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情表》又名《陈情事表》,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始见于梁朝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
[关键词]《陈情表》;《陈情事表》;李密
“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往往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重在陈述心迹、表达感情。在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名篇,如孔融的《荐祢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可见,《陈情表》是一篇以言情为主的文章,也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名篇,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三国时他是蜀国的大臣,曾任蜀国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官职,还多次出使到吴国,因为有很好的口才,受到吴国人的称赞。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人。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称晋武帝。西晋虽然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时期,但此时的国家并不安宁,蜀汉虽灭,尚有东吴占据江东,负隅顽抗,因此,晋武帝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扩充实力、巩固统治,起用、拉拢亡国的大臣成了此时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李密因其以往的名望和此时特殊的身份理所当然成了起用、拉拢的对象。朝廷不惜三次征聘:第一次是前太守臣逵察“其”孝廉,后刺史臣荣举“其”秀才,这些被李密以“供养无主”推辞了;第二次是诏书特下,拜“其”郎中,寻蒙国恩,除“其”洗马,李密再次“辞不赴命”;因而第三次是诏书切峻,责“其”逋慢;郡县逼迫,催“其”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此时的李密还能再推辞吗?需要说明的是,《文心雕龙·章表篇》说:“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推让的表文以三为限。此时如果李密再推辞,就会使晋武帝对其推辞的真正用意——对蜀汉政权的怀念,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产生怀疑,处理不当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在惊险万分、举步维艰的处境中思量再三,最终决定以“情”为把手,从三个方面说服晋武帝,让其接受自己的请求。
一、陈已往之情,让武帝动情
文章开篇就从自己的悲惨身世写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六个月时就失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又改了嫁,成了孤儿的李密一直由祖母抚养。缺乏父爱、母爱的他身体一直不好,“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成年后李密独撑门户,“既无伯叔,终鲜兄弟”;且李家一直是独脉单传,“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家除了人丁不兴旺之外,经济也不宽裕,“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从幼年一直说到成人,从各个方面铺陈自己凄苦悲惨的遭遇,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要对他手下留情了,这样文章开篇就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
另一方面,此时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对在困境中抚养自己长大的祖母李密理应悉心照料,未受到征召前李密也确实是早晚服侍,端水送药,“未曾废离”。受到朝廷征召后李密可以把祖母安顿好,然后安心上任,但李家人丁稀少,儿子又小,加之经济不宽裕,这就使得李密不能丢下年迈生病的祖母自己赴任,这份孝心至真至纯,让晋武帝感动。
李密在文章的开头,通过陈述过往之事,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那份骨肉至亲的亲情也让他感动,这样就缓和了其对李密反感的心理。
二、叙现今之情,解武帝心结
只谈过去还是难消武帝心中之疑,所以在二、三段中李密从现今说起,来解开武帝的心结。
在第二段中李密从当今朝廷入手,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开启,这既是对武帝的颂扬,又表明作者对深受其恩的感激。对被提拔为太子洗马这件事,李密谦卑地说道:“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另外,李密还表明并非不想赴任,“欲奉诏奔驰”,只是“刘病日笃”,所以才再次推辞。这些都说明对当今朝廷的恩情,自己一直心存感激,两番推辞实在是不得已。
第三段中,李密从新王朝的施政纲领说起,“圣朝以孝治天下”,“我”李密对祖母尽孝不正积极响应了朝廷的号召吗?接着他直接称过去的蜀汉为“伪朝”,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一直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他用这种明确的立场消除了晋武帝的疑虑。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有了前面的铺垫,晋武帝接受李密的推辞当然是意料之事。
总之,李密在二、三段中立足现今,感激对方恩情,表明立场,解开了晋武帝的心结,使其接受自己的请求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三、述日后之情,宽武帝之心
解开晋武帝心结后,李密用一个四十四和九十六的对比作铺垫,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接着用谦卑、低下的语气再次恳请“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支持。结尾李密为了再次使武帝放心,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作誓言,说自己以后活着会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会结草报恩。作者放眼未来,再次表明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宽慰了武帝曾经受伤的心灵,使他欣然接受了自己的请求。
纵观全文,作者以“情”为核心,从已往的悲苦之情说到现今的感激之情,再说到日后的报效之情,用“情”将武帝包围,终于融化了其心中的疑冰。难怪读完《陈情表》的晋武帝“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作者简介:张国林,江苏省淮安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教学,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