;头则似马首——精妙地描绘出蚕的优雅形态。蚕的历史悠久,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据说是养蚕织丝第一人,她“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自此,蚕桑成为男耕女
工友 2019年5期2019-05-16
- 《陌上桑》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法
要:乐府古辞《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是一篇富有喜剧色彩的中国民间叙事诗。《陌上桑》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有高尚的操守,又有惊人的美貌。诗中运用了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知礼节、拥有非凡美貌的秦罗敷。关键词:秦罗敷;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一、前言《陌上桑》是一首故事完整的叙事诗,讲述了美貌的少女秦罗敷春天到郊外采桑发生的故事,面对追求她的太守“使君”,秦罗敷不畏强暴、敢于反抗,机智巧妙地嘲讽了使君。诗人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
青年时代 2019年6期2019-04-04
- 《陌上桑》中美的效果
200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形象是一名典型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民间采桑女子,但是通过在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时,发现罗敷极有可能是贵族女子,罗敷的真实社会地位变得扑朔迷离。一、罗敷形象文人雅趣化一般认为,《陌上桑》的故事来源于崔豹的《古今注》。《古今注》中描述罗敷的身份“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与《陌上桑》相比,同样是采桑,因美貌道遇贵人胁迫,又同样通过自身智慧逃脱困境。学者认为《陌上桑》中罗敷为贵族女子的
成功 2019年6期2019-03-18
- 《陌上桑》:汉代百姓的审美图
陈静《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对其主题的解读历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它毕竟是民间的诗歌,即便有文人加工,也必然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行为观念和精神理想,与其将之上升到吏、民对立层面或坐实到某人某事,倒毋宁说它是一幅汉代的审美图,反映的是汉代百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一文章开篇即以一幅美好的画卷展示了罗敷的居处之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魏六朝诗歌中常以“青楼”代指女子居住之所,例如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一座涂饰青漆的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01-25
- 陌上桑
●刘思谦陌上桑●刘思谦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和几个朋友到郊外踏青。挣脱补习班的牢笼,我们像一群欢乐的鸟儿飞向大自然的怀抱。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沿途却无风景,我们昂扬的心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慢慢瘪了。小乐一屁股坐到路边,呼扇着小手,抱怨今天的太阳热情得过分。这时,不知谁喊道:“看!前方路边有一大片树林。”我们立刻雀跃起来,飞奔而去。这是什么树?像是桑树,可是和我在公园里见到的不一样啊,桑叶怎么可以如此大,有些叶子比爸爸的手掌还要大!浓绿的叶子下面一个个红红的小眼
小学生作文选刊 2017年23期2017-12-26
- 魏晋南朝诗歌对《陌上桑》“采桑城南隅”的接受
晋南朝诗歌对《陌上桑》“采桑城南隅”的接受谢 伟(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魏晋南朝;诗歌;采桑;南陌;城南;接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丝织的国家,上古时期,先民已经开始种桑养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8-23
- 以《陌上桑》为例探讨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美几方面,以《陌上桑》为例探讨古诗文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陌上桑;古诗文;教学;古韵美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74-01《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刘老师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部分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华丽的铺陈叙述,只是行云流水般地将学生的活动进行了巧妙组织和引导。这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了解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本文就以《陌上桑》的一堂教学观摩课为例,
成才之路 2017年17期2017-07-06
-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摘要】本文以《陌上桑》一文教学为例,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散发着人性美的人物形象,就是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诗意优美的语言,就是要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美与思想美。【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陌上桑》【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80-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审美情趣的熏陶感染,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语文是人文学科,是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2017-06-23
- 虚实结合 蕴意深远
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赏析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其诗以写闺情见长,多为乐府歌词。 唐代边境战争频繁,加上安史之乱,人民生活艰难。唐诗中,包含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的作品。这首《春闺思》写的就是一位妻子在春天里思念在边地征戍的丈夫的心态。 前两句“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紧紧扣住“春”字来写,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1期2017-04-19
- 《陌上桑》秦罗敷身份之我见
周璇【摘要】《陌上桑》的秦羅敷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秦罗敷的身份问题备受争论。《陌上桑》的秦罗敷是在采桑女文学母题的影响下,以下层劳动人民为原型,经过民间和文人共创的艺术形象。秦罗敷是一个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艺术个体形象,承载着创作者们的白日梦。【关键词】秦罗敷;身份;文学母题;白日梦《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突出秦罗敷的美貌,使君对罗敷一见倾心,主动追求,但罗敷坚决拒绝并夸夫一番。通过整理和研读文献,笔者归纳出目前学术界对《陌上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2017-04-15
- 陌上桑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2期2017-02-25
- 《陌上桑》的浪漫主义元素和喜剧色彩分析
0119)《陌上桑》的浪漫主义元素和喜剧色彩分析祁小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要:《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为汉代相和歌古辞,主要叙述了一位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这首诗历经千年依旧传诵不绝,人们为女主角的美丽与机智拍案叫绝,同时也对使君的行为予以批判。其实,《陌上桑》这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和喜剧色彩,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从秦罗敷的美丽形象塑造的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浪漫主义元素;从喜剧色彩入手
人间 2016年4期2016-11-28
- 请为这良夜取个最好的名字
看作者的名字:陌上桑。这名字有点儿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似的。其实她从来不读诗,确切地说,她是不读新诗,古诗还是读一点儿的。她觉得新诗太不像样,算什么呢?她不喜欢,却又无力反驳。新诗哪里比得上古诗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你看短短的几个字生出来多少意境?但她的丈夫偏偏是个诗人,她几乎没有读过他的诗。当然她不会跟他说,现代诗不如古诗。她知道,他一定会说,这根本是两码事!古诗和新诗能比吗
芳草·文学杂志 2016年4期2016-11-19
-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
师在上公开课《陌上桑》时,让学生在赏析罗敷的形象后评说一下诗中的使君。学生有理有据地批判了使君的荒淫无耻,该教师也面带笑容地予以了肯定。但是,这位教师又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欣赏罗敷的美貌也无可厚非。很显然,这位教师在备课时,阅读了《语文教师用书》上的《〈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小议》一文,并接受了该文的观点,并在课堂上将这一观点传递给了学生。由此看来,文中的使君好色是一定的,耕者、锄者、少年虽也驻足观罗敷,但无一人上前搭讪,使君不仅立踟蹰,还遣吏询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5期2016-11-14
- 《陌上桑》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重要的作用。《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诗之一,有多种英译本。本文分别选取了杨宪益、伯德(Charles Budd)、许渊冲英译的《陌上桑》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从而论证“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性作用。【关键词】诗歌 《陌上桑》 “三美”一、引言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汉乐府是指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陌上桑》是汉乐府中具有代表性的喜剧性叙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9期2016-11-07
- 浅析《陌上桑》中秦罗敷的身份
奕盈【摘要】《陌上桑》中“秦罗敷”的身份问题一直颇受争议,从罗敷的衣着打扮、谈吐、市民文化的产生的方面来分析,得出“把秦罗敷看作是劳动人民的女儿更为妥当”的结论。【关键词】身份 衣着打扮 市民文化《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作者倾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秦罗敷,不仅年轻貌美,勤劳务实,而且不畏豪强,机智勇敢,在采桑过程中拒绝位高权重的太守对她的调戏,并聪明地以言语对其进行了反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称颂。秦罗敷的美貌和机智被广大人们共同喜爱着,但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2016-05-30
- 拟《古题陌上桑》现象的历史考察
,流响甚远。《陌上桑》作为汉乐府诗歌的名篇,百余年来文人拟作层出不穷,其或依古乐,或依古题,或自出机杼,通过题目或主题与古辞维系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其姿态良莠不齐,妍媸各异。整理《陌上桑》的文人拟作,可以探知出这个古题几百年来的流传演变情况,并藉以探讨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变。关键词:乐府;《陌上桑》;俗文学的嬗变中图分类号: I106.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106-06宋人郑樵在《通志·乐略》中说:“乐府之作,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乐府诗三女性形象新解
著名汉乐府诗《陌上桑》和并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它们都来之于民间并传唱至今,体现出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此同时,诗中传神的人物描写、铺陈手法和映衬艺术,都体现了高度的创作技巧,使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诗歌又都是叙事诗,都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甚或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极富戏剧性。但它们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为后世者刻画了栩栩如生、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人物形象丰满又个性突出,富有生活气息并成为时代的典型。在她们身上,凝聚着中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6期2016-05-14
- 拟《古题陌上桑》现象的历史考察
2)拟《古题陌上桑》现象的历史考察庞晚婧(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摘要:乐府诗作为诗歌的一个大类,自汉以降,流响甚远。《陌上桑》作为汉乐府诗歌的名篇,百余年来文人拟作层出不穷,其或依古乐,或依古题,或自出机杼,通过题目或主题与古辞维系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其姿态良莠不齐,妍媸各异。整理《陌上桑》的文人拟作,可以探知出这个古题几百年来的流传演变情况,并藉以探讨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变。关键词:乐府;《陌上桑》;俗文学的嬗变宋人郑樵在《通志·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25
-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化价值观念。《陌上桑》及其拟作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具体体现。关键词:桑意象 桑林崇拜 文化内涵 《陌上桑》早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桑意象就已频频出现,有“日出扶桑”“空桑生人”之说。这两个神话传说表明,桑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桑树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树是神树、生命之树、生育之树,和女性生殖有着紧密联系。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古人选择桑林作为祭祀场所、桑林之社的行为以及后世大量与桑林有关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一、桑林崇拜的神话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2016-01-05
- 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
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李天[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羽林郎》与《陌上桑》是汉代诗歌研究中的姊妹篇,都讲述了美丽的年轻女性在遭受有权势者的调戏非礼时坚持拒绝的故事,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穿着打扮都被刻画得生动具体、细致形象,尤其是在发式、配饰、服装这三方面的刻画尤为细腻,且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汉代女性之装束风尚。《羽林郎》 《陌上桑》 汉代 女性装束 风尚在汉代诗歌的研究中文人五言诗《羽林郎》与乐府诗《陌上桑》常被作为姊妹篇对照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2015-07-14
- 《陌上桑》结构艺术探析
红云摘 要:《陌上桑》的结构无疑是精巧的,由罗敷出场时的舒缓优容,到遇恶生变时的平地波澜,再到罗敷夸夫时的高潮陡结、铿锵嘹亮,可谓匠心独运。特别是其结尾,不独设置悬念,引人想象,也使得在叙事上极具张力。关键词:《陌上桑》 结构 悬念 张力元陶宗仪《辍耕录》曾言:“乔孟符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陌上桑》作为汉乐府名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陌上桑》教学设计
谭莲林一、导入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也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除了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来探讨一种常见常用的描写方法。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生难字词注音东南隅(yú)倭(wǒ)堕髻上襦(rú)捋髭须(lǚ)踟蹰(chíchú)帩头(qiào)2、重点字词翻译(1)但坐观罗敷但:只是坐:因为(2)罗敷年几何几何:多少(3)使君谢罗敷谢:请问(4)宁可共载不不:通“否”,吗(5)皆言夫婿殊殊:不一般,这里指人才出众3、翻译全文(小组代表按段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2015-03-09
- 《陌上桑》教学设计
文/谭莲林《陌上桑》教学设计文/谭莲林一、导入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也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除了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来探讨一种常见常用的描写方法。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生难字词注音东南隅(yú) 倭(wǒ)堕髻 上襦(rú)捋髭须(lǚ) 踟蹰(chíchú) 帩头(qiào)2、重点字词翻译(1)但坐观罗敷 但:只是 坐:因为(2)罗敷年几何 几何:多少(3)使君谢罗敷 谢:请问(4)宁可共载不 不:通“否”,吗(5)皆言夫婿殊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2015-03-01
- 《陌上桑》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再探讨
◎王奎群《陌上桑》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再探讨◎王奎群《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代表作。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然而,专家、学者对这首诗的人物形象及主题理解莫衷一是,给语文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极大不便。笔者在备课中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该诗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一、罗敷的身份罗敷之美,已为大家公认,但在罗敷的身份问题上,不少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心存疑惑:诗歌开头交代罗敷是一个采桑女,然而据其衣着打扮,尤其是她对丈夫的描述,分明又是一位贵夫人。她到底是一位采桑女,还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2015-02-28
- 乱弹陌上桑
汉乐府《陌上桑》是一篇很经典的文学作品,很早就学过,现在再读仍然觉得很有味道。它开篇说“日出东南隅”,日为什么出自东南呢?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我国位于北半球,春分经夏季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升东北,落西北;秋分经冬季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升东南,落西南。这样看来春分之前太阳出自东南应该没问题,但这日出时分主人公秦罗敷要去干什么呢?“采桑城南隅”,那么春分之前是采桑的季节吗?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三月篇有“摄桑、委杨、妾、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2014-12-01
- 陌上桑(组诗)
下:尘归尘……陌上桑陌上的深绿谦让麦浪的金黄烧荒……夏粮彻底归仓粗糙的手,勤快插下青翠的稻秧在乡间闲游,我只搞得清起点在哪里却从不曾走到它的尽头累了,就靠在树上,吹风……脚下的野草,每一丛都是今生的墓床果香的细节,长满草根红头蚂蚁衔着现实接连爬过毛焦火辣的脚踝它们比我更爱自己的远方从一张照片读到的诗意你在遥远的国度寄来台风的信息雨水洗白你的脸。现在,发丝挂着的风还在翻动着灯下的书页你背后的茫茫原野,被单薄的雨衣囚禁动人的美,宁静如裂帛后的片刻我弯腰捡起地板
岁月 2014年11期2014-11-21
- 重读《陌上桑》
首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流行的讲析大抵认为,此诗讽刺暴露了官僚的无耻,诗中的使君竟公然调戏良家妇女,结果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富于喜剧色彩,表现了民间文学的战斗性云云。这样的解说虽然持之有故,但颇不耐深究。事实上,美女秦罗敷用来对付使君的那一番话很有点奇怪,她说自己丈夫的地位很高、派头很足、人又漂亮,以此来警告对方不得无礼。她尤其津津乐道的是本夫升迁之快:“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一帆风顺,现在已是级别相当高的大人物了——你算个什么东
小品文选刊 2014年21期2014-09-22
- 历史故事话筝情(三)——秦汉魏晋南北朝(上)
敷弹筝拒赵王《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描写罗敷弹筝拒绝赵王的一则故事。“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女主人公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这首五言古诗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青丝为笼系、桂枝为
乐器 2014年7期2014-07-30
- 《陌上桑》一诗中的几个矛盾情节
——兼谈《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53000)《陌上桑》一诗中的几个矛盾情节 ——兼谈《陌上桑》的艺术特色刘贵生(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河北衡水 053000)作为众所周知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细读文本,便会发现其中有些情节前后似乎有所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主人公罗敷身份的认定和全诗主题的理解。其实,归根结底,这与汉乐府诗歌所惯用的夸张铺陈手法有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陌上桑》;罗敷形象;平民少女;夸张铺陈《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以致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8
- 元杂剧“桑园会”里的三美
母题,汉乐府《陌上桑》和元杂剧《秋胡戏妻》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情节架构,塑造了风采殊异的采桑女形象。对比讨论元杂剧里的“三美”,即形象美;语言美;结局美;以此说明元代杂剧对采桑母题的流变,并借此抒发自汉代形成的关于道德层面的精神坚守。关键词:《陌上桑》;《秋胡戏妻》;三美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00-02元杂剧《秋胡戏妻》是元代作家石君宝的代表作,全名为《鲁大夫秋胡戏妻》。其故事大致为:秋胡与妻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2013-11-26
- 描写时应注意角度
古时候有一篇《陌上桑》,写一个叫秦罗敷的采桑女子长得很美,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是,正在田里耕田锄地的人,都忘记了拿起他们手上的劳动工具继续干活了,而田埂上来来往往的人都互相埋怨对方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只因为大家都争着看秦罗敷。看,文中没有写一个字来形容罗敷的美貌,我们却能感受到她长得有多么美。这样描写,是不是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呢?接下来这几名同学的文章,也是以描写为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聪明语文 2013年3期2013-05-20
- 认知参照点理论下的主题结构对比研究
——以《陌上桑》和《美女篇》为例
研究 ——以《陌上桑》和《美女篇》为例周 兰(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47)根据认知参照点理论,从《陌上桑》和《美女篇》主题结构的心智接触、连贯性和动态性三方面来探讨两诗在主题结构上的特点和差异。根据主题结构的构成成分(名词性成分加小句)的不同,可以得出,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具有主题连贯和主题动态发展的作用,而主题结构中的小(分)句具有心智接触作用;在小句以及语篇层面,《陌上桑》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丰富而赋予变化,在连贯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2期2012-10-31
- 《陌上桑》的文化观照
为古代文学。《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诗歌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女性的风度容止和人格自尊之美。它之所以对中国的叙事诗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是因为诗歌写作上独到、精湛的艺术手法让时人和后人都惊叹不已、争相学习,也不仅是因为罗敷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美给了读者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笔者认为,诗歌中所观照的政治、道德、情感、审美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也是极其重要的。正因如此,才使得《陌上桑》具有鲜明而又生动的时代气息,闪耀着千古不灭的
名作欣赏 2012年6期2012-08-15
- 曲笔烘焙,造千古美色——《陌上桑》人物描写探胜
77214)《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讲述了一个名年轻美貌女子巧拒太守调戏的故事。这位叫罗敷的女子家喻户晓,她的名字成为后世美女的代名词。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被塑造成功,是因为作者步步铺垫、层层蓄势,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曲笔烘焙。一、景物烘焙,酝情酿意,增色添彩1.环境烘焙,酿造美好氛围。美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和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山之嵯峨,离不开青翠覆顶、白云缠腰;水之浩渺离不开烟笼雾绕、波光涌动;有青松有白云始
文教资料 2012年13期2012-08-15
- 浅谈《陌上桑》中秦罗敷的身份
32200)《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描写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秦罗敷,在采桑途中拒绝位高权重的太守调戏并进行机智反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勇敢、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却令读者困惑不已: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对于这个问题,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罗敷是下层劳动妇女,这是主流观点,大多数文学史和作品教材都持此观点。游国恩等人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编的《中国古代文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2012-04-01
- 《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喜剧性之比较
俊伟【摘要】《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作为中西方杰出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了秦罗敷、使君、鲍西亚、夏洛克等栩栩如生的喜剧形象,给人们流下了难忘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秦罗敷与鲍西亚、使君与夏洛克这两对喜剧形象的分析,得出《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这两部作品喜剧性的异同。【关键词】喜剧形象;喜剧性;比较“喜剧的真正根源和基础不在于历史领域,而在于人,人的本真存在,人类超越和否定历史的自由精神。”[1] (p9)要比较《陌上桑》和《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性,必须从这两部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2010-04-22
- 《陌上桑》:清新的“民歌”
的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出自《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几经流传、转抄,历史上也有好几个名子,《宋书·乐志》称为《豔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现代文人、学者多采用《乐府诗集》中的称谓,这也是现、当代学者将它定为民歌性质的表现,《乐府诗集》就是结集民歌的文学集子。全诗可分为三部分,每段为一部分。第一段写罗敷出去采桑,接着写她的美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开头两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句明显带有《国风》中起兴的痕迹,由客观事物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2009-07-14
- 《陌上桑》中均官名诠释
中语文课本中《陌上桑》这一首民歌,出现了“使君”、“府”、“小吏”、“大夫”、“侍中郎”、“专城居”等官职名。了解这些官职名,能有助于同学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由于课本中对此未作出较详细的介绍说明,笔者在这方面作出具体诠释。使君“使君从南来”、“使君遣吏往”、“使君谢罗敷”等句中的“使君”是什么官?“使君”原是汉代对刺史、太守(州郡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地市首长)的尊称。汉末仍沿用。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公(操)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2期2009-07-13
- 《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喜剧性之比较
尼斯商人》和《陌上桑》是中西喜剧文学中杰出的代表,两部作品产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喜剧性的表现也颇有不同。本文从肯定型喜剧形象鲍西亚和罗敷中比较在不同文化下,女性不同的心理状态。从否定型喜剧形象夏洛克和使君分析中西方不同的喜剧定义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丑”的“滑稽”的反面角色。关键词: 陌上桑;威尼斯商人;喜剧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185—0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 它歌颂人类真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