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 一把辛酸泪,真情诚可待
    史上的佳作,那么李密的“请假条”——《陈情表》当属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学时期,有两篇“表”是重要的篇目,恰恰这两篇表都来自同一个朝代——三国时候的蜀汉。其一是诸葛孔明先生的《出师表》,真情表白自己对后主的忠心之意;其二是李密的《陈情表》,深情表露自己对祖母的怜爱之意,婉拒出仕为官。后世将《陈情表》与《出师表》齐名看待,所谓“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那么作者李密是何许人也?他又经历怎样的一生?这篇表又具有怎样的悲天悯人的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2023-04-06

  • 李密是怎么失败的?
    板荡,乱世群雄,李密据说也是生了一个天子相的。王世充见了李密,说:“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李密当农民起义英雄,先是在翟让手下当干将。翟让起兵,才不大,志不高吧,占个山头,大碗喝些酒,大块吃些肉,那就是他的最高理想了。翟让有个兄弟叫崔宽,看到翟让甚是容易满足,便对他说:“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意思是,皇帝当是我家来做,岂能让他人做。你不想做,那就我来做。这话刺激蛮强的,翟让也便起秦始皇可取而代之之想。不想,这话让李密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2年12期2023-01-25

  • 李密《陈情表》文本解读四题
    在精髓。关键词:李密 《陈情表》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 孝道《陈情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文中李密用催人泪下的文字深刻说明了祖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以及自己要报养刘氏的赤诚之心,同时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其真挚感情成功地打动了晋武帝,实现了自己先尽“孝道”而后“尽忠”的平生夙愿,以至于后世流传着“读陈情表者不哭不孝”的说法。一.文本解读的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注意平时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应该及时抛出问题让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英雄的两个含义
    读书志》中记载:李密向王通请教“何谓英雄?”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英雄的含义:一是“自知”,二是“自胜”,有了这两件东西,那你就会成为英雄了。可惜的是,李密这个人太固执,他从来都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无论哪路英雄他都看不起,自然也没有把王通的话放到心里。不然,命运将会是另一种结局。李密从王通那里没有讨到一个满意的说法,在大街上闲逛时,正好看到有个算卦的人在摆摊,就让卦者给自己算一卦,卦者告诉他:“你要稱皇称霸,看来是不行的,因为你命里没有。不过你

    领导文萃 2022年10期2022-05-25

  • 《陈情表》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的一种文书。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篇表,以祖母年迈无人供养为由,请求暂缓赴任。《陈情表》辞意恳切、委婉畅达,被认为是抒情佳篇而流传于世,并且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文学价值,从今天的法律角度来看,李密在《陈情表》中透露的个人经历和问题也值得我们探讨分析。李密在《陈情表》开篇便直接叙述了家庭不幸以及祖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3期2022-04-18

  • 思维交锋,逻辑博弈 ——《陈情表》的逻辑学解读
    文的典范之作——李密为了供养祖母,一再推辞高官厚禄,其所“陈”之“情”,令人感动,晋武帝不但不再强行征召,还恩赐奴婢,侍奉其祖母。宋代赵与时甚至指出:“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然而,解读《陈情表》如果局限在“情”字上,未免有失肤浅,把晋武帝的赐婢行为理解成为“情”所动,也过于一厢情愿。《陈情表》承载更多的是旧臣李密和新君晋武帝之间的逻辑博弈,可以做逻辑学解读的研究范本。在写作《陈情表》前,李密已打定主意,不想顺从晋武帝的征召。如果直抒己

    中学语文 2022年5期2022-03-02

  • “交际语境”以及“作者身份法”视角下的《陈情表》
    (目的)。同理,李密也面临着一个交际语境。在这个交际语境中,李密应该:以“忠臣”“孝孙”(角色)的身份,向“得位不正且面对内忧外患的皇帝”(读者),写一份“表”(文体),采用说服的语言(语言),让皇帝答应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目的)。二、“作者身份法”视角下的《陈情表》“作者身份法”是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所谓作者身份法,就是想象作者的创作过程。下面是笔者对李密写作过程的推想。1.角色:“我”是谁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家庭的角色来看,李密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2021-12-28

  • 李密“牛角挂书”考
    早见于《旧唐书•李密传》,该典故描绘了李密骑牛前往缑山访学包恺,挂《汉书》于牛角并于牛背之上认真看书的场景。“(李密)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韉,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轡蹑。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讬。”继《旧唐书》之后的《新唐书》《资治通鉴》基本承袭《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2021-10-15

  • 《陈情表》“急于星火”正解
    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李密《陈情表》中的“急于星火”注释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得十分紧迫。星火,流星的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李密运用了互文见义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于星火”中的“于”应解释为“若,如,像”等,而不是“比”。关键词:李密;《陈情表》;急于星火;互文见义;比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以上是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陈情表》中的一段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9期2021-09-16

  • 百善孝为先 至孝者至忠 ——读李密《陈情表》有感
    同姓的著名人物叫李密,一为晋朝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的李密,以《陈情表》名垂后世;一为隋末唐初的李密,因参与和领导农民起义反隋而扬名天下。《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呈上的表文。当时,晋武帝要李密赴朝任官,做太子洗马,即太子的侍从官,掌管整理图籍、讲经、祭奠先圣先师等事务,李密因祖母生病需要照料不能赴任,因而上表陈情。李密拳拳孝心,感天动地,以致古人曰:“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文心雕龙·章表》指出,汉代公文有章、奏、表、议等名目,其中“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2期2021-03-03

  • 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找的目的地——“李密故里”。木牌上的字告诉我们,这就是1800年前留下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的《陈情表》之地。颇让人意外,与各种喧嚣之下的名人故居不同的是,龙门村至今还守着一片难得的宁静。池塘、菜地、民房,宽敞的院坝,三株古树,忙着打牌的乡亲们……一切回归成原来的样子。于是乎,我们向老乡要了一杯茶,在恬静的乡村坐下来,望着三棵古树发呆。“这三棵古木与李密有关吗?”古今读书人的心灵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恍然感应到,今天在这里喝茶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密李密

    廉政瞭望 2020年11期2020-12-31

  • 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找的目的地——“李密故里”。木牌上的字告诉我们,这就是1800年前留下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的《陈情表》之地。颇让人意外,与各种喧嚣之下的名人故居不同的是,龙门村至今还守着一片难得的宁静。池塘、菜地、民房,宽敞的院坝,三株古树,忙着打牌的乡亲们……一切回归成原来的样子。于是乎,我们向老乡要了一杯茶,在恬静的乡村坐下来,望着三棵古树发呆。“这三棵古木与李密有关吗?”古今读书人的心灵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恍然感应到,今天在这里喝茶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密李密

    廉政瞭望 2020年21期2020-12-14

  • 《芯片研究院谜案》续写(二)
    “黄杭,你能说说李密平时的情况吗?”“李密在单位口碑不错,是高材生,但他弟弟不争气,认识了一帮狐朋狗友搞走私,结果被抓了。”阿元探长点点头:“李密借钱了?”“交罚款唄,不过我寻思着罚款不至于这么多,应该是李密想给弟弟减刑。要我说,这件事就是李密干的,他缺钱呀!”阿元探长问:“你们的会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在李晗出去的一个半小时前。”随后李密进来了。“李密,你最近是不是经济上有些困难?”原本笑呵呵的李密脸色暗沉了许多:“我的弟弟走私被抓了,要交罚款,我

    莫愁·小作家 2020年8期2020-08-21

  • “轻”君子 “重”小人
    起义军首领的学生李密李密非常敬重恩师,就把徐文远请到了瓦岗寨当军师。李密是个心胸开阔的正人君子,徐文远经常和李密一起讨论军情,有时候甚至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而吵到半夜。徐文远另有一个名叫王世充的学生,他是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为了扩充队伍和人马,他在半夜偷袭了瓦岗寨,把李密和徐文远都掳走了。王世充知道老师很有才华,就奉老师为军师,但王世充是个心胸狭窄并且多疑的小人,他担心老师和李密会串通起来对付他,就有意将徐文远和李密隔离开来。徐文远非常尊敬王世充,对王

    领导文萃 2020年10期2020-07-04

  • “陈情表”还是“臣情表”?
    好准备。二、感受李密身世之苦情,体味李密尽孝之必须提问:课文标题中的“表”是什么?明确: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一种文体(见课文注解1)。提问:这篇文章中,是谁在陈情?明确:李密。[板书:李密。][抽查学生背诵第1段。]提问:哪一句话有总起作用?请概括李密有哪些不幸。明確:总起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四大不幸:父丧母嫁,祖母抚养;九岁不行,伶仃孤苦;两代单传,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褥。[板书:四大不幸。][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见背(如“见笑”);舅夺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4期2020-05-15

  • “陈情表”还是“臣情表”? ——《陈情表》教学设计
    好准备。二、感受李密身世之苦情,体味李密尽孝之必须提问:课文标题中的“表”是什么?明确: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一种文体(见课文注解1)。提问:这篇文章中,是谁在陈情?明确:李密。[板书:李密。][抽查学生背诵第1段。]提问:哪一句话有总起作用?请概括李密有哪些不幸。明确:总起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四大不幸:父丧母嫁,祖母抚养;九岁不行,伶仃孤苦;两代单传,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褥。[板书:四大不幸。][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见背(如“见笑”);舅夺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2期2020-05-08

  • 唐宋时期李密形象的构建与流变
    710069)李密是隋末乱世群雄之一。他起初跟随杨玄感反隋失败,后来辗转成为瓦岗起义军的领袖,曾率领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征战不休,最终降唐复叛而死。本文试图在学界现有的对李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1)学界以往对于李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李密的阶级性质、李密及瓦岗军对于隋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以及李密的墓志铭研究等方面,曾莉对于李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曾莉:《二十世纪李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对唐宋时期李密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09

  • 不为京官为哪般
    “当侍东宫”时,李密却“辞不就职”,笔者试着对其写法进行赏析。一、“怖惧”的李密“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中“怖惧”的意思是“恐惧”。一言以蔽之,概括了李密当时的处境,即“辞不就职”。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立太子。召集众臣商议聘请太子洗马的事。李密曾仕蜀汉郎中和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东吴人很称赞他的才辩。可太子洗马关系国策国计的大事,必须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才成。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之心,司马炎当即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辅助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2019-11-11

  • 《陈情表》解读
    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能说“不”,这本身就不简单。从君臣关系上来看,在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对皇帝说“不”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更何况是一个“少仕伪朝”的旧臣;从征召本身来看,皇帝让你出来做官,这对读书人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什么要拒绝呢?说“不”既冒风险,又不合常理。李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尽忠,还是尽孝,这是摆在李密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面是皇帝的不断而严厉的催促;一面是老祖母的日渐病笃,李密没有拖延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9期2019-10-30

  • 李密《陈情表》:至孝者才能至忠至善
    同姓的著名人物叫李密,一为晋朝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的李密,以《陈情表》名垂后世,属文治范畴;一为隋末唐初的李密,因参与和领导农民起义反隋而扬名天下,属武功范围。文治武功,文治更重要,影响更深远,这是因为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历史也是靠思想的引领而发展进步的。《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呈上的表文。当时,晋武帝要李密赴朝任官,做太子洗马,即太子的侍从官,掌管整理图籍、讲经、祭奠先圣先师等事务,李密因祖母生病需要照料不能赴任,因而上表陈情。《陈情表》叙述了李密既要

    时代报告 2019年7期2019-10-23

  • 新旧《唐书》中《李密传》的比较研究
    新旧《唐书》之《李密传》的差异,并结合两部《唐书》撰修的时代背景、史料来源、以及编纂者文风等方面原因,从而深入探究史学家对两《唐书》褒贬各异的缘由。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李密一、史学家对于新、旧《唐书》的评价自《新唐书》成本以来,史家对于两《唐书》的褒贬就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以《新唐书》编著者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在《进新唐书表》中对《旧唐书》全盘否定:“(唐)而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气力卑弱,言浅意陋,不足以起其文!”对《新唐书》全面肯定:“至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14

  • 双赢的智慧
    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李密出来做官,李密“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接二连三地不接受任命。对李密而言,这是在用自己及亲族的性命下赌注:稍有不慎,即可能身首异处、株连九族。但最后,李密赢了。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李密不仅由此赢得了千古孝名,还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奖励。晋武帝深感其孝心,不仅未动天子之怒,举诛杀之剑,还出人意料地下诏李密留养祖母,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俸膳。”此外,李密也因《陈情表》为自己再游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9年10期2019-03-02

  • 《陈情表》解读
    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能说“不”,这本身就不简单。 从君臣关系上来看,在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对皇帝说“不”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更何况是一个“少仕伪朝”的旧臣;从征召本身来看,皇帝让你出来做官,这对读书人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 为什么要拒绝呢? 说“不”既冒风险,又不合常理。 李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尽忠,还是尽孝,这是摆在李密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面是皇帝的不断而严厉的催促;一面是老祖母的日渐病笃,李

    中学语文 2019年27期2019-01-31

  • 《陈情表》的“陈请”艺术
    峰之作。《晋书·李密传》记载:“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可见,《陈情表》写作背景并不复杂,身为蜀国旧臣的李密婉拒了新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浩荡隆恩,理由很简单,年迈体弱的祖母需要自己照顾。在我看来,《陈情表》高超的“陈请”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是“陈请”成功的基本要求。李密从自家遭遇说起,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统领下,列举了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2018-09-29

  • 看菜下单
    来是瓦岗军的统帅李密,他曾经的学生。李密连忙吩咐手下人,为徐文远松绑,并好酒好菜招待,为他压压惊。此后,李密还以老师之礼待他,把他奉为座上宾。徐文远却也当仁不让地以老师自居,每次在李密面前,说话语气傲慢,也没个好脸色。有人曾劝他,尽管李密是你的学生,但他现在是三军统帅。你再这样倚老卖老、摆出一副臭架子,他心里会舒坦吗?如果他哪天不高兴,说不定你还会性命堪忧。徐文远笑着说:“我心里有数。”依旧对李密不那么恭敬。没多久,瓦岗寨被洛阳王王世充攻破。李密弃城而逃,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8期2018-08-03

  • 《陈情表》的“陈请”艺术
    峰之作。《晋书·李密传》记载:“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可见,《陈情表》写作背景并不复杂,身为蜀国旧臣的李密婉拒了新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浩荡隆恩,理由很简单,年迈体弱的祖母需要自己照顾。在我看来,《陈情表》高超的“陈请”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是“陈请”成功的基本要求。李密从自家遭遇说起,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统领下,列举了

    中学语文 2018年24期2018-02-10

  • 牛角挂书
    苦。【成语典故】李密(mì)少年时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他打听到缑(ɡōu)山有一位叫包恺(kǎi)的名士,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pú)草编的垫(diàn)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中的《项羽传》。正巧,越(yuè)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他见李密这么认真读书,便勒(lè)住马赞扬道:“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啊!”李密回过头来,一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杨素深深感到少年李密不同

    红蜻蜓·低年级 2017年10期2017-11-21

  • 空白和缝隙处的秘密
    缝隙中的秘密。对李密而言,《陈情表》是陈诉私情的载体;对晋武帝而言,《陈情表》是作出决策的依据。要使晋武帝和李密这两种强弱明显失衡的力量达成共识,李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陈情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根据文本中的描述,《陈情表》并不是李密的第一份奏表。在进献《陈情表》前,李密以“供养无主”为由拒绝了皇帝调其入京侍奉太子的征召。但是,第一次进表被无情地拒绝,而且皇帝异常严厉地指责李密怠慢推托。在皇帝的严厉批评下,李密怀着十分忐忑的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10期2017-11-16

  • 隋唐之际:李密的失败
    国刚乱世出英雄。李密是龙一样的英雄,还是蛇一般的狗熊?隋唐之际的王世充曾经这样发问。李密何许人也?答曰:中原地区最大的“造反派”头目。隋炀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有三支重要的“造反派”:一个是在河北的窦建德(573—621),再一个是在江南的杜伏威(?—624),第三个就是河南洛阳附近瓦岗寨的李密(582—619),当然还有李密的前任翟让。河北是过去北齐的地盘,江南是过去陈朝的地盘,尤其是洛阳地区,是北齐的心脏。也就是说隋朝像西晋一样,统一时间很短暂,原来割据

    月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茕茕孑立
    。该成语出自晋代李密的《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政权,于是广揽贤能。蜀归晋后,蜀地先后两名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任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又没答应。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放心不下家里的老祖母,而且这么出去,也会大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2期2017-04-08

  •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胡才众内容摘要:李密的《陈情表》能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恩准他“辞不赴命”请求,除了时代需要,与作品的艺术成就分不开。关键词:李密 晋武帝 时代背景 艺术魅力《陈情表》是蜀汉降臣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所上的奏章。李密原是蜀国的大臣,晋灭了蜀汉政权,希望借助有名望的旧臣协助管理、巩固统治。于是晋武帝下诏,征召李密入朝为官。在多次征召之下,李密便呈上了这篇《陈情表》。据《晋书·李密传》:“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华阳国志》:“嘉其诚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2017-02-20

  • 空白和缝隙处的秘密 ——《陈情表》文本细读
    缝隙中的秘密。对李密而言,《陈情表》是陈诉私情的载体;对晋武帝而言,《陈情表》是作出决策的依据。要使晋武帝和李密这两种强弱明显失衡的力量达成共识,李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陈情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根据文本中的描述,《陈情表》并不是李密的第一份奏表。在进献《陈情表》前,李密以“供养无主”为由拒绝了皇帝调其入京侍奉太子的征召。但是,第一次进表被无情地拒绝,而且皇帝异常严厉地指责李密怠慢推托。在皇帝的严厉批评下,李密怀着十分忐忑的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0期2017-02-18

  • 细读《陈情表》之“忠”
    教学中一向是关注李密对祖母的孝顺,连晋武帝也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但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李密以“孝”打动晋武帝的前提是他的忠心。正是因为李密不断地表示忠心才能够消除晋武帝的疑心并最终打动晋武帝,才能成功地拒绝做官于祖母膝下尽孝。《陈情表》 李密 文本细读 忠《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里很多教师会以“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为切入点,以文本中李密的“孝”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李密陈情成功的原因完全归结于晋武帝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但是细读文本

    名作欣赏 2017年5期2017-01-28

  • “臣”心一片谁人知
    陈情表》一文中,李密用了27处自称“臣”字。李密如此密集地使用“臣”字,是向晋武帝表达自己的“忠心”,展现“俯首下视,屈服听命”的卑微之态,从中也可窥见作者“臣”字背后的苦衷与无奈。关键词:《陈情表》;臣;文本解读千百年来,人们对李密的《陈情表》评价很高。《古文观止》言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代林云铭所辑《古文析义》说“绝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基本上都在李密对祖母的孝情上,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6年12期2017-01-03

  • 与人相处要看菜下单
    来是瓦岗军的统帅李密,他曾经的学生。李密连忙吩咐手下人,为徐文远松绑,并好酒好菜招待,为他压压惊。此后,李密还以老师之礼待他,把他奉为座上宾。徐文远却也当仁不让地以老师自居,每次在李密面前,说话语气傲慢,也没个好脸色。有人曾劝他,尽管李密是你的學生,但他现在是三军统帅。你再这样倚老卖老、摆出一副臭架子,他心里会舒坦吗?如果他哪天不高兴,说不定你还会性命堪忧。徐文远笑着说:“我心里有数。”依旧对李密不那么恭敬。没多久,瓦岗寨被洛阳王王世充攻破。李密弃城而逃,

    当代青年·我赢 2016年3期2016-10-21

  • 徐文远的处事之道
    来是瓦岗军的统帅李密,他曾经的学生。李密连忙吩咐手下人,为徐文远松绑,并好酒好菜招待,为他压压惊。此后,李密还以老师之礼待他,把他奉为座上宾。徐文远却也当仁不让地以老师自居,每次在李密面前,说话语气傲慢,也没个好脸色。有人曾劝他,尽管李密是你的学生,但他现在是三军统帅。你再这样倚老卖老、摆出一副臭架子,他心里会舒坦吗?如果他哪天不高兴,说不定你还会性命堪忧。徐文远笑着说:“我心里有数。”依旧对李密不那么恭敬。没多久,瓦岗寨被洛阳王王世充攻破。李密弃城而逃,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5期2016-05-16

  • “臣”心一片谁人知 ——以“臣”字为切入点解读《陈情表》
    陈情表》一文中,李密用了27处自称“臣”字。李密如此密集地使用“臣”字,是向晋武帝表达自己的“忠心”,展现“俯首下视,屈服听命”的卑微之态,从中也可窥见作者“臣”字背后的苦衷与无奈。《陈情表》;臣;文本解读千百年来,人们对李密的《陈情表》评价很高。《古文观止》言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代林云铭所辑《古文析义》说“绝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基本上都在李密对祖母的孝情上,可以这样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6年36期2016-02-11

  • 一份《陈情表》,万分智慧生
    的是《陈情表》中李密的人生智慧和文学才气。李密的《陈情表》全文只有475字,以侍亲孝顺之情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在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世逻辑之下,能让晋武帝赞叹“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足见《陈情表》绝非只是一篇以情动人的表文。从《陈情表》中,我们能否品出一些其他味道呢?那要从李密的人生经历说起。史书记载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其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年体弱多病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2015-09-10

  • 浅谈《陈情表》的说服艺术
    在《陈情表》中,李密利用悲恻动人的言辞来得到晋武帝的同情。李密要想耿得成功就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说服对象。晋武帝本身具有以下的特点:生性多疑以及阴险狡诈。因此李密要想成功说服晋武帝,就必须设计合理的说服方案,消除晋武帝的疑虑,获取信任。一、倾吐不幸,博取同情《陈情表》中将李密的忧伤情感透露出来,并且在文中将自己多舛的命运以及不幸的遭遇表现出来,借此唤起晋武帝的同情心。俗话说:“要想打动另一人,就要波动那人最敏感的情感心弦。”李密在《陈情表》大谈自己的不幸遭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2015-08-16

  • “名节”是个大问题 ——重读李密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大问题 ——重读李密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江苏省连云港市浦东学校殷晓梅《陈情表》的最后两句话耐人寻味:“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上表之时,李密“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是发自真心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那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也是出自真心的么?我觉得,“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只能理解为威逼之下生出的“假情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有“护名节,胜功名”之说。当新政权出现时,名士的“名节”是个大问题。对于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内心究竟

    语文知识 2015年3期2015-02-14

  • 从“陈请事表”到“杀头推测” ——《陈情表》教学的两次追问
    68年,44岁的李密写就《陈情表》,250年以后便被梁朝萧统选入《昭明文选》。自此以后,历代文章选本鲜有不收入者,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李密也因此文得以名传后世。《陈情表》从发表至今历经1740多年,仍有多宗疑案干扰语文课堂教学。以下两个问题,在教学时应该好好追问一下。一、李密“陈情”还是“陈请”?李密(224年-287年),西晋时犍为郡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在中学教师的眼中,李密的《陈情表》就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2015-02-13

  • 晋武帝果真为“情”所动了吗?
    《陈情表》是胜在李密的孝“情”上。果真如此吗?笔者不以为然。一、司马炎可能为“情”所动吗?《陈情表》全文的核心意旨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句上。为了表明“不能废远”的态度,李密在上《陈情表》之前就已多次上书,《陈情表》中就有“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等交代。难道先前的“表”“告诉”都没有“陈情”吗?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迟迟没有被打动呢?笔者认为,对暴衷皇帝司马炎而言,情未必打动得了他。司马氏父子素以心狠手辣、强权高压著称于世。司马昭杀稽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2015-02-13

  • 《陈情表》的“陈情”艺术
    陈情”艺术刘颖华李密的 《陈情表》 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 《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向谁陈情呢?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不就职”。他“少仕伪朝(蜀国)”,新朝—— 西晋建国后,地方官员“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央政府先以“郎中”后以“太子洗马”征召,李密都“辞不赴命”。不难想象,在“诏书切峻”“郡县逼迫”“

    中学语文 2015年25期2015-02-01

  • 情真乎情深乎
    学参考书》中,对李密《陈情表》一文解析为“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的读者”、“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陈情表》,是真的令人动容还是某些解读的一厢情愿?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宋代有个赵与时,考据《四库总目》成就斐然,后人知之者甚少。但他说了一句话,广为流传:“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其实,读书而坠泪者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2期2014-12-15

  • 《陈情表》中人物称谓探究
    向琴内容摘要:李密的《陈情表》构思缜密,用词精妙,展现出极高的写作技巧。文章作为书信体,对人物的称谓极其讲究。文中对父母、祖母、陛下及自己的称呼,看似不经意,却大有玄机,值得玩味。比如,对父母:一曰“慈父”,一曰“母”;对祖母,不同情状之下称谓不一:在陈述与祖母的祖孙关系时,多称“祖母刘”或“祖母”。在陈述祖母的病情及“祖母”与“皇上”对称时,多称“刘”;对武帝:俯首帖耳“尽”称“臣”。可以说称谓中隐含着李密的心性、情感和态度。本文从称谓入手,探究李密的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2014-09-30

  • 李密:战略思想家而非执行家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密给杨玄感进的三策。当时正值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征讨高丽之役,在后方督运粮草的重臣、前丞相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隋炀帝大军在外徒劳无功、国内动荡不安民怨沸腾之机起兵反隋。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个战略: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为中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屯兵坚城下,为下策。杨玄感在李密的三策中偏偏就选中了下策,理由是“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然而,形势发展与李密所预言的几乎一模一样。杨

    领导文萃 2014年6期2014-03-21

  • 《陈情表》的说理艺术
    《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当时也在应召之列。他以此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是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士人,曾经在蜀汉任职,受过蜀汉恩惠,忠于前朝是他的本分。另一方面,李密家中至他这一代,只有他一个男丁,九十六岁的祖母需要他在面前尽孝,蜀地距离京城几千里,道路难行,祖母一旦去世,及时奔丧都很困难。如果前去赴任,他势必会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但如果不去赴任,这势必会招来杀身之祸。因为这将会引起朝廷猜忌,绝对强者的晋武帝认为他是在消极抗拒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2期2014-02-25

  • 你来帮帮我
    孙凡利李密是个小学老师,这天,他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同学王大龙打来的。王大龙就在附近一所学校任教,想让李密“照顾”一下他。怎么照顾呢?原来呀,两天之后,乡里针对晋级老师要进行一次抽考,派李密去王大龙的学校监场。王大龙此次递交了晋级申请,他提前探听到了消息,李密正巧监考他的班,他想让李密到时“放点水”,把学生的成绩拔个节儿。放水是作弊,弄不好会全乡通报批评;不放水就是无情,怎么能舍开这个脸。想着这些,李密犹豫了,吞吞吐吐不知道说啥好,就稀里糊

    民间文学 2014年2期2014-02-21

  • 李密是这样说服晋武帝的
    《昭明文选》,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关键词]《陈情表》;《陈情事表》;李密“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往往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重在陈述心迹、表达感情。在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名篇,如孔融的《荐祢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可见,《陈情表》是一篇以言情为主的文章,也是一篇以情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2013-02-01

  • 具有丰富内涵的文本探究课——《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点
    特点;三是知道了李密非常孝敬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祖母。现在,请大家请看屏幕上的这幅画,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生:李密在床前给祖母喂饭,精心侍奉祖母,很有孝心。师:的确,李密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很多人读《陈情表》,只重视了文中所张扬的至真至纯的孝。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对此,我有疑问:难道李密写《陈情表》,是为了让皇上

    中学语文 2012年34期2012-08-15

  • 李密《陈情表》别解
    :《陈情表》表现李密与祖母的孝慈之情并非作者创造之初衷。作为奏章一类的文体,《陈情表》是一篇构思缜密、用语讲究、具有很高写作技巧的精心之作。其显示了李密人格的某种变异,与魏晋之际士风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以说,李密是由正始名士到西晋名士的一个过渡性人物。关键词:李密;《陈情表》;魏晋士风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5-0098-05收稿日期:2009-01-23李密的《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自梁朝

    求是学刊 2009年5期2009-11-28

  •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一个品性怎样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而被隋炀帝赶跑。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让他滚蛋吧。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可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见

    国学 2009年6期2009-09-27

  • 《陈情表》:伦理困境中的挣扎
    ,作为亡国之臣的李密,在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再召唤下,即将赴京出任太子洗马一职,这对蜀亡后闲居在家二年的李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正是这个好消息,似乎使李密陷入了某种伦理困境,使李密对现实生活的选择产生了困难与迷惑。李密的困境,一方面来自与统治的关系,即旧的君臣关系的破裂及新的君臣关系的确立。是否忠于前朝并继续保持对过去的价值体系的信仰,据说这是一个重大的伦理事件。孔子论及逸民,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2009-06-02

  •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军在隋末乱世中,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硬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怎样一个品性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被隋炀帝赶跑。隋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让他滚蛋吧。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可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

    百家讲坛 2009年4期2009-04-15

  • 三读李密
    我们走来。这就是李密李密(公元年224~公元287年),字令伯,一名虔,晋犍为武阳人。父早死,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年青时师事谯周,曾仕蜀汉,甚有才辩,蜀亡,晋武帝征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迈多病,无人奉养为由,上表陈情,不肯应征。武帝嘉其“孝行”赐奴婢二人,命郡县供养其祖母。待祖母亡后,丧服期满,才到京城洛阳,先后任洗马、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这看似简单明了的生命历程,却让我们读出了一份份的深重。一曰智者。他是蜀汉的名臣,是一个儒者。儒者信奉什么?

    文学教育 2009年2期2009-03-20

  • 《陈情表》二问
    金文勇一、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祖母确实需要李密供养。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孝道”,作为小辈(孙子),为祖母养老送终是李密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是祖母把李密从小抚养长大的,现在九十六岁的祖母体弱多病、卧床不起,李密也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了。如果现在离开祖母去洛阳做官,李密肯定会背上“不孝”的罪名。第二,作为西蜀旧臣,李密有怀旧思想。西蜀灭亡才两三年时间,李密仍然对西蜀存有美好的记忆,他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6年15期200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