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歌苍凉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品读语言,加深对战争的理解,深刻体会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的一脉相承。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图片猜古诗的游戏,轻松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做到知识的整体认识和迁移。
二、解诗题,知诗人
《从军行》是一首从军歌,这类诗大部分描写边塞情景和战士的生活。简介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大部分是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通过资料,学生对边塞诗和边塞诗人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古诗学习。
三、读韵味,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从军行》,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
按照“二二三”划分节奏,按节奏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2.同学们,古诗越读越有味道。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是学诗的第一步,要想读出诗的韵味,我们还要理解诗意,总结学古诗的好方法。
3.生交流: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看注释;看插图;查资料……
下面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这首诗,试着说说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四、解诗意,感悟意境
现在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走进《从军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边读边圈出作者看到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给我一种苍凉、萧瑟、悲壮的感受。
师:是啊,这句写的是边塞特有的风光。这就是戍边将士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看插图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这句诗中哪些字眼也让你感到了苍凉、萧瑟呢?说说这几个字带给你的感觉。
生:“暗”是指厚厚的云层,四起的烽火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师:品析“暗”和“孤”后,你是不是对第一句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谁能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呢?
小结:诗人移情入境,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用“暗”和“孤”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孤寂、荒凉的画面。
五、品诗意,感悟诗情
1.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戍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边读边标记一下让你感到震撼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穿金甲”写出了战士边塞生活的艰苦。“终不还”写出了战士誓死卫国、打败敌人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戍边时间漫长,战斗频繁,战地生活艰苦,敌军强悍,但戍边将士肩负着誓死报国的责任,我们更体会到了戍边将士们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2.从古至今,战场变化了,敌人不同了,但是人们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未改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此时怀揣这样的壮志豪情,“不破楼兰终不还”。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白衣天使们写下请战书,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他们喊出这样的心声,“不破楼兰终不还”。
3.小结。战争虽不同,但永远不变的是这种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请同学们带着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致敬唐朝最可敬的人——戍边将士们,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六、共交流,拓展延伸
1.同样是写战争,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场景,那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笔下又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读一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意读出节奏、韵律。其实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之处,你都发现了哪些?(教师相机点评: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都是抒情;都是描写战争的,都抒发了爱国之情。)
本節课我们通过运用自主探究,抓关键字品诗意,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爱国情怀是王昌龄笔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是陆游笔下“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企盼;爱国情怀是杜甫笔下初闻捷报时“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狂喜。同学们,漫漫历史的长河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国志士。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缅怀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毛岸英,为了革命事业拒用麻醉剂的“军神”刘伯承,忠于革命一生洁白朴素的方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