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2017-02-20 19:07胡才众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胡才众

内容摘要:李密的《陈情表》能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恩准他“辞不赴命”请求,除了时代需要,与作品的艺术成就分不开。

关键词:李密 晋武帝 时代背景 艺术魅力

《陈情表》是蜀汉降臣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所上的奏章。李密原是蜀国的大臣,晋灭了蜀汉政权,希望借助有名望的旧臣协助管理、巩固统治。于是晋武帝下诏,征召李密入朝为官。在多次征召之下,李密便呈上了这篇《陈情表》。据《晋书·李密传》:“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华阳国志》:“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李密传》:“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可见这篇《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让晋武帝最终同意了李密的请求。

降臣李密的《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背景;二是李密能以朴素浅谈之语传真挚浓郁之情。

我们分析李密写作的时代背景。首先从朝廷角度而言,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那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时局动荡,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

其次从李密角度而言,他原是蜀国旧臣,担任过后主刘禅的郎官,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为人刚正,颇有文名。作为蜀汉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怀旧之意,而且在他心目中后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内心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从他对司马家族了解的角度来说,他应该知道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司马氏阴险多疑。可是他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作为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不能没有后顾之忧,盲目做官,安知祸福。这些都是李密应该考虑的。此外,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除了时代背景之外,最能打动晋武帝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

就文章内容而言。全文围绕“孝”大做文章。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所以羞于标榜封建时代的“忠”,改为标举“孝”为治国之本。《陈情表》紧紧围绕“孝”来展开,让李密达到了暂缓入朝为官的目的。面对新主子晋武帝,他知道难免对自己的猜疑之心。向皇帝陈情时必须陈述真挚情感,如果是虚情假意,那就会冒犯龙颜,甚至犯欺君之罪。

他首先向皇帝诉说自己从小的不幸遭遇。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从中可见祖母对己的养育之过程何其艰辛,养育之恩情何其深重!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从中可见自己对祖母的侍奉之责任何其难舍。最后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话浓缩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这样,在祖母卧病床褥之时,“臣侍汤药”就不仅是一般的尽孝,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责任。这非常符合朝廷的治国之本。

接着陈述这种相依为命的责任与朝廷征召之间的矛盾。首先是进退两难之事,一方面是朝廷的征召。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另一方面是相依为命的责任。祖母供养无主。其次是狼狈不堪之情。一方面是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真可谓国恩难报,君情难违。另一方面是刘氏疾病日重。实在是养恩难忘,亲情难舍。李密巧妙地把朝廷的要求和自己尽孝尽责的要求的外在矛盾转化自己的内心的矛盾。这样对待朝廷的“逼迫”一方面既无抱怨之意,更无不满之情;另一方面却表达了感激赏识之意。也不会冒犯晋武帝了。

再接着他向朝廷陈述了如何解决内心矛盾的方法。李密屡召不应,再加上“少仕伪朝,历职郎署”,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哪一种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于是李密先陈述自己尽孝侍奉祖母符合“以孝治天下”的立国之本,为自己侍奉祖母、辞官不做找到了官方依据。把上文“尽忠”与“尽孝”两个原本对立的矛盾统一到“孝”字上,“尽孝”虽是私情,但更是朝廷立国之本。这是晓之以理。在此基础上,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疑之心,又陈述自己虽“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晋武帝对待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那么李密就应该“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 前朝降臣恩荣加身,必然要欣慰、惶恐,感奋无已,效忠不二,这正是武帝所急切希望的。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既不是守节蜀汉,也不是拒官新朝,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祖母刘氏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是动之以情。这样,既解决了前面遇到的矛盾——先“尽孝”,又表达了对晋武帝的忠诚。

最后,陈述自己辞官尽孝并不会影响今后为朝廷效忠。李密先通过两组对比,清楚地陈述“效忠”与“尽孝”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效忠”与“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有力依据。接着提出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它是“愿乞终养”的根据,也是治天下的根本所在,完全符合“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这样使晋武帝感到,即使不从作者的处境考虑,而从“以孝治天下”这个国策出发,成全了作者的请求,可以收民心,可以服官吏,又可以感神靈,更可以慰作者,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为了再一次使武帝放心,作者最后提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保证。以一个降臣的口吻概括地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这是“犬马”,是“怖惧”,更是“不胜”,非常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降臣朴实、真切而能扣人心弦、令人怜悯的语言,怎不使晋武帝感动得答应李密的请求呢?

其次,就文体而言。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称。到了汉代这类文章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抒情手法的运用,即“动之以情”是这一类文体的基本特征。《陈情表》能够打动晋武帝与文体的选择是有一定关系的。

再次,就艺术手法而言。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惨状,还是叙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之亲情,以及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这一切都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抒写的。其次语言的形象生动。全文以四字句为主,简洁清亮,文笔流畅,音韵和谐。有对偶句、比喻句。但是语言又非常朴素自然,从肺腑中流出,不见斧凿痕迹。整篇文章,李密能以朴素浅谈之语传真挚浓郁之情,催人泪下,让晋武帝化怒为怜,予以怀柔,终于恩准了李密的请求。

正因为《陈情表》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再加上如此时代背景,所以不但能打动晋武帝,而且能让后人给予非常的评价——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作者单位:上海市泾南中学)

猜你喜欢
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满奋畏寒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陈情表》新读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