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

  • 《一日三秋》中花二娘形象塑造方法的 多重性探析
    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再次将目光投向家乡延津,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乡土、历史等元素相融合,赋予日常生活以神秘色彩,进而营造出了一种奇异、朦胧的氛围。在这篇既是“笑话”又是“血泪史”的故事中,主角花二娘的形象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从表面上看,她是一个依靠笑话生存的悲剧人物,但其本质上又承载着作品的多重主题。本文试从花二娘形象塑造的戏仿手法、反讽艺术以及隐喻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其塑造方法上的多重性,一窥作品背后刘震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做出的探索与创新。【关键词】刘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2023-12-25

  • 从《塔铺》和《一地鸡毛》看小人物书写
    人物,大情怀是刘震云的作品背景,他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展示了人物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正是刘震云的这种写作姿态,让他深入贯彻到小人物的身份意识当中,他的小人物书写充分表现在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展现了当代中国在社会变革动荡之时小人物的心理动向。本文从刘震云小人物书写中的立场、角度、内涵及其拓展展开论述,同时分析刘震云坚守的现实主义,以及当代价值和作家的使命担当。关键词:刘震云 《塔铺》 《一地鸡毛》 小人物 现实主义何为“小人物”?在广泛的定义中,小人物往往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漂泊 · 找寻 · 回归
    【摘要】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以祖孙三代轮回般的人生经历展示中国底层百姓的孤独生活,从而因孤独走上不断漂泊的道路,以祈求自我救赎。祖孙三代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呈现三种结果:自我救赎的成功、失败以及自我救赎的未知性。【关键词】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漂泊;寻找;自我救赎【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7-0010-03【DOI】10.20024/j.cnki.C

    今古文创 2023年27期2023-07-21

  • 刘震云小说的“单位”书写
    古小冉摘要:在刘震云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诸多作品之中,“单位”这一场域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在刘震云笔下,上到“官人”下到普通职工,在“单位”这一微观社会生态圈中呈现出“单位人”特有的“单位制惯习”。透过刘震云的“单位”书写,暗潮汹涌的潜规则、权力的争逐、人际关系的异化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究其根本,刘震云的“单位”书写是对“单位”文化的原生态再现,其批判与讽刺的笔触,显示出当代作家对于“人”的关注。关键词:刘震云;“单位”书写;“单位制场域”;文学价值

    南腔北调 2023年7期2023-07-13

  • 《一地鸡毛》中苍凉的生存意识赏析
    是我国当代作家刘震云早期的一部作品,所讲述的是社会底层卑微百姓的寻常生活,小说主人公小林所代表的是这一特征群体的真实生存缩影,这与我们以往所见的塑造典型形式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加上小说整体贯穿的内容都十分贴合于生活本色,源于生活的写实主义,因此也被众多读者认为是一部无可争议的新派写实作品。刘震云对于平凡而庸俗生活的敏锐深度感悟,还有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意识,启发众多读者对小说背后折射的平常百姓生活生存处境的了解以及小人物对苍凉命运的无力之感,同时也呈现出强烈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暴力叙事
    徐涵内容摘要: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一经问世,就因其“胜过千年”的“一句”而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心灵震荡。而从叙事层面来看,不论是《一句顶一万句》,还是刘震云其他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暴力叙事则往往为学界所忽略或搁置,叙事背后所蕴藏的写作姿态与思想意识仍尚待挖掘。本文尝试以《一句顶一万句》为研究中心,结合刘震云八十年代以来的部分文学创作对其作品中的暴力叙事表现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暴力表现背后的思想成因,探究其暴力书写为中国当代文学所注入的新质,力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哲学家。”他是刘震云,从《一地鸡毛》《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生活的趣味性刘震云认为“幽默”很重要,而这种“幽默”就遍布于他的老家延津。2021年出版的《一日三秋》是刘震云时隔10年后,再一次写到他家乡延津的生活,小说中充满黑色幽默,同时也包含俗世的哲学。延津的幽默感体现在哪里?刘震云以吃东西为例。两个人一起吃早餐,点了一碗胡辣汤再加两根油条,一人5块钱。延津人有个习惯,吃完了,连对方的饭钱一起

    时代邮刊 2022年4期2022-11-16

  • 民间书写中的悲剧性“笑话”:《一日三秋》
    耿潇关键词:刘震云 《一日三秋》 民间书写 荒诞性 宿命论在中国小说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民间”因子一直被视为落后、愚昧、封建、土气的滋养皿。有感于对当时落后的生活状态,近现代知识分子大都以“启蒙”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民间”文化,因此在近代小说创作中,“民间”的背后往往隐含的是对“启蒙”和“救赎”的呼唤。由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从启蒙的视角出发,怀揣启蒙大众的主题思想描写民间世态。老舍和萧红从救赎的角度,展现充溢着苦难和心酸的民间世界。民间书写从近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2022-07-17

  • 刘震云与鲁迅小说中孤独形象研究
    君 内容摘要:刘震云是现代中国内地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五四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理论,并且在社会批判方面和鲁迅先生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容就是相似的主题——孤独。这一主题是刘震云和鲁迅小说当中的主要元素,他们的小说当中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孤独人物形象。所以本文也将立足于刘震云和鲁迅小说的作品,从形象的角度分析孤独性特点。 关键词:刘震云 鲁迅 孤独形象 孤独形象的描述描绘的是作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而刘振云笔下的孤独形象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2022-06-30

  • 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中的幽默
    地出版,意味着刘震云亲手“抹煞”了被影视与网络热潮影响的12年,回归到了自己最激动也最宁静、最喜悦也最悲伤的写作状态中去。相较于刘震云前期的作品,《一日三秋》显得更加成熟和丰富,其中尤其表现在“幽默”的呈现方式上。不同于早期幽默是由于情节的荒诞无理或人物的插科打诨,《一日三秋》把幽默隐藏在事物的深处,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刘震云用上下三千年的硬核故事向我们提供了一剂生活的解药。关键词:刘震云;一日三秋;幽默在文化批评领域,有文学地标这个说法。作家們往往将笔

    美与时代·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在爱情里共同成长
    考恢复第二年,刘震云以河南省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等到大二开学时,他听说新生中有个小师妹是自己的老乡,还是以安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法学系录取的,刘震云想一睹才女的风采。小师妹叫郭建梅,清纯质朴,一双大眼睛透着灵气,刘震云一见她,不由得心生好感。而郭建梅对刘震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那时的刘震云留着小平头,脚下穿着一双破了洞的千层底布鞋。初次见面,刘震云请郭建梅在食堂吃了一顿饭,一边吃饭,一边对着郭建梅大谈文学。他的手上贴了一块胶布,郭建梅

    做人与处世 2022年3期2022-05-26

  •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有一次,作家刘震云和妻子一起到附近的超市购物,正四处转着,忽然有個中年男子惊喜地冲着他喊道:“哎呀!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找你。我一直记得你帮我买车票的事情,好多年不见了,你过得还好吗?”看得出,中年男子非常激动。 望着对方热情的样子,刘震云使劲地回想着,却丝毫记不起来这码子事,于是,他确定对方认错了人。显然,中年男子以为是刘震云“忘记”了之前的事情,他一个劲儿地提醒着以前发生在二人身上的细枝末节。当然,刘震云仍旧一件也回想不起来。 经过一番交流,中年男子终于发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0期2022-05-25

  • 刘震云:从文学到电影
    哲学家。”他是刘震云,从《一地鸡毛》《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刘震云认为“幽默”很重要,而这种“幽默”就遍布于他的老家延津。2021年出版的《一日三秋》是刘震云时隔10年后,再一次写到他家乡延津的生活,小说中充满黑色幽默,同时也包含俗世的哲学。延津的幽默感体现在哪里?刘震云以吃东西为例。两个人一起吃早餐,点了一碗胡辣汤再加两根油条,一人5块钱。延津人有个习惯,吃完了,连对方的饭钱一起付了,付款的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3-22

  • 被世俗消磨的诗意
    《一地鸡毛》 刘震云 人物分析 诗意消解《一地鸡毛》是刘震云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新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有梦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小林在成家立业后,在面对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平庸琐碎的生活时的心灵轨迹的演变,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小说曾获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近年来更是被多次影视改编,收获许多好评。20世纪80年代末,商品经济迅猛发展,高速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物质需求增大,精神追求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9期2021-10-04

  • 刘震云买西红柿
    011年8月,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天,刘震云做客新浪网。主持人问他:“茅盾文学奖公布的那天,我们看到当天的微博话题一共有17万条,可是各路媒体跟您联系的时候却找不到您,那个时候您是不是特别不平静?”刘震云一本正经地说:“20号那天,茅盾文学奖评出来,我正在菜市场买菜。当时我特别犹豫,是买西红柿呢?还是买茄子?因为我正在考虑中午是吃西红柿打卤面呢,还是吃茄子打卤面。西红柿比茄子贵。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的出版人给我打了一个电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4期2021-09-24

  • 光环尽失的现代知识分子
    翟晓甜摘 要:刘震云在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里分别叙述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几个人物,而这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却被“吃瓜群众”们在互联网效应下神奇地串联了起来,其中,级别最高的人物叫李安邦。李安邦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遇到了好时机——领导班子知识化和年轻化趋势,由此走向仕途,然而在权力与欲望的诱惑下,最终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刘震云以现实主义为基础,通过消解和颠覆,使其笔下的现代知识分子庸俗化发展,丧失了传统知识分子救世与启蒙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刘震云的底层书写与民间意识
    界关注的热点。刘震云是一位长期坚持书写底层的作家,他以平视的视角关照底层,对底层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关注,并且上升到对整个乡土中国的关照。本文通过描述社会动荡不安、物资极其匮乏、权力被肆意滥用來展开讨论底层人的生活之难,反映底层人的生存危机,分析底层人精神的孤独与异化。从多重视角的表现方法、“拧巴”式的叙事手法和他平民化的语言风格三方面探讨刘震云的写作手法,展开了对刘震云作品中书写风格的详细分析。关键词:刘震云;底层人物;底层书写;民间意识现今,底层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2020-10-21

  • 当代文学中改革开放后青年选择的人生道路
    分子;小人物;刘震云;路遥;《一地鸡毛》;扒生》中图分类号:1207. 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15-01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日常生活中的“世俗”现象逐渐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作家将目光从“宏大历史”叙述中塑造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转移到“小人物”身上,展开对“小人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俗世化现实的细致勾勒,表现出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的创作方式。作家拒绝充满诗意的乌托邦式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试析刘震云小说的白描特色
    嘉楠【摘要】 刘震云是一个语言天赋很高的作家,其小说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语言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但也有一些极具个人特色的部分在长久的创作中“变中未变”。本文对其带有现代特点的白描的使用方面进行了试析。【关键词】 刘震云;小说;语言;白描【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11-03评论家陈晓明谈到刘震云时指出: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2020-09-10

  • 《一地鸡毛》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究
    文拟以当代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的文化负载词英译小说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国形象”的书写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方法与问题,以期为后续译者翻译中国文学提供些许借鉴。【关键词】刘震云;《一地鸡毛》;文化负载词;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82-02一、引言中国文学在大胆“走出去”展现独特文化魅力之时,也在不断探索自省,当世界文学早已在国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2020-09-10

  • 《我不是潘金莲》西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
    内容摘要: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出版于2012年,至今已被译成英、法、俄、西、意、阿拉伯等多种语言,其西班牙语译本Yo no soy una mujerzuela于201 5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译者为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莉亚娜·阿尔索夫斯卡女士。《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小说语言通俗、生动、诙谐、幽默,想把这种“刘氏幽默”展现给西语读者并非易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然要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叛逆”,这样才能传递刘氏风格的精髓,激发译文读者的阅读兴

    文学教育 2020年6期2020-07-27

  • “出”与“回”的解码:《一句顶一万句》中孤独与找寻的铿锵叙事
    探讨。关键词: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孤独书写;找寻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7-0155-03《一句顶一万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汲取了西方文化精髓后回归中国本土 叙事,既有国际文化视野,又有中国民族经验,同时将中 西文化、语言哲学、中国底层群体的精神困境等熔于一 炉,并且熟稔于心,借助混溶后的独特质料构筑稳固的文 学大厦。自《一句顶一万句》发表之后,研究者纷至

    西部学刊 2020年7期2020-06-08

  • 论《一句顶一万句》 的哲理意蕴
    一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小说讲述了杨百顺和牛爱国为了寻找能“说得着”的人而出走延津、回归延津的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面貌,在还原日常琐碎的同时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剖析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关键词: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哲理意蕴一、永恒的孤独在文学领域,孤独一直是文学家们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母题,而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底层农民的平凡生活,深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唯美与现实的碰撞
    摘要: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采用了闲话体的创作方式对孤独做了重新的解构,而作为美学家的蒋勋,则是凭借着《孤独六讲》,从更纵深的角度来探索孤独,他从情欲、语言、暴力等六个完全不同角度入手,以期望模拟孤独的状态,尝试寻找孤独的美学源头。这两个文本的分歧直接体现在作者对孤独成因的判断、叙述视角的选择以及面对孤独的态度上,而它們之间的对比将加深我们对孤独的认识,还原孤独的样貌。关键词:孤独;《孤独六讲》;《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蒋勋前言孤独一直是众多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1-05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寻找”主题
    文学主题之一,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展现的也是一些“寻找”的故事。《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们的“寻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喋喋不休的诉说,有的是绞尽脑汁的思索,还有的是坚持不懈的行走。“寻找”主题的深层内涵是为了排遣无处不在的孤独和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另外,作者书写“寻找”主题不仅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更离不开时代环境的影响。关键词: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寻找”主题“寻找”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母题,刘震云也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多次涉及“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刘震云小说的乡土文化与历史重构
    摘  要:刘震云的小说大都以故乡为题材,以平民视角观察现实生活,体悟历史与人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刘震云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一种崭新的历史观念,对乡村进行重构,展现着对乡村文化中人性、女性以及历史深刻的反省。关键词:刘震云;小说;乡土文化;历史重构作者简介:王平(1985-),女,河南许昌人,郑州财经学院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为退还两元钱跑10里路
    姚喜川刘震云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写出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上初中二年级时的一个周末,父亲带着刘震云去离家10里外的集市赶集,打算给儿子买上一本他向往已久的《林海雪原》。当时他们的家庭条件还不富裕,也没有自行车,父子两人只能步行。到了集市时已经艳阳高照,天气很热。顺利地买完书后,看到儿子口干舌燥的样子,父亲想了想下了决心,又来到一个卖凉粉的地方,给刘震云买了一碗凉粉吃。那天,当他们回到家后,父亲数钱时才发现,卖凉粉的老板竟然多找给了他们两块钱。刘震云第一感觉是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9-10

  • 浅析刘震云小说中的乡土情怀
    新写实小说作家刘震云,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底、出色的语言技巧从乡村中走来,他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乡土,没有离开河南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他以自己的平民视角洞悉世事,体悟人生和历史,架构一个充满特色的乡土世界。本文将从刘震云乡土情结的生成、小说具体的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其作品中的乡土色彩。关键词:刘震云;乡土;平民视角;意象刘震云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流淌在新写实小说大河中的分支,它承载了时代对于乡土中国的愿景。在其小说中,作者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2019-09-10

  • 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的空间叙事
    代的儿女们》是刘震云2017年的长篇新作,其独特的空间叙事特征成为小说显著的艺术品格。本文以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叙事学理论,从板块连缀式的叙事结构及“遇难——解难”的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价值意义。该小说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体现了作者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关键词:刘震云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空间叙事一早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就出现了空间这一理论观点。福柯提出“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与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6期2019-07-22

  • 刘震云小说写作的“语言学转向”
    赵黎明摘要:刘震云是一位极具文体意识的作家,其文体实践无不打上“语言学转向”的鲜明烙印。从《故乡相处流传》开始,其小说叙事开始实现从“写实”向“叙述”的转变。从文本事实来看,刘震云小说写作的几次变化都与“语言学转向”的相关论题若合符契:语言哲学的“正名”“说话”与“交往”等命题,被小说以母题形式加以呈现;其虚化事实、凸显讲述的“喷空叙事”,也与现代语言学思潮影响下的历史叙事学声气相通。现代语言哲学的润泽,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共振,不仅使作家的文学观发生了裂变,

    当代文坛 2019年4期2019-07-15

  • An Invisible Intimacy
    h you.”刘震云(右)与女儿刘雨霖Liu Zhenyun (right) and his daughter Liu YulinLiu Yulin said that her father’s words,like a staggering bolt,woke her up. As she grew up,Liu Yulin cam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self and her fathe

    Special Focus 2019年4期2019-05-10

  • 从小说到电影的变化
    一万句》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在《一句顶一万句》的改编过程中,作为影片导演的刘雨霖,故事情节、人物群像做了相应的调整。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上映后,引发了大众对原著《一句顶一万句》电影改编的思考,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地探讨。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孤独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128-02一、《一句頂一万句》:从小说到电影的变化(一)故事情节的改变在原著中,赵欣婷是“捉奸”的觉察者、发现者。赵欣婷亲口告诉牛爱国

    长安学刊 2019年2期2019-05-09

  • 崔永元为什么要掀翻娱乐圈的桌子?
    因为与冯小刚、刘震云等人的恩怨,怒揭影视圈以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的潜规则。这行为除了让痛恨富豪、明星为富不仁的吃瓜群众叫好外,客观上给有司向影视圈查税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浓浓的民意。现在局势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挑起这场风波的崔永元所能控制的程度。吃瓜群众纷纷猜测崔永元那一抽屉阴阳合同的签订者是哪些巨星和巨贾,影视圈不少明星恐怕为此睡不好觉,生怕小崔的那个抽屉砸中了自己。这不,已有媒体报道7.5亿阴阳合同与杨子、黄圣依夫妇有关,小崔对媒体说杨子已经托人向他带话,“说要

    南都周刊 2018年6期2018-06-23

  • 刘震云获摩洛哥国家文化最高荣誉
    刘震云获摩洛哥国家文化最高荣誉2017年2月11日,在第23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摩洛哥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这是刘震云继2016年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个阿拉伯世界重要的国家级奖项。

    阅读时代 2017年4期2017-11-13

  • 刘震云获摩洛哥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
    际书展上,作家刘震云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摩洛哥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刘震云的《塔铺》《头人》《手机》《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小说选》等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后,在摩洛哥和阿拉伯语世界拥有众多读者,在知识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摩洛哥文化部的颁奖词说:“刘震云用最幽默的方式写出了最深邃的思想,用最简约的方式写出了最复杂的事物,用最质朴的语言搭建出最奇妙的艺术结构。”

    出版人 2017年3期2017-04-14

  • 作家刘震云曾想当厨师
    的童年,让作家刘震云从小萌生了当厨子的理想。这源自一次不愉快的经历:有次家里来了客人,到午饭时,家里却没东西招待。家中有8口人,外加3个客人,母亲把父亲叫到一旁交代说:“你到镇上的饭馆赊3个馒头,赊多了我们还不起。”父亲到镇上饭馆赊馒头时,遭到厨子的羞辱:“你们家人的嘴咋恁贱呢?没有馒头就别吃呀!”从此3个馒头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父亲的身上,他对刘震云说:“你爸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要争口气呀。”刘震云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到镇上的饭馆当厨子,你如果来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2期2017-03-01

  • 作家刘震云曾想当厨师
    张亚辉作家刘震云曾想当厨师张亚辉贫穷饥饿的童年,让作家刘震云从小萌生了当厨子的理想。这源自一次不愉快的经历:有次家里来了客人,到午饭时,家里却没东西招待。家中有8口人,外加3个客人,母亲把父亲叫到一旁交代说:“你到镇上的饭馆赊3个馒头,赊多了我们还不起。”父亲到镇上饭馆赊馒头时,遭到厨子的羞辱:“你们家人的嘴咋恁贱呢?没有馒头就别吃呀!”从此3个馒头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父亲的身上,他对刘震云说:“你爸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要争口气呀。”刘震云对父亲说:“我

    文史博览 2017年2期2017-01-27

  • 刘震云:真正的写作是在不写作的时候
    6年度文化人物刘震云刘震云,1958年出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一地鸡毛》 《故乡面和花朵》 《一句顶一万句》 《我不是潘金莲》 等。“看到她们就像看到我们村里的大嫂丢了一只鸡和想得到一只鸡的沮丧和歇斯底里。”刘震云半开玩笑地这样提到近期身陷丑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和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败选的希拉里。除了这两位位高权重的人士,刘震云最近关注的还有他所创作的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李雪莲。刘震云在她们的名字前加了一个统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8期2017-01-21

  • 刘震云的双面人生
    这里存在着两个刘震云:一个是名编剧刘震云,他与这个国家最著名的导演和演员合作,在名利场中游刃有余,滴水不漏;另一个是作家刘震云,寡言、克己,内心深处不亲近权力与富人。两个刘震云一身黑色西装的刘震云和一袭红裙的刘雨霖出现了。这是2016年9月20日上午,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一句顶—万句》的发布会现场。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导演刘雨霖是他的女儿。刘震云的名字以“原著/编剧”的头衔醒目地出现在海报的第一位置,整个发布会上,他是主导现场的角色。

    37°女人 2017年1期2017-01-14

  • 刘震云:首次和女儿合作很满意
    原著作者兼编剧刘震云、监制江志强、导演刘雨霖携一众主创出席活动,冯小刚、范冰冰、张国立、张译、于谦等明星也亮相当晚的首映红毯,支持刘震云之女刘雨霖的长片电影处女作。谈及要拍《一句顶一万句》的原因,刘雨霖表示父亲刘震云在写这本书时,她在读大二,当时跟着父亲走访四个省。《一句顶一万句》书在2009年出版后,刘雨霖读了不下20遍。之前刘震云透露有很多导演来找过他想改编这部小说,但都因为改编难度太大而放弃。对女儿的处女座,刘震云表示:首次和女儿合作很满意。endp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1期2016-11-22

  • 刘震云作品内涵及其影视化深度创作延展研究
    径与不二法门。刘震云的多部文学作品已经纷纷触电于大银幕与小荧屏,这些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着刘震云式文学文本的共性,那就是通俗化与生活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远高于通俗化与生活化的思想意蕴与精神价值。就像博尔赫斯不太喜欢乔伊斯一样,刘震云的作品在文学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但不论最终的定论若何,必须看到,刘震云所据实述说的《温故一九四二》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其深意其实恰在于温故知新。这位河南省高考状元、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文笔中,所洋溢着的是一份浓浓的对于普通平民俯身关

    电影评介 2016年12期2016-08-23

  • 幽默到骨子里的刘震云
    张勇我没见过刘震云,但读过不少他写的书,看过几部改编的影视剧,还有接受采访。从他的文字到谈话,无不透出这是一个幽默到骨子里的人。刘震云在回忆自己的写作之路时,曾声称儿时的梦想是当一个厨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一条以文字为生的道路,真正引领他走上文学道路的,是当兵时一个姓冯的战友。1973年,刘震云15岁那年穿上了军装,新兵连里的一个战友酷爱写作,引领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那个战友姓冯,他一上车就写诗:“老家在河南,新家安在长城端。”有一天,那个战友对刘震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6期2016-06-07

  • 刘震云的写作秘诀
    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参加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首发式。 当时有位读者问刘震云:“您写作成功有什么秘诀吗?” 于是,刘震云讲了下面的故事:“我有个赶马车的舅舅,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放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成一只温顺的猫。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场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世界上就怕这种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个傻子,都会生活得非常幸福,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不上不下的人,在这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1期2015-12-23

  • 刘震云写作秘诀
    ◎ 蒋光宇刘震云写作秘诀◎ 蒋光宇2012 年8月7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参加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首发式。当时有位读者问刘震云:“您写作成功有什么秘诀吗?”于是,刘震云讲了下面的故事:“我有个赶马车的舅舅,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放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成一只温顺的猫。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场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 :‘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世界上就怕这种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

    爱你 2014年13期2014-11-14

  • 莱茵河有多深
    刘震云莱茵河有多深◎ 刘震云和一群德国朋友吃饭,我随便问了一句:莱茵河有多深?他们几个人特别紧张,交头接耳地商量,我马上说还是吃饭重要。他们说,问题很难回答,春天和夏天不一样,夏天和秋天也不一样……如果来到我们村,说起小河沟有多深,随便问一个人,马上会说1~2米。模糊的东方写意,精致的瑞士钟表,这个区别很大。第二天,他们又找我去喝啤酒,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我说:“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早晨跟中午不一样,中午跟晚上不一样……”(摘自《老年生活报》)

    爱你 2014年1期2014-11-14

  • 大人物与小人物
    ,我带头给作家刘震云鼓掌,只为他讲的或者引述的这几句话:1、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的豆腐快馊了比八国集团开会重要。2、我是个老实人,从来不想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只不过想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但这个变的过程很复杂。3、看到眼前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看到长远的人,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4、有人问刘震云:“别人写大人物,为什么你写的都是小人物?”刘震云答:“我写的小人物其实才是大人物。我只不过是把被弄颠倒了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概念再颠倒过来,让它恢复正常

    视野 2014年19期2014-09-29

  • 大人物和小人物
    ,我带头给作家刘震云鼓掌,只为他讲的或者引述的这几句话:1.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的豆腐快馊了比八国集团开会重要。 2.我是个老实人,从来不想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只不过想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但这个变的过程很复杂。3.看到眼前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看到长远的人,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 有人问刘震云:“别人写大人物,为什么你写的都是小人物?” 刘震云答:“我写的小人物其实才是大人物。我只不过是把被弄颠倒了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概念再颠倒过来,让它恢复正

    公务员文萃 2014年7期2014-09-21

  • 刘震云的写作秘诀
    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参加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首发式。当时有位读者问刘震云:“您写作成功有什么秘诀吗?”于是,刘震云讲了下面的故事:“我有个赶马车的舅舅,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放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成一只温顺的猫。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场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世界上就怕这种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个傻子,都会生活得非常幸福,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不上不下的人,在这个世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9-10

  • 刘震云说跑步给予他创作灵感
    运动跑鞋,作家刘震云前不久在华中科技大学给本科生上课就是这样一袭运动打扮亮相。有记者采访时问他:“大家都知道您爱跑步,您的新认识、新见解、新思想是在跑步过程中诞生的吗?村上春树也很爱跑步呢。”刘震云幽默回答:“关于跑步的事儿,我事先可没跟他商量。我从十几岁就开始跑步了,世界上同时跑步的应该不止我和村上两个人。”并问记者,村上春树每天跑多长时间呢?得知对方跑的是马拉松,每天跑四五个小时。刘震云“认真”回答:“我每天清晨都跑两小时,和他不同。跑步跑习惯了,有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6期2014-07-09

  • 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孟祥海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三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刘震云的一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

    杂文选刊 2014年6期2014-06-06

  • 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孟祥海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三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刘震云的一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

    杂文选刊 2014年6期2014-06-06

  • 大人物与小人物
    ,我带头给作家刘震云鼓掌,只为他讲的或者引述的这几句话:1.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的豆腐快馊了比八国集团开会重要。2.我是个老实人,从来不想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只不过想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但这个变的过程很复杂。3.看到眼前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看到长远的人,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有人问刘震云:“别人写大人物,为什么你写的都是小人物?”刘震云答:“我写的小人物其实才是大人物。我只不过是把被弄颠倒了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概念再颠倒过来,让它恢复正常。”

    读者 2014年7期2014-05-14

  • 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孟祥海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三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刘震云的一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

    文苑·经典美文 2014年3期2014-01-27

  • 大人物与小人物
    ,我带头给作家刘震云鼓掌,只为他讲的或者引述的这几句话:1.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的豆腐快馊了比八国集团开会重要;2.我是个老实人,从来不想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只不过想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但这个变的过程很复杂;3.看到眼前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看到长远的人,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有人问刘震云:别人写大人物,为什么你写的都是小人物?刘震云答:我写的小人物其实才是大人物。我只不过是把被弄颠倒了的大人物和小人物概念再颠倒过来,让它恢复正常。(摘自《中

    领导文萃 2014年1期2014-01-10

  • 等了19年的“笨人”
    桥下。他认识了刘震云,王朔还向他推荐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那时的冯小刚还没拍过一部电影,有一次他刚好和刘震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趁着会议间隙他问刘震云:“如果你信任我,我想把《温故1942》拍成一部电影。”刘震云摇摇头:“不着急,让我再想想。”在刘震云看来,当时时机还不成熟,他回绝得很委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时间提高认识、”其后冯小刚在遭遇几部影片被毙后,开始摸索着拍贺岁电影,便有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些叫

    知识窗 2013年2期2013-05-14

  • 刘震云怎样写河南人
    □ 张永恒刘震云怎样写河南人□ 张永恒刘震云,著名作家,写过《手机》,写过《我叫刘跃进》,都是有关河南人的故事,都拍成了电影电视剧,都很火。听说冯小刚曾准备把他的《温故1942》拍成电影,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最早知道刘震云这个名字是近20年前。一天晚上下自习,宿舍的灯熄灭了以后,一个同学的哥哥从外地带回了一本刘震云的《温故1942》。我就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给大家读这本小说,由于小说中有很多河南方言,写的也是俺们河南的事情,大家很快进入了故事。刘震云的语

    民生周刊 2011年5期2011-12-25

  • 感受刘震云
    张 晴与刘震云认识且有简单的往来已经很多年了,我试图通过一些点点滴滴、拉拉杂杂的琐事,很侧面地将我所感受的刘震云,为喜欢他崇拜他对他感兴趣的人们做一点朴素的分享,同时,也是我自己对一直想写他的愿望做一个完成。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刘震云刘老师的文字了,但却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尽管站在我个人的视角上,以“感受作家”命名的文字已写了一堆又一堆,而有关刘震云的片段,却一直在我心里沉淀又沉淀。随着近期刘震云的最新长篇力作《一句顶一万句》热度的一路升温,研讨会的隆重召开、文

    人物 2009年8期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