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 盛唐气象里的中国力量
    我们一起走进《从军行》。王昌龄这位诗人我们不陌生了,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吗?(生答)2.教师补充出示三个关键词“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盛唐边塞诗代表人物”,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3.补充背景,知晓诗题。师:开元十二年之后的两三年里,王昌龄曾经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他目睹了边塞的风光,也看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写下了《从军行》组诗七首,我们今天讲的《从军行》就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其实是古代乐府的老题目,古人用这个题目主要写

    新教师 2023年2期2023-09-19

  • 小学语文《从军行》双重审美意蕴
    我国古代,以“从军行”为题的诗歌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众多文人墨客都有流传甚广的佳作。小学语文课本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蕴含了丰富的鉴赏性元素,为人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感受。本文从《从军行》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对这组诗歌的意境和价值进行思考,确定了它在景物描绘、事物描写方面的审美意蕴。一、《从军行》的历史背景教师应注意从语文美感入手,对学生开展语文美育教育,以此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促进审美教育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8期2023-08-10

  • 从军行》教学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二、理解诗意让学生想象《从军行》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谈话导入。范仲淹的爱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悲悯,文天祥的爱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林则徐的爱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从军行》,了解王昌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指边关、边界,边塞诗是描写边疆军事生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2期2023-05-30

  • 古诗文教学中的育人价值探析
    五年级下册的《从军行》是一首乐府诗,由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的特点,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内容,这会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做好铺垫。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幅纸质图画,展现我国盛唐时期西北沙漠的特點。我国的西北大漠在盛唐时期是国家的边塞,大唐当时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但是,仍旧有一些游牧民族,经常想引发战争,扰乱边境。大唐的将士们就时刻在大漠保家卫国、戍守边关。而《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4期2023-05-28

  • 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为例
    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王昌龄从军七首其四,乐府旧题,以反映军旅的艰辛为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述了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1]。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接抒情: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战斗艰苦,敌军强悍,边地荒凉等境况

    小学生 2022年31期2023-01-09

  • 以《从军行》为例看王昌龄的豪放与悲怨
    有所体现。在《从军行》中,王昌龄便有效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方式,从而赋予诗歌两种情绪,并杂糅在一起,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意味。[1]先从关键词来了解《从军行》的豪放。在《从军行》(其四)中,王昌龄用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充分体现出豪放特点。从“百战”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争非常激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打开他们的思维,充分利用他们天马行空的心理发展特征,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行补充画面。作为教师来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2022-12-30

  • 语文课堂上的家国情
    国之情。学到《从军行》一诗时,我提前发放学习单,让孩子们先带着问题,查找资料,与家人探讨诗文、含义。第二天,孩子们就带着家庭“会谈”成果,在语文课堂上展开一场研讨会。学生:“老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除了表现诗人视死如归的感情,还有什么呀?”我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军行,从题目就能明白这是战士在参军、奋勇杀敌。打仗时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不怕战死沙场的呢?”学生:“是保卫国家的信念。”我说:“学习知识要多了解作者心态、所处时代,昨天我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2022-12-28

  • 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统整教学
    首》共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三首诗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串联在一起。统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构建“合—分—合”的思维路径,分步递进实施教学。合——异中求同:整体感知时,引导学生初读前两首,提取它们的共同点:(1)主题相同——与战争有关;(2)写法相同——借景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3)顺序相同——先写景、后抒怀。通过这样一“合”,把两首不同诗中的相同点呈现出来,学生对诗的整体印象更加深刻。分——同中求异

    华夏教师 2022年5期2022-08-25

  • 读《从军行》有感
    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这首古诗,诗的前两句描绘出边关景色的壮丽及环境的艰苦。将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磨破了铠甲和战衣。在这样恶劣环境中,他们的报国壮志没有被消磨。不彻底消灭人侵者,誓死不回家园的决心及崇高的爱国情怀。诗文中的将士们舍小家顾大家,不惧冰天雪地大漠飞沙,誓死保卫边境的崇高精神,让我敬佩。不敢想象现在的我,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我有一颗熱血沸腾的爱国心。看现在我的成长环境,有明亮的教室,有老师教授我知识,有各种各

    江苏广播电视报·少儿文学 2021年37期2021-11-24

  • 以《从军行》为例谈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本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从声音入手,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韵美古诗词教学,必须“读”占鳌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能找到正确的读诗词的策略。叶嘉莹先生说:“吟诵是读诗词的正确的方法。”诗词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声音里。没有音韵,就没有诗词。古往今来,从来都是从“读”开始“学”诗的。1.朗读正音,把文字读准确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教师范读这首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7期2021-09-01

  • 从《从军行》和《出塞》浅谈王昌龄的边塞情
    两首边塞组诗《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两首)为主要研究对象。跳出传统文学范畴,从历史地理及社会学角度出发,以其出塞线路、从军情结、与其他边塞诗人异同三大方面为切入点,浅谈王昌龄诗中所要表达的边塞情结,并以此能够对研究同时期以及自王昌龄之后的唐代边塞诗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边塞情边塞诗最初起源于《诗经》,主要借助想象、对比等方法将边关将士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描绘出来,直抒胸臆,感人肺腑。边塞诗发展到唐代,艺术手法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2021-07-14

  • 说李颀的《古从军行
    ,其中又以《古从军行》最受瞩目。可以认为,李颀之所以被人列入边塞诗派的名家,甚至可与高、岑比肩,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写了这首思想极为深刻,一直脍炙人口的《古从军行》。且录如下: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在李颀所的边塞诗里,有两首就以《塞下曲》为题,直接表明是写的是唐代边塞的情景。而有几首则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3期2021-05-28

  • 品悟经典
    等【原文】从军行①[唐]王昌龄青海②长云暗雪山③,孤城④遥望玉门关⑤。黄沙百战穿⑥金甲⑦,不破楼兰⑧终不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②青海:指青海湖。③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④孤城:应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⑤玉门关:汉武帝在位时修建,因西域由此地向中原输送玉石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⑥穿:磨破。⑦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⑧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

    小读者之友 2021年2期2021-04-07

  • 从《从军行》和《出塞》浅谈王昌龄的边塞情
    两首边塞组诗《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两首)为主要研究对象。跳出传统文学范畴,从历史地理及社会学角度出发,以其出塞线路、从军情结、与其他边塞诗人异同三大方面为切入点,浅谈王昌龄诗中所要表达的边塞情结,并以此能够对研究同时期以及自王昌龄之后的唐代边塞诗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边塞情边塞诗最初起源于《诗经》,主要借助想象、对比等方法将边关将士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描绘出来,直抒胸臆,感人肺腑。边塞诗发展到唐代,艺术手法

    锦绣·中旬刊 2021年8期2021-03-15

  • 浅谈古诗文情感体会的教学策略
    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的教学方法为例,谈谈古诗文情感体会的三大教学策略,即:互文阅读助理解、抓住诗眼入诗境、知人论时品诗情。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策略 从军行 情感体会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在诵读时读懂读通有节奏,还要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其中,关于情感体会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侧重于让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逐字逐句翻译,接着连贯地翻译成一个小短文,然后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直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4

  • 品诗韵 悟诗情
    ,知诗人 《从军行》是一首从军歌,这类诗大部分描写边塞情景和战士的生活。简介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大部分是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通过资料,学生对边塞诗和边塞诗人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古诗学习。 三、读韵味,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从军行》,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 按照“二二三”划分节奏,按节奏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2.同学们,古诗越读越有味道。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是学诗的第一步,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8期2021-01-12

  • 欣赏边塞经典 培养家国情怀
    【摘要】《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整首诗以反衬、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古诗教学有利于中华诗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引导学生勾连古诗与生活的情感共鸣,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关键词】边塞诗;王昌龄;从军行;古诗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4-0061-02【本文著录格式】余唯

    课外语文·上 2020年12期2020-12-23

  • 指向语文要素的古诗教学
    ,匹夫有责。《从军行》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一种“家国情怀”,三篇佳作。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七言古诗和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三首诗风格迥异,家国情怀都在诗人的笔下倾泻而出,传颂至今。【关键词】  语文;古诗教学;《从军行》《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诗歌描写出了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12-23

  • 指向语文要素的古诗教学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为例
    小学 朴金艳《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诗歌描写出了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中写的。是啊,假如是有利于国家,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祸就躲避、有福就上迎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考题。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要讲政治,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要有自觉和党中央保持高

    小学时代 2020年25期2020-12-17

  • 从军行
    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以反映军旅生活为题材。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境内。③长云:高空中密布的乌云。④雪山:指祁连山,因山上终年积雪,因此称雪山。⑤玉门关:汉代设置的一个关名,在今甘肃敦煌。⑥穿:磨破。指战事频繁,军士的铠甲都被磨破,变得陈旧了。⑦破:击破。⑧楼兰:汉代时西域一个古国的国名,曾与匈奴结盟,跟汉朝为敌,数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者。这里泛指对西北边境造成侵扰的少数民族政权。【译文】青海湖畔,乌云密布,祁连山也笼入了这片阴影之中。边塞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20年10期2020-11-26

  • 高歌一曲从军去,留得千秋诗坛名
    杰”。杨炯的《从军行》是初唐很有名的边塞诗歌。“从军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杨炯“旧瓶装新酒”,写成了一首非常成熟的五言律诗。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边境急报传到京城,立即激起了诗人心中的爱国之情。“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边塞沿途高筑烽火台,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根据敌情之急缓,逐级增减烽火的炬数。“西京”,指京城长安。“照”字,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气氛。诗人目睹外患严重,心中难以平静。“自”字,写出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2期2020-05-22

  • 《古诗三首》(统编本五下)教学设计
    读。)(1)《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诗人王昌龄写了七首《从军行》,都属于边塞诗,这是其中的第四首。(2) 《送元二使安西》“使”的意思是出使,元二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安西”借助注释理解,应该读成“送/元二/使安西”。(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三首诗题目最长,猜猜是什么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所以应该怎样读?(秋夜将晓/出籬门/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2期2020-04-01

  • 我想当连长
    他写了一首诗《从军行》,后来成了千古名篇。在这首诗里,他发出了那一声著名的大吼:我想当连长!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其实没有能够去边关打仗,但是他写打仗,活灵活现,好像自己到了战场一样。他写大军进攻敌人,没有啰唆,说“千军万马排成啥啥阵,整齐地向敌人发动了多少次进攻”,只用一句“铁骑绕龙城”,就把千军万马写出来了。他写战场,也是十个字,“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就把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期2020-02-18

  • 欣赏边塞经典 培养家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五下《从军行》教学例谈
    教学有“法”《从军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边塞诗,诗人从辽阔的边塞风光写起,藏情于景;以战士的豪情壮志结尾,落句含情。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特点,笔者根据学情设立了三条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暗、雪山、孤城、穿、破”等词的意思,理解诗意;赏析诗中传神的动词,体会诗中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中第三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关注三个维度的融合,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过程方法和

    课外语文 2020年34期2020-01-09

  • 从军行
    014年版)“从军行”是乐府古题,诗人借汉代的事表达对唐玄宗用兵政策的不满。诗歌先写边塞生活的苦闷艰难,以风沙昏暗、琵琶呜咽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塞外的荒凉萧条:茫茫荒野,万里无人,雨雪交加,胡雁哀鸣,胡儿落泪,进一步表现从军征战的劳苦。诗的最后四句,巧借典故讽刺了皇帝的穷兵黩武,表现了诗人的厌战情绪。1.本诗所写的边塞风光与《使至塞上》中的边塞风光有何不同?2.从“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11期2019-12-17

  • 这些,你一定知道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要打败敌人的壮志。3.  知名网络作家,代表作有《悟空传》《西游·降魔篇》等。4.  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英子童年时的故事。5.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兩句诗,描写了初春时生机勃勃的花草。黄色为竖向填空6.  北宋四大家之一,擅长行书、草书,有作品《山谷词》。7.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外号。8.  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论战的局面。9.  宋代志南和尚《绝句·古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11期2019-12-06

  • 这些,你一定知道
    2.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要打败敌人的壮志。3. 知名网络作家,代表作有《悟空传》《西游·降魔篇》等。4. 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英子童年时的故事。5.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描写了初春时生机勃勃的花草。黄色为竖向填空6. 北宋四大家之一,擅长行书、草书,有作品《山谷词》。7.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外号。8. 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论战的局面。9. 宋代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11期2019-11-26

  • 爱国情怀永流传
    òu到dào。从军行[唐]王昌龄青qīnɡ海hǎi长chánɡ云yún暗àn雪xuě山shān,孤ɡū城chénɡ遥yáo望wànɡ玉yù门mén关ɡuān。黃huánɡ沙shā百bǎi战zhàn穿chuān金jīn甲jiǎ,不bú破pò楼lóu兰lán终zhōnɡ不bù还huán。凉州词[唐]王 翰葡pú萄táo美měi酒jiǔ夜yè光ɡuānɡ杯bēi,欲yù饮yǐn琵pí琶pá马mǎ上shànɡ催cuī。醉zuì卧wò沙shā场chǎnɡ君jūn莫m

    快乐作文(1.2年级) 2019年10期2019-09-10

  • 从军行》的豪迈与《饮马长城窟行》的悲凉
    涛摘要:组诗《从军行》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王翰最长的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与《饮马长城窟行》分别反映了其作者在边塞诗创作中情感基调的不同、语言风格的差异,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中不同的思想侧重点,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关键词:王昌龄 王翰 边塞诗 比较分析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期,尤其是边塞诗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难以超越的高度。唐代边塞诗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积极进取的,另一种是反思讽刺的,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繁荣。王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1期2019-04-10

  • 从军行七首(其四)
    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②青海:指青海湖。③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④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⑤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⑥穿:磨破。⑦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⑧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写边关的环境。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

    作文评点报·小学三、四年级 2019年6期2019-03-05

  • 从军行
    版)鉴赏空间“从军行”是乐府古题,诗人借汉代的事表达对唐玄宗用兵政策的不满。诗歌先写边塞生活的苦闷艰难,以风沙昏暗、琵琶呜咽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塞外的荒凉萧条:茫茫荒野,万里无人,雨雪交加,胡雁哀鸣,胡儿落泪,进一步表现从军征战的劳苦。诗的最后四句,巧借典故讽刺了皇帝的穷兵黩武,表现了诗人的厌战情绪。读有所思1.本诗所写的边塞风光与《使至塞上》中的边塞风光有何不同?2.从“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初中生世界 2019年42期2019-01-11

  • 怀揣一颗赤子心,燃起中华诗词魂
    代 于 谦 《从军行》挑战者答题@木子兮 明代—于 谦—《石灰吟》清代—徐锡麟—《从军行》唐代—王昌龄—《出 塞》@刘敏佳 清代—于 谦—《石灰吟》明代—徐锡麟—《出 塞》唐代—王昌龄—《从军行》第二关 摩拳擦掌1. 请用方格内所给的字写出原诗句。挑战者答题@木子兮 尚思为国戍轮台@刘敏佳 尚为国思戍轮台2. 根据下面所给的图片,说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挑战者答题@木子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敏佳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 古往今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10期2018-10-25

  • 怀揣一颗赤子心,燃起中华诗词魂
    代 于 谦 《从军行》挑战者答题@木子兮明代—于 谦—《石灰吟》清代—徐锡麟—《从军行》唐代—王昌龄—《出 塞》@刘敏佳 清代—于 谦—《石灰吟》明代—徐锡麟—《出 塞》唐代—王昌龄—《从军行》第二关 摩拳擦掌1.请用方格内所给的字写出原诗句。台为尚戍国轮思挑战者答题@木子兮尚思为国戍轮台@刘敏佳尚为国思戍轮台2.根据下面所给的图片,说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挑战者答题@木子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敏佳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古往今来

    学生天地 2018年28期2018-10-17

  • 边塞战争诗对比赏析
    爱国主义情怀。从军行(其二)◎唐·李白百战沙场①碎铁衣②,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③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艺术赏析柳开的《塞上》是从侧面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充满积极昂扬的乐觀主义精神。但是边塞战争不可能永远呈现一面倒的胜利。李白的《从军行·其二》更多的是用正面描写去提醒人们边塞战争既有苦也有乐,既有喜也有悲,既有胜也有败,既洋溢着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还十分难得地思考战争,触及战争更深层次的意义,似乎比《塞上》更胜一筹。李白的《从军行·其二》这首诗,颇见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1期2018-04-11

  • 铁血边关的诗情画意
    杂鼓声。——《从军行》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但边防军人坚毅的目光和挺拔的身姿,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战场上鼓声擂动,红旗飘扬,战旗上将会写满我们的铁血传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参军入伍把兵当,当兵为打仗,打仗就要打胜仗,打赢才荣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响彻山间的口号声,整齐划一的摆臂,壮哉我中国边防军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既然选择穿上

    解放军生活 2017年5期2017-06-30

  • 古诗词阅读
    答后面的问题。从军行□陳 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答: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4期2017-03-03

  • 杨炯《从军行》赏析
    亦 歌杨炯《从军行》赏析亦 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作“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辞凤阙②凤阙,汉代宫阙名。《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九引《阙中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故号曰凤阙也。” 后用为皇宫的通称。,铁骑绕龙城③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祭天,大会诸部处。《汉书·匈奴传上》:“五月,大会龙城。”其地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

    孙子研究 2017年4期2017-01-27

  • 填数字,学古诗等
    还。(王昌龄《从军行》)7. 欲穷( )里目,更上( )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8. 春种( )粒粟,秋收( )颗子。( )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惯用语是汉语中一个十分有特色的部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它把人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写作和交流。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例: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1.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2.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3

    阅读(中年级) 2016年12期2017-01-21

  • 李颀《古从军行》赏析
    沈熙乾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①,黄昏饮马傍交河②。行人刁斗风沙暗③,公主琵琶④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⑤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 ⑥入汉家。①烽火:古代的一种警报。②饮马:给马喂水。傍:顺着。交河:古代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以西。③行人:出征的战士。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为一斗。白天用来煮饭,晚上敲击它代替更柝。④公主琵琶:汉武帝时将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嫁给乌孙国

    初中生学习·中 2016年4期2016-05-26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
    bo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朱伟波/Zhu WeiboAppreciation of Part 4 of Army Life by Wang Changling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齐名,与李白交情甚厚。当年,王昌龄从江宁丞再次被贬为龙标尉时,李白闻之,遥寄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可见李白与他感情之深。《从军行》是乐府旧题,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2016-04-25

  • 热望的眼睛
    铿锵的语调背诵从军行 投笔从戎也许 正值我三十而立儿子刚会脆生生地喊爸爸黄昏时厨房的气息催促我归家的步履而卢沟桥的炮火 震碎了眼前的祥和我会的 来不及享受天伦 即奔赴北上的战场 让生命在硝烟中洗礼也许 我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是的 没什么能欺骗得了 一颗饱谙世事的灵魂反复掂量老母亲企盼的目光再三权衡乱世求温饱的痛楚我会的 以一名老战士的尊严宁肯扣响冰冷的扳机不愿向膏药旗低下高贵的头颅或许 我已是知天命之年膝下有咿呀学语的稚孙想在松花江边度过垂钓的晚景可我

    诗林 2015年5期2015-08-25

  • 『三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新尝试
    诗五首》中的《从军行》(其四)时,给学生补充《从军行》七首中的其他六首,提前一周时间做了如下“自主学习”指引:(1)借助资料,了解王昌龄的经历和作品。【展示交流方式】课堂分享王昌龄的经历和作品,在笔记本上进行补充、整理。(2)找出王昌龄的七首《从军行》中的典型意象,归纳到“积累本”上,并总结边塞诗意象特点。【展示交流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将归纳的意象展示到班级作业展示栏内,老师打分、点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补充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诗歌中什么

    师道(教研) 2015年3期2015-04-11

  • 初唐乐府曲调流变及其原因探析
    《昭君词》、《从军行》这些乐府旧题及初唐新创的乐府曲调,可以管窥初唐乐府诗风的承袭与演变的规律。初唐;乐府;曲调;流变据《全唐诗》统计,初唐歌行137首,总计用了74个曲调,[1]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以歌辞性诗题为代表的乐府歌行在初唐的繁荣。然这只占到全部初唐乐府的一半,初唐乐府现存二百余首,用了将近一百余个曲调[2],远远超过隋代的33个,北周的22个和陈代的35个,可以说初唐乐府“曲制浸繁”标志乐府在初唐的兴盛。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一百多个曲调,能很清晰地发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3

  • 王昌龄边塞诗特色浅析
    《塞上曲》、《从军行二首》、《代扶风主人答》、《箜篌引》、《从军行》、《胡笳曲》),七言9首(《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其中除《代扶风主人答》外其余诗歌均为乐府旧题,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感情是王昌龄边塞诗创作的一大特色。总的说来,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隐藏于内容背后的则是诗人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以下几大艺术特质:一、意境开阔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为了充分地表现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12-11

  • 刚柔相济,合南北之长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郭 伟(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卢思道《从军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既刚劲雄健,又清丽柔婉,体现出合南北诗风之长的特色,是北朝七言歌行中思想和艺术俱佳的作品。卢思道; 《从军行》; 风格卢思道(535~586年),北朝隋之际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名门望族,年少即富文才,才学颇重当时。初仕北齐,天保中,举司空行参军,迁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待诏文林馆。因性格狂放不拘,口无遮拦,“多所非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爱国名句选登
    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过文登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秋。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国忧今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5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